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陰經濟實力到底有多強
但我覺得周庄是最富裕的,光看私營企業和財政收入就是第一,乃至江陰鄉鎮經濟第一,而且從細小的地方也能觀察出來,
譬如企業工資待遇,如果一個鄉鎮多數企業工資差不多,或者比以前更少,乃至沒有社會保險,說明那個鄉鎮經濟也好不到哪去,我們華士就是個例子,
12個小時工資在周庄
新橋中數最低的,除了那個海達工資高點!我很多同學哪怕跑遠點上班,陸橋工資都快趕超華士,
華士雖然是一個鎮,但主要被華西控制,上面撥下來的財政款項,華西獨佔一大半,華士近幾年無論從經濟還是建設規劃上,
倒退了,我們不難看出前幾年華士的龍頭企業華士集團現今分廠減少大半,華士名牌醬油倒閉的厄運,當然還有很多。現在感覺連隔壁新橋都不如,
現在新橋道路和鎮區建設挺漂亮的,周庄鎮區和世紀大道北片一帶建設都挺漂亮(改天照片附上),而我們可憐的華士除了耗資巨大那條什麼河建設以來
(個人認為建設是好事
但可以少花多投資在更多有用的地方),
要麼歐特富那邊逛逛,鎮區感覺混亂,道路小攤佔用嚴重,晚上燒烤更是.....
.感覺還是華士政府工作做得不到位,反正我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鎮鎮長是誰?如果未來我是鎮長,除了關注民生民情
扶持困難家庭
改造鎮區建設
規劃工業集中區
綠化鄉村街道
發展山北民生工程
增加政府信訪
在線求助
鼓勵選舉大學生村官考試淘汰無用村官
促進就業工作
安頓外地困難農民工子女上學
就業
投資或出台綠色愛心醫療服務平台....可惜我不是鎮長
只能開心作下美夢!
Ⅱ 江陰市哪些鎮比較發達
在江陰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有華士、周庄、利港等,人口多的要數青陽了
Ⅲ 江陰市各鎮經濟排名
華士鎮
江陰第1/全國第41
排名較2017年上升8位。華士鎮位於江陰市東部,「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所在鎮,全鎮總面積74.64平方公里。華士鎮自古為江南名鎮,有「小小華墅賽蘇州」的美譽。華士是蘇南鄉鎮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是江蘇省首批億元鄉之一。
2017年,華士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5.4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03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5萬元。(來源:《華士鎮2017政府工作報告》)
2周庄鎮
江陰第2/全國第100
排名較2017年上升8位。周庄鎮位於江陰市東郊,全鎮總面積78.9平方公里。周庄鎮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列江陰各鄉鎮之首,有三房巷集團、華宏集團、江東集團、倪家巷集團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工業開票銷售額連續多年位列江蘇省第一,榮膺「江蘇名鎮」之稱。
2017年,周庄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2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5800元。(來源:《周庄鎮2017政府工作報告》)
3新橋鎮
江陰第3/全國第117
排名較2017年上升1位。新橋鎮位於江陰市東南部,面積19.3平方公里。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工業基地,新橋鎮擁有陽光、海瀾等著名企業集團。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鎮、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鎮、全國特色小鎮、中國紡織服裝名鎮等榮譽,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譽為「創造新生活之橋」。
2017年,新橋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4萬元。(來源:《新橋鎮2017政府工作報告》)
4徐霞客鎮
江陰第4/全國第163
徐霞客鎮位於江陰市南部,是江陰區域面積最大的鎮。徐霞客鎮是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的故鄉、全國投資環境百強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衛生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文化名鎮、國際知名鄉村旅遊目的地,是全國首批四個國家級擴權強鎮試點鎮之一。
2017年,徐霞客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9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來源:《徐霞客鎮2017政府工作報告》)
5璜土鎮
江陰第5/全國第229
璜土鎮位於江陰西部邊緣,面積64.49平方公里。璜土鎮歷史悠久,鎮域內有被列為99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的高城墩良諸文化遺址,被稱為良渚文化發源地。曾獲得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江蘇省文明鎮、無錫市城鄉發展一體化先導示範區等獎項,是「中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
2017年,璜土鎮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3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8億元。(來源:《璜土鎮2017政府工作報告》)
6顧山鎮
江陰第6/全國第285
