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代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政治狀況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國內是在殖民主義者留下的低級的產業結構、二元制的經濟結構、弱小的民族資本和嚴重的對外依賴的畸形經濟形態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國際上是在已經形成的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的世界經濟環境中求得發展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首要任務是發展民族經濟和爭取經濟獨立。總的來看,前30年經濟發展較快,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陷入停滯,90年代以後,又出現新的發展勢頭,紛紛進行戰略的調整及經濟改革,內容包括:
①根據本國國情制定與調整經濟發展戰略;
②改革經濟管理體制;
③實行開放政策;
④調整經濟結構,這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經濟總體上發展較快,主要表現在:
①畸形的經濟結構有所改變;
②民族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
③經濟自主性和經濟實力有所增強;
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經驗有:
①必須把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相結合;
②必須把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與科技創新相結合;
③必須把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和可持續發展相統一;
④必須把政治經濟變革和政治社會穩定相統一。
由於各國原來的經濟發展水平,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戰略和改革調整水平,科技、教育、文化程度以及其它地理條件,人口狀況等因素,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很不平衡。目前,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高低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為高收入的中東和其他地區的石油出口國;
第二類為中上等收入的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如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亞洲的韓國、新加坡等;
第三類為中下等收入的國家和地區,占發展中國家的大多數;
第四類是最不發達的低收入國家。
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成就,特別是70年代以來,石油生產輸出國開展的石油鬥爭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出現,使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明顯的增強。當然,由於種種原因,發展中國家同時也存在一些阻礙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債務危機、糧食危機、人口問題以及政局不穩、地區沖突、局部戰爭等。
(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發展的成就及面臨問題
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制度與政治體制各不相同,比較復雜,有以下幾種類型:(1)議會共和制。(2)總統制。(3)君主制。(4)軍事專制統治。(5)政教合一制。(6)黨政合一制。發展中國家也建立了多種多樣的政黨制度:有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以及無黨制。戰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發展取得了一些成就:①擺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時期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成為國際舞台上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②不斷探索與本國國情相適應的發展模式和道路;③政治參與的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極權體制逐步向民主體制發展;④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實行了有利於民族團結的政策。但由於其外部和內部的各種原因,其政治發展存在著嚴峻的問題,諸如政局不穩,軍事政變頻繁,民族問題嚴重,宗教沖突不斷,恐怖活動有所增加等等。
2. 當代政治經濟背景下,中國應該堅持什麼樣的發展道路
我國應該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跟著黨走沒有錯
3. 什麼叫政治背景
背景的含義:
1. 圖畫、攝影里襯托主體事物的景象。
2.舞台上或電影里的布景
3. 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情況。
4. 指靠山及支持者。
5. 其他烘托主體的要素。
政治的基本含義:
從人類社會學來講,政治是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社會現象非常復雜,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以及從不同學科角度,不同的學者對他的論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內涵的本身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對政治的闡釋也充滿了爭議,始終沒有一個確切公認的定義。
那兩個合到一起政治背景的含義就可以理解為:
一指家族或者社會關系從政關系,二指政治生態即當時的政治和社會背景
(3)當代政治經濟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政治的解釋
①把政治等同於或歸結為倫理道德。認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為了使人和社會達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②把政治說成是立法和執法的過程。認為政治的主要現象——國家是法律的產物,因為國家是為了制定和執行法律而設置的。代表人物凱爾森。
③把政治視為「權術」、「統治術」。認為政治是為爭奪權力和施展謀略和玩弄權術的活動。代表人物馬基雅維里、韓非。
④把政治看作是「管理眾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代表人物孫中山、麥肯齊。
⑤把政治解釋為政府制定和執行政策的活動,是一種實現「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活動。」
4. 能否簡要描述一下我國目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
1、政治環境的變化。雖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決定了不同的會計模式,但是加入WTO後,我國政府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將更加符合國際慣例,政府工作的重心和國家的一些重大經濟方針將有所轉移和變化,這將決定下一階段我國會計工作特徵的轉變。另外,更加民主的政治環境和連續穩定的政策將為會計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
5.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你是怎樣理解的
1.貿易自由化。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6. 當前的 宏觀經濟政策及其經濟背景是什麼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已經發生實質性變化的背景下,立足於當前中國的基本國情,權衡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我們仍應將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首要任務。濟學理論為基礎,分析了我國近期物價不斷上漲的原因和宏觀經濟背景,在正確看待目前物價形勢的同時來對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有一個全面認識,
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總體運行狀況較好,經過努力,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也會如期實現。但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發展和需求增長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3個方面:
1、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政府行為,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動力不足。
2、外貿進出口呈減速趨勢,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3、通貨緊縮的狀況沒有大的改變,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4、加大對出口企業和產品的支持力度,促進出口快速增長。應進一步調動出口企業的積極性,採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長,尤其對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傳統勞動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應實行特殊的出口鼓勵政策,不僅要加大出口退稅的額度、加快出口退稅的進度,同時應加大對出口信貸的支持。
5、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農民收入增幅連年下降、農村消費增長緩慢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因此,採取有力措施穩定農產品價格是穩定農村收入的當務之急和權宜之計。
即便經濟下滑趨勢已經有所顯露,即便當前宏觀調控的著力點之一在於增加政策的刺激力度,其擴張性操作也必須著眼於「精細化」——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尋求平衡。換言之,決不能出於穩增長的需要而重蹈犧牲調結構目標的覆轍。
7. 政治背景是什麼
政治背景說的是個人或者團體擁有的某種政治的保護背景,或者擁有某種政治身份。
中國自古就有「朝中有人好做官,廚房有人好吃飯」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且已被幾千年的歷史所驗證,屢試不爽。
某種程度上來說,擁有某種政治背景,通常會有相應的政治保護,對自身從事的政治活動,經濟活動有很大的幫助,當然面對政治的反對派也會增加相應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