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遼寧省朝陽市近幾年經濟社會狀況調查
我這有09年全年經濟社會狀況調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施「突破遼西北」和實現「奮戰三年,再造朝陽」戰略目標,突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這一工作主線,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歷史罕見旱災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攻堅克難,奮發圖強,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
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實現5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億元,與上年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59.8億元,增長27.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56.3億元,增長16.4%。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5724元(摺合2303美元),比上年增長17.5%。
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1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各項稅收31.2億元,增長22.5%。在各項稅收中,營業稅8億元,增長31.8%;增值稅3.1億元,下降29.6%。全年地區稅收收入65.1億元,比上年下降4.6%。
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21.6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5.4億元,增長19.4%;農林水事務支出17.3億元,增長50.7%;教育支出16.9億元,增長10.8%;科學技術支出0.9億元,增長11.8%。
物價指數溫和上揚。全年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指數102.2%,上漲2.2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類上升7.2%,煙酒及用品類上升5.6%,衣著類下降2.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1.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升1.2%,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3%,居住類下降3.2%。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下降。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比上年下降8.2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產品價格指數下降10.0%;輕工業產品價格指數上漲1.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
改革和體制創新力度加大。組建龍城新區,為實現區域內資源和要素的有效互補奠定了基礎;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啟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工作扎實推進,農村集體林產權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展開;投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增值稅轉型改革全面完成。企業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加快,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愈發凸顯,支撐朝陽經濟的產業集群急需擴量提質,引進和建設的大項目還不多,資源優勢還沒有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水資源短缺,生態建設任務艱巨,民生、穩定等工作任重道遠。
二、農業
2009年,全市遭受特大旱災,由於設施農業和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種植業的部分災害損失。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現價,下同)208.4億元,比上年略有增長。其中農業三大主導產業產值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0.8%,比去年提高了16.9個百分點。全市蔬菜產值57.2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27.4%。
糧食大幅減產,保護地發展較快。全市糧食總產量64.6萬噸,比上年減產88.8萬噸,下降57.9%,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減產較重的一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22.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514.2萬畝。糧食與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例為82.6:17.4。全市棉花總產量542噸,比上年下降50.1%;油料產量5222噸,下降74.3%;水果產量24.2萬噸,下降14.2%;鮮切花38032萬枝,增長1.4倍。全市蔬菜總產量319.7萬噸,比上年增長5.9%;其中棚菜產量193.7萬噸,增長7.7%。
林業工作進展順利。全市完成國家重點工程造林面積98.2萬畝,受旱災影響造林成活率為70%。其中人工造林作業面積37.0萬畝,封山育林24.5萬畝。其中三北四期工程造林44.9萬畝,退耕還林工程荒山造林16.6萬畝。全年育苗面積1.4萬畝,苗木產量達18681萬株。2009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95.6萬畝,完成零星(四旁)植樹3150萬株。
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市繼續加大發展畜牧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強化標准畜禽小區建設,推動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畜牧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實現102.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49.1%。豬、牛、羊、禽發展較快,其飼養量分別達到349.1萬頭、80.4萬頭、255.4萬只和9596.2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8.1%、9.8%、8.0%和23.8%。全市肉類總產量達42.5萬噸,比上年增長11.2%。
