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危機歐洲會怎麼樣

經濟危機歐洲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20 10:26:28

『壹』 歐洲經濟危機現在怎麼樣了

各國經濟都不景氣,法、意、英等國政府負債嚴重,其中尤以希臘最甚。我認為,歐盟的貨幣穩定工具還是值得信賴的,等待一段時間,歐債危機應該不會發展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貳』 經濟大危機為什麼會影響歐洲

編輯推薦

這也許是理解歐債危機(唯一)最重要的一幅圖。

隨便寫兩句,幫助大家理解這幅圖:
1. 這是歐洲各國十年期國債的利率走向圖。國債的利率反應了投資者對歐洲國家主權風險的認知,投資風險大的國家(PIGS)越是需要高利率才能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

2. 我們可以看到此圖的走勢基本是個U字。
1998前,利率最高的幾個國家有:希臘,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歐元區國家開始不可撤銷的互相固定匯率後(ERM-II),歐元區國家十年期國債的利率突然降低,向德國的利率收斂,這些國家政府的融資成本迅速降低(希臘債券利率降低了近5個百分點!),於是他們政府債務開始膨脹。
雷曼兄弟破產後,金融危機波及歐洲,之間瘋狂減債的歐豬(PIGS)國家被重新打回原形。在2008年後,按照國債利率高低進行排序,排在前五的有: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

3. BBC在2011年年底邀請了一些經濟學家評選了一系列2011年最重要的經濟圖表,此圖位列其中。http://www.bbc.co.uk/news/in-pictures-16090055

4. 歐元區的建立有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成員國之間開始不可撤銷的固定匯率(ERM-II);第二階段是引入虛擬歐元進行銀行間的結算;第三階段才是真正的引入歐元現金(EMU)。

『叄』 極端熱浪來了!歐洲除了高溫「烤驗」,經濟也在「火上澆油」

最強高溫

根據媒體的報道來看,自七月中旬以來,歐洲各地都出現了罕見性的高溫天氣,如英國往年七月的天氣只有二十多攝氏度,今年竟罕見的達到了四十多度的高溫,法國也是如此,多次都陷入了高溫橙色預警之中,不僅給人們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更導致山火頻發,多次居民的房屋和建築被燒毀。據報道,此次的高溫天氣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希望歐洲地區的民眾能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以免中暑。

『肆』 歐洲為什麼會爆發金融危機,希臘正在面臨破產嗎

希臘為何發生經濟危機 希臘為什麼會破產原因真相,漫長的希臘悲劇似乎正在演變成一場鬧劇。在經歷一場拉鋸戰式的談判之後,希臘政府與債權人之間的矛盾似已達到不可化解的程度。希臘退出歐元區,這個曾經像是夢魘式的場景,現在變得無比真切起來。各國政府及投資者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逐漸開始為這一幕的到來做好准備。

希臘表示,將會把欠IMF的債務在月底捆綁償還,而不是在6月5日還債期限到來時償還,這為可能的違約奏響先聲。在德國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成為了一個討論希臘危機的舞台。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改過去要求雙方都做出讓步的立場,轉而把矛頭主要對准希臘政府,要求其盡快做出「艱難抉擇」。

表面上看,希臘的債務壓力極為緊迫,急需72億歐元的貸款來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但希臘這一次拒不接受債權人提出的提供貸款的前提條件,雙方的立場之間出現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鴻溝。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公開表示,債權人的要求是「荒謬」和「非理性」的。希臘執政黨內部對齊普拉斯的壓力也在增大,要求他不要對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做讓步。



事情何以至此?有必要簡單回溯一下希臘危機的歷程。2009年12月,國際評級機構下調希臘主權債務評級,危機正式爆發。但直到2010年4月,歐元區和IMF才聯合提出救助方案,提供貸款以滿足希臘的國際支付需求。

