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危機的人是怎麼活的

經濟危機的人是怎麼活的

發布時間:2022-08-20 18:50:16

⑴ 如果發生了經濟危機,普通人該如何自保

金融危機引起貨幣貶值 對應於貨幣貶值 很可能會出現物價不穩定,也就是物價彪升。這個問題在中國可能不會發生,中國雖然實行市場經濟,但是社會主義下的,政府會及時出面對市場進行干預。而且金融危機在中國這個外匯儲備全球第一的國家發生的可能性也很小,通過外匯手段,憑借外匯儲備完全可以避免金融危機。
如果金融危機真的可能會出現,買貴重金屬或者外匯是一個辦法,起碼這可以保證你手裡的鈔票不會因為貶值而變的一文不值;但是如果真的發生金融危機了,本幣已經貶值,你就可以去羨慕耕作的農民了。

⑵ 經濟危機時期各行各業的人們會以何種方式度過

在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經常可以在網路上看到下面的一段「忠告」:
1:不要辭職,不要換工作,不要轉行,不要創業
2:多備份幾個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職位
3:不主動要求老闆漲工資,裁員往往從工資高的裁起;
4:多幫朋友留意工作機會、多介紹,輪到自己找工作時,才會有朋友幫你;
5:存錢、買國債,或者雙幣存款,別買股票
6:每月給父母寄錢,經濟不好,越窮的人越不好過
7:別買車,不要消費奢侈品;
8:危機的後期最難過,現在還沒開始,別覺得自己很強;
9:別離婚,別生孩子;
10:就算還沒感覺危機,也應該日子緊著過,用以前70%的錢過現在的日子
11:不要幻想搶銀行,成功率很低,活捉率很高。
看著這十幾行文字,聽起來有些調侃的味道,但還是真的有那麼一些道理,像「存錢、買國債、別買車、別離婚、多備份幾個潛在的工作」都還是挺有指導意義的。畢竟我們現在處在一個「通貨膨脹,貨幣緊縮」的時代,說明白點就是「錢的購買力下降了,收入也降低了」,是一個「雙面惡劣」的時代,所以任何「節流」的辦法對我們來說都是有參考意義的,這關繫到我們能不能「安全,平穩」的度過難關。
一般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不適合去「開源」,也就是不適合做投資,不適合把現金變成實物。但是我們要看清經濟危機的過程是「生產力過剩,供過於求,競爭導致物品價格下降,利潤降低,從而大批企業倒閉破產,最後社會動盪」。 這個基本規律告訴了我們:在經濟危機的後半段,一定會經歷一個「最蕭條,最廉價」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之後便是新一輪的經濟繁榮期),在這個時間之前,誰持有更多的「購買力」,誰就能在這個「最低點」從容的進行自己的資產布局,以最好的狀態去「充分的迎接和享受新一輪的經濟增長」。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就是在之前的「困難時期」要「先生存下來」,先做好「節流」進而再「開源」。
由於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很多基礎性的經濟實體(比如水電,鋼鐵,能源,通信,銀行)是在國家的調控之下的,所以我們所遭受的經濟危機不會有西方國家那麼嚴重,「感覺舊社會的苦日子就要來了」顯然是有點「擔心過度」了,大批失業則更是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所不容許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肯定是要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還是要提前有個「心理准備」,在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用以前70%的成本過好現在的生活」是一個人的「生活能力」的體現。
所以對於我個人來說,要正視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和環境變化,同時又不要過度擔憂,這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機會,如果能以比較好的狀態度過這個時期,就一定能搭上新一輪的經濟增長的快車。
謹慎,安全,平穩。
記住這6個字。

