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特點是什麼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特點是:
1、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2、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
3、新科技革命產生深遠影響,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4、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5、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
6、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7、世界各國調整經濟結構;
8、跨國公司的作用。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② 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趨勢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金融經濟國際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主要趨勢,也體現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這些趨勢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發展中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共同形成對世界經濟、政治及國際關系的巨大影響。如何適應以這三大主要趨勢為特徵的世界經濟發展及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動,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而且,三大主要趨勢對世界范圍的合作與發展所賦予的新的內涵,對於未來的世界經濟及國際關系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③ 世界經濟發展的什麼趨勢
①世界經濟的多極化: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歐、日本的崛起,美國經濟霸主地位被打破,世界經濟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90年代,隨著三大區域經濟集團的形成,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也形成了。當今世界,隨著中國等一些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世界經濟多極化的趨勢日益加強。
②經濟區域化:由於國際經濟交流的擴大,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加強,促使一些國家之間建立起較為穩定的經濟聯系,形成區域性經濟集團。經濟區域化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主要經濟發展趨勢之一。
③經濟全球化:在新技術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相互依賴和聯系、相互交往與合作日益密切,使全球經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經濟發展的又一主要趨勢。
④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一)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擁有的全部實力,包括物質力、精神力以及國際影響力。過去,大國之間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軍事力量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冷戰結束後,幾乎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一個國家的強盛衰弱,最終起作用的是綜合國力,核心是科技與經濟發展水平,而不是單純軍事力量,因為經濟和科技始終是國家強盛、安全、發達的基礎。具體表現在:①各國把經濟安全確定為對外戰略的重點。②積極調整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③各國競相調整科技戰略和政策。④爭奪科技人才成為高科技競爭的焦點。各主要國家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爭奪經濟和科技優勢作為主要目標。
(二)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
科技知識空前快速地生產、傳播和轉化,對世界經濟、各國經濟增長方式以及國際經濟競爭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巨大影響。一方面科學技術對傳統產業的高度滲透和改造,另一方面以知識為基礎的新興產業興起,各國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對世界經濟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會逐步表現出來。
(三)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把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隨後,一場大規模的市場化浪潮席捲全球。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在當前世界經濟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支配地位,使世界經濟獲得了通行的規則和共同語言,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四)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所謂全球性經濟問題,是指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世界人口增長、自然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短缺、糧食匱乏等關繫到世界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生存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圍繞著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存在嚴重分歧,發達國家片面強調環境保護優先,而發展中國家則要捍衛自己的發展權。
(五)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這種不平衡既是指經濟發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發展水平、經濟實力的差距。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的表現是多方面的:
(1)發達國家之間的不平衡。美、日、歐三足鼎立,美國經濟實力仍居首位。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南北差距愈來愈大。
(3)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展不平衡,致使南北經濟關系更加錯綜復雜
⑤ 當今世界發展的三大趨勢是什麼
一、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二、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和諧、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三、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金融經濟國際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這三大趨勢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發展中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共同形成對世界經濟、政治及國際關系的巨大影響,對世界范圍的合作與發展所賦予的新的內涵,對於未來的世界經濟及國際關系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⑥ 當今世界的兩大經濟趨勢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 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了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⑦ 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為什麼原因是什麼
其實引發信貸危機的原因很多,但目前主流說話是所謂的房代危機.
信貸危機的現狀為銀行資金貯備不夠 無法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貸款 因而引發資金鏈周轉不開的企業倒閉. 一家企業的倒閉引起相關產業的其他企業的蕭條最終走向倒閉的惡性循環
舉個例子, 一個生產齒輪的A企業向銀行貸款生產,銀行無法放貸,A企業資金周轉不開無法生產導致倒閉,B企業是生產發動機的企業,A企業原是它的零部件供應商.現在A企業倒了,B企業也無法完成生產,導致最終生產汽車的C企業也無法完成生產而相繼倒閉.
信貸危機的引發可以說是因為歐美人所謂的超前消費意識,說白了這是種透支行為,美國人民意識都很"超前",可以說是國民集體玩透支,未來的錢都花完了,向世界借,世界的錢也不夠了,再向世界的未來借,這雪球越滾越大 終會有爆發的一天.
