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南省漯河市是一個怎樣的城市經濟怎樣
在河南來說也是一般,漯河市的工資水平是比較低的
消費水平也很低
像你所說的這個工資估計應該是1500-2500之間,
如果月薪能上三千
能在漯河環境最好的沙北地區買房子
平時吃穿用都可以不用發愁
Ⅱ 河南各市經濟實力排名如何
各市gdp排名:
1鄭州 4900億+
2洛陽 2723億
3南陽 2200億
4安陽 1560億
5許昌 1550億
6焦作 1520億
7平頂山 1520億
8新鄉 1450億
8商丘 1450億
10周口 1417億
11信陽 1302億
12駐馬店 1250億
13開封 1090億
14三門峽 1090億
15濮陽 943億
16漯河 750億
17鶴壁 510億
18濟源 405億
這是2011年的
Ⅲ 漯河和許昌,哪個城市經濟更發達
漯河和許昌這兩個地方均處於河南中部地區,並且可以說是比較適宜居住的兩個城市,其實這兩個地方是比較近的,如果選擇駕車出行的話,那麼大約一個多小時就能夠到達目的地,如果你選擇高鐵作為交通工具,那時間有就大大的縮減,大概在10多分鍾就到了。當然了,對於一些來這里旅行外地的小夥伴,有時會想知道漯河和許昌,這兩個城市相比較哪個城市經濟更為發達呢??其實根據GDP來進行比較,漯河的經濟相較於許昌略微遜色一些也就是說兩個城市相比較,還是許昌的經濟比價發達。
根據上述所講解的內容,我們能夠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無論是從城市人口,還是從城市的佔地面積來講,我們能夠發現漯河和許昌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甚至從人均GDP中我們能夠發現,漯河和許昌相比相差大約二萬元左右,因此許昌的經濟更為發達一些。
Ⅳ 漯河的經濟
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861.5億元,比上年增長9.4%,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5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584.1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169.9億元,增長7.3%。人均生產總值33555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為12.5:67.8:19.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上升0.8個百分點。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585.8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8%。
2013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00.3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9億元,比上年增長29.7%。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11.7億元,增長12.3%。
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7%。被調查的八大類呈七漲一降態勢,其中食品類上漲3.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4.2%。
2013年,全市從業人員173.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6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2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1%。農村勞動力轉移60.41萬人。 2013年,糧食種植面積400.88萬畝,比上年增加1.02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12.94萬畝,增加0.19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191.97萬畝,佔小麥種植面積的比重為90.2%。棉花種植面積12.0萬畝,減少0.9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0.17萬畝,減少0.5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86.77萬畝,增加0.82萬畝。
2013年,糧食產量173.6萬噸,比上年增長0.3%;棉花產量0.79萬噸,減產0.4%;油料產量4.05萬噸,增產0.8%;水產品產量1.81萬噸,增長101.1%。
2013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積新增7.4萬畝。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67.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5%;大中型拖拉機0.61萬台,增長7%;農用運輸車3.07萬輛,與上年持平;農村用電量5.1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2%。 201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48.9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8.1億元,增長11.9%;產品產銷率98.6%。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1.1%,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4.2%,輕、重工業比例為74.7:25.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食品工業增加值280.4億元,增長10.5%,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7.4%,貢獻率為51.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6.1個百分點;造紙及紙製品業增加值19.1億元,增長7.9%,貢獻率2.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0.3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27.8億元,增長25.4%,貢獻率為10.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3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小麥粉515.7萬噸,增長10.8%;畜肉製品98.7萬噸,增長9.9%;飼料160.2萬噸,增長19.9%;速凍米麵食品77.3萬噸,增長8.6%;乳製品21.2萬噸,增長15.0%;飲料酒2.9億升,增長8.9%;軟飲料307.5萬噸,增長20.5%;機制紙及紙板87.3萬噸,下降5.1%;發電量34.2億度,下降6.6%。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2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利潤270.2億元,增長17.8%;利稅334.5億元,增長15.6%。分經濟類型看,公有制企業利潤48.5億元,增長12%。其中,國有企業利潤10.8億元,增長30.8%;集體企業利潤25.5億元,增長14.1%;非公有制企業利潤221.7億元,增長19.1%。分行業看,34個行業大類中利潤總額居前5位的行業為:食品製造業73.4億元,增長17.1%;農副食品加工業72.9億元,增長21.8%;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26.4億元,增長24.2%;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17.9億元,增長24.9%;專用設備製造業10億元,下降10%。 201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648.29億元,比上年增長23.1%。
