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②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③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在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公平.
⑤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促進社會收入分配的公平,
⑥發揮財政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的作用.
2. 在管理學方面簡述組織社會責任與經濟利益的關系
組織社會責任與經濟利益是看似對立的兩級,其實在本質上有著微妙的相通性,尤其在企業運營發展,媒體的宣傳,個人規劃發展中體現的尤為突出。責任與利益始終貫穿在社會發展之中社會責任就是實現經濟利益有效手段之一。
企業在同行業環境中,它是同行的競爭者,必須創造比同行更大的經濟效益以獲得領先優勢。在其他行業領域里,企業之間又需要結成各種經濟合作夥伴關系,目的是充分利用多樣的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實現企業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何實現在合作關系中的利益最大化,如何在社會環境這一宏觀層面同樣佔有領先優勢,它就不能僅僅只是一個講求索取的利益追逐者,在多重社會關系的相互聯結中,企業所履行的社會責任也相應成為它經濟利益來源之一。哪裡有權利,哪裡就有義務,這是始終不變的真理。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對社會履行應盡的義務,履行社會責任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的企業創造更為長遠的經濟利益。履行社會責任並不會佔用企業追求利益的時間與資源,相反它是經濟利益的有力助推器。
履行社會責任,必將收獲一種社會利益,這種利益可能在近期就能直接實現,也可能利在長遠,要經過時間考驗以及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的不變追求,但這種目標的實現不應建立在有礙他人的安全之上,無視社會責任的行為最終會以喪失經濟利益為代價。
3. 華為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
他們要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所以他們要不斷的賣產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產品,吸引顧客來買。
4. 如果你是股東或是經營者,你該如何來保障自身的利益
你好,如果是股東,就應該一直關心企業發展方向。如果是經營者就應該關注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及如何保持不敗以維護自身經濟利益。
5.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去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一般地說,每個人都有兩個基本的價值取向:一種是以個人利益為前提,完全圍繞個人利益、
來進行「自我設計」,來進行價值的選擇。另一種則是以社會利益為目標,即以國家集體利益為標准,來考慮和進行價值目標的選擇。把個人利益擺在服從的地位上,將正當的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結合起來。我們之所以強調按照
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來選擇和確立自己的價值目標,這是因為人總是具體的、現實的,他總是處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和
中,一刻也離不開群眾,一刻也離不開社會。是從抽象的人性出發,還是從現實的
出發,這是馬克思主義的
同一切個人主義的
的根本分歧之一。馬克思主義的
認為,人是社會的人,一定的
的總和決定著人的發展,決定著人的本質,也決定著人的價值。因此,人生價值必然表現在現實的社會關系之中,體現在符合
和人民利益要求的各項事業當中。如果離開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孤立的個人是無法顯示出其價值的。2.職業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馬克思主義把實踐引人哲學,也就是注重從主體實踐活動的角度來理解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即把通過實踐實現主體目的的原則和方法作為自己的內容,人的本質就是人的實踐活動,也就是人生。眾所周知,人是自然和社會的主人,具有其他一切事物無可比擬的價值。因此,人的價值實現的途徑在於勞動和創造的實踐過程,其具體的主要形式有生產(工作)實踐、社會生活實踐、科學實驗及創新實踐。此外,教育活動、舞台演出、醫生治病、
、地質考察等與人們改造
密切聯系的種種活動,都是實踐的形式。職業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職業是人們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通常又稱為工作崗位。人類在勞動中產生的社會分工,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職業,人們通過職業為社會奉獻勞動,並領取一定的報酬,這些報酬成為這些勞動者及其
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職業是勞動者創造人生價值的舞台,是實現生活理想的橋梁,職業活動使理想插上了翅膀,使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通過職業,人們獲得一定的社會角色,為社會做貢獻,得到社會的承認;在職業這塊土壤上,人們揮灑汗水,播下智慧的種子,收獲成功的果實。