現在中國國內房地產市場也不景氣.因此銀行目前也處於尷尬階段,政府之所以救市,其根本目的也是維護中國的市場金融體制. 為什麼這么說呢? 假如一個人買了個100萬的房子,首付30萬,那麼等於剩餘的70萬是由銀行墊付的.這個人只要每個月給銀行還3000元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房價掉了 原本100萬的房子跌破70萬了 那麼這個人就可能放棄月供而重新買房子 因為即便不要回首付的30萬了 那麼他花的錢也會小於100萬. 這樣的話 等於給銀行挖了個70萬的坑 這也就是為什麼房價則呢們也掉不下來 政府是肯定要維護金融體制的 因為一旦銀行破產 那麼惡果是不堪設想的
至於今後經濟發展的策略,國家領導人已經去參加全球金融峰會去了,之於如何發展政治家們說了算 你留心最近的金融峰會新聞就好了
⑧ 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趨勢
看了當今的世界經濟格局近年的情況後讓我們來在看看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吧,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具體有八點,分別是:
1.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正在加速,這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趨勢。
2.以科技為先導、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日益加劇。
3.新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快。
4.各國經濟都在向市場化發展。
5.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全球性經濟問題依然突出。
6.國家間經濟發展不平衡。
7.世界各國都在不斷調整經濟結構。
8.跨國公司在日的作用日益突出。
⑨ 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21世紀初世界經濟貿易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徵。20世紀後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將深刻地影響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加深和知識經濟的推進對新世紀的影響最大。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的變化,是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反過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又在質與量兩方面影響著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
21世紀前5年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
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徵並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紀的國際政治、經濟現實緊密相關。20世紀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建立在兩次世界大戰和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反映在經濟上,實質是兩種經濟體制的競爭。90年代初,冷戰格局隨著蘇聯和東歐劇變而宣告結束。90年代前期,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從衰退到緩慢回升的階段。發生在90年代後半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經濟陷入低谷,也說明現在的世界經濟體系並不完全適應變化中的國際經濟的需要。
(一)世界經濟仍處於調整期,呈現低速穩定增長態勢
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激烈動盪的階段,出現了兩次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終導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經濟增長率低於80年代與70年代。由此世界經濟進入調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區域,經濟狀況的差異比較大;另一方面,這個調整在對世紀的前5年還將繼續。
(1)東亞地區的經濟調整將基本完成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最近20年,東亞經濟年平均增長8%,遠遠高於全部發展中國家年平均4.3%、發達國家年平均3%的經濟增長率。東亞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市場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機不僅打斷了東亞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區,對90年代末世界經濟的影響很大。
因此,我們的一個基本觀點是,21世紀的前5年中,東亞經濟將進入一個低速、穩定增長的階段。東亞區域各國將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點。東亞區域經濟復甦,對我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貿易與投資方面。我國同東亞其他國家的競爭將會加劇。
(2)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的歐洲經濟將逐步走出低谷
歐洲經濟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歐洲的不同區域其影響力又有較大的差別。歐洲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塊,俄羅斯、獨聯體和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為一塊,這一塊除俄羅斯外,其餘國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甚顯著。第二塊是前東歐國家(現在一般稱為中東歐國家),包括10個國家。它們在政治、經濟方面都積極向歐洲聯盟靠攏,但自身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較小。中東歐國家同我國的經貿合作規模較小,對我國的影響也不大。第三塊是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的西歐國家。這一塊是歐洲經濟的主要部分,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影響極大,同我國的聯系也很密切。
進入21世紀時,歐盟在經濟調整方面將可能加快步伐,其經濟增長速度仍將維持低速穩定增長的態勢。21世紀前5年,歐盟對世界經濟將會產生影響的事件有:歐元完成過渡階段正式進入流通領域和歐盟的東擴(第五次擴大)。
歐元能否順利完成過渡正式進入流通,對世界經濟將產生很大的影響。1999年1月1日歐元在領定同區內各成員貨幣匯率的同時,正式亮相。原本各國寄予厚望,預測歐元將是一種強勢貨幣,但歐元一登台很快就開始持續走低。歐元走低是有利於歐盟經濟發展與調整的,它可以推動歐盟出口增加,但歐元走低卻不利於歐盟形象,也不利於歐元區下一步的擴大。如何提高人們對歐元的信心,是 歐盟進入新世紀時的一項重要任務。歐元的發展必定會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歐盟已經開始了東擴的行動,准備將中東歐10個轉軌國家和1個地中海國家分批吸納到歐盟。東擴如果成功,歐盟將由現在的15國擴大到26國,從長遠來說將使歐盟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
盡管歐盟在一體化進程方面進展較大,但它在經濟調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難題。例如,目前的失業率仍處於較高水平(1998年為10.6 %)。降低失業率成為歐盟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還有如歐元區成員同其它歐盟成員之間的經濟協調問題。經濟一體化的任何措施、行動,都必須首先確保整個歐盟一體化不受到損害。
(3)美國仍將保持世界經濟領頭羊的地位
美國在21世紀的前5年中,將進一步調整其以全球為目標的政治、安全和經濟戰略。依據在經濟、科技領域的絕對優勢,以加強其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繼續發揮對整個世界繹經濟的領導作用。1996年7月,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發表的題為《利國的技術》報告,得出的 一項結論是,「到20世紀結束時,信息將成為世界經濟系統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國創造知識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識的能力,將決定下一世紀美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在信息產業發展的強有力帶動下,美國經濟已連續增長約107個月。從美國經濟目前調整的情況看,只要沒有重大偶然因素,未來5年中美國經濟將保持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由於受到90年代後半期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因此進入到了一個調整階段。這一調整在下一世紀初的5年裡可望完成。整個世界經濟將呈現低速、穩定增長態勢。發達國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國家,調整速度可能會快一些,調整的效益更容易體現。