在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5.8億元,增長51.3%。第二產業投資471.5億元,增長26.2%,其中工業投資471.51億元,增長26.2%。在工業投資中:製造業投資456.3億元,增長30.1%;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1.9億元,下降40.9%。第三產業投資171億元,增長14.5%。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22.9億元,下降16.8%;教育投資3.2億元,增長294.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1.9億元,增長234.3%。
2013年,全年民間投資595.9億元,增長30.2%,所佔比重為91.9%。
2013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6.4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其中住宅投資42.6億元,增長28.6%。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16.8萬平方米,增長12.8%,其中住宅384.9萬平方米,增長9.8%。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07.3萬平方米,下降4.7%。
全市310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完成投資495.1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71.1%。東興電子工業科技園二期建設、舞陽縣舞泉永銀實業有限公司離子膜燒鹼項目、河南曙光健士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第三工業園項目生產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年內實現竣工投產或一期投產。 2013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1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0.7億元,增長14.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5.4億元,增長13.9%。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84.8億元,增長14.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51.3億元,增長11.7%。
2013年,全年進出口總額4445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出口總額25471萬美元,增長0.3%;進口總額18980萬美元,增長19.8%。
2013年,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22家。合同利用外資10197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0401萬美元,增長13.4%。 2013年,全年貨運量5509萬噸,比上年增長12.3%;貨物周轉量83.2億噸公里,增長12.4%。客運量4684萬人,增長8.2%;旅客周轉量46.7億人公里,增長8.8%。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8億元,其中郵政業務1.3億元,電信業務總量15.5億元。 2013年,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66萬人,在校生4.72萬人,畢業生1.45萬人。初中學校招生3.17萬人,在校生8.93萬人,畢業生3.32萬人。普通小學招生3.40萬人,在校生19.20萬人,畢業生3.71萬人。
2013年末全市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全年共取得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取得市級科技進步獎67項。全年申請專利656件,授權專利492件,分別增長25%和43%。全年共登記技術合同27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5625萬元。
全市擁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 5個,其中市以上質量監督檢驗機構3個。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103家,比上年增長12%。全市共有中國名牌產品4個;河南省名牌產品45個.全市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3個,新規定、修訂地方標准6項。 2013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21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7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6個。
全年承辦大型體育比賽16次,其中國際級2項、國家級9項、省級5項。舉辦各類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120多次,乒乓球、羽毛球、武術、門球等一系列比賽表演活動100多次,參與比賽活動的群眾超過42萬人次。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群眾占總人口的40%。2013年度共獲金牌94枚、銀牌92枚、銅牌94枚。 2013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875.9元,比上年增長12.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614.0元,增長17.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73.8元,增長10.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613.6元,增長9.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2.0%,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5.0%。
2013年,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6.04萬人,比上年增加2.09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18.45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7.6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6.48萬人,減少1.64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27.01萬人,參保退休人員9.8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7.1萬人。
2013年,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4.08萬人,全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771.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2.13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668萬元。全市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3686.7萬元,救助13.4萬人次。
Ⅳ 河南省最窮的城市和最富的縣,河南省漯河市窮嗎
河南省最窮的城市是河南省省直管縣新蔡縣。最富的縣是:新鄭縣級市。河南省漯河市不窮。
一、新蔡縣
2017年,新蔡縣生產總值192.86億元,增長9.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65.21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80.04億元,增長14.0%。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4.7:33.8:41.5。人均生產總值22794元,增長10.5%。
二、新鄭市
