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 GDP 停滯20年,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
首先日本國內經濟部門的生產效率低下是導致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最主要原因。
日本是典型的投入驅動增長的國家。即較高的資本和人力投入推動經濟增長。日本做了巨大的資本投入,但由於資本生產率方面的低下,並沒有因為資本密集程度的提高而使勞動生產率提高。
隨著新生代價值觀的改變,日本在人均勞動投入方面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更為重要的是日本人口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15歲到64歲的人口在2000-2010年問按0.5%的速度遞減。
其次,日本政府在國內奉行的是充分就業和維持穩定的經濟政策。為此,政府紛紛採取措施保護現有企業,人為限制自由競爭,扭曲了市場,減緩行業演進的步伐,使大量效率低的傳統企業長期存在。一方面,對眾多的傳統小企業進行大量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為了保護現有的傳統企業的存在,日本政府還對新的市場進入者設置了比較高的進入壁壘,包括日本的企業。
㈡ 日本經濟停滯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有人說造成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原因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我認為這僅僅是一個外部原因,與日本經濟停滯沒有必然聯系。真正根源是日本經濟的內部原因,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未將近30年的時間內日本經濟一直以較高速度增長,但,這種追趕型經濟增長結束後,由於日本的經濟制度和體制已不適應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而執政黨又不穩定,經常更替執政,許多經濟政策不能及時調整,也沒有遠大長期的戰略規劃,原來的經濟結構下的經濟發展趨於飽和而又未能及時、主動地向自主開拓開放型經濟增長轉變,造成經濟虛漲;金融體制不健全,在金融自由化風潮中,銀行監管缺位;對剩餘資本的流向缺乏引導,致使大量資金流向投機市場,最終導致經濟發展長期停滯不前。日本經濟這種內在的體制和結構性問題如果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恐怕難以改變。(註:文中黑體真正原因)
㈢ 日本經濟為什麼會停滯二十年
每次提到房價是否有泡沫,樓市是否會崩盤,總是會提到日本。 甚至不只停滯,而是倒退了10年,花多少時間、金錢都補不回來。 從1990年,到2010年,整整20年。 也許偶比較遲鈍,各位看官,您認識日本友人嗎?他們這20年的生活還好嗎?還有房住,有肉吃,有書看嗎5年前,有幾個人會相信中國的經濟實力可以在幾年內可以和日本持平?當年有人曾經說中國不可能在短期內趕上日本,因為"中國發展,難道日本就不發展嗎?"可現實恰恰正是如此.中國之所以能趕上日本,除了自身的高速發展之外,日本經濟的停滯甚至倒退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有人說日本老年人太多,社會負擔重.我問幾個問題,是老人太多,還是年輕人太少?年輕人為什麼少,因為國民不願意生孩子?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生出來養得起嗎,教育得起嗎?為什麼會養不起,教育不起?為什麼教養成本會高,因為人工費高.那為什麼人工費高,因為幫你做工的這些人也要自己養自己,他自己的生活成本也高.那麼,最終的問題就是,生活成本怎麼會高起來的? 生活成本裡面一個重要組成,住房成本.這就涉及到日本的房地產問題.現在大家都說,那時候日本的房地產存在泡沫.可是這個泡沫怎麼起來的呢,因為有人投資.為什麼有人投資?原因可以說有3個,1,有國際抄家,2,日本人自己有錢,3,日本儲蓄利率低,日本人的錢放銀行里實際是貶值,不如用來投資.企業可以投資購買別國的資產,國民如果要投資,選擇就很少,股票,房地產,藝術品. 如果要長篇大論,自然還要分析日本的房地產,股市,銀行信貸等等.但是,那些是細節問題,固然越細致看得越清楚,但是也越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而上面3段話,看似雜亂無章, 但有一條線能把他們全部聯系在一起:日本人都有錢了. 日本人有錢以後投資國內,推高了國內的生活成本,賺到的錢多了,但所需要的消費也隨之增加.或者說日本人普遍富裕之後的結果和通貨膨脹一樣,增加的只有數字,生活質量沒有提高.而企業則為了降低成本,也因為錢在國外更值錢,因此更願意投資國外. 極端的例子很容易分析出結果.如果某國某天突然天上掉了很多金子下來,那麼這個國家不會變得富裕起來,而是會滅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極端的例子在現實裡面是不存在的,所以要看清現實很難. 日本並不是突然之間有錢起來的,他的錢也是幾十年流血流汗辛苦掙來的.要說有突然之間財富猛增的時候,只有日圓急速升值的那些年.那些年日本突然發現自己手裡的錢價值增加了很多.雖然拿到手裡的日圓還是那麼多,還是在打短工,但是一換成美圓,自己就變成一富人了.於是對日本普通人來說,與其在日本國內消費還不如到國外去消費.這樣就壓低了日本的國內市場.另一方面,投資卻不同,普通人要賺錢還是要賺日圓,又不能去買企業,不能買礦山,要工作又沒有時間自己開店,那就只能投到房地產和股票上面.這樣就推高了國內的生活成本,國內生活成本高了,又更顯得國外的東西便宜,反過來進一步限制了國內內需.