,你付出了艱辛、勤勞、勇敢、熱情,有時甚至要經受挫折,做出一定的犧牲,你為社會做出的貢獻越大,社會給你的回報就越高。總之,只有在職業的舞台上,才能使勞動者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不斷地「超越自我」是實現人生價值必不可少的因素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一個有志於有所成就的人必須知道限制和約束自己,以理性的自律來端正自己的行為,那種任其天性為所欲為的人,必然要受到他人和社會的限制和約束,甚至會受到應有的制裁。個人自律和自我約束的過程就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人僅僅有「才」還遠遠不夠,上升不到「德」的境界幹不成大事業。人要充分認識到好人品是做好事的基礎,進一步強化人格力量,注重
,不斷完善自我。二是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絕對的運動和相對的靜止是辯證的統一,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理論之一。人們若想不斷地滿足社會的發展和人民利益需求的增長。就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人生價值標准,不斷地從實有價值向應有價值轉化,以與社會的發展目標和理想要求同步。這樣,就要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沖破原有的自我局限,向著應有的理想目標前進,去追求和實現更高的價值
6. 急需參考文獻:探討企業在構建勞資關繫上如何取得雙贏
把民營企業構建為勞資雙方利益共同體G
民營企業勞資矛盾突出既有內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解決勞資矛盾, 不能滿足於就事論事, 應通過解決根本問題, 把民營企業( 下邊民營企業和企業通用) 構建為勞資雙方利益共同體。勞資矛盾產生主要原因是在企業內部, 表現形式很多, 主要歸結為三個方面:1、資方利益本位制。資方出資金, 勞方出勞動力, 勞資雙方共同投入資源構成企業, 企業應是勞資雙方利益共同體。但企業所有權歸資方,資方是僱主, 勞方是被僱傭的勞動者, 資方投入的生產資料是資本, 勞動者投入的勞動力資源不是資本,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圍繞資方利益展開,勞方是被資方驅使的實現利潤的工具。在資方利益本位的前提下, 勞方只能獲得企業新創造價值中( v+m)相當於勞動力價值的利益份額。在勞動力供給大於需求的態勢下, 勞動力市場產生「尋低競爭」, 勞方所得時常被壓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在這樣利益分配格局下, 民營企業自然勞資矛盾突出, 構建勞資雙方和諧相處的社會缺乏相應的制度基礎。2、對企業本質認識的錯誤。企業是什麽, 相當多的人對此缺乏正確認識, 學院教科書把企業定義為營利性組織, 生活中的人們則習慣於這樣的共識: 企業存在目的是為了投資者利潤最大化。其實上述定義和共識並不反映企業本質, 利潤最大化理論充其量只是告訴了人們管理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 只是企業經營活動的結果和好壞的檢驗標准, 並沒有告訴企業應該怎樣經營。因此, 企業不能簡單地定義為營利性組織, 企業營利要營之有道、獲之有據, 即企業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與企業從社會獲得利益之間具有相應性、對等性。長期以來, 由於一些企業習慣於企業利潤無原則最大化, 違背企業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與企業從社會獲得利益之間的相應的、對等原則, 造成企業誠信危機和社會對企業利潤的敵視。由於企業存在目的為了投資者利潤最大化, 經營管理目標定位為資方單贏, 造成了勞資雙方利益對立和勞動者對投資者利潤的敵視。3、勞資雙方缺乏共同的價值或利益追求。在民營企業中, 勞資雙方利益此消彼長, 因利益對立而缺乏共同的價值或利益追求。在管理模式上, 資方為追求利潤最大化, 必然規避管理人員風險, 選擇「老闆」、「家親」式經營管理模式, 形成家族式管理集團;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 資方重物質輕精神, 重企業利益輕社會價值, 重老闆利潤追求輕企業員工生存要求, 從而勞資雙方在文化和情感上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和非兼容性。在利益分割上, 資方依靠資本強勢謀求利潤最大化, 把企業當作謀求自身利益的手段, 把勞方當作實現利潤的工具。資方利潤最大化實際是最大限度擠占勞方利益空間, 直接威脅和挑戰其生存, 勞方為捍衛自己生存權利勞方必然與資方進行堅決斗爭。產生勞資矛盾除了上述內在原因還有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主要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制度缺失使資方逐利慾望泛濫。民營經濟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恢復和發展起來的, 勞資關系制度建設比較滯後, 勞資關系主要依靠個體化勞動合同維持, 與其相關的法律制度規定大都是一些勞動標准, 而勞動標准執行主要依賴企業自覺和勞動監察部門監督。民營企業規模小、分布分散, 各級監察部門鞭長莫及。因而在民營企業勞資關系中, 經常表現出僱主獨大、為所欲為的特點, 在現實中表現為民營企業違反勞動法情況較為嚴重。2、政府片面追求經濟政績。改革開放以來, 一些地方政府強調投資環境, 注重招商引資, 較多地考慮如何增強本轄地對資本的吸引力, 對制定市場規則, 維護公平交易等重視不夠, 從而使政府的勞動監察職能薄弱, 工會維護職工權益流於形式甚至受到各種阻撓, 勞資關系的利益天平大大傾斜於資方。