農田基本建設如火如荼。在全省2009年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中,我市獲市級優秀組織獎,凌源市、朝陽縣、北票市獲縣級優勝單位稱號,喀左縣獲縣級先進單位稱號。農村飲水安全、灌溉、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建設成果顯著。全市各類農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45億立方米,投入人工3600萬個工作日,完成農建工程投資13.76億元。全年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773處,受益人口22.58萬人;完成各類農田灌溉工程2583處,為高效農業配水工程2934處,其中保護地小區2183處,畜牧小區751處;完成綜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130萬畝;河道生態工程治理面積2.2萬畝,新修堤防280公里。
三、工業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市工業經濟發展遇到嚴重困難。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工業系統積極應對,開拓進取,以構建「4+2」產業支撐體系為主要施力點,大力推進接鏈條、擴規模、促創新、保運營、壯園區、查資源六大行動,全力開展促開工、遏滑坡、保增長各項工作,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全年規模以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下同)工業總產值完成727.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10.5億元,增長24.8%。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實現195.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3.1%,增長34.9%;輕工業增加值實現14.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9%,增長17.3%。主要特點是:
縣域工業持續保持增長,佔全市的比重提高。各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產值562.9億元,增長20.5%,比全市平均增長幅度高4.6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7.4%,比上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縣域工業已成為帶動我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民營工業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完成546.9億元,增長21.4%,高於全市平均增幅5.5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1.8%提高到75.2%;民營企業戶數達811戶,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戶數的92.5%。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不夠理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利潤總額21.2億元,比上年降低15.1億元;利稅總額44.4億元,比上年下降17.8億元。
產銷銜接形勢好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9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低於工業總產值增長幅度0.3個百分點,產銷率為105.5%,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四、建築業和房地產開發業
建築業實現生產、效益同步增長。全年建築業增加值完成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4%。137戶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簽訂工程合同額125.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8億元,增長72.7%;實際施工的房屋建築面積817萬平方米,增長38.7%,其中新開工面積601.8萬平方米,增長47%;房屋竣工面積337.6萬平方米,增長10.7%。全員勞動生產率11.8萬元/人,下降11.3%。上繳稅金4.42億元,增長68.7%;實現利潤1.14億元,增長20%。
房地產開發業快速發展。全年開工的房地產企業開發樓盤由上年的65個增加到98個,房地產開發投資59.2億元,比上年增長37.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45.8億元,增長3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626.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9%;竣工面積135.9萬平方米,增長18.4%;銷售面積210.1萬平方米,增長52.4%;銷售額39.3億元,增長38.1%。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144.6萬平方米,增長63%。
五、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0.4億元,比上年增長35.9%。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07.4億元,增長35.2%;農村投資完成73億元,增長40.4%。
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94.4億元,比上年增長72.9%;集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下降4.5%;股份合作經濟固定資產投資0.5億元,下降45%;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投資92.2億元,下降8.3%;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增長1.8%;私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219.7億元,增長59.5%;港澳台商固定資產投資0.9億元,下降30.8%;外商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增長2.2倍;城鄉居民個人固定資產投資31.2億元,增長27.3%;其他內資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增長1.3倍。
按投資種類劃分:建設項目投資399.3億元,比上年增長37.4%;房地產開發投資59.2億元,增長37.2%;農村農戶投資21.9億元,增長11.9%。
按投資的重點行業劃分:用於農林牧漁及水利管理業的固定資產投資18.1億元,比上年增長86.6%;用於工業、建築業的投資307.5億元,增長33.8%;用於交通、運輸、郵電業的投資14.1億元,增長1.1倍。
全年全社會新增固定資產352.4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73.4%。
六、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到2009年末,全市有高速公路282.3公里,普通公路13450.7公里。2009年全年共完成普通公路固定資產投資7.59億元。全市通油路行政村1349個,完成了省交通廳確定的村村通油路目標。全市共有公路橋梁90821米/3082座,其中:大橋以上24453米/106座。本年新建橋梁22237米/919座。全年共完成公路客運量3454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145173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3021萬噸,貨物周轉量388010萬噸公里,分別同比增長2.7%、4.8%、-11.3%和-6.4%。