2017年,新鄭市生產總值1099.4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17374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0:56.0:42.0;固定資產投資863.8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8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3元。
三、河南漯河市
2018年,漯河市實現生產總值1236.7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0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741.2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384.4億元,增長8.3%。
三次產業結構為9.0:59.9:31.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46530元,增長7.1%。
(5)漯河的經濟是多少擴展閱讀:
河南省最窮的一個縣:新蔡。新蔡在2017年的經濟總量只有新鄭的三分之一不到,是192.86億元。新蔡的佔地面積很大,位於河南省東南部的淮北平原上,距離駐馬店非常的近。
新蔡的總面積達到了1453平方公里,在河南的各個縣域中排在前列,人口也非常的多,多達114萬,是一個人口大縣。
到2018年8月1日,河南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會議批准新縣、沈丘縣、新蔡縣退出貧困縣。
Ⅵ 漯河09年的經濟在河南省排第幾名
一、09年漯河市GDP總量594億元,全省排名第16位。人均GDP23113元,全省排名第8位。
二、09年,漯河市食品工業增加值達17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4.2%
。
Ⅶ 漯河各縣市經濟發展情況如何現在正在寫一篇咱們漯河經濟發展現狀。希望詳細一點,具體到各縣區,如哪些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東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錯帶,沙河與澧河在此交匯。1948年設縣級市,1986年升格為省轄市,200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由三縣一區調整為兩縣三區,轄臨潁縣、舞陽縣、源匯區、郾城區和召陵區,並設立經濟開發區,共有7個街道、27個鎮、21個鄉,面積26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8.6千公頃,總人口255.69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到42.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13.1平方米,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43.9%。
臨潁縣 臨潁縣位於漯河市北部,因濱臨潁河而得名,轄9鎮6鄉,361個行政村,面積8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萬畝,人口70.39萬人。秦時屬「潁川邵」,西漢初年置縣迄今2200餘年,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魏政權交替的歷史見證「受禪台」、「受禪碑」,早於趙州橋的隋代石拱橋「小商橋」,被譽為「天下第一橋」。臨潁縣是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縣、全國食品加工強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是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縣、依法治理百強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省級衛生縣城;是省定35個擴權縣和26個城鎮化建設重點縣之一。「豫南一枝花」——南街村就坐落在這片沃土上。
舞陽縣 舞陽縣位於漯河市西部偏南,自西向東緩斜,分崗地、平原和窪地,現轄7鎮7鄉,397個行政村,面積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萬畝,人口56.69萬。南臨舞水、北跨沙澧二河,三河橫跨全境,形成獨特的風景線。舞陽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年歷史。地下資源豐富,鹽岩總儲量400億噸,是全國品位第一、儲量第二的大型礦藏,而且礦體厚度大、鹽質純、氯化鈉含量91.40-98.88%,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工業價值。舞陽的澧河中沙是良好的建築材料,因其「沙質純凈,粗細適宜」而譽享八方。
源匯區 源匯區地處淮河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轄4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09個行政村,18個居委會,面積202平方公里,人口30.61萬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回、滿、蒙、壯、苗等11個少數民族。源匯區是商貿、經濟和文化中心,又構成鐵路、公路「雙十字架」,是豫中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為歷代商家必爭之地,形成以食品加工、機械製造、板材加工、醫療化工和棉紡為主五大主導產業。
郾城區 郾城區屬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區,轄8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79個行政村,24個居委會,面積413平方公里,人口47.86萬人。境內的「許南閣祠」是海內外學者的嚮往之地,北宋「彼岸寺經幢」、清道光年間的「八角硫璃井」、「鎮河鐵牛」,新時器時代的化身台遺址,五千年前龍山文化中期的高台建築郝家台等景觀,顯現出郾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交通便利、投資政策和環境寬松,工業實力雄厚,已形成食品加工、機械製造、化工生產、建築建材等多個品種的產品體系,廣東日康、四川希望、大連實德、河北天申等一大批名企巨商紛至沓來興辦實業。
召陵區 召陵區位於市區東半部,於2004年9月設立,轄4個鎮(召陵鎮、老窩鎮、鄧襄鎮、萬金鎮)、3個鄉(青年鄉、姬石鄉、後謝鄉)、2個街道辦事處(天橋街、翟庄街),208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面積405平方公里,人口50.14萬人。戰國時期,魏國就在此建立了召陵邑,是東漢時期著名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彙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說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京廣、滬渝鐵路在此交匯,四通八達,京珠高速公路入口與行政新區區址僅數百米之遙。
經濟開發區 經濟開發區位於市區東南部,1992年5月成立,1994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區,控制區面積41平方公里,建成區10平方公里,轄後謝鄉,28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人口近10萬人。實行封閉式管理,對入區項目根據投資者需求實行全過程、保姆式、個性化、一條龍全程無費服務。歷經十五年的開發建設,成為眾多海內外客商心目中一方充滿魅力的投資熱土,成為中西部地區環境最優、發展最快的開發區之一。創業服務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2004年被評為「十五火炬計劃管理先進單位」和省級「專利試點園區」。目前進駐企業320多家,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4家,並創辦雙匯和銀鴿工業園。荷蘭索維恩集團、中糧集團、台灣旺旺集團、康師傅集團等知名企業相繼入駐,形成以生物食品為主導,造紙、紡織、機械加工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成為拉動漯河工業增長的一個重要基地。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南部,1948年設立縣級市,1986年升格為省轄市,2004年進行二次區劃調整,現轄臨潁、舞陽兩縣,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總人口255.69萬人。建省轄市20多年來,我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八五」時期漯河是全國發展最快的30個城市之一,「九五」、「十五」期間國民經濟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進入「十一五」以來,全市經濟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連年居全省前列或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63.2億元,增長15.3%。
