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赫魯曉夫經濟怎麼樣

赫魯曉夫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15 10:12:24

㈠ 頗具爭議的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他真實的治國能力如何

大家都知道在斯大林之後,是赫魯曉夫上台,赫魯曉夫在上台之後開始批判前任斯大林,打破了對斯大林的迷信,那麼赫魯曉夫的治國能力怎麼樣呢?下面具體來分析一下吧!


1.經濟方面

在赫魯曉夫上台之後,由於前任斯大林沒有重視農業,所以赫魯曉夫上台之後,對農業進行的改革,要知道在斯大林逝世的時候,蘇聯的農業還處於嚴重的狀態,但是在1952年的時候,蘇聯方面宣布說,蘇聯的糧食問題已經解決了,因此在赫魯曉夫上台之後對國家的經濟政策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綜上呢,赫魯曉夫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緩解了斯大林模式以來一邊倒的政策,一定上緩解了民生經濟方面,人民在這個方面肯定是過得更好了,我認為他的政策最好的還是推翻了斯大林模式以來的很多弊端政策,比如秘密警察制度,很多政治犯也因此獲得了解放,恢復了很多人的名譽,但是蘇聯長期以來的的弊端還是沒有改變!

㈡ 赫魯曉夫退休後生活怎麼樣

赫魯曉夫是前蘇聯領導人,他曾給蘇聯帶來了很大的變革,同樣赫魯曉夫對中國的影響也十分多,曾一度與中國簽署各項經濟援助,並提供156個項目的援建,但是僅僅幾年的時間,就宣告結束,1964年赫魯曉夫在黑海度假的時候,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中要求他馬上回來參加一個農業會議,但結果等他回來以後,所面臨的卻是被剝奪一切職務,享受退休生活。

雖然赫魯曉夫已經退休,但是基本上生活還是遭到了部分監視,尤其是赫魯曉夫撰寫回憶錄這個舉動,曾有人要求他交出書稿,但這部分書稿後來還是被送到了國外,並公開出版,先後有十幾種文字,但是唯獨沒有俄文版的,1971年赫魯曉夫去世以後,葬禮的舉辦也十分的簡單,媒體也並未大肆凸顯報道,對於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可能這一生的歸宿也就是這樣寧靜。

㈢ 赫魯曉夫經濟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赫魯曉夫在執政期間,對蘇聯經濟進行了改革和調整。在農業方面的改革措施有:①改善計劃體制。1955年以前,國家給農庄、農場下達的生產計劃指標多達280 項,從1955 年起,改為只下達農產品收購指標一項,農庄有權自行安排生產。②改變農產品采購制度。蘇聯從30 年代起實行農產品義務交售制,農庄每年要向國家義務交售一定數量的農產品,其價格低於成本。1958 年,蘇聯政府取消義務交售制,實行國家統一的收購制和統一的采購價格,並規定采購價格應高於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從1952—1964 年,農產品采購價格平均提高了2.54 倍。其中穀物提高了7.48 倍,畜產品提高了15.09 倍,經濟作物提高了58%。③解散機器拖拉機站,使集體農庄擁有農業機器。1958 年2 月,蘇共中央通過了《關於進一步發展集體農庄制度和改組機器拖拉機站的決議》,決定將拖拉機等農業機器賣給農庄,並將機器拖拉機站改組為機器修理站。到1959 年1 月,80%的農庄買下了農業機器,全國8000 個機器拖拉機站撤消了7655 個,這項措施結束了「一塊土地兩個主人」的不合理現象。但由於赫魯曉夫要求過急,給農庄,特別是貧困農庄造成了困難。此外,赫魯曉夫還採取了扶植家庭副業經濟,增加農業投資和大面積墾荒等發展農業的措施。赫魯曉夫的農業改革盡管很不徹底,有很多失誤,但還是促進了蘇聯農業的發展,打破了農業生產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蘇聯農業總產值1958 年比1953 年增長了50%。在工業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是1957 年對工業、建築業的改組。蘇聯政府撤消了25 個中央部和113 個加盟共和國的部,中央只保留了航空、無線電、造船、化工、中型機器製造和運輸建築6 個部。同時將全國劃分為105 個經濟行政區,各區設國民經濟委員會。原中央和加盟共和國各部管理的企業交給所在地區的國民經濟委員會管理。這次改組對改變中央過分集權,調動地方積極性,促進同一地區的企業協作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次改組只是把部門行政管理改為地區行政管理體制,管理經濟的方法和企業的地位沒有變,而且由於權力過分下放,使中央喪失了對經濟的必要的宏觀控制與管理,結果造成地方割據和經濟秩序混亂。