㈣ 為什麼九十年代別人經濟飛漲而日本停滯不前
日本經濟發展停滯表面看是由於日本政府接受了廣場協議造成的,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日本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經濟必然要走向轉型,日本近15年的停滯不前就是經濟轉型失敗的後果,而美國成功的實現了經濟轉型,網路經濟連續10多年實現高速增長 ,在主導日本進行經濟轉型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日本的客觀條件制約經濟轉型難度比美國大,另一方面政府犯了嚴重的錯誤,致使轉型失敗。
㈤ 日本為什麼會衰落到這個地步
轉自知道網友動漫破顏拳
大致說說我對日本這20多年來發展停滯的一些看法。
1.國民投資的提前透支。很多人談到日本經濟這二十年的狀況,很自然地就會提到「泡沫經濟」與「廣場協議」,但是這種看法大體正確但是沒有切中問題的要害。「泡沫經濟」對日本經濟最大的傷害並不是90年代初的不動產價格迅速下降,而是在於之前的房價地價飆升提前透支了大量國民投資。日本的國民儲蓄率一直很高,到了20世紀80年末,日本的房地產市場就如同擊鼓傳花的「博傻游戲」,地價的飆升讓當時的日本企業和居民認為與其投資於其他行業,投資於坐地升值的房地產豈不是更好,投資於房地產用於長期對外出租則更受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青睞。再加上廣場協議和日元升值,大量的外匯占款倒逼流動性,因此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的地價房價很自然就漲上天了。到了泡沫破裂之後問題就來了,林毅夫就說過東京的房子之前公允價值值5000萬日元的,泡沫破裂後就只值1000萬日元了,通俗點說就是貸款了20年工資的錢去年好不容易買了個房,結果今年這房只要3-5年工資就可以買了,相當於有15-18年的工資收入被提前透支了,日本的銀行體系消化了泡沫破裂的沖擊,但是代價就是投資的提前透支,日本銀行體系的貨幣派生能力(或者叫再融資能力)受到了限制。
2.日本的主辦銀行制度與日本特色的流動性陷阱。首先介紹一下日本的主辦銀行制度,大致來說就是日本各大商業銀行由財閥控股,同時財閥又控股實業企業,而財閥間又相互持股,最後日本政府又對財閥入股或者加以實質控制,從而形成一個高度組織化、政策性強的銀行體系,其宏觀調控的職能和天朝的情況類似。除此以外日本銀行體系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銀行傾向於提供年限長達10年,15年甚至20年的長期貸款,還款方式通常是年金,同時日本的金融體系還衍生出了以這些年金為基礎現金流的年金化理財產品或養老保險基金,整個金融體系存在著大量以年金形式支付、以長期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衍生工具。日本的主辦銀行體系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日本快速工業化時期對日本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很明顯的助推作用,那就是為大量企業尤其是新興產業企業提供長期貸款,減輕企業每一個財年利息支出的負擔,有利於製造業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但是到了泡沫破滅後問題來了,那就是日本主辦銀行制度下的銀行體系活力是有限的。通俗的說主辦銀行制度下銀行考慮的是一個貸款項目未來10年,20年的現金流問題,但是到了泡沫經濟破滅之後銀行找不到其他更合適的能提供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項目了:首先泡沫破裂後大量房產抵給銀行,這些資產就是死資產而已,不形成現金流,變現也不容易;另外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傳統的製造業已經很難有新的增長點,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又風險較大,前景柳暗花明。因此主辦銀行制度下的日本金融體系無法如他們以前那樣找到能夠長期保持穩定現金流的項目,高風險的項目又不敢做(為了作為日本特色的年金化的各種金融工具的基礎現金流來源,風險規避是必須的),所以日本的商業銀行傾向於大量投資由政府信用為擔保的日本本國國債、美國國債與其他固定收益的證券。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多次「放水」「開印鈔機「效果都不好了:因為放水根本沒有放到企業里去,商業銀行並沒有積極擴大貸款規模,而是選擇了穩妥的投資選擇,即持有國債,結果就是央行放出去的水到頭來又回到了財政賬上。這一次的「安倍經濟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解決日本商業銀行貸款派生能力差的問題,不過這一次安倍「放水」比較徹底,包括負利率政策,加上日本國債發行的收緊,讓商業銀行體系的活力有所恢復,日本的大型跨國企業近兩年的年報比較好看。
3.結構性問題與錯失產業轉型時機。日本經濟的問題,很多人都談到了人口老齡化,當然老齡化是一個問題,但是並不是主要的問題,實際上日本的人均要素生產率甚至還處於穩步提高的狀態。日本經濟結構還是高度依賴於傳統製造業,比如汽車、電子元器件、鋼鐵、機械製造這些。但是20時機90年代互聯網這波大潮來的時候,日本正好是泡沫破裂的時期,由於剛才我講到的日本銀行體系的僵化,沒有能夠為新的互聯網時代的起步提供充足的投資。我個人認為,對日本來說,泡沫經濟破裂真不是時候。
