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世紀70年代的伊拉克那麼富有,為何現在這么貧窮
上世紀70年伊拉克絕對算得上中東一霸,豐富的石油資源讓這個中東國家賺的盆滿缽滿,因此也有大把的鈔票可以去購買先進的武器,所在伊拉克在當時的經濟、軍事實力,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為什麼現在大家提起伊拉克,卻只能想到貧窮、動亂等等這些負面的詞彙呢?小師總結了三個原因,大家如有不同疑問,可以在評論區一起探討哦。
一、大家只知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知伊拉克為何要入侵科威特,那是因為科威特在兩伊戰爭期間,在科威特與伊拉克邊境地大量開採石油,伊拉克多禁告未果,而伊拉克因戰事脫不開身,兩伊戰爭結束後,就科威特在接壤邊境開採石油問題,與科威特進行磋商,伊拉克提出的條件遭到拒絕,惱凶成怒的薩達姆才對科威特實施武裝佔領。而美軍插手中東,本身就是沖著石油資源而去的,因為美國在科威特控制著很大一部分石油。惹惱了超級大國美國,伊拉克焉能有好果子吃?
二、想當年薩達姆也是以通過選舉上台的,但他卻是以百分之百的選票當選了總統。當美軍佔領伊拉克,絞死薩達姆,伊拉克人民歡呼雀躍。手無寸鐵的人民可欺,可民心不可欺。獨裁者終究沒有好下場。海灣戰爭,看似是伊拉克被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以高科技武器打敗的,但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伊拉克沒有跟著美國走斜路。戰爭一開始,很多伊軍就做鳥獸散了,試想一下,在明知不可勝的情況下,誰願意為獨裁者而戰?
三、健全民主體制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時已經是薩達姆獨裁統治的巔峰時期,伊拉克的國家命運實際上掌握在薩達姆的個人手中,因而伊拉克軍隊的許多行動都在貫徹和執行薩達姆的個人野心,海灣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安然無恙,但是伊拉克軍隊和民眾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如今薩達姆也早被絞死了,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留給世人的啟示仍然歷歷在目。
② 伊拉克在戰爭前到底有多富裕
在面積廣闊、環境相對惡劣的中東地區,如果說有哪一個國家可稱得上阿拉伯世界的“天選之地”的話,那麼我想,這個國家一定是位於兩河流域的伊拉克。為什麼這么說呢?
如今的伊拉克
而後,因薩達姆的另一項錯誤舉措——武裝入侵科威特,則將伊拉克徹底拉入了深淵。從此之後,幾乎浮在石油上的伊拉克,不但沒有了昔日的福利待遇,甚至很多時候連飯都吃不飽。
而這仍不算完,2003年,隨著美國的入侵,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人連僅存的和平都沒有了。到目前為止,伊拉克依然恐怖襲擊遍地,人民朝不保夕。
③ 伊拉克在打仗前有多富呢
伊拉克沒有打仗之前,有著很好的福利待遇,並且國民收入水平很高,人均收入約為5000美元左右,富裕程度位列中東國家前列。
伊拉克位於中東,歷史上它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古巴比倫王朝在這里經歷了最繁榮的時期,可以說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革命到來之後,人們漸漸意識到石油的重要性,而伊拉克又恰恰擁有世界排名第四的石油儲量。可以說豐富的石油儲備讓伊拉克有了國家繁榮,經濟發達的前提。
然而好景不長,兩伊戰爭和入侵科威特兩場戰役,使得伊拉克陷入了常年的戰火。同時這也徹底激怒了美國,當時的美國聯合多個國家組成了聯合部隊,對伊拉克進行了打擊。直至戰爭結束時,伊拉克國內的經濟已經亂七八糟。物資短缺、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等問題,通通籠罩著伊拉克。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薩達姆一手把伊拉克的經濟帶入了輝煌,但又親手摧毀了人們富裕的希望。
④ 八十年代伊拉克經濟狀況
為你奉上一篇文章,請參考,我感覺當時的伊拉克還是經濟條件不錯的哦!