排名較2017年上升11位。顧山鎮地處江陰、無錫、常熟、張家港四市交界,面積49.71平方千米。顧山人傑地靈,經濟繁榮,素有「金顧山」之美稱。顧山紅豆樹,相傳為梁代昭明太子所植。
2017年,顧山鎮完成工商開票銷售287.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3879元。(來源:《顧山鎮2017政府工作報告》)
7祝塘鎮
江陰第7/全國第296
排名較2017年上升107位。祝塘鎮位於江陰市東南部,面積59.45平方公里。祝塘是江陰"四大古鎮"之一,擁有「江南名鎮」、「江南外貿第一鎮」,「中國針織服裝名鎮」、「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中小城市生態實驗區」、「江蘇身綜合實力百強鎮」等美譽,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
8長涇鎮
江陰第8/全國第410
排名較2017年上升9位。江南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年的文字記載史。獲得過江蘇省百強鄉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鎮等榮譽稱號。2010年,長涇鎮被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2017年,長涇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1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7億元。(來源:《長涇鎮2017政府工作報告》)
9青陽鎮
江陰第9/全國第501
排名較2017年上升9位。青陽歷史悠久,是解放初期「江陰四大鎮」之首。歷史悠久,出土過一大批文物,2003年在悟空寺塔基出土了泗洲大聖僧伽的舍利子等一批有價值的文物,印證了青陽千年古鎮的歷史。
10月城鎮
江陰第10/全國第572
月城鎮面積38.5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全鎮30%以上。獨特的水鄉環境孕育了獨特的水鄉文化,是全國民間文化藝術(小戲)之鄉。近年來,月城鎮以「水韻月城」生態旅遊節為平台,先後組織了「中華龍舟大賽」、「雙涇螺螄」美食烹飪大賽等活動,先後獲得「中國螺螄美食名鎮」、「中國龍舟休閑體育基地」等稱號,2015年雙涇芙蓉湖水利風景區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功創建省級濕地公園。
2017年,月城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1.5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億元。(來源:《月城鎮2017政府工作報告》)
Ⅳ 江陰的經濟發展
江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5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7.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6.9萬元,按現行匯率折算達到2.8萬美元。
江陰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54.4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520.9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1178.7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0:55.2:42.8,三產增加值佔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江陰市民營經濟注冊資金1876.1億元,增長18.3%。其中私營企業1562.5億元,增長20.7%;個體工商戶36.9億元,增長28.6%。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805.3億元,增長8.0%,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65.6%。上繳稅金181.7億元,增長8.6%。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入806.9億元,增長1.5%。 工業
江陰市全年工業用電量212.1億千瓦時,增長0.2%。完成工業總產值6522.5億元,下降1.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021.3億元,下降2.7%。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實現產值1802.9億元,增長0.9%;重工業實現產值4218.4億元,下降4.1%。在江陰市跟蹤統計的15種重點產品中,有4種產品的產量實現增長。
江陰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63.8億元,下降3.6%;產品銷售率97.4%,下降0.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527.6億元,增長2.3%;利潤353.7億元,增長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6.6%,比去年減少2.2個百分點,虧損額17.9億元,比去年增加3.5億元。
江陰市百強企業中,三房巷集團、華西集團、海瀾集團、陽光集團、興澄特鋼、新長江實業等6家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超200億元,法爾勝集團、雙良集團、西城三聯、澄星實業、遠景能源、華宏實業等6家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10家企業超50億元,8家企業超30億元,16家企業超20億元,28家企業超10億元。47家工業百強企業利稅總額超億元,其中超10億元12家。百強企業貢獻繼續增大。江陰市工業百強企業全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4049.2億元,實現利稅392.4億元,分別占江陰市規上工業總量的70.3%和74.4%。