到年末,朝赤高速公路建設完成路基橋涵工程總體形象進度99%,完成路面工程形象進度35%,累計完成投資16.2億元。我市重點工程麒麟大橋9月10日竣工通車。全年建成了北票市台吉營、凌源市大河北、河坎子、朝陽縣尚志、七道嶺和雙塔區孫家灣等6座農村客運站。錦赤鐵路新線建設征地動遷工作全面展開,橋梁和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已開工建設。竹林路公鐵立交橋建成通車。文化路、黃河路公鐵立交橋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
郵電通信業務發展迅猛。全年完成郵政電信業務總量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年末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15.85萬門,增長4.7%;城鄉固定電話裝機數80.9萬戶;全市行動電話用戶173.39萬戶,增長12.6%;年末互聯網用戶19.67萬戶,增長19.5%;全年發送特快專遞39.3萬件,增長11.2%。
七、國內貿易
國內貿易快速增長,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2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6%。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億元,增長1.6%;集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8億元,下降3.4%;有限責任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2億元,增長19.4%;股份制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3億元,增長33.5%;私營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1.6億元,增長24.3%;個體經濟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4.2億元,增長16.9%。按銷售地區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2.7億元,增長16.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5.5億元,增長21.1%。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實現101.6億元,增長19.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實現25.7億元,增長14%。
八、對外經濟
對外開放工作成績顯著。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7332萬美元,增長46.1%,全年出口創匯額37027萬美元,增長5.7%。對全市出口貢獻較大的企業是浪馬輪胎、金達鈦業、飛馬集團、百盛鋯業,全年出口創匯額分別是6896萬美元、3636萬美元、2997萬美元和1428萬美元,四家出口企業出口額佔全市總出口額的40.4%。域外招商引資完成329.8億元,增長60.3%;向國外輸出勞務2071人次,增長6%;全年共接待旅遊、訪問、從事商務等項活動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1萬人次,比上年增加3千人次,增長45.6%;全市旅遊總收入83.1億元,比上年增長31.3%,其中旅遊外匯收入為664萬美元,增長43%。
九、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機構運行狀況良好。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平穩增長,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量創歷史新高。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81.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3%,比年初增加85.9億元,比上年少增7.1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423.1億元,增長13.9%,比年初增加51.5億元,少增33億元;企業存款余額99億元,增長29.1%,比年初增加22.3億元,多增21.2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64.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3%,比年初增加68.1億元,比上年多增41.6億元。短期貸款余額170.9億元,比年初增加22.8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28億元,比年初增加6.4億元。
保險業保障能力逐步增強。全市保險行業承保金額1269億元,其中財產險承保金額1194億元,人身險承保金額75億元。全年保費收入15.9億元,下降4.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95億元,增長26.1%;壽險保費收入11.95億元,下降11.1%。全年共支付賠款和給付保險金7.38億元,比上年增長75.8%。其中財產險支付賠款4.52億元,增長1.6倍;壽險支付賠款和給付保險金2.86億元,增長17.1%。
十、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不斷進步。2009年全年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07項,其中:列入國家4項,爭取經費180萬元;列入省科技計劃41項,爭取經費4040萬元;列入市本級科技計劃62項,落實科技經費1200萬元。申請組建省級研發中心1個,總數達到11個。高新技術產品達到120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值實現154.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現49億元。引進、培育農業新品種28個,農業新技術20餘項,重點扶持了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出台了《朝陽市科技特派行動若干意見》,建立了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組和科技特派員三級科技特派服務體系。選送了95名農民進入高等院校接受專業技術培訓,已累計培訓147人。有54項科技成果獲得2008年度市科技進步獎,有18項科技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2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9年通過市級以上鑒定科技成果56項。其中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40項,4項獲省科技成果轉化獎,獲獎金110萬元。完成技術合同認定17項,實現技術交易額520萬元。以朝陽科技信息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及專業服務協作網和科技基礎資料庫、科技文獻資料庫、科技專家庫「二網三庫」為載體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得以完善,發布各類科技信息2500多條,收集600項最新工業科技信息項目。專利申請量222件,其中專利授權量82件,組織實施專利技術產業化項目5項,爭取省科技經費支持180萬元。在遼寧新能源電器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已完成研發中心基本條件建設,能夠用於研發中心用房的面積將近7000平方米,已有12家技術研發中心入駐科技創業大廈。