㈣ 列寧時期斯大林時期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時期各採取了哪些經濟政策

蘇聯的改革分為列林、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列夫、戈爾巴喬夫五個階段;
1、列寧時期:此時蘇維埃政權剛剛建立,俄國在一戰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激化了社會矛盾爆發了革命,所以為了保證軍事上的勝利,此時並沒有實際改善農民階級的現狀,實行余糧收集制度,排斥商品交換和市場 在後期1921年爆發了水兵起義,列寧看到了如果不改變政策,政權必然被傾覆,所以制定並實行了新經濟政策,開始用商品和市場來發展經濟.結果;蘇聯紅軍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成功的驅逐和打敗了外國干涉軍,成功的鎮壓了本國反對勢力.同時在初期由於列寧的正確抉擇,避免了德國的打擊,贏得了時間.在此期間內俄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後期用商品交換和市場來發展經濟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新經濟政策使俄國經濟開始復甦並迅速增長,余糧收集制度隨著戰爭的結束也隨之被取消,農民可以用自己剩餘的糧食到市場上去交換自己需要的商品,同時也就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迅速提高.客觀上為斯大林實行五年計劃准備了良好的基礎,當然最重要還是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2、斯大林時期:此時斯大林時期:此時經過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俄國無論從農業產值還是生產力上都恢復到一戰前的水平,所以政府開始有計劃的實行幾個五年計劃,正巧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1929-1933)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客觀上有一個非常有利的外部條件,同時也很好的利用了這一次經濟危機(雖然在列寧時期帝國主義以武力扼殺蘇維埃政權遭到失敗,但他們還是對蘇聯採取經濟封鎖,妄圖摧毀它)列寧和斯大林都在重用資本家,他們用高薪從德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挖掘專業技術人才,包括工程師,熟練工人等,用他們迅速得建立起蘇聯第一批工業,並且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一些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都放鬆了對進出口貨物的檢查力度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蘇聯得到了一批非常重要且先進的機器設備,同時,國內也由於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懸起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再加上斯大林經過大清洗運動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的直接影響,蘇聯在1929年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巨大成就,在短期內迅速將蘇聯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一個工業國,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國防實力大幅增加,為蘇聯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優先發展重工業與當時形結果:蘇聯順林度過最危難的時刻,突破了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在短期內迅速的將蘇聯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同時也應看到片面發展重工業造成了農、輕、重工業比例失調,在以後將嚴重製約國民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和人民公社制度強制的將整村整村的農奴化為人民公社社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嚴重挫傷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3、赫魯曉夫時期:蘇聯在斯大林執政後期通過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迅速恢復了經濟,赫魯曉夫的改革只是原地打轉並沒有解決蘇聯所面臨的問題,一上台就全面否定斯大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盲目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並沒有實際的行動.對蘇聯的現狀沒有任何幫助.
附:赫魯曉夫
內容:1農業: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實施收購制,增加農民收入;開墾荒地,開展的規模種植玉米運動.2工業:將部分企業的管理權下放到加盟共和國;通過一定程度承認企業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積極性.
影響 積極: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取得了一定成效.消極:1赫魯曉夫經濟改革在理論上沒有突破,只是在原有經濟體制基礎上進行局部改革;2提出的戰略目標超越實際;3沒有全面和一貫的戰略方針和思路.
盡管赫魯曉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學的認識,無法從根本上突破這一模式.
4、勃列日涅夫(改革重點在工業領域)
內容:1工業;推行新經濟體制:注意運用價值規律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注重發展重工業.2農業:擴大農場和農庄的自主權,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場品價格,放鬆對個人副業的限制等政策.
影響:工業利潤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又提高,國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到八十年代初,經濟全面滑坡,改革全面失敗.
5、戈爾巴喬夫
內容;1經濟:承認企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要求國家主要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打破單一公有制形式,允許個體經濟存在.2加快發展戰略重點:重點放在重工業上.3經濟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點轉向政治體制改革.
影響:經濟滑坡,蘇聯解體.

