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表示什麼
C在數學及計算機科學中,表示十六進制的12
MS-DOS(2.0或以後版本)及微軟視窗作業系統稱第一個實體硬碟上的可開機(active)主分割中的邏輯磁碟為「C:」或「c:」,系統檔案都是分別放在此磁碟的DOS、Windows或Winnt子目錄中
大寫C代表
在化學中,表示碳的化學符號
在樂理中,表示:
音階中的C音
調號中於C音開始的音樂的C大調及C小調
拍子記號中的4/4拍子
在羅馬數字中表示100
在國際單位制的電荷中表示庫侖
在計算機科學中,有C語言、C++、C#、Objective-C等
在營養學中,表示維生素C
在生物化學中,表示胞嘧啶,是構成DNA的四種核苷酸結構之一
在物理學中,表示電容
在數學中,表示:
復數
不定積分解之常數項
圓周
在機率中,組合會以C表示。
在對稱元素中,C表示旋轉軸。
字母c的發展史
1.5V干電池的標准尺寸之一
溫度的單位攝氏(℃)
在寶石學中,鑽石的鑒定標准簡稱「4C」,分別代表切割(Cut)、色澤(Colour)、凈度(Clarity)和重量(Carat)
在電子商貿術語中,有C2C、B2C等的交易形式,C表示「Consumer」
在印刷四分色模式(CMYK)中,表示青色(Cyan)
在橋牌的叫牌過程中,C表示梅花牌(Club),如「2梅花」記作「2C」
在評核制度中,C表示「常」
在DVD及數位電視中,CC代表隱藏字幕(Closed Caption)。
小寫c代表
在物理學中,代表真空中的光速,為299,792,458米每秒
在小寫字母中劃一豎線表示「分」(貨幣),
在國際單位制詞頭,c表示centi,即一百分之一(10-2)
在小寫字母外圍劃一圓圈:©表示版權所有
在代數學中,常表示常數
在幾何學中,表示截距(intercept)
在文件或電子郵件上,cc表示「副本抄送」
在度量衡中,cc是「立方厘米」(cubiccentimetre)的縮寫
在無線電通話中,字母C,拼寫為:Charlie。發音:CHAR LEE 或者 SHAR LEE
其他
在網路語言中,c經常被用來替代「see」,如「ic」即「I see」,「cu」即「see you」
在香港的茶餐廳中 ,侍應常將「凍」(Cold)省作「C」。例如「C0T」即「凍、檸(零)、茶(TEA)」。
英語
音標: [si:]
1. 英語字母中的第三個字母,大寫為C,小寫為c
2. (用大寫C)丙等(成績)
3.可數名詞, 用[C]表示=countable noun (oppo.相對應的,不可數名詞用[U]表示=uncountable noun)
數學
1.表示圖形周長。
例:正方形周長公式:c=4a
圓周長公式:C=πd
=2πR
2.大寫C表示復數(complex number)集合
3. 表示組合數
=n(n-1)(n-2)…(n-m +1)/m!=n!/(m!(n-m)!)[2]
物理
1.電學:物理量--電容單位--庫侖(電量)。
2.電磁波傳播速度:c= (299 792 458±1) m/s(光波是屬於電磁波的一種,所以光速也為c)。
3.電容器(或電容, capacitor,condenser)由兩片接近並相互絕緣的導體製成的電極組成的儲存電荷和電能的器件;在電路中用字母 C 表示。
4.電池放電倍率:電池的放電倍率是指電池在規定的時間內放出其額定容量時所需要的電流值,它在數據值上等於電池額定容量的倍數,通常以字母C表示。
5.比熱容。
化學
概述:科技名詞定義,中文名稱:碳英文名稱:carbon,符號C,元素周期表中第6種元素
1.C:碳元素 Carbon; 一個碳原子(原子序數:6;相對原子質量:12.01)
常見C化合價+2,+4
折射率:
2.417 (鑽石)
比熱容:J /(mol· K)
(graphite) 8.517
導電性:10^6/(cm ·Ω )
0.00061
導熱系數:W/(m·K)
(graphite) 119-165
汽化熱:(千焦/摩爾)
355.80
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
5000
2.c:物質的量濃度(單位:mol/L)
工業
碳(C) :鋼中含碳量增加,屈服點和抗拉強度升高,但塑性和沖擊性降低,當碳量超過0.23%時,鋼的焊接性能變壞,因此用於焊接的低合金結構鋼,含碳量一般不超過0.20%。碳量高還會降低鋼的耐大氣腐蝕能力,在露天料場的高碳鋼就容易腐蝕,此外,碳能增加鋼的冷脆性和實效敏感性。
生物
1.Cytosine的簡稱,即胞嘧啶。
2.半胱氨酸(Cysteine)的簡稱。
3.維生素C,抗壞血酸。
其他解釋
1.唱名:多指do
2.調名:C大調 or c小調
3.技能快捷鍵,如所謂「大便」:出自魔獸爭霸3中死亡騎士的技能——死亡纏繞(DeathCoil)(快捷鍵為C)。
4.Windows中,一般情況下復制的快捷鍵為Ctrl+C。相對地,粘貼的快捷鍵是Ctrl+V。
5.中國火車車次中代表城際特快旅客列車。
6.網路語言是操、插樓的意思。
7.形容詞,c即cissy,而cissy=sissy,sissy意為柔弱或怯弱的男孩、女孩子氣的男孩 很c的boy,就是指娘娘腔的boy。
8.組合,C即Combination,數學概率統計相關的一種演算法(詳見組合數)。
9.地質學:石炭紀