農業
全年糧食總產量19.8萬噸,下降0.9%;油料總產量2876噸,增長38.1%,其中油菜籽總產量2025噸,增長5.3%;茶葉總產量11噸,增長10.0%;水果總產量7.9萬噸,增長9.3%。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7.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3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為1.2千公頃,增加0.1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4.6千公頃,增加0.1千公頃;水果種植面積3.5千公頃,增加0.4千公頃。
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4.2萬噸,下降4.7%,其中豬牛羊肉2.7萬噸,下降3.6%;禽蛋總產量1.0萬噸,下降5.7%。奶牛存欄0.6萬頭,下降1.8%。全年水產品產量2.7萬噸,增長3.1%。
建築業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完成營業收入130.8億元,增長10.5%;實現增加值67.3億元,增長9.3%。全年共獲無錫市工程質量小組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9項,無錫市「太湖杯」優質工程獎9項,無錫市建築裝飾優質工程6個,3家施工企業和2家監理企業獲得無錫市建築業優秀企業稱號。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6.0億元,增長10.2%。分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10.7億元,下降17.2%,第二產業投資478.6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投資556.7億元,增長17.6%。分注冊類型看:國有經濟投資124.7億元,增長44.0%,三資經濟投資114.4億元,增長47.8%,其他經濟投資806.9億元,增長2.8%。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建成投產項目690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66.7%;新增固定資產653.7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62.5%。
房地產市場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28.9億元,增長40.6%;商品房施工面積1673.4萬平方米,增長25.6%,房屋新開工面積543.8萬平方米,增長27.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8.3萬平方米,下降 44.6%。商品房銷售面積190.5萬平方米,增長2.7%,其中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58.2萬平方米,增長3.0%,住宅49.6萬平方米,增長9.1%;商品房期房銷售面積132.2萬平方米,增長2.6%,住宅114.9萬平方米,增長2.7%。商品房銷售成交總額126.2億元,下降3.1%;其中住宅銷售額101.3億元,下降3.8%。
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3.1億元,增長11.3%。其中,城鎮零售額465.4億元,增長12.1%;鄉村零售額177.7億元,增長9.1%;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06.9億元,增長11.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6.1億元,增長8.3%。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傢具類增長13.5%,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1.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0.5%,中西葯類增長9.3%。
開放型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223.0億美元,增長11.5%,其中出口130.2億美元,增長20.2%;進口92.8億美元,增長1.3%。江陰市32個出口企業品牌列入2014-2016年度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數量繼續保持全省縣級市及無錫各板塊領先地位。
江陰市新批外資項目49個,其中協議外資超3000萬美元項目17個;完成到位注冊外資8.6億美元,增長5.6%,完成比例位居無錫各板塊首位。
全年完成服務外包業務合同金額12.2億美元,增長35.2%;完成業務執行金額10.1億美元,增長36. 1%;完成離岸業務合同金額7.3億美元,增長36.9%;離岸業務執行金額6.1億美元,增長41.8%。
外經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8個,中方協議投資額超5億美元,投資規模列全省同類城市第一,我市被認定為無錫市「走出去」改革試點地區。
交通、郵電和旅遊業
年末全社會擁有車輛41.9萬輛,其中汽車32萬輛,增長11.6%。私人汽車快速發展,年末達27萬輛,比上年增加3.5萬輛,增長14.9%。