根據預期計劃,希臘應該在2012年就實現經濟復甦,但衰退一直持續到了2013年,在此期間希臘經濟總量萎縮了1/4。2014年稍有起色,但至今依然陰晴不定,更嚴重的是,希臘國內失業率一直保持著20%以上的高位。六年來,希臘這個僅占歐元區經濟總量1.8%的小經濟體吸引了歐盟各大國的主要精力,但談判結果卻日益令人悲觀。

根本的原因在於,希臘危機所涉及的各方——希臘、歐洲央行、IMF及其他債權人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利益目標。利益的不同造成危機的獨特演化路徑。

在一開始,救援方不能依據希臘的現實所需提供有效的救濟,幫助其實現內生性的經濟復甦,越是「救援」,希臘的經濟境況越是不斷惡化。而每當危機到達臨界點,可能危及歐元區完整性、從而危及救助方利益時,各救援主體又倉促出台一項救火措施,又只能治標而不治本。在此過程中,希臘所面臨的問題從單純的主權債務風險,發展為經濟停滯、倒退乃至政治社會動盪的全面風險。

在心理層面上,希臘與國際救援者之間的認知裂痕不斷擴大。救援者堅持認為它們對希臘已足夠寬容,給予了希臘超水平的優待,而希臘在浪費他們的信心與善意;但在希臘人看來,本國自陷入危機以來就不斷遭到救援者的虐待和羞辱,希臘國內對IMF等方面的憤怒和諷刺不斷升級。

希臘和國際救援方之間的矛盾看似錯綜復雜,但根本分歧在於,希臘被要求實施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從一開始,國際救援方提供貸款的前提就是希臘削減財政開支,將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不斷縮小。然而,希臘政府實行這個計劃,就必須在國內增稅以「開源」,同時調整公務員工資、養老金開支等「節流」,而這些被動了「乳酪」的人爆發了激烈反彈。稅收的提高同時損害了希臘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讓希臘更加遠離提高財政開支可持續性的目標。

在債權人看來,他們要求希臘實行的是「經濟改革計劃」,潛台詞是,希臘必須願意承受結構性改革的痛苦,才能換來金主們的出資救援。希臘方面不這么看,希臘財政部長瓦魯法基斯近期撰文表示,希臘完全願意實行一系列經濟改革,包括改革稅制、推進私有化和市場自由化等,但盡管希臘已經採取的緊縮措施的力度是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塞普勒斯等歐元區邊緣國家的兩倍,國際債權人仍要求希臘實行非常嚴厲的財政緊縮,要求其初級財政盈餘達到GDP的4.5%。瓦魯法基斯認為,這將阻滯希臘經濟增長,惡化債務與通縮的惡性循環,最終損害希臘實施經濟改革的能力,「希臘政府不能也不會接受一個五年來已證明比疾病更具危害的葯方」。



在今天,對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來說,實行擴張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是通行的選擇,比如美國和歐洲在面臨危機時,無一例外地選擇了低利率甚至負利率,以及量化寬松。在通常情況下,小國遇到債務危機可以通過貨幣貶值,增強出口,逐漸走出危機。然而希臘從屬於歐元區,沒有自身獨立的貨幣政策,唯一的選擇只能是財政擴張政策,而這又為國際救援方所阻止。

受緊縮政策影響,希臘的避稅、地下交易和資本外逃活動已經猖獗化,加上利益受損,各個社會群體怨聲載道。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左翼激進聯盟黨(Syriza)今年初在希臘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其領導人齊普拉斯提出的政綱就是反對緊縮政策,結束國際債權人施加給希臘的「屈辱和痛苦」。

關於希臘危機,一個流行的說法是所謂「福利制度養懶人」。然而,希臘遭遇的是主權債務危機,並沒有研究表明福利制度是危機的促發因素之一。而且在歐元區內,希臘等南歐國家的福利制度是比較落後的,危機前希臘的社會保障開支佔GDP比例一直處於歐盟平均水平以下。希臘絕沒有發生福利過度問題,而歐洲福利保障程度最高的北歐國家一直保持健康。把危機歸結為「福利病」,是一種過於簡單化的解讀。