衛生事業全面發展。新農合工作再上新台階。全市有226.54萬農業人口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93%,全年籌資總額2.27億元,有143.5萬人次通過門診、住院得到報銷補償,受益面達到63.3%。我市以總成績第一獲得全省先進市稱號。農村基層醫療服務網進一步健全。積極爭取國債資金5140萬元,自籌資金14107萬元,對建平縣、凌源市、北票市、喀左縣4所縣級醫院、2所保健院和27所鄉鎮衛生院進行改擴建,新增面積13.7萬平方米。防治甲型H1N1流感取得階段性成果。市縣兩級政府儲備呼吸機73台,購置達菲葯品2552人份,爭取並接種疫苗21萬只,有效抑制了疫情的蔓延。重大、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免疫屏障繼續鞏固,全年未發生重大疫情。完成了全市飲水解困工程水質監測和2000座衛生廁所改廁任務,我市獲得省飲水解困工程水質監測先進單位稱號。婦幼保健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9.77/10萬,嬰兒死亡率控制在8.17‰,低於省控制指標。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市門診量達641.9萬人次,增長13.3%,出入院診斷符合率99.29%,急危重症搶救成功率91.07%。
文化事業取得豐碩成果。大型評劇《趙尚志在1933》在文化部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中獲「參演劇目獎」。在遼寧省首屆農民藝術節中獲獎項20餘個,其中一等獎4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8個。北票市圖書館、建平縣圖書館榮獲國家二級圖書館稱號;朝陽縣圖書館、喀左縣圖書館榮獲國家三級圖書館稱號。龍城區召都巴鎮、建平縣張家營子鎮、朝陽縣波羅赤鎮被評為2009年度省級文化先進鄉鎮(街道);雙塔區桃花吐鎮荒地村、龍城區向陽街道浪馬社區、北票市東官營鄉東官營村、凌源市四合當鎮四合當村、建平縣葉柏壽街道新工社區被評為2009年度省級文化先進村(社區)。全年共舉辦各種大中型文化藝術活動150餘次,參與人員5萬餘人次。文博事業蓬勃發展,到2009年末,全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40處。牛河梁國家大遺址公園建設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全面啟動。到2009年末,全市文物系統注冊登記博物館10座、紀念館1座、私人博物館1座。全市館藏文物達21608件,其中一級文物99件(含國寶3件),二級文物476件,三級文物2886件。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採取有利措施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教師交流制度;市本級、建平、凌源實行了初中新生平行分班制度;全市省級示範性(重點)高中公費生招生指標到校比例提高到了75%。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布局調整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工作扎實開展,共消除D級危房6萬平方米,改造中小學87所,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22所。全市高考成績優異,26241人報考,20219人被高校錄取,其中本科8900人,1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市本級工程技術學校校舍擴建工程和中小學素質實踐基地校舍翻建工程進展順利。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課本費。全市高中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全部享受國家資助。
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取得可喜成績。競技體育成績顯著,成功舉辦了朝陽市第七屆運動會,整個運動會共設有20個大項371個小項,共有127個代表隊5000名運動員參賽,參賽運動員、領隊教練、裁判員和工作人員總數達到6000多人,是我市建市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綜合性運動會。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共有22名朝陽籍運動員參賽共獲得15枚獎牌,其中金牌8枚,創造了參賽人數及獎牌數的歷史之最。我市運動員獲得4個洲際以上冠軍,為我市爭得了榮譽。我市承辦了2008-2009年度全國男排聯賽、全國女籃俱樂部聯賽、全國青年男籃聯賽,承辦了遼寧省青少年曲棍球比賽、遼寧省少年柔道比賽。群眾體育工作全面推進,成功舉辦和承辦了「格林特杯」全民健身日萬人健身徒步走、「交通杯」朝陽市第五屆公路自行車比賽,「華燁房地產杯」遼寧省老年人網球比賽,中國朝陽首屆國際化石節「樂在朝陽」龍舟大賽暨遼寧省第三屆龍舟錦標賽。2009年我市打入蒙牛「城市之間」這一全國性群眾體育賽事的中國區總決賽,並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法國舉辦的世界總決賽,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通過組織41次不同形式、不同類別的體育競賽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外部形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
十一、城市公用事業和環境保護
市政設施建設快速發展。朝陽市區新建城市道路13條、12.15萬平方米,改造5條、7.16萬平方米,鋪設人行步道方磚20.5萬平方米,道路維修5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排水管道8公里,新建改造城市路燈668基桿。到2009年末,市區共有道路205條,面積365.41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0.44平方米,排水管道291公里,城市路燈6368基桿。
城市綠化環境不斷改善。朝陽市區新增城市綠地23.1萬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綠地17.5萬平方米;新植補植喬木1.19萬株、灌木38.4萬株,栽花50萬株。到2009年末,市區綠地面積達到894.8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311.5公頃,綠化覆蓋率35.1%,綠地率25.4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58平方米。
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進一步加強。朝陽市區新建水洗公廁5座,無障礙設施改造9座,維修水廁24座,維修改造旱廁48座;新建和更新地下垃圾轉運站18座。到2009年末,城市清掃保潔面積562萬平方米,年生活垃圾清運量24.2萬噸,年糞便清運量5.5萬噸,共有旱廁163座,水廁46座,移動和環保生物公廁15座,垃圾轉運站75座。
城市公交持續穩步發展。朝陽市區新開通15路公交車,調整公交線路6條,新建候車亭35個,增加站標47個,年營運里程1421萬公里,到2009年末,市區公交營運車輛207台,營運網長度419.2公里,萬人擁有公交車輛4.8標台。
城市燃氣供應穩定增長。朝陽市區鋪設管網20公里,發展煤氣用戶7000戶,煤氣用戶達9.67萬戶,煤氣供應總量1697萬立方米,液化氣供應總量1232噸,燃氣普及率79%。