10.在美國空軍中,大寫C代表軍用運輸機(carrier)。
13.LOL、DOTA中Carry的簡稱。這一位置在隊伍中擔當指揮,輸出等極重要任務。
14.代表諾基亞(Nokia)手機中"C"系列的手機,此系列手機的前綴名。如:C7-00,C5-03等。
15.在網路語言中,c經常被用來替代「see」,如「ic」即「I see」,「cu」即「see you」
16.在香港的茶餐廳中,侍應常將「凍」(Cold)省作「C」。例如「C0T」即「凍、檸(零)、茶(TEA)」。
17.游戲評級:在日本的游戲分級制度CERO中,C級指代15歲以上對象(對應年齡)。
⑵ 經濟學中C=w·L w表示工資,C和L分別表示甚麽
C:勞動成本 W:工資率 L:勞動量
⑶ C代表什麼
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符號c),簡稱比熱,亦稱比熱容量,是熱力學中常用的一個物理量,表示物體吸熱或散熱能力。比熱容越大,物體的吸熱或散熱能力越強。它指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升高或下降單位溫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其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開爾文[J/( kg· K )],即令1KG的物質的溫度上升1開爾文所需的能量。根據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物質的比熱容越大,相同質量和溫升時,需要更多熱能。以水和油為例,水和油的比熱容分別約為4200 J/(kg·K)和2000 J/(kg·K),即把相同質量的水加熱的熱能比油多出約一倍。若以相同的熱能分別把相同質量的水和油加熱的話,油的溫升將比水的溫升大。
卡諾定理指出,可逆循環的效率只與高溫熱源和低溫熱源的溫度有關,而與工作物質(工質)或工作路徑等其它因素無關
熱力學溫度又被稱為絕對溫度,是熱力學和統計物理中的重要參數之一。一般所說的絕對零度便是對應-273.15攝氏度。
學科定義
一定質量的物質,在溫度升高時,所吸收的熱量與該物質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稱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比熱),用符號c表示。其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開爾文[J /(kg·K) ]或焦耳每千克每攝氏度[J /(kg·℃)]。J是指焦耳,K是指熱力學溫標,即令1千克的物質的溫度上升(或下降)1開爾文所需的能量。根據此定理,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Q為吸收(或放出)的熱量;m是物體的質量,ΔT是吸熱(或放熱)後溫度的變化量,初中的教材里把ΔT寫成Δt,其實這是不規范的(我們生活中常用℃作為溫度的單位,很少用K,而且ΔT=Δt,因此中學階段都用Δt,但國際或更高等的科學領域仍用ΔT)。
物質的比熱容與所進行的過程有關。在工程應用上常用的有定壓比熱容Cp、定容比熱容Cv和飽和狀態比熱容三種。
定壓比熱容Cp:是單位質量的物質在壓力不變的條件下,溫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比熱容的單位是復合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能量、功、熱量的主單位統一為焦耳,溫度的主單位是開爾文,因此比熱容的國際單位為J/(kg·K),讀作「焦[耳]每千克開[爾文]」。國際單位或為J/(kg·℃),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內的字可以省略。)
⑷ 經濟學里V,C,M各代表什麼
C = constantly
V =changeably
M = maxs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每一件商品的價值都可以分解為三個部分,即W=C+V+M,其中C是轉移到商品中的生產資料的價值,是生產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
V+W是創造的新價值,是工人在生產中所消耗的活勞動,生產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之和構成了商品的實際生產成本。延長剩餘勞動時間所創造的剩餘價值(M)和工人勞動力的價值(V)
基本特徵:
①商品生產發展到最高階段,成為社會生產普遍的和決定性的形式。
②資本佔有生產資料。
③以使用機器的大生產為特徵。
④與現代化社會形態的統治形式相適應,近代以前的各種上層建築被適應人類文明發展的上層建築所代替,產生了人類文明的國家政權、法律制度和思想體系,形成包括現代社會和與它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社會制度。