全年完成客運量7490萬人次,下降36.6%;完成貨運量3874萬噸,下降19.1%。江陰市港口貨物吞吐量14006萬噸,增長3.7%。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24.8億元,下降1.8%;發送函件1407萬件,下降27.1%。城鄉本地固定電話用戶4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21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到50.4萬戶,比上年增加5.1萬戶。
全年共接待旅遊、參觀、訪問及從事各項活動的入境遊客5.8萬人次,下降7.3%;接待國內遊客1465.2萬人次,增長6.5%。旅遊總收入達218.6億元,增長8.9%。江陰市擁有A級景區8家,其中國家4A級景區2家,國家3A級景區2家,國家2A級景區4家,農業旅遊點35個。年末江陰市星級賓館達12家,其中五星級賓館3家,四星級賓館4家。江陰市擁有旅行社40家,其中出境游組團社3家。
城市建成區面積122平方公里,市政道路長度425.1公里;市政排水管道密度4.9公里每平方公里,供水管道長度1525公里,供水總量7074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100%,其中城市液化氣供氣總量0.4萬噸,天然氣供氣總量57856萬立方米。
財政和金融
全年全口徑財政收入569.2億元,增長16.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0.7億元,增長10.1%;基金收入198.4億元,增長41.7%;上劃中央四稅收入170.1億元,增長3.3%。財政支出結構繼續調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87.3億元,增長9.4%;基金支出196.1億元,增長40.9%。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達2942.2億元,增長7.9%;城鄉居儲蓄存款余額943.3億元,增長7.6%。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2357.4億元,增長9.3%。人民幣貸款中,短期貸款1292.4億元,比年初增加11.0億元;中長期貸款723.1億元,比年初增加103.8億元。
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4.4億元,增長5.1%。其中財產險收入17.7億元,增長13.3%;人壽險收入26.6億元,增長0.3%。保險賠款支出10.7億元,增長7.9%。
江陰市證券交易開戶總數18.6萬戶,下降14.5%。證券機構交易金額3959.7億元,增長82.8%。江陰市共有35家上市公司,36隻股票,其中境外上市12家,創業板2家,中小板11家,主板10家。首發融資186億元,合計融資(包括再融資)484億元。募集資金總量在全國縣級市中繼續保持前列。 至2014年年底,「江陰板塊」市值超過1880億元。「江陰板塊」成為該市領跑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十二連冠的「功臣」。
江陰市以資本市場促經濟轉型,後備上市企業達100家。
Ⅳ 江陰經濟發展怎麼樣
從鄉鎮企業的發源地,有規模令人欽佩的經濟,該國著名的「江陰板塊」,然後開槍者一個沿江開發,首先它過河聯動那種,江陰經濟活動一直伴隨著發展,成為江陰經濟的一大特色。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並再次當之無愧江陰,中國當選為全市經濟活力的最佳魅力。
什麼樣的活力成就魅力?金秋時節,我們走進江陰,江陰經濟走近,探索了新的活力江陰經濟。
品牌 - 九月初,隨著太陽牌精紡呢絨紡織工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第一,被評為中國世界名牌產品國家質檢總局的稱號。省長梁保華專門作出批示:要給予重獎。
「陽光」呢絨早在1992年已成為中國品牌的一部分。然而,陽光集團並未得到滿足,但開始了一項雄心勃勃,爭創世界名牌的旅程。今天,品牌的生命力燦爛陽光的成就。在國內市場每米面料太陽的平均售價5-10元,比同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 0.3-0.5高較高。
陽光集團的品牌活力,江陰經濟發展的一個代表。早期
江陰作為上世紀80年代開始鼓勵企業爭創品牌,1996年品牌戰略,工程的實施。 2001年,2003年,江陰市已成立,以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的質量,出台了「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企業品牌建設的實施」等政策明確規定:為中國名牌企業,一次性獎勵50元;對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省名牌產品企業,10萬美元的一次性獎勵。 3年,在國家,省和其他名牌獎,累計兌現1000多萬元。同時,江陰市委,市政府也一直鼓勵企業積極承接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在第一縣級市發出的承諾了「關於戰略的實施意見技術標准」,制定各種標准業務練習時間獎勵。
不斷推進政府刺激企業創牌的積極性。僅在今年,有申達集團江陰盛達牌塑料包裝膜,精毛紡廠倪家巷集團的虎牌精紡呢絨,江陰利泰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海達牌鋁塑復合板,雲SHERFFER品牌蝙蝠毛衣裙有限公司4產品在中國馳名商標。
到目前為止,有10個中國名牌江陰市,11個國家免檢產品,40個省級品牌,商務部3部重點培育出口品牌。高新技術企業在江陰市工業百強企業中,有20多家企業承擔,50多家企業參與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
