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微觀經濟學為什麼要有假設

微觀經濟學為什麼要有假設

發布時間:2022-08-16 06:34:14

Ⅰ 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

第一,理性人假定。

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

第二,完全信息假定。

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1)微觀經濟學為什麼要有假設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1、基本假設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市場經濟通過「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2、中心理論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Ⅱ 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經濟學基本假設是:第一,理性人假定。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條件(經濟人)。以利己為動機,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取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第二,完全信息假定。完全信息。市場上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即買者和賣者)都對有關的經濟情況具有完全的信息。

假設條件是微觀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條件。但是學界同時承認,上述兩個基本假設條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實,他們是為了理論分析的.方便而設立的。在此條件下通過模型推演出來的實驗結果,會和事實產生一定的差距。

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來自《微觀經濟學原理》(美曼昆著)有:

1、經濟人假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稀缺性假設(資源總是有限的)。

3、非厭足性(人類總是貪得無厭的)。本書經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吳德慶教授改編,非常適合作為我國經濟管理類本科教育的微觀經濟學雙語教材,也可用於MBA、EMBA相關課程的教學,還可作為商界人士的培訓參考書。使用本書的讀者朋友將發現,學習微觀經濟學付出只需那麼少,收獲將是那麼多。

Ⅲ 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是什麼

第一、理性人假定。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條件(經濟人)。以利己為動機,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取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

第二、完全信息假定。

完全信息。市場上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即買者和賣者)都對有關的經濟情況具有完全的信息。

(3)微觀經濟學為什麼要有假設擴展閱讀:

假設條件的缺陷:

假設條件是微觀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條件。但是學界同時承認,上述兩個基本假設條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實,他們是為了理論分析的方便而設立的。在此條件下通過模型推演出來的實驗結果,會和事實產生一定的差距。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

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Ⅳ 簡述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

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
一、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
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
1.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條件。這個假設條件也被稱為「經濟人」的假設條件。「經濟人」被規定為經濟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設為是利己的。
2.完全信息的假設條件。這個假設條件的主要含義是指市場上每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都對有關的經濟情況具有完全的信息。
二、經濟學產生於稀缺性,稀缺是個絕對也是個相對的概念,絕對在任何社會和時代資源都存在稀缺;相對在它是相對於人的慾望而言的,清心寡慾就沒有稀缺。
稀缺就是不能同時滿足所有的願望,又就必然導致選擇。選擇就是解決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也就是用什麼方式生產和生產出來如何分配的問題。經濟學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實現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使用。選擇就會產生成本,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尋求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在於在選擇帶來的好處與機會成本之間進行比較。
三、微觀經濟學理論總體框架結構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供求論、效用論、生產論和成本論、市場論、分配論、一般均衡論、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及政策。供求論主要介紹供給和需求分析,這是整個微觀經濟學分析的基本工具;
效用論主要分析消費者行為,並由此推導出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生產論和成本論主要分析廠商行為,該章和市場論結合在一起,推導出了不同市場類型中廠商的供給曲線;
這樣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和廠商的供給曲線一起決定了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分配論主要考察了生產要素的需求方面和供給方面,並由此決定了生產要素的均衡價格和數量;
以上是局部均衡論的內容,即單個市場的均衡。

Ⅳ 為什麼經濟學家要做出假設

經濟學家要做出假設是因為從具體問題分析看,可以簡化和條理化現象與問題,使其符合相關公式和定理,方便利用相關工具或方法解決問題。

這是從具體經濟學科理解,事實上從事學術理論研究,各學科都是遵循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提出問題就是一種假設,可以講理論的根源來自假設,假設是一切理論誕生的先導。

要說經濟學和其他學科有什麼不一樣,一個就是提出的部分假設比較嚴苛,很難在現實中成立,但那是為了簡化問題。隨著模型不斷接近現實,假設條件就會逐漸放寬,不過代價就是模型復雜程度不斷增加。

另一個區別就是數據採集和檢驗求證部分經濟學只能做田野調查,搜集數據而不是進行可重復的實驗(這不是否定經濟學是科學的理由,首先經濟學論斷是可以證偽的;其次有很多經濟活動是反復發生的,這就可以通過長期觀察檢驗模型。

再次,也有不少自然科學也是做不了實驗只能用調查數據的,比如環境科學大氣科學天文學等)。不過區別也就僅此而已。

Ⅵ 簡述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西方經濟學有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Ⅶ 微觀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假設條件是

1、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

2、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

3、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

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7)微觀經濟學為什麼要有假設擴展閱讀:

一、產生與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二、方法發展

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長足發展,還集中體現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巨大變化方面。分析方法的變化帶來的是西方經濟學研究深度的推進和廣度的拓展。

可以說,20世紀西方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

方法論的變化對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其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研究方法的演變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講體現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脈絡。

Ⅷ 為什麼要有一定的假設作前提來建立微觀經濟,不知道怎麼理解,求救各位大蝦。

影響經濟的因素太多了,其中有些因素是主要因素,有些因素是次要因素,如果分析經濟問題考慮進所有的影響因素,那麼問題就會過於復雜,甚至導致研究工作無法繼續下去。
因此,經濟學家在進行研究時候會建立一些假設條件,剔除次要因素,研究影響某一經濟關系的主要因素,這是為了使所研究的問題簡化,並不是脫離現實。比如研究市場均衡時,先假設需求只受價格影響,確立經濟在何種條件下達到均衡,然後再給模型中增加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收入水平,消費者偏好等,研究更加復雜的情況。

Ⅸ 經濟學為什麼要做出假設

因為不做假設,很多理論成立不了,比如經濟學中最重要的理性人假設,因為現實中不是所有人都會嚴格地按照理性來行事,比如地上有張50和100(都是真的),有些人就是願意撿50的,這就不是理性人的行為,如果不規定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人們的行為模式就無法預測,經濟學就沒有辦法研究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學為什麼要有假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國家有蘇聯美女 瀏覽:243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如何認定 瀏覽:269
冷漠婚姻什麼意思 瀏覽:311
幸福之城地下之王怎麼存檔 瀏覽:277
漫畫如何用鏡頭講故事 瀏覽:458
上海幸福里彩北哪個小區最好 瀏覽:207
395什麼意思愛情 瀏覽:61
美女主播用的是什麼拍攝軟體 瀏覽:567
如何查詢外地他人健康碼 瀏覽:163
廊坊經濟開發區怎麼樣 瀏覽:35
杞子別名有哪些好看的電影愛情 瀏覽:699
愛情公寓一個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瀏覽:913
pes在經濟裡面是什麼 瀏覽:139
有情人的幸福是什麼 瀏覽:626
花市買回來的幸福樹怎麼養 瀏覽:662
內部情節重復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217
全球經濟衰退應該如何避免大蕭條 瀏覽:248
概括宋代經濟發展有哪些表現 瀏覽:148
事業單位社保交費比例是多少 瀏覽:940
健康碼上的時間倒計時是什麼意思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