城建檔案管理逐步規范。全年共接收竣工檔案174個單位工程,整理入庫檔案3784卷,形成重點工程照片檔案484張,接待檔案利用者553人次,提供檔案1066卷。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城鄉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編制完成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為加快「創模」進程奠定了扎實基礎。根據年度減排計劃,加強對31個二氧化硫減排項目和35個化學需氧量減排項目的日常督導力度。全年共削減二氧化硫6400噸、削減化學需氧量10500噸。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准入關,圍繞全市經濟發展大局,堅持實行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四通五零」服務,構建重點項目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加強水質污染監控力度,流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大凌河入市界王家窩鋪斷面COD含量為30.7mg/L,出市界面章吉營斷面COD含量為26.2mg/L,出市界斷面水質優於入市界斷面。對城區建築揚塵、三產油煙排放等影響城區空氣質量問題進行排查。全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二級標准以上天數為351天,達標率96%。開展「環境信訪積案化解年」和「環境信訪攻堅惠民百日專項行動」,對400多件信訪案件進行辦理答復,對39件重點疑難案件進行攻堅,處理率100%。完成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典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調查、水質監測和信息錄入等工作。全年共投入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資金725萬元。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42.6萬人,較上年底增加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43.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1.1%;非農業人口為99.1萬人,占總人口的28.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3元,比上年增長9.8%,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5%;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634元,比上年增長6%。
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盡管我市2009年遭受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旱災,農作物嚴重減產,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預期造成重大影響。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一心一意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通過採取大力發展霜期農業、畜牧業,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等措施,確保大災之年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達到5170元,比上年增長5.5%,總量繼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註:公報中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人均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㈡ 營口有幾個區
截至2021年,營口市轄4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分別為:站前區、西市區、鮁魚圈區、老邊區、蓋州市、大石橋市。
1、站前區
下轄:建設街道、八田地街道、建豐街道、躍進街道、東風街道、新興街道、新建街道。
2、西市區
下轄:得勝街道、五檯子街道、勝利街道、清華街道、漁市街道、濱海街道、河北街道、沿海街道
3、鮁魚圈區
下轄:紅海街道、海星街道、海東街道、望海街道,熊岳鎮、蘆屯鎮,紅旗滿族鎮
4、老邊區
下轄:老邊街道、城東街道,路南鎮、柳樹鎮、邊城鎮
5、蓋州市
下轄:西城街道、東城街道、鼓樓街道、西海街道、太陽升街道、團山街道、九壟地街道(由仙人島新區代管)、歸州街道(由仙人島新區代管),萬福鎮、青石嶺鎮、沙崗鎮、高屯鎮、團甸鎮、暖泉鎮、榜式堡鎮、高屯鎮、徐屯鎮、雙台鎮、陳屯鎮、楊運鎮、梁屯鎮、什字街鎮、礦洞溝鎮、卧龍泉鎮、九寨鎮,二台鄉、果園鄉、小石棚鄉
6、大石橋市
下轄:營口南樓經濟技術開發區(百寨街道),青花管理區(青花街道)、石橋管理區(石橋街道)、鋼都管理區(鋼都街道)、金橋管理區(金橋街道),高坎鎮、水源鎮、溝沿鎮、石佛鎮、旗口鎮、虎庄鎮、官屯鎮、永安鎮、博洛鋪鎮、湯池鎮、周家鎮、黃土嶺鎮、建一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營口
㈢ 站前區的行政區劃
2012年6月,營口市調整行政區劃,將原老邊區路南鎮的光明村、董家村、新興村、大興村四個行政村整建制劃入站前區。
截至2014年,站前區下轄7個街道。 街道名稱下轄社區、行政村八田地街道五大門社區富強社區惠安社區三樓社區---建豐街道興盛社區怡園社區豐收社區奧林社區學府園社區南湖社區新南湖社區建設街道永進社區小雨社區東新社區星光社區蓮花社區民豐社區-躍進街道站前社區萬有社區勤儉社區興華社區振華社區--東風街道公園社區新風社區安民社區鋼鐵社區春光社區南園社區東晶社區光明村------新興街道新興社區曙光社區三征社區銀珠社區新興村大興村董家村新建街道黃家塘社區建新社區橋南社區向新社區河西社區橋北社區-
㈣ 營口大商屬於什麼街道
大商集團營口新瑪特購物廣場位於:營口市站前區市府路東1號;
屬於:營口市 站前區 八田地街道 管轄范圍;
㈤ 通濟街道的經濟狀況
2007年全街共完成社會總產值30894萬元,企業總產值27800萬元,農業總產值3094萬元,工業總產值17040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459萬元。分別比2006年增長5.5%、5.68%、3.86 %、10.07%和53.68%。
㈥ 八字橋鄉的經濟狀況
該鄉堅持以農為首,扎實推進農業富鄉進程,培育毛竹、金柑、佛手瓜、雜交水稻制種等四大主導產業。1986年全鄉水果種植面積僅4855畝,毛竹少量,其他農業特色產業總量很小。經過多方努力,到1998年共發展毛竹3.6萬畝,人均3畝,生產冬筍2000噸,商品竹15萬根,砍青10萬根;發展金柑果園9000畝,以深翻、擴穴、施肥為主要措施,提高果品質量實現年金柑產量3500噸,產值400萬元;種植佛手瓜7萬株,總值達到30萬元。2000年新植毛竹1200畝,小徑竹500畝,實施科學管護1.5萬畝,年創產值1300萬元。新植金柑1000畝,低產改造2000畝,實現農民人均佔有各類果園1畝,全鄉達到1.2萬畝,實現萬畝金柑基地建設目標。新植佛手瓜1萬株,培土改良7萬株。發展巴西陸稻種植500畝,雜交水稻制種550畝,糧食播種總面積達8114畝,總產量達5075噸。同時大力發展畜牧業,從1993年開始,發展竹山養羊,建立省農科教竹山養羊示範基地,到1997年高峰期實現存、出欄1萬只;此外,建立母豬生產基地,實現年出欄仔豬1萬只。15年來,該鄉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1994年開始,投資200多萬元,規劃興建完成集鎮主街道;1999年以來,投資近500萬元,支持農村電網改造、集鎮管線改造、廣播電視光纖聯網和「200卡」電話安裝等工程,極大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多年來採取「三個一點」的辦法,相繼建成龍湖、洪田、洪牌、彭新、後曲、坑頭村等7座村部辦公樓以及鄉計劃生育服務所大樓。1996年以來,新村建設每年實現拆舊建新合計3000平方米以上,2000年全鄉拆舊155座22100平方米,建新150個單元25810平方米,先後建成村頭、後曲、洪牌等村級中心片區示範點,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該鄉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歷年均以零售業和餐飲業為主,1998年開始,農村營銷服務組織蓬勃發展,組建八字橋金柑、佛手瓜營銷協會,到2000年在全國16個城市建立營銷網點,發展營銷會員400多名,年銷售各類農副產品1.5萬噸,創營銷附加值800萬元。