⑶ 普通人如何度過經濟危機

上周末,我到東方君悅參加美國高蓋茨律師事務所的午餐會,遇到了剛剛從美國回來的老朋友和她的美國丈夫,我問了一下經濟危機對美國普通人的影響,回答是,很正常啊,美國人生活很正常,就是花錢注意了,有人反思,但很有信心會度過危機。 美國人對經濟危機的態度,就像經歷了一次颶風、一次地震一樣,是必然要來到的。所以都很平靜。也許是美國人經歷了太多的經濟危機,有了免疫基因,不慌張、不恐懼。我的朋友說,美國人好像總是信心爆棚,可能過頭了,但對克服危機絕對有益。 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說,其實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很小的。特別是對工薪階層來說,只要不失業,就沒有根本的問題。中國人還沒有美國人那種超前消費的習慣,都是掙二個,花一個,攢一個,都有一些儲蓄。所以從整體來說,中國人對經濟危機的抵抗能力是非常強的。 抗風險能力強,並不等於普通中國人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影響最大的部分就是個人資產、包括股票、基金和房產縮水。 第三種情況,炒股炒房的人,或者是借錢炒股炒房的人。我勸盡量乘房子還沒大幅度縮水的時候盡快出手,把錢還上。美國1929年的經濟危機,一直到1932年股市才開始大幅度下跌,因為1932年美國房地產泡沫才真正破滅。中國的股市跌了73%,但房價還沒跌多少。中國的房價無論從什麼角度說,泡沫都比美國大,政府救市,給你們跑路的機會,不要心存僥幸。如果現在房價不降,將來也就不漲了,你除了自己住,拿著也沒用。就像日本政府在90年代初救市,當時避免了房價大跌,但18年來房價不漲反跌。 最後說一個非常流行的故事: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一個中國老太太死後來到天堂,美國老太太說,謝天謝地,我終於把享受一生的買房錢還完了,中國老太太說,我剛剛用一生的錢買了一套房。這個故事曾要我們向美國消費觀念學習。 但現在美國老太太說,上帝啊,我還沒有還完房貸就叫我來了,而中國老太太說,天啊,我一生的錢也沒買上一套房子。

⑷ 美國經濟危機時期人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1933年這一年就有117萬工人罷工,在全美國都能聽到飢民們示威遊行的腳步聲。在俄克拉荷馬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和聖保羅市,成群的人闖進食品雜貨店和肉類市場,把貨架上的東西一搶而光。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有4000人佔領了州議會大廈。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有5000人占據了10層高的市府大樓。芝加哥市有5000名忍無可忍的教師闖進了市區銀行。俄亥俄州的失業者向哥倫布市議會大樓進軍,喊出了「建立工農共和國」的口號。

⑸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我們老百姓要怎麼生活

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主要是由美國的房地產的次級房貸引起的。
主要原因:
1、它與美國金融監管當局、特別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過去一段時期由松變緊的變化有關
從2001年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開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了從加息轉變為減息的周期。此後的13次降低利率之後,到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達到過去4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反映在房地產市場上,就是房貸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貸款利率從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調息按揭貸款利率從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這一階段持續的利率下降,是帶動21世紀以來的美國房產持續繁榮、次級房貸市場泡沫起來的重要因素。因為利率下降,使很多蘊涵高風險的金融創新產品在房產市場上有了產生的可能性和擴張的機會。表現之一,就是浮動利率貸款和只支付利息貸款大行其道,占總按揭貸款的發放比例迅速上升。與固定利率相比,這些創新形式的金融貸款只要求購房者每月擔負較低的、靈活的還款額度。這樣,從表面上減輕了購房者的壓力,支撐過去連續多年的繁榮局面。
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開始了逆轉;到2005年6月,經過連續13次調高利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聯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標志著這輪擴張性政策完全逆轉。連續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貸的成本,開始發揮抑制需求和降溫市場的作用,促發了房價下跌,以及按揭違約風險的大量增加。
2、它與美國投資市場、以及全球經濟和投資環境過去一段時期持續積極、樂觀情緒有關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金融的全球化趨勢加大,全球范圍利率長期下降、美元貶值、以及資產價格上升,使流動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張,激發追求高回報、忽視風險的金融品種和投資行為的流行。作為購買原始貸款人的按揭貸款、並轉手賣給投資者的貸款打包證券化投資品種,次級房貸衍生產品客觀上有著投資回報的空間。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中,它能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回報率,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投資市場的開放性,吸引了不僅來自美國、而且來自歐亞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從而使得需求更加興旺。面對巨大的投資需求,許多房貸機構降低了貸款條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級房貸產品。這在客觀上埋下危機的隱患。事實上,不僅是美國,包括歐亞、乃至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均參與了美國次級房貸衍生產品的投資,金額巨大,使得危機發生後影響波及全球金融系統。
3、與部分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違規操作,忽略規范和風險的按揭貸款、證券打包行為有關
在美國次級房貸的這一輪繁榮中,部分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利用房貸證券化可將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降低貸款信用門檻,導致銀行、金融和投資市場的系統風險的增大。在過去幾年,美國住房貸款一度出現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趨勢。歷史上標準的房貸首付額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現了負首付。房貸中的專業人員評估,在有的金融機構那裡,也變成了電腦自動化評估,而這種自動化評估的可靠性尚未經過驗證。
有的金融機構,還故意將高風險的按揭貸款,「靜悄悄」地打包到證券化產品中去,向投資者推銷這些有問題的按揭貸款證券。突出的表現,是在發行按揭證券化產品時,不向投資者披露房主不僅難以支付的高額可調息按揭付款、而且購房者按揭貸款是零首付的情況。而評級市場的不透明和評級機構的利益沖突,又使得這些嚴重的高風險資產得以順利進入投資市場。

至於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就我們國家而言,最受影響的就像國內專家說的那樣,主要是還是出口。如果對我們日常生活,個人認為暫時好像還沒有造成不可接受的結果,如果有,那就是不敢隨便辭職了。
危機還沒有結束,所以還是那句,不可預測!