一、工業經濟較快增長
我市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在成功實施「重點工業300億振興計劃」和「重點工業500億上台階工程」後,強力推進「重點工業超千億計劃」,工業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上半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68.4億元,增長1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32.7億元,增長22.5%。
食品、造紙工業支撐作用明顯,化工工業發展較快。食品產業是我市支柱產業,我市是全省食品工業基地市、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和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 培育出世界第四、亞洲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全國最大的方便麵生產企業之一南街村集團,全國第一家葡萄糖飲料生產企業澳的利集團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形成了以肉類加工、糧食加工、飲料製造、蔬菜加工等行業為主導,以分割肉、肉製品、麵粉、方便食品、飲料等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為主體的食品生產加工基地。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完成增加值74.9億元,增長33.7%。
漯河是全省重要的造紙工業基地。擁有造紙工業龍頭企業——「中國草漿第一股」——銀鴿公司,造紙生產能力達到70萬噸,形成了文化紙、生活紙、包裝紙、特種紙四大系列產品。上半年,規模以上造紙及紙製品業完成增加值12.5億元,增長37.8%。
漯河鹽礦資源豐厚,保護完整,已探明鹽礦面積77平方公里,遠景儲量400億噸,而且鹽層多、鹽質純、成份高、氯化鈉含量高達98.88%,是全國品位第一、儲量第二的大型礦床。近幾年,鹽礦資源開發力度加大,鹽化工業發展較快,相繼有金大地、永銀、奇能等一批鹽化工企業投資漯河,鹽化工業正成為我市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上半年,我市以鹽化工、煤化工為主的規模以上化工工業完成增加值8.5億元,增長52.7%。
食品、造紙、化工三大行業完成增加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2%,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53.5億元,增長35.6%;實現利稅88.8億元,增長42.1%;實現利潤73億元,增長50.2%。列入「重點工業超千億計劃」的86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30.7億元,增長40.6%;實現利稅63.8億元,增長38.6%;實現利潤50.7億元,增長47.6%。
二、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
我市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雙匯產業化工程和兩縣十鎮百村示範工程,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高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
夏糧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夏糧總產94.8萬噸,增長7.3%,單產452公斤,增長2.8%。
畜牧業生產較快增長。上半年,新培育標准化養殖小區(場)20個,新培育出欄3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102個,新培育較大規模養殖專業戶960個。生豬出欄150.5萬頭,增長12%,生豬存欄187.6萬頭,增長20%;肉類總產量13萬噸,增長7.3%,禽蛋產量、牛奶產量分別增長8.2%和20%。
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上半年,全市新建農村公路55公里,新發展農村戶用沼氣2.5萬座,新通自來水4600戶,新建改造農家店142個,新建各類文化休閑場所201個,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2.5萬平方米,新建標准化衛生室93個,新建新農村典型示範村22個。
三、投資和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投資始終是漯河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重點項目建設始終是促進漯河經濟快速崛起的重要支撐。在宏觀環境趨緊,全國全省投資增速普遍回落的背景下,我市堅持深化「項目建設年」活動,不斷加大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上半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6.2億元,增長34.5%。其中城鎮以上投資完成81億元,增長37.2%。
工業投資仍是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上半年,城鎮以上工業投資完成60.7億元,增長62.5%,較去年同期提高23.6個百分點。其中,納入「雙百工程」的100家企業完成投資56.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4%。
項目建設推進加快。上半年, 80個市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2.2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51.6%。56個計劃新開工項目已有39個開工,佔全部計劃新開工項目的70%。列入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碰頭會的18個重大項目,在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的代理協調下有效推進。總投資25億元的2×30萬千瓦熱電項目已全面開工,目前已完成投資2.2億元;總投資30億元的永銀鹽化工項目和舞陽60萬噸真空食鹽項目已開工;金大地100萬噸工業鹽項目設備開始安裝;鄭煤集團與香港協鑫合作的煤化工項目外資已到位3500萬美元,公司已注冊;雙匯5000萬只肉雞產業化、銀鴿10萬噸文化紙、新瑞路地物流港區等一批項目前期工作正加緊推進。
四、財稅金融運行平穩
上半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1億元,增長28.5%。其中,稅收收入完成9.14億元,增長30.7%,佔一般預算收入的75.6%,較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五項主體稅種完成6.82億元,占稅收收入的74.6%,增長18.7%。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6.95億元,增長21.4%。
止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9.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8.91億元,較年初增加21.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46.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8.74億元,較年初增加15.3億元。組織召開了河南省漯河市銀企對接會,省內16家銀行與我市簽約合同類貸款63.9億元,合同貸款佔比全省最高。