1986年以來,大力發展工農業,經濟總量較大幅度增加,綜合實力明顯增強。1986年,全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80.77萬元;1995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892萬元;1998年, 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470萬元,2000年,達到6199萬元,分別比1986年、1995年和1998年增長12.8倍、1.6倍和1.4倍。2000年人均純收入達3018元,比1995年增加1107元。1986年至2000年是八字橋鄉企業穩步發展時期。鄉黨委、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提出「工業興鄉」的發展戰略,資源優勢得以進一步發揮,一批以水電、礦產開發和竹製品、食品加工為主龍頭企業初具規模。與管前鎮聯營的企業有青印溪二級水電站和電化廠。青印溪二級水電站總裝機容量6400千瓦,年發電3100萬度,年產值1100萬元,鄉實有股份20%;電化廠年產特級硅1500噸,主要產品全部出口日本,年產值達1300萬元,鄉實有股份32%。罐頭食品廠年生產清水筍 650噸以上,年創產值達200萬元。此外,通過優化環境優質服務,促使中小型企業上檔次、上水平、上效益,全鄉竹製品加工產值達150多萬元;鄉黃龍鑄造廠、坑頭造紙廠也取得長足進步。
㈦ 營口萬達華府應該寫哪個街道
營口萬達華府應該寫在第三街道
㈧ 營口的問題,專家請
市人民政府駐站前區渤海大街西1號
郵編:115000
代碼:210800
區號:0417
【地理位置】
營口市位於遼東半島西北部,西臨渤海遼東灣,與錦州、葫蘆島隔海相望;北與大窪、海城為鄰;東與岫岩、庄河接壤;南與瓦房店、普蘭店相連。 營口南接大連,西臨渤海,背靠東北腹地,中國七大水系之一的大遼河從里注入渤海。
營口是遼寧省管轄的地級市,是全國重點沿海開放城市。面積540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6公里,近海難塗16萬多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營口市轄四區(站前區、西市區、老邊區、鮁魚圈區),兩市(大石橋市、蓋州市),41個建制鎮(其中老邊區4個、大石橋市15個、蓋州市22個),14個鄉(蓋州市),27個街道辦事處(站前區7個、西市區7個、老邊區2個、鮁魚圈區4個、蓋州市2個、大石橋市5個),14個國有農場,929個行政村。
營口市 面積4970平方千米,人口230萬人(2004年)。
站前區 面積 70平方千米,人口26萬。郵政編碼115002(115000、115001、115002、115003均為站前區區號)。
西市區 面積 20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115004。區人民政府駐渤海大街西60號。
鮁魚圈區 面積 268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115007。區人民政府駐錢塘江路15號。
老邊區 面積 305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115005。區人民政府駐龍山大街54號。
大石橋市 面積1379平方千米,人口72萬。郵政編碼115100。市人民政府駐青花街道振興社區。
蓋州市 面積2928平方千米,人口73萬。郵政編碼115200。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人口】
市域總人口2229139人,其中站前區260071人,西市區159904人,老邊區123418人,鮁魚圈區103525人,大石橋市705285人,蓋州市876936人,城市化水平為38.58%。
【氣候與灌溉】
營口市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 四季分明 ,氣候適宜 ,營口市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初日在3月中旬,終日在11月中旬,時間為245—249天,穩定通過10℃的初日在4月中旬,終日在10月中旬,時間為160—180天。這說明農作物生長期和喜溫作物活躍期都比較長。
歷史文化
【歷史背景】
營口戰國時期屬燕國,秦屬遼東郡。公元前195年,西漢在遼東郡置18個縣,營口地區南部設平郭縣,北部置安市縣。據《奉天通志》記載文縣和房縣亦在營口地區(但其今址尚難定論)。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營口地區先後被漢族的公孫政權、鮮卑族的慕容政權和高句麗政權統治過。平郭縣和安市縣置而不廢,文縣(東漢改為汶縣)於公元240年被曹魏政權遷至齊郡(今山東省境),房縣改屬遼東屬國。後燕政權於公元385年將平州治所遷到平郭縣。
唐末,北方先後有契丹、女真、蒙古3個民族政權更迭,並在營口市境內設置地方政權。遼將渤海國的一些州縣遷到營口地域內,在今熊岳鎮設盧州領熊岳縣,在今湯池鎮置鐵州領湯池縣,耀州領岩淵縣,歸州領歸勝縣,另設曷蘇館大王府和辰州領建安縣。金將辰州改為蓋州,領建安、熊岳、湯池三縣,余州撤廢。同時,設女真人的別里買、本得山、按春和曷蘇館4個猛安,猛安下置若干謀克。金在境內只設蓋州領建安縣,余皆撤廢。
明廢州縣改設衛所,營口境內南部屬蓋州衛,北部隸海州衛。營口時稱梁房口。1621年,後金占據營口地區,以耀州(今大石橋鎮北嶽州村)為中心屯兵鎮守。1644年清朝對漢人和滿人分別治理。營口地區北部置海城縣,南部設蓋平縣以治理漢人;在熊岳設副都統管轄遼東半島各地滿人;又在熊岳、蓋平、牛庄設防守尉或城防尉管理八旗事務。清政府為「龍興之地」不致荒蕪,於1651年(順治八年)從山東招民到營口境內。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爾虎蒙古人在營口一帶游牧。巴爾虎人以窩棚為居室,窩棚相連,狀似軍營,因名營子。營口的潮溝在潮退時溝水乾涸,潮進時溝沒於水,故稱沒溝營。
1861年5月24日,營口代替牛庄成為東三省第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1866年,清政府在營口設置奉錦山海關兵備道;1867年1月設營口海防同知廳,負責海疆治安。1909年,清政府設置營口直隸廳,將原屬海城縣的3個鄉、蓋平縣的1個鄉劃歸營口直隸廳管轄。1913年,將營口直隸廳改稱營口縣,所屬區域南至藍旗,東至大石橋,西至渤海,北至大窪。
1914年民國政府將南路觀察使改稱遼沈道,遼沈道管轄營口、蓋平、海城、遼陽、沈陽、鐵嶺、開原、鎮安(今黑山縣)、北鎮、新民、錦縣、錦西、興城、綏中、盤山、台安、義縣、彰武、東豐(今屬吉林省)、西豐、西安(今吉林省遼源市)和遼中22個縣。1923年,在營口商埠區設立市政公所。1931年9月,日本侵略者佔領東北,營口淪為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15日光復)。1938年5月日偽將營口縣改稱營口市,下設8個區。
1948年營口解放。1958年11月,蓋平縣、營口縣、盤山縣劃歸營口市管轄。1966年1月,盤山縣劃歸盤錦墾區管轄,6月,蓋縣,營口縣劃歸遼南專署管轄。1968年5月,蓋縣、營口縣、海城縣劃歸營口市管轄。1973年,海城縣劃歸鞍山市管理。1975年11月,盤山縣、大窪縣劃歸營口市管轄。1985年1月,盤山縣、大窪縣劃歸盤錦市管轄。至此,營口市共轄蓋縣、營口縣及站前區、西市區、老邊區和鮁魚圈區。1992年11月,蓋縣改稱蓋州市(縣)、營口縣改稱大石橋市(縣)。