⑹ 普通人如何度過經濟危機

上周末,我到東方君悅參加美國高蓋茨律師事務所的午餐會,遇到了剛剛從美國回來的老朋友和她的美國丈夫,我問了一下經濟危機對美國普通人的影響,回答是,很正常啊,美國人生活很正常,就是花錢注意了,有人反思,但很有信心會度過危機。
美國人對經濟危機的態度,就像經歷了一次颶風、一次地震一樣,是必然要來到的。所以都很平靜。也許是美國人經歷了太多的經濟危機,有了免疫基因,不慌張、不恐懼。我的朋友說,美國人好像總是信心爆棚,可能過頭了,但對克服危機絕對有益。
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說,其實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很小的。特別是對工薪階層來說,只要不失業,就沒有根本的問題。中國人還沒有美國人那種超前消費的習慣,都是掙二個,花一個,攢一個,都有一些儲蓄。所以從整體來說,中國人對經濟危機的抵抗能力是非常強的。
抗風險能力強,並不等於普通中國人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影響最大的部分就是個人資產、包括股票、基金和房產縮水。
第三種情況,炒股炒房的人,或者是借錢炒股炒房的人。我勸盡量乘房子還沒大幅度縮水的時候盡快出手,把錢還上。美國1929年的經濟危機,一直到1932年股市才開始大幅度下跌,因為1932年美國房地產泡沫才真正破滅。中國的股市跌了73%,但房價還沒跌多少。中國的房價無論從什麼角度說,泡沫都比美國大,政府救市,給你們跑路的機會,不要心存僥幸。如果現在房價不降,將來也就不漲了,你除了自己住,拿著也沒用。就像日本政府在90年代初救市,當時避免了房價大跌,但18年來房價不漲反跌。
最後說一個非常流行的故事: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一個中國老太太死後來到天堂,美國老太太說,謝天謝地,我終於把享受一生的買房錢還完了,中國老太太說,我剛剛用一生的錢買了一套房。這個故事曾要我們向美國消費觀念學習。
但現在美國老太太說,上帝啊,我還沒有還完房貸就叫我來了,而中國老太太說,天啊,我一生的錢也沒買上一套房子。

⑺ 經濟危機,我們普通人怎樣生存

多注意自己的工作,盡量不要亂跳槽.平時消費注意節約,有錢也不要隨意的投資.其實也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反正在我們中國影響還不是特別嚴重,對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

⑻ 經濟危機下什麼樣的人活下來了

經濟危機主要表現為: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企業大量倒閉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等。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主要是避免失業和物價上漲的風險。
經濟危機對第二、三產業的沖擊相對較大,第一產業影響相對較小。
中國的農民一般不太受經濟危機的影響。
股市、樓市、出口加工企業等最易受沖擊。
黃金作為常用儲備,一般可用於預防經濟危機的風險。
在經濟危機中,善於投機的人和與世隔絕的人都活了下來。

閱讀全文

與經濟危機的人是怎麼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科美女在哪裡 瀏覽:250
房產視頻為什麼要掛幸福里app 瀏覽:670
二十四節氣寫了哪些故事 瀏覽:781
美女寫字時頭發怎麼畫 瀏覽:890
吉大數量經濟招多少 瀏覽:66
交警大隊的事業編是什麼編制 瀏覽:582
塔羅看事業用什麼牌陣 瀏覽:411
旅行經濟能帶動什麼 瀏覽:894
國內哪個省盛產美女 瀏覽:720
男女對現在婚姻怎麼看 瀏覽:409
企鵝婚姻制度是什麼樣的 瀏覽:575
天蠍女跟著哪個星座男會幸福 瀏覽:106
鼠和牛愛情怎麼樣 瀏覽:454
婚姻夾雜背叛怎麼挽留 瀏覽:474
惠州教育局事業編制考什麼 瀏覽:828
愛國愛家有關故事有哪些 瀏覽:689
女生說我愛情不靠譜怎麼回答 瀏覽:567
無證婚姻起訴狀怎麼寫 瀏覽:142
車管所事業編是什麼崗位 瀏覽:256
美女多的游戲貼吧有哪些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