(4)國際經濟學中c表示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和資本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在當代同處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大形態,具有共同的「社會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
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經過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擺脫對物的依賴性,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
兩種價值觀和兩種社會制度發生、發展的歷史清楚地表明:
第一,資本和社會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幾乎同時產生,又同時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第二,社會與資本對立,集中體現在生產關繫上:一個要消滅私有制,一個要維護私有制。
第三,社會是對資本的揚棄。它反對剝削,但繼承人類一切美好的價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平等。
第四,當代社會可以從資本與社會的矛盾運動中找到存在的意義:在民主國家裡,人民群眾占據社會的統治地位,而在社會國家裡,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廣大勞動群眾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⑸ 社會產品價值構成中C,V,M分別代表什麼
C是指包含在產品中的生產資料的轉移價值。V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由工人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M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由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里創造的價值。簡單說C就是原材料價格,V就是工人工資,M就是利潤。
社會價值是一個部門所生產的商品的平均價值,它由該部門內部各個生產者所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的加權平均數來決定。在一般情況下,社會價值可以近似地看作一個部門的平均生產條件下生產的、構成該部門產品絕大多數的那種商品的個別價值。
(5)國際經濟學中c表示什麼擴展閱讀:
從理論上說,動物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是很清楚的,但是具體到某一個個體時,這兩種價值的關系的體現往往差別很大。有些個體往往以自己擁有的金錢多少、權力大小、知識貧富,或以自己所處的地位高低,甚至以自己的「自我設計」來評價自我價值。
社會價值論是哲學價值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價值論研究在社會歷史領域的深化和升華。但是,社會價值論不是一般價值論框架和研究成果在社會歷史領域的簡單應用,不是運用價值論觀點對社會歷史領域若干問題的具體分析,而是在一般價值論研究的基礎上,對社會價值體系的系統分析和系統的理論建構。
⑹ 政治經濟學中的c v m分別指什麼
政治經濟學中的c v m分別指什麼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
不變資本(c):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在生產過程中被消耗,生產出新產品但是不改變自己價值量的資本。
可變資本(v):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量的變化,即發生了價值增值,所以叫可變資本。
剩餘價值(m):雇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
剩餘價值生產的相關內容
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都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關於剩餘價值生產的概念。
在馬克思的觀點中,勞動力成為商品和貨幣轉化為資本,這是勞動剩餘轉化為剩餘價值的社會經濟條件和過程。馬克思論證這個過程的理論是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剩餘價值理論。
正如他在《資本論》中寫道,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