從經濟調整的內容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將處於工業化產業結構調整的水平。有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僅僅處於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過渡的時期,但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經或正在進入「先進經濟體」的行列。在21世紀的前5年裡,這部分國家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走向將趨於明確,它們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務和管理等領域推進和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發達國家將真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它們的經濟調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識與智力資源,藉助所擁有的強大經濟基礎,在世界范圍內獲取高額利潤。
這次世界經濟調整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持續時間長,可能到2005年方能結束;二是涉及范圍廣,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將被捲入這一調整的潮流;三是調整內容發生質的改變,不僅要解決產業結構失衡問題,而且要通過科技和信息來推動這一調整進程
(二)貿易的增長速度將繼續超過生產的增長速度
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世界貿易增長與生產發展的相關程度不斷提高。據一份研究報告稱,1960年一1969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世界貿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世界貿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貿易量增長2%。貿易增長與生產發展的相關度達到空前的水平,並且還在不斷提高。
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將使世界各國(地區)的比較利益更加明顯,促使各國進行進出口結構調整。如果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進,將使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獲得一定改善。國家間的貿易活動將更加頻繁,貿易仍將是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在21世紀的前5年裡,國際貿易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是,原材料等初級產品貿易數量將大幅增加,但價格則相對較低且變化無常。同它相對應的是,製成品貿易將大幅增長,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將佔世界貿易總額的較大比重。出現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壓力將推動初級產品貿易的發展。
第二,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最不發達國家只能依靠初級產品出口量的增加,緩慢推動經濟增長。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結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展示知識化經濟時代的特徵。以微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導纖維、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計算機軟體和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工業日新月異,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從而推動出口商品結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將成為製成品貿易的主要內容。
(三)國際貿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經濟差距
21世紀初的前5年,國際貿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將進一步拉開不同類型國家間的經濟差距。下述幾個方面的狀況可能在未來5年裡繼續存在。
(1)發達國家仍將占據國際貿易的主導地位。
(2)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比重呈下降趨勢,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呈上升趨勢。這一現象一方面說明,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參加到國際貿易中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在增加;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所佔份額下降,並不意味著發達國家主導地位的喪失。
(3)發展中國家內部將進一步拉開差距。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重要的貿易國,在經濟發展上更接近於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基本上仍處於原料提供國和製成品銷售市場的地位。
這些國家由於處在國際生產與分工體系的最底層,受到種種國際、國內因素的限制,因此,從國際貿易的發展中獲得的利益將是有限的,經濟可能繼續處於低水平狀態。
(四)跨國公司、區域經濟合作對國際貿易的推動
國際貿易發展中,服務貿易將會有很大發展,在整個貿易中的比重將顯著加強,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約1/5強,上升到21世紀初的1/3以上。服務貿易、技術貿易與商品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力,在下世紀初的國際貿易中,必定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區域經濟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對貿易的推動也將是十分明顯的。無論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還是亞歐經濟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合作,其目標都是推動區內相互貿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歐、日本、東亞和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將保持世界主要市場或重要市場的地位。這是同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聯系在一起的。
(五)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變化
(1)國際資本流動的基本形式有三種,即銀行貸款、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21世紀初國際資本流動的一個重要變化,是證券投資將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這是信息革命推動下,金融全球化發展的結果。另外,國際直接投資在下世紀初,仍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形式,但投資的方式將有很大變化,對各國經濟的影響十分顯著。
(2)未來幾年國際資本的流向仍然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也是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輸出國。一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投資的重要吸收國。原因是這部分國家在下世紀初,將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自由化和私營化將進一步發展。
(3)伴隨國際直接投資在21世紀的擴張,投資部門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即從初級產業、資源加工型產業轉而投向服務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將進一步趨向於採用兼並與收購。
(4)跨國共購繼續成為外國直接投資(下文簡稱FDI)的重要方式。東道國吸引投資的目的是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而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目的則是為了在國際間增強競爭力,兩者之間必須進行協調。從國際間的情況來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關鍵在於能否採取適應跨國公司的政策。據聯合國貿發會議《1999年世界投資報告》,1998年全世界有60個國家對145項涉及外國直接投資的法規進行了修改,其中136項(占總數的94%)的修改是為了給FDI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