1985年和1986年,我曾經在伊拉克迪瓦尼亞的卡德西亞磚廠中國技術組作過兩年翻譯。我們技術組隸屬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公司。
伊拉克給我的工資是月薪1000美元。當時伊拉克的經濟形勢相當好,1000美元只值312伊拉克地那爾。不像現在,1美元就值10000地那爾。
但是,我自己得到的,是每月20地那爾的生活費,和60美元記帳工資(這帳面美元回國時可以在北京安外專供出國人員的商店買進口產品)。
伊拉克工人的工資也很高。比方在廠發電房工作的女電工,每月工資是80地那爾。每天在廠食堂吃午、晚飯,一個月只要交9地那爾。男工每生一個子女,工廠每月就在工資中加20地那爾。每討一個老婆,也是每月在工資中加20地那爾。
我們廠的哈森工長,有35個兄弟姊妹,他父親有7個妻子。伊拉克的妻妾不能住在一起,每個老婆,不管大小,都要有單獨院子的住房。因此討老婆不容易,但討了老婆,生活就有保障了,因為國家按人頭給你發工資。
伊拉克的女人不吃醋,我們發電房工作的那個女電工就津津樂道地告訴我們,她怎樣給他老公找更多老婆。
伊拉克的孩子上學是不收學費的,而且還發書本和校服。但學校多是女學生。男孩子並不喜歡上學,他們很多在街上閑逛。
伊拉克看病是免費的,而且經常體檢。不過你要看門疹,通常沒有好葯開給你。因為每個醫生都開有私人葯房。每天8-15點在公家醫院上班,下了班就回自己的葯房。通常病人要到私人葯房去買葯。
⑤ 伊拉克曾經是貧窮的代名詞,它是如何做到十年經濟翻了八倍的
有人可能會將伊拉克經濟的發展歸功於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但是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遍布全面概括伊拉克經濟快速增長本質的原因。
曾經在伊拉克戰爭的那一段兒時間。美國以及其聯合國對於伊拉克時加了多年的經濟制裁,這導致伊拉克經濟在上個世紀經濟就基本處於停止,所以他們的經濟總量和起點就很低。當伊拉克解除了美國的控制之後,他們的增長自然也就很迅速。
所以說伊拉克曾經是特別貧窮的國家。但是他們後來的經濟發展確實,飛速增長,才會有了現在的伊拉克,過去的伊拉克和現在的伊拉克根本就是天差地別,所以說,伊拉克經濟發展的發展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關鍵人物的作用很大,一旦國家走到正軌之後就不應該讓那領導個人意志完全在去主導國家的發展走向。
⑥ 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非常富裕,當時富裕到什麼地步
薩達姆是中東強人,但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但是他對伊拉克的經濟帶來的經濟卻是十分明顯,在海灣戰爭前,1第納爾可以兌換約3.5美元,現在1美元可以兌換2000第納爾,並且1980年之前,伊拉克人均年收入達到5500美元,而當時我國人均年收入在255美元(1980年)。
1、伊拉克貨幣
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1美元能夠兌換3.5第納爾(伊拉克貨幣),但是,現在的伊拉克極度的通貨膨脹,使得物價飛漲,1美元竟能兌換1166第納爾(2014年數據)。
但在薩達姆被推翻後,軍隊被解散後伊拉克局勢隨即陷入了不穩定;其結果是,前政府和軍隊中的一些成員加入了激進組織,並於2006年成立伊斯蘭國家。可以說,美國發起的戰爭與極端組織的疊加造成了伊拉克一個長期未愈的傷口。
研究機構綜合政治穩定,街頭犯罪,衛生,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文化水平等指標指出,到2017年伊拉克首都戰後巴格達是世界上生活質量最差的城市。因此,現在許多人開始懷念薩達姆時期,那時候伊拉克是中東的富國之一。
⑦ 上世紀70年代獨立時間並不長的伊拉克,為何能那麼富有
伊拉克是石油世界儲量前5的國家,已經探明的儲量高達1400多億桶。在薩達姆統治前期,伊拉克是因為石油資源而迅速富裕起來的,憑借大量的石油收入,伊拉克迅速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目,在當時富裕程度不亞於沙特,他們自稱他們的石油財富武裝起來能夠撐起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軍隊。
再後來美國取消了經濟制裁之後,伊拉克的GDP總量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翻了8倍,石油得以再次大量出口,經濟又有復甦的景象,但是重回薩達姆時代卻是很可能。多年幾次的戰爭帶給伊拉克的苦痛是長久的,也是很難一時半會兒就改善的。
⑧ 戰前的伊拉克有多富有呢
上個世紀70年代,伊拉克經歷了三次慘痛的戰爭,分別是跟伊朗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跟美國打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美伊戰爭)。”伊拉克戰“前嚴格意義來說,是指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前。
由此可見,從伊拉克開始了兩伊戰爭後,經濟水平就開始走了下坡路,之前幸福的生活一去不復還,在之後儼然無法再進行戰爭,卻遭遇美國發動的戰爭。
這次戰爭直接導致伊拉克內戰嚴重,戰爭不斷,人民流離失所,在生命還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很少有人顧及經濟發展,於是曾經富得流油的伊拉克逐漸變成中東的一個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