【發展】
1、經濟發展
營口是中國最早興辦近代工業的城市之一,是中國輕紡工業基地。全市擁有40多個行業,3000多家企業,主要產品700多種,省優、部優產品達300多種,輕工、紡織、機械、冶金、家電、電子、建材、樂器、絹紡、石化、印染、醫葯等門類齊全,成為營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百家企業獲得國際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針織、棉紡、錦綸、66#長絲生產居全國首位,營口名牌產品,馳名中外。
2、文化教育
營口教育發展迅速,科技人才濟濟。營口體育人才薈萃,體操王子李月久、射擊名將金東翔、王麗娜、競走冠軍孫曉光,為中國體育增添了光彩。
營口是文化名城,著名書法家沈延毅、陳懷、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演員秦海璐等名揚四海。
營口市戲曲學校培養的學員,多次赴法國、日本、北愛爾蘭、韓國演出並獲得國際大獎。
營口有四所高中,分別是營口市第一高級中學(省級重點院校)、營口市第二高級中學(市級重點院校)、營口市第三高級中學和營口市第四高級中學。
【文化特色】
民族情況
全市共有26個民族,即漢、滿、回、朝鮮、蒙古、錫伯、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高山、達斡爾、羌、俄羅斯、鄂溫克、鄂倫春、赫哲族。
【重要歷史事件】
義和團在營口
1868年(清同治七年),英國牧師賓維廉和羅約翰等到營口傳教,後創設中華基督教會(今西市區延壽里處)。1870年(清同治九年),英國人康慕恩設立營口基督教會,後建基督教堂。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法國傳教士錫夢司鐸到營口傳教,後建營口天主教堂(今站前區八田地里)。後激起營口人民反洋教的情緒。
1900年,6月20日,營口出現義和團的反帝揭帖(傳單),上寫:「茲因天主耶穌欺神滅聖, 不尊佛法,上天收伏雲雨,下降百萬神兵,掃除外國洋人。不平洋人,不下大雨。」號召人民「根除洋人」。男子組織「義和拳」,女子組織「紅燈照」,每天練神拳術,口念咒語:「天打天門開,地打地門來,要學神拳術,搬請師傅來。」聲稱「義和團上能保國,下能護民。」7月,從田莊台來了「曹師傅」和「鮑師傅」,並帶來了50多名義和團成員。他們住在西大廟、老爺廟、火神廟內,以西大廟為大本營,傳授拳術,操練本領。從此,義和團活動遍及營口城鄉,他們殺逐洋教士,燒毀洋教堂,拆毀洋鐵路。
一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晨,俄軍步兵500人、騎兵100人,攜重炮4尊,從大石橋向營口進發,到邰家屯一帶即開始炮擊五檯子奉軍兵營。奉軍統帶胡誌喜、練軍營管帶喬干臣率士兵與義和團一起反擊俄軍。義和團英勇善戰,俄軍遭到重創,於10時30分敗退。 後來,由於營口道明保採取對外投降屈辱政策,事前不作防禦准備,並且與營口海關稅務司包羅勾結,共同阻止省城援軍。這樣,營口清軍也就無力防禦,在大批俄軍、日軍攻擊下, 營口淪陷。
城市規劃布局與規模
營口市建設的玉石水庫及引水工程,總投資5.9億元,可解決城市供水不足問題。城市污水治理一期工程總投資2.1億元。全市新建5座大型立交橋和跨線橋,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市區內新建市場27處,總投資6億元,已經全部完工。陶瓷、裝飾材料、針紡織品、建材等區域性市場已初具規模。
產業與交通
【資源】
營口礦產資源豐富。擁有32種礦產品,菱鎂礦為世界四大鎂礦之一,素有「華夏鎂都」之稱。中國鎂都——大石橋位於市區東部是營口所轄的縣級市。滑石、硼石、鉀鈉長石、硅石和金礦石貯量在中國位居前列。
營口鹽生產已有270年歷史,百里鹽田年產海鹽80萬噸,營口生產的食用鹽的清朝已成為貢品。
營口是全國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年產水稻40萬噸,營口大米暢銷海內外,在清朝已成為貢米。
營口是東北著名的水果和水產品生產基地,年產水果40萬噸,遼南蘋果,果質世界排名第一。年產80多種海淡水產品20萬噸。營口的對蝦、中華螯絨河蟹聞名中外。
溫泉資源
營口市南部地區地熱資源豐富。在蓋州市的熊岳、雙檯子分布很多溫泉。最大的有熊岳溫泉和思拉堡溫泉。
熊岳溫泉位於蓋州市熊岳城東南白旗村,佔地面積1.8平方公里。現有熱水井19口,開采量3000噸。熊岳地熱的科學利用試驗研究工作始於1972年,1977年11月22日,以氟利昂為工質的地熱發電試驗一次並網成功,1978年3月20日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2年,完成了以地下低溫熱水發電為主要內容的階梯式綜合利用系統,地熱利用率達55.8%,居全國8座地熱發電站首位。
思拉堡溫泉位於蓋州市雙台鄉思拉堡村,這是新開發利用的一處地熱資源。其面積、儲量、水溫居全省之首。
水產資源:
產量、質量居全國首位的海蜇
營口海蜇馳名中外。海蜇為腔腸動物,是一種暖水性大型水母,雌雄異體,在水質半咸半淡,泥沙底質的河口附近飄游生活。營口海蜇產區分布在北起遼河入海口下游、大清河,南至歸州沿海。主要產區為團山鎮北海漁場,其產量占蓋州市的60%,主要品種為綿蜇(碗蜇)和沙蜇。綿蜇味美肉嫩,色紫白,為海蜇中的上品,約占海蜇群體的70%。其次為油蜇和沙蜇。沙蜇肉厚色白,無雜質,以個大體重為特點。最大沙蜇如碾盤,重量達數百千克。自1973年海蜇向國外出口以來,捕撈量逐年增長,全市捕撈量最高年產達1萬多噸,占遼東灣總產量的32.7%。營口海蜇的產量、質量位居全國之首。
最早的對蝦養殖
營口沿海灘塗平坦,水質肥沃,餌料資源豐富,是東方對蝦產卵、繁殖的優良場地。營口養殖對蝦的歷史較長,最初是靠漲潮納入天然苗種進行魚蝦混養,是一種粗放的養殖方法。1974年,營口市水產研究所和老邊區海水養殖場協作,開展對蝦人工產卵孵化試驗獲得成功。1978年、1979年,又開展了人工飼養對蝦和精養試驗,回收率為94.4%,平均畝產369.3千克,達到遼寧省領先水平。每年育蝦苗6億多尾,除供本市養殖外,還供應給外市。1983年,國家農牧漁業部批准在營口建立隸屬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渤海水產增殖科學實驗基地營口增殖實驗站。開展對蝦資源增殖技術研究,對蝦人工育苗和進行大海流放增殖試驗。營口對蝦養殖面積達33511畝,年產量從1981年的4噸增加到現在的2268噸,養殖對蝦成為近年來營口市產量最多、產值最高的水產品之一。
最大的毛蝦市場
毛蝦是遼東灣水產資源主要品種之一。常年捕撈量都在萬噸左右,最高年產量達18700噸。毛蝦捕撈期每年3月至5月、9月至11月。營口市成為遼寧省毛蝦生產的集散地。每逢捕撈旺季,山東、河北等外地和市漁業公司以及沿海漁村的漁船前來捕撈作業。並在毛蝦市場進行交易。營口蝦皮加工質量好,很受歡迎。
遼寧省唯一的虹鱒魚養殖基地
虹鱒魚是名貴的魚類,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夏斯塔山麓溪流中,是遼寧省養殖品種中唯一的冷水魚類。1966年4月,營口市、大石橋市(營口縣)農業局從黑龍江省引進虹鱒魚發眼卵3000粒,在大石橋市百寨鎮(公社)聖水寺冷泉水中培育魚苗成功。1972年10月,將499尾魚苗放入大石橋市建一鄉(公社)廂房水庫的400平方米池塘中進行養殖馴化。1973年1月,從該池中捕出種魚和大魚481尾,魚苗成活率為96.2%。營口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經過兩年,從發眼卵培育到種魚育成,取得自育自繁虹鱒魚試驗成功,並通過技術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980年,榮獲營口市科技成果一等獎。
【產業】
營口歷史悠久,,1861年被辟為通商口岸,史稱「夏日輪聲帆影,萬艘鱗集;冬季車塵馬跡,絡繹不絕;市場之繁榮,貿易之興旺,為滿洲之冠」,被譽為「東方貿易總匯」和「關外上海"。