21世紀前15年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
(-)世界經濟的調整完成,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
在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推動下,世界經濟調整的完成,將使各國按照比較利益原則參與國際分工,在更大范圍內追求要素的最佳組合。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時期。
(1)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性經濟調整將推動各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特別是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推動者的發達國家以及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因利用了這次經濟調整的契機,不同程度地將高科技、信息和知識作為下一個世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所以其發展將是很迅速的。因此,下一個世紀前15年內,世界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源於高科技,信息和知識在投資、貿易和生產等領域的高度應用。
(2)下一輪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會繼續加劇世界經濟的不平衡。對於「邊緣化」國家來說,同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擴大。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1971年制訂了最初的最不發達國家標准,到1994年進行了5次修訂。伴隨著每一次修訂,最不發達國家的數量也在增加。按照1994年的標准,到1994年底全世界共有48個最不發達國家(1971年時有25個),分布在非洲(33國)、亞洲(9國)、美洲(1國)和大洋洲(5國)。
上述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是未來15年裡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不穩定因素。消除貧困,緩和不平衡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貿易自由化成為基本潮流,但仍有變數存在
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的區域經濟合作,在未來15年裡將形成機制化。不僅區域經濟合作圈內部,貿易壁壘將極大地降低甚至基本消除,而且區域經濟合作圈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也將得到極大發展。貿易自由化成為不可逆轉的基本潮流。
在貿易自由化潮流下,發達國家是主要獲利者。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不啻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本國市場與本國工業將受到發達國家資本強有力的沖擊。
從總體趨勢上說,貿易自由化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貿易因此將得到迅速發展。但應當指出,一些國家為了本國的國家利益,將會製造出一些新的貿易壁壘,從而對貿易自由化形成障礙。當發展中國家和一些努力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還未來得及處理如何將其國內經濟政策適應世貿組織的多邊貿易體制規則這類嚴肅問題的時候,發達國家已把更多的新議題,列入世貿組織新的議事日程中去了,使這些國家面臨嚴峻的國際環境。例如,貿易與環境保護,貿易與勞工標准以及貿易與競爭政策等等類似的「新貿易問題」,都已列入了世貿組織的談判議程。這些問題以抵制「生態傾銷」、「社會傾銷」及「不公平競爭」為借口,必然會給21世紀的國際貿易帶來新的障礙,對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的改善帶來阻力,從而也給未來的多邊貿易體制帶來幾多變數。
(三)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在各國進出口貿易中將占很大比重
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主要是建立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科技產業日益成為產業結構的中堅,高新技術產品將不斷涌現並成為未來15年內重要的貿易內容。世界銀行《1998/99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經合組織成員,高科技產業在製造業總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在出口中的增加相當顯著。
近年來美國的經濟增長中有2/3來源於美國發展最快的信息技術產業。美國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已佔出口的總額的40%,下一世紀這個比例還將有更大的增加。這種變化在其他國家亦是如此。以中國為例,高新技術產業今後幾年內也將保持高速增長,據估計全社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在2000年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2010年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中國將成為世界電子信息業的強國和全球最大的電子市場之一。
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和出口的增加,不僅提高了人類生活質量,而且,其產品生產的擴大會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急劇地降低生產成本,並帶動相關產品的出口。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形成嚴峻挑戰,同時也是一個發展機遇。
(四)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
(1)綠色貿易成為主流。將在未來獲得長足發展的知識經濟,可以說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這與傳統工業不同,傳統工業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因而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未來15年裡,生產、貿易和消費的觀念將發生很大變化。高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將遵循一種新的指導思想,即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富裕自然資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資源。因此知識經濟下的生產更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配合。在此基礎上,綠色消費將成為潮流,綠色貿易將順應環境保護的客觀要求而得到極大發展。
(2)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推動力量。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幾十年的奮斗,一些發展中國家(地區)在邁向工業化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其經濟結構正在迅速與發達國家趨同,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將發揮重要作用。1995年7月的第28屆東盟外長會議表示,與會各國將全力支持在2003年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屆時將出現一個約4.7億人口的大市場。盡管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東盟受到沉重打擊,但從目前情況看,東盟已從打擊中復甦,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也必定是貿易大國爭奪的重要市場。
雖然上述發展中國家(地區)不可能與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同等地位,但新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將大大促進其國民經濟的發展。隨著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逐步發展,一部分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必定會成為未來國際貿易重要的推動力量。
(五)資本將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動,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經過對90年代兩次重大金融危機(墨西哥危機與亞洲危機)的反思,各國的金融改革將逐步完成,從而有利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以高科技、信息、知識為內容的國際分工,也將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快速流動。資本在全球各地的快速流動,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20世紀。未來15年裡,歐元可望確立其國際貨幣的地位,並同美元、日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