在江陰,不僅是大型企業用品牌,一些中小企業都知道的品牌,品牌生命力的重要性,給企業的競爭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江陰協和,以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經過總經理華滬銀富認識到「勞動創造產品,創造品牌的靈魂」,突出品牌發展的重要性,精心打造「協記」品牌,江蘇省名牌產品,2002年,所以協記的產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鋁市場,國際項目不僅是上海金茂大廈,上海亭廣場啟用了「協記」產品,產品還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地區。
建立的品牌理念和設計科學,既為企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動力,也是公司的銷售以及產品質量飆升。 2005年,江陰市省級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超過92.5十億人民幣,占近40%工業銷售總額的7.0十億,利稅,佔全市工業利潤總額的37%。
疑問,讓江陰品牌「名利雙收」,也成為了新的活力江陰經濟發展的象徵。
創新 - 生命線
7個月今年,法爾勝集團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首批試點單位創新型企業全國聯合會。首批103家創新型試點企業,江蘇省3,無錫只有一個擰緊。
江陰法爾勝集團是眾多企業技術創新的一個例子。 90年代以來,江陰市從大型集團企業到民營中小企業所從事的持續轉型和技術創新,並建立自主創新體系與產業特徵。到目前為止,有各種江陰的140餘研發機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五,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家。支出在今年上半年,江陰用於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1.7%,低於0.5個百分點全國平均水平的GDP。
有了初步形成創新體系的多項國家級,省級和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標志著一個重大突破,新升級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江陰。 「十五」期間,江陰市實施了多項省火炬計劃150,863等高科技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800餘平,雙革四個新成果獎600餘。在同一個城市,國家火炬計劃被列入江陰市,國家863計劃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數均列全國第一。
經過多年的創新和變革的積累脫胎換骨,而現在,大多數公司都江陰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掌握產業特色和優勢的核心技術。對於企業這樣的特點和優勢,最終開辟了廣闊的市場。緊固世界單打冠軍產品5,全國單打冠軍產品11;陽光集團每天開發50多個新產品,在同行業中的市場份額領先者;博爾汽車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5%,在世界閥門核心行業冠軍......江陰從而創造了全國最大的精毛紡面料生產基地,最大的出口包裝材料生產基地,最大的磷化工生產和出口基地,最大的子午線輪胎鋼簾線生產基地,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最大的港口機械出口基地。
技術創新既成立於江陰企業在國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同時也促進了產業結構江陰的調整。如今,江陰市產業結構由傳統的紡織,輕工,冶金和產業結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提升發展成為新材料產業發展為先導,以電力,特種冶金,石化加工,軟塑包裝,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機械及汽車零部件,高檔紡織產業來支持8個有競爭力的產業結構。去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銷售收入75十億人民幣,占該行業總銷售額的32%。
技術創新浪潮熱潮,江陰市委,市政府的過一浪的企業,但也有先見之明的一個清晰的認識,他們意識到,江陰可持續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形成調整從高科技產業或產品組的產業結構優化效應。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是促進科技創業。
2004年2009年11月,高新技術創業園應運而生。成立以來,它的位置是鼓勵科技創業,科學和技術,提高的重要載體,江陰稱為孵化器的競爭力。
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以前的面積10000平方米的孵化捉襟見肘。江陰當機立斷 - 擴張。在展開時,江陰市創新推出了「政府引導,企業投資,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的辦園理念:法爾勝泓升公司投資的創業園,創業園的主要設施建設,市政府制定有關政策,創業園管理委員會負責人才招聘鉛項目及日常業務管理。今年四月,在江陰高新技術創業園45000平方米的房屋建設,使孵化的第一階段。 8個月,江陰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原來的商業園是江陰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一部分,市直政府部門,高科技發展現有資金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新的風險投資基金。
目前,園區有30多個海歸博士已經注冊了超過50家公司。創業園已經或正在孵化的鎂合金產品,長輸管道安全系統,配電網監控系統,半導體激光器等高科技項目有幾十個自主知識產權。這包括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和科技企業等領域的競爭力,更具創造力,江陰經濟活力。
公開賽 - 充滿活力的靈魂