不可否認,希臘在危機之前的經濟增長模式過度依賴借債,但在陷入危機後如何脫身是另一個問題。如果僅因為希臘在危機前借債過度的某種「罪過」,就迫使其必須降低其社會保障水平,在國民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做出犧牲,顯得有些懲罰過度。



目前,希臘危機已經成為撬動歐洲及全球局勢的一個杠桿。希臘危機助長了國際恐慌情緒,因危機導致的全球避險需求助長了美元的升值和歐元的貶值。希臘危機還影響了歐洲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並加大了歐洲金融業監管困境。危機不斷的延宕,讓希臘的經濟困境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其爆炸性的潛能也在不斷積聚。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各方逐漸開始覺得,危機盡早有個了斷,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過去兩年裡,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主導實施的歐洲版量化寬松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至少讓歐洲免於陷入通縮陷阱。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希臘危機持續困擾著歐盟,面對這個不斷「流血」的傷口,歐元區可能最終不得不選擇壯士斷腕,放棄希臘。

希臘經濟因為規模很小,如果退出歐元區,或許影響也不大,但誰也不能對此打保票,因為這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不可測度。假如希臘退出歐元區,將意味著歐元區的歷史發展進程從擴張走向收縮,對歐洲經濟將構成一次巨大的心理沖擊,可能導致西班牙、葡萄牙等脆弱的「歐豬國家」再次陷入困境,打斷歐洲復甦進程。近期,歐洲的中流砥柱德國也出現了一定的經濟放緩跡象,對歐洲來說,這是非常不祥的徵兆。

希臘問題也是對後危機時代全球金融治理結構的一個挑戰,然而,目前處於主導地位的IMF等機構的表現並不完全令人滿意。早在上世紀的拉美、東亞金融危機中,IMF對受災國提出的緊縮要求就頗受詬病,其所要求的緊縮政策都加劇了其經濟困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也寫道,債權人所要求希臘實施的方案是絕大多數經濟學家不贊同的。有趣的是,希臘近期表達了加入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意願,這或許是對IMF等機構的某種示威。

同時,希臘危機早已不僅是其與歐元區之間的博弈,而是涉及與美國、俄羅斯等方面之間的復雜關系。烏俄沖突爆發以來,歐盟已經變得不穩定,尤其是在其邊緣地帶。齊普拉斯上台後,明顯加強了與俄羅斯的雙邊關系。希臘曾表示希望從俄羅斯獲得經濟貸款,並同俄羅斯合作修建一條天然氣管道。如果希臘的被孤立感加強,或者直接退出歐盟,它可能更加選擇倒向俄羅斯。而自二戰結束以來,希臘所在的巴爾干半島就一直是一個地緣政治爭奪的舞台。

當前,歐元區雖然對希臘感到失望,但仍然希望盡可能將其留在歐元區之內。在這一情況下,希臘目前似乎把威脅違約和退出歐元區作為主要的談判籌碼,以彌補自身的劣勢。對希臘政府而言,國內民眾的抗議,既是壓力,也是一種工具,可讓它們增強這一籌碼的效力。所以,希臘政府這次選擇和債權人「死磕」到底,寄希望於德國等方面為保持歐元區的完整性而最終做出讓步。

目前希臘和救援方之間玩的是一場看誰先動搖的游戲,但不論結果如何,希臘悲劇都將延續。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那將意味著歐洲一體化工程的巨大倒退;如果達成協議,按照國際救援方開出的葯方,其經濟也難以恢復增長,危機不會解決而是會拖延下去。

更根本性的問題是:在當前的國際金融治理條件之下,遭遇金融危機的小國能不能通過與債權人的博弈,達成某種兼顧各方利益的合理解決方案,實現可持續性的經濟恢復和增長。無論希臘危機如何演進,這個巨大的問號將長久地懸在人們的心頭。

『伍』 1929年經濟危機給西方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一,它范圍特別廣:從地域范圍看,危機從美國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並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發達國家,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從經濟范圍看,危機期間信貸貨幣危機,工業危機與農業危機同時並發,相互交織;
二,它持續時間特別長,達四年之久;
三,它破壞性特別大:不僅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1/3以上,國際貿易額減少2/3,甚至在危機以後也不見經濟的復甦.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伴生現象,但是具有這樣特點的危機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也並不多見.