五、民生質量進一步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上半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2元,增長15.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547元,增長22.3%。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拉動了消費的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1億元,增長22.8%。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已全部兌現。補貼金額共計1.9億元,比上年增長73.6%,補貼農戶50.4萬戶。就業再就業群體不斷擴大。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8萬人,完成計劃的94.82%,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萬人,完成計劃的156.77%,城鎮登記失業率2.18%,低於省控目標2.32個百分點;新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6.2萬人。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全市共征繳各項社會保險2.85億元。啟動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192.6萬人,平均參合率95.5%。城鄉低保補助標准和農村五保戶供養標准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60%。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呈現新局面。對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增加了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提高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市中醫院門診樓擴建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加快,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項目建設已基本完工。許慎文化園、陳星聚墓園景區、小商橋旅遊景區開發有序推進。人口繼續穩定在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1.96‰。
六、以沙澧河綜合開發為重點的城市建設快速推進
20多年來,我市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推進力度,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生態宜居城市。2004年第二次行政區劃調整後,市區面積擴大到1020平方公里,是建省轄市之初的13倍多。2007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5.65%,比建省轄市之初提高26.75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6平方米,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3%。特色游園、街心公園、行道綠地造型多樣,遍布市區;路燈、橋燈、彩色輪廓燈熠熠生輝,裝點出亮麗夜市,城市美化亮化達到新的水平。全市基本實現「市縣通高速、縣鄉通二級、村村通油路」。漯河連續獲得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稱號。
今年以來,沙澧河開發建設工程濱水區域規劃高標准完成,順利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澧河段一期河堤加寬加高、河岸線護岸工程已全面完成,兩岸綠化、美化工程基本完成,景觀形象初步顯現。安置房和配套設施建設快速推進。黃河路沙河橋、太行山路沙河橋、澧河橋正加緊施工,沙河節制閘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中山路、淞江路、湘江路、嵩山路改造工程和灤河路、燕山北路新建工程正加快推進。市污水凈化中心二期擴建工程和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建成投用。「五城同創」取得階段性成效,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七、重點領域的改革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大
漯河是銳意改革創新、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開放城市。先後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漯河,美國杜邦公司、美國泰森集團、日本火腿株式會社等十幾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昊羽、日本豐田、韓國九鑫牧業、韓國樂天、香港華懋、台灣旺旺和康師傅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南京雨潤、香港巧巧、北京奇能、遼寧希瑞、湖北宜化、河北中旺、福建親親、鄭煤集團、鄭州奧克金星、金大地鹽化工、衛輝亞興化工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都在漯河有較大的投資項目。漯河以改革開放的良好成效,先後成為全國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市、全國開拓農村市場試點市、全國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試點市、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和保證體系建設雙試點市,是各種經濟成份都能快速成長的「百花園」。今年以來,我市以戰略重組為重點的企業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先後有銀鴿集團與永煤集團、鄭煤潁青與香港協鑫集團、舞陽中原制鹽公司與中鹽公司等16家企業成功重組,累計引進各類戰略投資17.1億元。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的行政改革繼續深化。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便民服務網路初步形成,應進入行政服務大廳的審批事項已全部進入,承諾辦結率達98%。以落實「五權」為核心的林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積極探索把林地和樹木所有權、使用權分包到戶,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財稅體制、社會事業、城市公用事業等方面的改革也都取得新的進展。組織開展了招商引資「百日會戰」活動,先後在香港、青島、北京、廈門、上海、中山等地成功舉辦了以推介中國食品名城、宣傳食博會為主題的大型商務活動,一批合作項目正在跟蹤洽談。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9個,合同利用外資978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新引進省外資金項目39個,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4.2億元,增長30%。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Ⅷ 河南漯河和南陽哪個經濟水平發展的好
從上表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經濟對比可以知道:
1、在經濟總量方面,南陽在河南省排名第三位,而漯河排名河南省18個地市的倒數第三,兩者差別非常大,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2、從城鎮、農民人均收入方面來看,漯河排名河南省第八位,南陽排名河南省第十三位;
3、綜合來說,南陽經濟總量大,地域廣(下轄10個縣市),人均低;而漯河地域小(下轄2個縣市),經濟總量小,但是人民更富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