「破石堰拆遷方有自來水來了。」江陰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開放的經濟。它抓住了浦東開發和加入WTO帶來的發展,創造了江陰市開放型經濟新形勢的機會。 「十五」期間,為$ 5.641十億江陰市新合同外資金額,次數在2001年之前1.71累計數,多年來,從2000年到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1.081十億到$ 6.699十億。
江陰市江陰經濟開發區是先打開一個熱點。多年來,它一直是外資在江陰的利用率,「南天一柱」,是江陰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截至2005年底,該地區的外資注冊協議3美元十億,在地方注冊1.85十億幣與美元的投資,引進2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興澄特鋼,瀚宇博德,福匯紡織,化工,超過一億美元大量新和橋梁項目落戶開發區。在今年上半年,荷蘭帝斯曼和貝卡爾特開發區已在亞太地區研發中心認定,到目前為止,該地區有六個國外研究機構。
打開水一樣,必須不斷地有澎湃的生命力。江陰市委,市政府的理解和融入全球經濟需要進一步放大優勢,挖掘潛力。優勢是沿江,現代物流業的潛力。
2005年8月江陰市委,市政府在江陰國際製造業基地初具規模沿之際,從戰略的高度搶占建議標準的未來發展洋山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第三次發展機遇,城市的放大效應,擴大沿江開發中的深度。隨後,一個港口城市在長江「500天行動計劃」開展的如火如荼。
1月1日今年,江陰臨港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揭牌,這標志著臨港新城進入戰斗階段。就在同一天,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共同創立了蘇南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建成投產。江陰和上海標準的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
「以港興城興港城市,城市的繁榮,互動發展。」依託江陰港的優勢,隨著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配套的物流基地,臨港新城作為國際物流業鏈中的重要節點,主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著力引進到港口現代物流業和臨港產業,現代服務業產業關聯度的基礎。 188平方公里江陰臨港新城為經濟增長,國際新窗口,新亮點城市現代化的新領域。
帶來一個開放的心態和開放的活力。臨港新城迅速成為江陰經濟,並打開一個新卡。 9月22日,江陰臨港新城正式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的那一天,前荷蘭首相,鹿特丹市的德國副市長?代表團為首的波爾鹿特丹鹿特丹港先生在江陰舉辦物流和投資研討會。近幾個月來,23家公司開始周邊地區選擇在江陰港進出口業務。新港三號貨櫃碼頭,從3月以來的開港2官方,集裝箱吞吐量成倍增長,月度吞吐量120例從容器三月至八月7012緩沖罐。
江陰經濟活力還體現在開放釋放出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目前,挪威正在建設奧德菲爾嘉勝化工倉儲,物流等大型阿爾法石化項目。 1-8月,江陰市現代物流業8.76十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6%,佔40%的增值服務。物流業是最有活力的城市,在長江口海港新的綜合物流園區。今年,物流園區157個新類型的企業,投資和第一,去年上半年的數量,大致相當於招商,每年有多少。在相應的同時提高質量數量的激增,這種新的企業,超過10萬元的流通企業7家,其中不乏注冊資本成都鐵路物資,在江蘇省江陰市分公司中外運有限公司中國公司江蘇分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江陰公司等「國字頭」的貿易物流企業。臨港新城,正在成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江陰地方希望和後勁。兩岸廣潮,風正一帆懸。走向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培育了新的生機,活力江陰旅途風光,將是永恆的活力,增強活力。
Ⅵ 江陰市有多少個鄉鎮各個鎮的GDP排名
江陰市有10個鎮;各個鎮的GDP排名:周庄鎮,新橋鎮,華士鎮,長涇鎮,祝塘,璜土鎮、月城鎮、青陽鎮、徐霞客鎮、顧山鎮。
1,江蘇省作為我國GDP第二大省,除了蘇北地區某些縣域還相對落後,可以稱得上全域經濟一體發展的典範之一。尤其是蘇南地區的幾大強縣,崑山、江陰、常熟等,在全國各大縣域經濟排行榜上都是頂尖地位。尤其是崑山和江陰兩市的經濟總量超高,堪比國內一個中型地級市的體量。
2,江蘇全省還沒有劃區的縣(市)還有40個,其中包括了蘇南地區蘇錫兩市的幾個強縣,所以在全國各省的縣級GDP總量對比中,是最強的。40個縣市的經濟總量要達到4.23萬億,相當於我國一個中小型省份的GDP總額,要佔江蘇全省的比重40%以上。
3,但省內各縣市的發展水平分布還是比較懸殊的,縣級人均GDP最高的江陰市達到23萬元以上,最低的連雲港灌雲縣只有5萬多元。大體上的話還是呈現蘇南超強,蘇中高於蘇北的態勢,蘇北地區的縣市人均GDP高於1萬元的僅只有金湖縣、東台市等極少數。
拓展資料:
1,蘇南地區縣域經濟發達
隨著廣東的順德、南海等縣市並區後,蘇南強縣群已經成為我國縣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崑山和江陰兩市的經濟總量在4千億元以上,七普人口大增後,兩市的人均GDP還是高達20萬元以上。其次像張家港、常熟、宜興、太倉、溧陽等蘇南整體二等強縣,在發展水平上也要高於江蘇其他區域。它們的人均GDP都是在10幾萬元,最高的張家港市達到187612元,最低的溧陽也有138395元。而且蘇南這些強縣在GDP核算上明顯要更扎實的,這點從財稅、金融等核心經濟指標,都要遠高於同檔蘇中蘇北城市不少就能看的出來。
2,蘇中縣域進步較快