經濟危機激化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從各國國內看經濟危機帶來了普遍嚴重的政治危機,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激化,各國政壇丑聞層出不窮,政府信譽掃地;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改善生活狀況,示威,遊行和罷工斗爭不斷;法西斯分子乘機興風作浪,促使社會更加動盪不安,整個西方世界出現了社會大動盪.
從世界范圍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改善本國經濟形勢,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爭奪,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各國進一步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進行掠奪,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勢危機四伏

『陸』 19世紀歐洲 經濟危機

西方是資本主義的故鄉,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特有產物。所以從19世紀以來,經濟危機幾乎是歐美國家的家常便飯。通常認為,從1825年英國發生世界上第一場經濟危機開始,這種危機就經常造訪西方國家,大約每十年發生一次,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都有發生。

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危機更為頻繁,直到走向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均與經濟危機有關,或者說都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產物。在眾多的危機中,美國人特別把1837、1872、1893、1907和1929年這五次經濟危機稱為大蕭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照樣不能避免危機的襲擊。我國有學者指出,戰後西方經歷了四次普遍性的危機:1948-1949年、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

危機造成了生產力的倒退、大量工人失業、社會動盪等。但危機對資本主義的影響是雙重的,即一方面它們在某種意義上威脅著資本主義的生存,特別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但另一方面,它們又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以現在的眼光看,以往的危機對資本主義生存的威脅都不太嚴重,危機後總是走向新一輪的發展。

實際上,通過危機,它消除了一些不利於自身發展的落後的東西,比如淘汰一些落後的生產力,然後通過競爭進入新一輪的繁榮。進一步的觀察還能發現,緊隨著危機而來的新一輪的經濟發展動力,往往來自新生產力的投入使用及國家或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至少在19世紀里,可以說經濟危機也是資本主義實現發展的方式之一,舍此它就無法達到淘汰舊的、落後的生產力的目的。

當然,這些都是事後的分析,就當時的西方各國來說,它們走出危機的方式頗值得我們注意。大體上講,有這么幾種:

1、政府為穩定社會而在一定程度上照顧窮苦百姓的基本生活,啟動內需,增加就業。這是西方國家發展史上常用的抗危機的辦法。早在1848年革命中,法國的臨時政府就曾成立國立工廠,當時巴黎加入國立工廠的失業或無業的勞動群眾曾多達12萬人。不管他們原來的職業如何,他們都參加修橋鋪路、掃街種樹等工作。

法國臨時政府還通過一些規定,如不超過10法郎的典當物品均歸還主人(這種物品一般都是貧苦群眾的生活必需品),廢除中間包工,勞動時間減少一小時(巴黎減至11小時)等。此外,還規定取消零售酒稅,廢除舊日因無力付清債務而產生的民事拘禁。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盡可能使普通勞動人民和小有產者能夠生活下去。此類措施在以後的危機中日趨成熟,最典型的舉措可從羅斯福新政中看到。但從源頭上看,這些做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上半葉。

2、通過改善管理和提高科技水平,促使產業升級來渡過危機。同時,在保證資本對勞動的統治的前提下,適當調整生產關系,緩和社會矛盾。19世紀下半葉,危機頻繁襲擊西方各國,但這並不妨礙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全面展開。汽車工業、石油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等一大批新興產業,及托拉斯、康采恩等許多新的企業組織和管理方法都是這個時候興起的。