3、工會沒有充分發揮其維權職能。具體表現為:《勞動法》、《工會法》得不到完全遵守, 個別法律條文模糊和配套法規政策不到位, 工會為職工維權面臨諸多障礙; 在許多企業, 工會獨立地位未得到保障, 職能缺失導致部分勞動者對工會缺乏信任; 民營企業工人維權意識不強, 加入工會比例比較低, 有些行業農民工基本上沒有加入工會; 這些情況使工會難以充分發揮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職能, 缺乏工會組織支持的勞動者在資方面前處於弱勢地位。上述內在原因使民營企業缺乏和諧雙贏理念, 外在原因使資方為逐利而肆無忌憚。勞資矛盾、勞資利益失衡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使勞動者收入偏低而導致其生活貧困; 另一方面勞動者收入低遏制內需增長, 壓縮資方營利空間。因此, 化解勞資矛盾, 平衡勞資利益分配, 不僅是勞動者利益主張, 也是保障勞資雙方根本利益共同需要。所以, 解決勞資矛盾應以把企業構建為勞資雙方利益共同體為基本指導思想, 首先在企業內部解決如下問題:1、正確地定位企業。企業不能武斷地將定義為資方私有, 存在目的不能僅為了資方利益最大化。企業本質是什麽? 企業本質就是創造顧客, 通過優質產品和服務激發顧客的需求。顧客決定企業是什麼, 決定企業生產什麼, 企業是否能夠取得好的業績關鍵在於能否滿足顧客需求。顧客需求是不斷變化的, 企業需要不斷創新產品,企業功能就在於通過營銷和創新, 改變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 不斷化顧客潛在需求為顯性需求。這就決定經營管理企業是創造性而不是適應性的任務, 具有很強挑戰性, 面對挑戰勞資雙方應協調一致, 通過創造或改變經濟條件, 極大限度地創造顧客, 而不是在資方擠占勞方利益空間和勞方捍衛自己利益過程中內耗。2、構建新型股東股本結構。企業不是資方實現自己經濟利益的手段,勞方不是資方實現利潤而役使的工具, 勞資是利益協作雙方, 企業是勞資雙方利益共同載體。民營企業勞資矛盾的根本點在哪裡? 就在於少數人獨享民營企業收益大部分的股東股本結構。減小或解決民營企業勞資矛盾, 需要有意識地逐漸稀釋過分集中於資方的股權, 資方以資金入股, 勞方以勞動力入股, 勞資雙方通過協商談判確定的相對利益額度。這樣無論勞方資方都是企業的股東, 人人既是勞動者又是股東, 企業實現部分或全部社會化,自然也就緩解或瓦解了勞資矛盾。3、建立勞資雙方共同的價值或利益追求。企業創造顧客需要勞資雙方共同的價值或利益追求。為此應營造勞資雙方的共贏機制: ①改變「家族」或「家親」式經營管理模式, 消除資方強勢的代表和特徵, 實現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公正、公平和人性化; ②抑制資方過強利益分配優勢, 制定所有員工共同分享企業利益的薪酬、利潤共享計劃; ③改變勞資雙方觀念, 升華人生價值, 尤其資方要從自我個性和獨特貢獻等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價值, 良田千頃, 日食三餐, 廣廈萬間, 夜眠三尺,人不能只為金錢地位而生活; ④營造企業所有成員認同的目標和價值, 遵循共同理念和行為原則, 形成相似生活目標和生活方式, 縮小利益和文化差異, 使勞資雙方置身於同一個發展方向。上邊講了把企業構建為勞資雙方利益共同體的企業內部措施, 僅限於此缺乏良好的社會土壤和氛圍, 在企業外部應採取如下措施:1、加強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規范管理。一理論和輿論導向應當是有利於緩和勞資矛盾, 有利於協調勞資關系。政府公職人員要像「親商、安商、富商」一樣「 親民、安民、富民」。二是確立民營企業員工與企業進行平等談判的話語權, 建立民營企業員工與企業平等談判機制。三是建立部門聯動機制, 依法規范民營企業勞資關系, 對拖欠工資、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血汗工廠」要採取強有力的法律制裁。四是緊緊抓住勞資協調這條主線,為民營企業員工搭建一個良好的成長平台, 通過職業教育、創業培訓等措施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依靠廣大勞動者的人力資源來發展經濟。3、加強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職能。①無條件貫徹《勞動法》、《工會法》, 應建立企業長期違背《勞動法》、《工會法》行為得不到解決而問責政府制度。②加強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法制化建設, 堅決消除工會維權面臨諸多障礙。③要加強工會組織的建設, 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勞資關系調整中的積極作用。④保障工會與企業協商的權利, 參與事關職工利益的企業經營決策事項。4、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具體遵循的原則是: ①堅持統一性原則, 把分散的各項社會保障職能統一起來, 開征社會保障稅, 從財力上保障社會保障職能統一; ②堅持管理法制化原則, 讓社會成員享有均等的權益保障機會; ③堅持政事分開和執行監督分設原則, 政府管政策、制度、標准、監督, 社會事業單位依法經辦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營, 為避免基金的挪用與浪費, 將社會保障基金納入財政預算並加強管理。解決民營企業勞資矛盾突出問題的關鍵在於通過企業改制和社會協調措施, 把企業構建為勞資雙方利益共同體, 使勞資雙方同心致力於通過創新和服務創造顧客, 並公正公平地獲得各自相應的利益回報
7. 無產階級實現自身政治、經濟利益的途徑
通過合法途徑,就像90年代尼泊爾共產黨一樣,贏得大選,不過幾個月後就倒台了,還有50年代法國共產黨總書記多列士曾通過選舉當上副總理,不過法國很快修改了憲法,限制了法共的活動
所以,基本上除了暴力革命,沒別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