㈤ 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特點及影響

赫魯曉夫
內容:1農業: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實施收購制,增加農民收入;開墾荒地,開展的規模種植玉米運動。2工業:將部分企業的管理權下放到加盟共和國;通過一定程度承認企業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積極性。
影響 積極: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取得了一定成效。消極:1赫魯曉夫經濟改革在理論上沒有突破,只是在原有經濟體制基礎上進行局部改革;2提出的戰略目標超越實際;3沒有全面和一貫的戰略方針和思路。
盡管赫魯曉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學的認識,無法從根本上突破這一模式。
勃列日涅夫
內容:1工業;推行新經濟體制:注意運用價值規律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注重發展重工業。2農業:擴大農場和農庄的自主權,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場品價格,放鬆對個人副業的限制等政策。
影響:工業利潤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又提高,國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到八十年代初,經濟全面滑坡,改革全面失敗。
戈爾巴喬夫
內容;1經濟:承認企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要求國家主要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打破單一公有制形式,允許個體經濟存在。2加快發展戰略重點:重點放在重工業上。3經濟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點轉向政治體制改革。
影響:經濟滑坡,蘇聯解體。

㈥ 赫魯曉夫什麼時候改革 赫魯曉夫改革哪些內容

赫魯曉夫改革,開始於1956年,結束於1964年。
政治方面:主要是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強調集體領導原則。
農業方面:以擴權為主要內容的農業計劃體制改革;以提高物質利益為主要目的的農產品采購制度改革;積極鼓勵個人副業的發展;改組機器拖拉機站;改革集體農庄勞動報酬制度。
工業方面:將工業和建築業的部門管理改組為地方國民經濟委員管理,即把部門管理改為地區管理。

㈦ 赫魯曉夫在經濟和政治方面有什麼措施

1、赫魯曉夫在政治方面批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結果:導致中蘇關系惡化。

2、赫魯曉夫在在農業方面的改革措施有:
①改善計劃體制。1955年以前,國家給農庄、農場下達的生產計劃指標多達280項,從1955年起,改為只下達農產品收購指標一項,農庄有權自行安排生產。
②改變農產品采購制度。蘇聯從30年代起實行農產品義務交售制,農庄每年要向國家義務交售一定數量的農產品,其價格低於成本。

結果:雖然有很多失誤,但還是促進了蘇聯農業的發展,打破了農業生產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

3、赫魯曉夫在在工業方面的改革措施有:
①1957年對工業、建築業的改組。蘇聯政府撤消了25個中央部和113個加盟共和國的部,中央只保留了航空、無線電、造船、化工、中型機器製造和運輸建築6個部。
②同時將全國劃分為105個經濟行政區,各區設國民經濟委員會。原中央和加盟共和國各部管理的企業交給所在地區的國民經濟委員會管理。

結果:中央喪失了對經濟的必要的宏觀控制與管理,結果造成地方割據和經濟秩序混亂。

閱讀全文

與赫魯曉夫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戀愛時如何提及婚姻問題 瀏覽:85
找對象為什麼不幸福 瀏覽:503
什麼是菩提心動畫故事 瀏覽:642
微信健康碼的信息填錯怎麼改 瀏覽:967
遇到事業打擊後怎麼調整 瀏覽:123
哪個國家有蘇聯美女 瀏覽:243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如何認定 瀏覽:269
冷漠婚姻什麼意思 瀏覽:311
幸福之城地下之王怎麼存檔 瀏覽:277
漫畫如何用鏡頭講故事 瀏覽:458
上海幸福里彩北哪個小區最好 瀏覽:207
395什麼意思愛情 瀏覽:61
美女主播用的是什麼拍攝軟體 瀏覽:567
如何查詢外地他人健康碼 瀏覽:164
廊坊經濟開發區怎麼樣 瀏覽:36
杞子別名有哪些好看的電影愛情 瀏覽:700
愛情公寓一個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瀏覽:913
pes在經濟裡面是什麼 瀏覽:140
有情人的幸福是什麼 瀏覽:626
花市買回來的幸福樹怎麼養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