某種程度上,第二次工業革命可以看成是對危機作出的積極反應。股份公司的大規模擴張和普及也在這個時候,現代企業制度在這時開始全面形成。可以說,這是一個大發展和大動盪的時代。

3、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上面的一些措施也可歸結為尋找新的增長點。這種新的增長點有時通過政府幹預來實現,有時通過企業或發明家有意無意的創造來實現,但也有的時候是偶然發生的。1848年,整個歐洲都似乎陷入了革命的漩渦當中,馬克思曾分析最先進國家的工人有可能通過革命取得政權。

但不久後,他們就發現,資本主義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浪潮。其主要原因,竟然是1848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的金礦和1850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發現的金礦,分別稱之為舊金山和新金山。正是這兩個金礦的發現,使1848年的革命高潮迅速衰退,因為大批失業工人和謀求發財的人湧向這兩座金山,歐洲變得「安全」起來了。同時受到黃金的推動,資本主義進入了長達10來年的新一輪的繁榮。馬克思曾就此說道,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使「世界貿易第二次獲得了新的方向」。他還認為其意義比法國二月革命還要大,其帶來的成果比發現美洲大陸還要多。

也許,金礦的發現是必然的,但金礦在什麼時候發現,卻具有偶然性。所以假如這兩個金礦晚十年發現,那麼19世紀中期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可能達不到那樣的繁榮,可能要更多地經受危機的折磨。不過,像這樣的帶有戲劇性的世界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在今天大概不太會出現了。

以上幾種途徑,或多或少都能見到政府幹預的影子。所以西方國家歷史上渡過經濟危機的最基本的辦法,就是國家越來越大規模地干預社會經濟生活。我們通常都知道上世紀30年代初的羅斯福新政,而這種干預其實是從19世紀慢慢發展起來的。

從上面的分析還可以看到,19世紀以來西方國家渡過了眾多的危機,他們克服危機的手法多種多樣,往往是多種並用。隨著資本主義的成熟,他們使用這些方法也日趨完善。但總是有危機發生。不管控制和應付危機的手段多麼完善,危機的發生與危機的治理一樣,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看來,危機是市場經濟的伴生物,不能希望沒有危機的市場經濟。但有遠見的政府,可以適當把危機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所謂可以接受,就是在面臨危機時,政府擁有足夠的機智和敏捷,使普通百姓仍然能保證基本的生活水平,同時經濟結構能得到有效的調整,為下一輪的發展做好准備。在較好的情況下,危機期間一個國家還可能保持較低速度的發展。只有安全地渡過危機,才有可能較快地走向新的繁榮。 (王加豐/浙江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柒』 經濟危機給整個歐洲帶來哪些影響

失業率增加,物價上漲,人民購買力下降,人人看盡自己的口袋,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經濟更加不景氣,失業率持續增加,經濟持續不前,個別國家由於外匯儲備少等可能導致國家經濟的破產……

閱讀全文

與經濟危機歐洲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樣去介紹一個美女 瀏覽:719
幸福出行共享電動車如何收費 瀏覽:511
423愛情暗語什麼意思 瀏覽:119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指數怎麼算 瀏覽:547
樹和風箏的故事主要講的是什麼 瀏覽:290
68在愛情中代表什麼 瀏覽:275
蘇州健康證在哪個區辦理 瀏覽:493
健康管理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瀏覽:270
美年大健康怎麼預約不知道卡號 瀏覽:970
慶余年有什麼美女 瀏覽:811
萬科美女在哪裡 瀏覽:256
房產視頻為什麼要掛幸福里app 瀏覽:672
二十四節氣寫了哪些故事 瀏覽:785
美女寫字時頭發怎麼畫 瀏覽:896
吉大數量經濟招多少 瀏覽:66
交警大隊的事業編是什麼編制 瀏覽:582
塔羅看事業用什麼牌陣 瀏覽:411
旅行經濟能帶動什麼 瀏覽:894
國內哪個省盛產美女 瀏覽:720
男女對現在婚姻怎麼看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