江蘇省的江北地區近些年來的經濟建設在加快,尤其是南通和泰州在招商引資、產業引進等方面都有不小成效。所以蘇中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要高於蘇北不少,甚至有少數縣市正在迫近蘇南稍弱的縣級經濟發達水平。
3,蘇北地區的縣域發展水平還是較低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經濟建設,蘇北地區的市區經濟發展較快,但縣域經濟還是相對較弱。人均GDP能高於10萬元的縣市寥寥無幾,大部分縣市的人均GDP都是在6-7萬元之間,要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當然蘇北各縣市主要還是傳統的農業區域,工業化程度較低。就算近幾十年來的工業投資和招商引資有不少增加,但工業和服務業還是偏弱的。
Ⅶ 江陰市哪家個鎮經濟強!有哪些開發區
工商業開票銷售排名:夏港街道,華士鎮,周庄鎮,澄江街道。GDP排名:高新區(城東街道),澄江街道,華士鎮,周庄鎮,夏港街道,申港街道。100億以上。人均GDP:夏港街道,新橋鎮,華士鎮,周庄鎮,澄江街道,申港街道,雲亭街道,利港鎮。三大開放園區:國家級江陰國家高新區(原江陰開發區);省級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省級江陰—靖江工業園區。
Ⅷ 江蘇的江陰這個地方怎麼樣那裡經濟怎麼樣是不是有錢人很多啊
貧富差距還蠻大的,有錢人多,而且是很有錢,按照橄欖型社會來看,沒錢的更多,但基本生活肯定是能保證的。
江陰公司多是製造業和服務業,除了政府部門,沒有特別適合白領工作的寫字樓企業之類,職業規劃發展空間不大,工資水平不算高,不過城市建設而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非常干凈,大家生活都比較安逸。
拓展資料
江陰市,簡稱澄,古稱暨陽,江蘇省省轄縣級市,由無錫市代管,位於無錫市北側,介於北緯31°40′34″至31°57′36″,東經119°59′至120°34′30″之間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江尾海頭、長江咽喉,歷代為江防要塞,是長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江海聯運的天然良港城市,總面積987.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陰市常住人口為1779515人。
經濟綜述
2019年,江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1.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4.21萬元。
2019年,江陰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6.08億元,下降1.4%;第二產業增加值2042.02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923.02億元,增長4.7%。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9:51.0:48.1。
2019年,江陰市提供就業崗位6.4萬個,本地勞動力實現就業5.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82萬人,城鎮困難人員再就業598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5%。扶持自主創業5315人,帶動就業2.47萬人,發放各類創業補貼751.9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651萬元。
截至2019年末,江陰市擁有各類工商登記市場主體總數198875戶,增長11.3%。企業總數67470戶,增長6.9%;其中國有及集體控股企業3520戶,外商投資企業1161戶,私營企業62789戶;個體工商戶總數131405戶,增長13.8%。
2019年,江陰市固定資產投資802.89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投資416.54億元,同比增長5.4%;國有投資87.52億元,增長195.8%,民間投資634.18億元,增長3.0%,外商投資72.31億元,增長25.5%。
2020年,江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13.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4.88萬元。2020年,江陰市全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8.04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094.11億元,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1981.60億元,增長1.6%。
Ⅸ 江陰哪個鎮最繁華
江陰華士鎮最富。
華士鎮,歷史悠久,自古為江南名鎮。華士古稱花市,逐步演變為華市、華墅,相傳為吳王夫差種花之處,也傳因盛產棉花而得名。華士座擁白龍山、砂山,故又稱龍砂。經考距今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已在境內繁衍生息,從事漁獵和農耕。有佐證的歷史至今已有3200多年。
華士鎮位於江陰市東部,是「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所在鎮,總面積74.58平方公里,其中常住人口9萬,外來人口10萬,下轄27個行政村、2個居委。華士是江南名鎮。古稱「花市」又稱「龍砂」.2014年全鎮實現工商營業收入995億元,地區生產總值252.18億元,人均GDP 達到25萬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97億元,繼續保持江陰市、無錫市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