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戰後經濟危機有哪些特點

戰後經濟危機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2022-08-20 19:24:28

Ⅰ 二戰後世界經濟危機以及特點

二戰後美國的經濟發展及其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驟然增長,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全面的優勢。在完成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轉變之後,美國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上述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持續增長。從1955至196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雖然在同一時期西歐各國和日本的整體經濟增長速度趕上了美國(法國為5.7%、聯邦德國為5.1%、日本為7.2%、英國為2.8%),但是戰後美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仍佔有優勢地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時期美國經濟曾經出現連續106個月的持續增長,這一記錄直至90年代出現所謂的「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

特點: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後果嚴重。

Ⅱ 請問戰後經濟危機的特點是什麼

滯漲,經濟發展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

Ⅲ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變化迅速,體現出的特點是:

1、國際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的形成。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3、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更為迅速。

二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共同特性 :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進作用。

2、各國推行壟斷資本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的領導。

3、注意發展科學教育事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

(3)戰後經濟危機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

二戰後的國際貿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但在不同的階段里,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並不一致。戰後國際貿易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大階段:

(1)國際貿易迅速發展階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間,國際貿易從600 億美元增加到5740億美元,增長了8.5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0.3%,這一增長速度超過了國際貿易歷史上增長最迅速時期的水平。戰後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是國際貿易迅速增長的基本原因。

(2)國際貿易緩慢發展階段(1973年以後——1900年)

1973年以後,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減緩。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高通貨膨脹率所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首先,世界經濟的低速增長

其次,能源危機的爆發

再次,貨幣制度危機的爆發

(3)1900年以後國際貿易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放在12章中介紹)

戰後初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總的變化趨勢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不斷下降。

社會主義國家所佔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從個別國家來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始終是佔世界第一位的進出口國家但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50年代起,德國、日本所佔的比重迅速提高。

Ⅳ 經濟危機有哪些特點

經濟危機特點:

1、商品大量過剩,銷售停滯;

2、生產大幅度下降,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倒閉,失業工人劇增;

3、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銀根緊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嚴重破壞,銀行紛紛宣布破產等。

經濟危機主要表現在:

1、經濟危機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的破壞。

2、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3、經濟危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

4、經濟危機加劇了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表明,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存在矛盾。經濟危機是矛盾激化的產物,反過來它又促進經濟在起伏波動中繼續向前發展。

(4)戰後經濟危機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Ⅳ 戰後世界經濟危機出現了哪些新特點

。①經濟危機周期的長短不規則,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②再生產周期的四個階段交替界限不清和每一階段的特徵不如戰前明顯。③經濟危機的程度有所減弱,但生產過剩和失業卻成為周期中的經常現象。④經濟危機與通貨膨脹相結合。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期間出現了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滯脹」局面。這是由資本主義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過度增發貨幣和擴大財政赤字造成的,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進一步深化的結果。

Ⅵ 「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具有哪些新特點

「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新特點:
1、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2、周期進程中的階段交替界限不清;
3、危機程度有所減弱;
4、經濟危機與通貨膨脹相結合。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

一、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徵是生產過剩。但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表現出來的生產過剩,不是生產的絕對過剩,而是一種相對的過剩,即相對於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現為過剩的經濟危機。

因此,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時,一方面資本家的貨物堆積如山,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廣大勞動群眾卻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因購買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資料。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最顯著地表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局限性。

二、經濟危機的表現
經濟危機的表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戰後有所不同。但無論是戰前或戰後,其共同點是:商品滯銷,利潤減少,導致生產(主要是工業生產)急劇下降,失業大量增加,企業開工不足並大批倒閉,生產力和產品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社會經濟陷入癱瘓、混亂和倒退狀態。生產下降和失業激增,是戰前與戰後經濟危機的共同的主要標志。

戰前與戰後不同之處,主要是在貨幣、金融危機方面。在戰前的危機中,一般是通貨緊縮,物價下跌,銀根吃緊,利率上升,銀行擠兌並大批倒閉;而在戰後的危機中,由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採取膨脹政策以及其他原因,從1957~1958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開始,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危機期間都出現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反常現象。

主要表現是:商品大量過剩,銷售停滯;生產大幅度下降,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倒閉,失業工人劇增;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銀根緊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嚴重破壞,銀行紛紛宣布破產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採取了通貨膨脹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生產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現象。

閱讀全文

與戰後經濟危機有哪些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證婚姻起訴狀怎麼寫 瀏覽:139
車管所事業編是什麼崗位 瀏覽:256
美女多的游戲貼吧有哪些 瀏覽:45
鍾祥婚姻登記處電話多少 瀏覽:623
怎麼判斷婚姻宮 瀏覽:852
龍男88年與馬女90年婚姻如何 瀏覽:635
美女問你吃飯了嗎什麼意思 瀏覽:406
現代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瀏覽:211
哪個生肖事業有成的比較多 瀏覽:563
怎麼看經濟房搖號 瀏覽:656
美女你在哪個城市我在江蘇等你 瀏覽:880
網易游戲健康系統怎麼換綁 瀏覽:494
如果你變身美女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瀏覽:388
哪個美女dj 瀏覽:347
胸有成竹講的是哪個人物的故事 瀏覽:558
經濟法人源於哪個文獻 瀏覽:728
大國經濟是怎麼體檢的 瀏覽:632
婚姻不安是什麼意思 瀏覽:446
男人的婚姻什麼時候脆弱 瀏覽:960
無性婚姻該如何解決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