營口是輕工、紡織工業基地,全市有3個行業3000多家企業,主要以冶金、機械、石化、家電、紡織、輕工為主。針織能力居遼寧第一,棉紡居第二。輕工業以卷煙、家電、樂器、製造四大傳統骨幹行業為主,東北鋼琴(集團)公司是全國四大鋼琴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又興起一批新型建築材料、化工、鎂製品、飲料、印刷等新型工業企業。
【交通】
營口一市兩港,遼河老港於1864年對外開埠,成為中國東北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1984年興建的鮁魚圈新港是全天候深水海港,不淤不凍,四季通航。營口港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港口建立海運業務,年吞吐量突破2500萬噸,成為中國東北第二大港、中國第十大港。營口陸路運輸四通八達,東北鐵路、電氣化高速鐵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網路縱貫營口全境。營口海運暢通,成為東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
營口立交橋成為東北最大的互動式公路立交橋。有營大公路、遼河大街、盼盼路、渤海大街、金牛山大街。營口是中國首批投資硬環境建設40優城市之一。
觀光游覽
營口還是一個旅遊勝地。具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和獨具特點的自然景觀。山、海、泉、林、河交相輝映,到處是您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楞嚴禪寺
「東北四大禪林」之一的楞嚴禪寺,位於營口市中心,佔地8036平方米,呈規則的長方形。寺院建於1921年,是由禪定和尚多方募化在原佛教宣講堂舊址上修建的,有三進院落.寺內的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建築,面闊五間,殿內供奉如來佛、觀世音、十八羅漢等佛像。營口至今仍保持著趕廟會的習俗,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八,遠近百里的僧眾齊聚寺內,大殿內香煙繚繞,誦經之聲不絕於耳.這一天是欏嚴禪寺一年當中最熱鬧的一天。楞嚴禪寺1979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北地區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營口金牛山猿人洞穴遺址,是東北地區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於大石橋市永安鄉西田屯村西側,是一海拔為69.3米的孤立小山丘。洞穴在山的東南部,堆積露出部分由洞頂向下11米,已露出面積200平方米。從已發掘出的劍齒虎、腫骨鹿、大河狸等中更新古動物群化石分析,這個洞穴主要堆積的時代為距今20—60萬年間。洞內已發現燒灰、燒骨、打制石器等古人類活動遺跡。尤其是1984年10月間在第六層,發現一個個體的猿人化石共55塊,包括完整的頭骨、脊椎骨、肋骨、手腳趾骨、尺骨、髖骨等,其完整程度為世界人類學發現史上所罕見,對研究人類起源史具有重大科學價值,被列為198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項目之一。
最古老的寺廟建築
上帝廟,又名玄帝廟,位於蓋州市城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朝洪武15年(1382年)。這是遼寧省現存僅晚於義縣奉國寺大殿的古建築。廟內原存唯一的建築是大殿,大木架結構,屋頂為廡殿式,斗拱較大,梁、枋上繪有彩畫。重建後的上帝廟正殿五楹,氣勢宏偉,具有濃厚的元代建築風格。
遼南最大的寺院
營口楞嚴禪寺位於市中心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1年建成,佔地2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三進四層。包括山門、鍾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是東北地區四大禪林之一。與哈爾濱的極樂寺、長春的般若寺、沈陽的慈恩寺齊名。農歷四月初八為廟會日,是時南至大連、北至哈爾濱,數萬遊人與香客雲集古寺,商貿活躍,喜氣祥和。
清代遼南道教名山
赤山位於蓋州市萬福鎮東,羅屯鄉與礦洞溝鄉交界處。距蓋州城40公里,距營口市75公里。佔地20多平方公里,早在唐初就是遼東名山之一,清代時是遼南道教名山。赤山以峰奇、洞異、泉清、石怪、寺古而著名。
亞洲之首的古墓葬
營口的石棚有兩處,一是位於大石橋市官屯鎮石棚峪村的小山下,是遼東半島保存比較完整的石棚之一。石棚由3塊大石板圍靠而成,一面敞口,上覆一塊長4.75米、寬4.4米、厚0.47米的巨石。二是位於蓋州市二台鄉的石棚山上,形式同前者,但規模比前者大,高2.6米,上覆蓋一塊巨石,長8.6米,寬5.7米,厚0.7米,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北最早的海防工程
營口西炮台位於營口市渤海大街西段,遼河入海口左岸,為遼寧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營口西炮台始建於1882年(光緒八年),1888年建成,為夯築四合土。炮檯面海「內築土台三方,中大旁小,高四五丈」。中間大炮台為二層,高6米,長寬各50餘米。台頂四周為矮牆。牆下暗炮眼8處,置炮52尊,炮台四周圍牆900餘米。營口西炮台是清末東北的重要海防要塞,也是東北最早的海防工程之一。1895年初和1900年夏,分別遭到日本和沙俄侵略軍的破壞。炮台遺址就其原貌及四周自然景觀保護,在全國同類炮台中尚屬首位。
望兒山
望兒山位於蓋州市熊岳鎮東北1.5公里的望兒山村,東南緊靠李杏種質資源圃、樹木標本園,西臨長大鐵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望兒山海拔100.9米,東面連一石樑,中為弧形石孔,稱仙人橋。仙人橋實為海蝕拱橋,是典型的古海蝕地貌,具有珍貴的科學價值。望兒山東北面有一自然形成的飽經蒼桑的「憶母像」。山巔有清代藏式磚塔一座。
仙人島森林公園
位於月牙灣南部的蓋州市九壠地鎮境內,該旅遊區擁有5000畝海防林,每到春季,槐花飄香,泌人心肺,林中漫步,心曠神怡。與其他海濱旅遊區相比,仙人島有三大特色:一是余暉灑金,仙人島每到退潮時節,千米沙灘露出海面,太陽的余暉照耀其上,如灑下萬點金珠,蔚為壯觀;二是兔島怒潮,仙人島又名兔島,懸崖壁立,垂直入海,臨島下望,驚濤拍岸,動人心魄;三是"風車"林立,近年來,在仙人島上,聳立起幾十個風力發電機組,葉片迎風飛轉,為仙人島添一美景。現旅遊區內建有各種風格的度假設施,可供人們開展休閑度假旅遊活動。
遼寧省最多的海水浴場
營口市海濱風光帶位於遼東半島中部,東部為千山余脈,西部為渤海遼東灣。依山傍海,風光旖旎。北起蓋州角,南至浮渡河,在漫長海岸線上,5個海濱浴場對遊人開放。
北海浴場位於蓋州市團山鎮,氣候溫和,海灘平緩,水質優良。北海浴場北側有海蝕龍宮一條街,千姿百態的奇礁異石。
月牙灣浴場位於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沿岸宛如彎月。北起鮁魚圈高中路,南至鮁魚圈區政府路,海岸線長1.5公里,可浴面積7.5公頃。這里沙灘舒緩,沙質優良,不受潮汐影響,是遼寧省十大著名風景區之一。這里不僅可以海浴,還是很好的海上活動基地。全國第二屆青少年運動會帆板決賽就在這里舉行。
金沙灘海濱浴場位於蓋州市熊岳鎮,北起號房,南至熊岳河口,海岸線長1公里,可浴面積5公頃。寬闊的海水浴場河灘平緩,沙粒均勻,海水潔凈,是理想的「黃金海岸」。這里林靜花俏,田園景色與海岸風光融匯一體,別具一格。
仙人島海濱浴場位於蓋州市九壟地鎮,北起熊岳河口,南至仙人島,海岸線長3000米,可浴面積1.5公頃。這裏海灣河灘平坦,岸上是海防林帶,幽雅僻靜,風格各異的度假村(中心)坐落其中。這里有明代的烽火台,又有「兔島潮吼」的民間傳說。浴場南端有漁港,盛產海蜇、對蝦及各種貝類,有著獨特的漁民生活習俗和壯觀的海市風貌。
白沙灣海濱浴場位於蓋州市著名桃鄉歸州鎮。海灘平緩,沙質細膩、晶白,故名白沙灣。成片的海防林掩映著一座座度假新村。遊人可海浴、拾貝殼、剝牡蠣;可垂釣、游覽果園,海上活動豐富多彩。
營口官方網:www.yingkou.net.cn
營口之窗:www.ykw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