4.經濟周期的問題。我認為日本經濟目前的情況,從某個角度來說是經濟的一個周期走向尾聲後長期沒有進入下一個周期的表現形式(個人看法)。
總的來說,我覺得日本式的經濟停滯應該說更多的和日本的財政金融領域有關,由於財政金融的問題傳導到實體經濟上的,讓日本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前透支了太多投資。不過日本經濟基本面還是不錯的,從基礎設施、製成品的水平,核心技術來說都還是在世界上有競爭力,如果日本經濟走出了這個周期,有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發展(比如安倍強調的未來日本經濟三大支柱產業:機器人、新能源、微電子)。
㈥ 日本2020年GDP萎縮4.8%,造成經濟萎縮的原因有哪些
根據關於日本GDP的統計,日本在2020年的GDP已經有所萎縮,並且萎縮了4.8%。那麼造成日本經濟萎縮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下面不妨讓我們一起從以下幾方面來看看導致日本經濟萎縮的原因吧!
三、國外投資是日本的經濟走向萎縮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由於日本的國土面積較小,所以日本比較注重在國外投資辦廠。在國外投資辦廠,不僅可以使用國外的國土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還可以緩解日本本土的用地緊張。所以,大部分的日本企業都喜歡在國外投資辦廠。但是,在國外投資辦廠的話,不僅無法給日本本土的人提供就業崗位,而且無法在日本本土發展上下游企業,無法帶動日本當地的經濟發展,從而走向萎縮。
㈦ 日本經濟為什麼停滯
日本經濟沒有停滯,只不過是在比較發達的情況下發展的比較慢而已。他的起點很高,所以說看起來就比較慢,但事實上日本的經濟一直很穩定。
㈧ 為什麼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停滯不前
在政府部門主導下,在日本型經濟體系中,雖以市場經濟為法則,但盡量迴避市場調節,更多地採用契約關系的方式,長期合作。像終身僱傭制、企業集團的結合、總公司和承包公司、主銀行和企業的關系等都是一種長期契約,所以說日本的市場經濟是長期契約型經濟。繁榮時限50年的原因就是強勢政府所帶來的社會結構固化,只能在一代人的主導下強大,而不能獲得制度的保證,隨著激發社會全體成員奮發圖強的社會背景消失和制度保障的缺失,社會經濟自然會陷入綿綿不絕的衰退。
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自明治維新以來的140多年的時間里,日本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日本人民的勤勞和社會各方的勉力而為成就了日本的強盛。有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國力強盛和國內市場狹小促使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實不然,真正促使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恰恰是使日本走向強盛的「明治維新」,它的另一面就是政府部門主導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所導致的對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的破壞。
在日本經濟起飛的同時,日本政府部門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不論是妄圖恢復封建政權的失意武士還是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的民權論者都死於明治政府的屠刀之下。由大地主轉變而來的大資本家深深明白依靠政府權力謀得自身利益的優勢所在,三菱重工集團就是典型案例。即使是在二戰以後成立的和平政權也沿襲了日本的這一經濟政治緊密結合的典型發展模式。不過,日本因為模仿而成就了一時的繁榮,但強勢政府對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的破壞導致了社會經濟陷入了「結構性低迷」。經過50多年的發展強大,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將日本拖下了深淵;再經過將近50年的發展強大,1990年代初期再次陷入衰退。
㈨ 日本經濟為什麼會十年停滯
經濟分析學家克魯格曼認為,日本之所以會進入經濟十年停滯,主要因為泡沫經濟破裂之後,日本政府極力減低通貨膨脹,現在仍有5%的通貨膨脹,那麼在零名義利率下還能產生5%的負實際利率,這足以使人們減少儲蓄,鼓勵投資,日本就不會是那個樣子。
日本實際並沒有接受克魯格曼的政策建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實行了"量化寬松"的政策,後來在2006年也算走出了長期的經濟衰退。
PS:日本的國家軍事實力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軍事力量。中國及其他國家還遠遠不及日本的軍事實力。日本戰後實際基本只失去核武的研發權利以及戰爭權利。並沒有失去國防實力。而且因為美軍部隊駐守,日本政府的軍備開支一直是極少的。
㈩ 日本經濟快速下滑,根本原因在於什麼
實際上日本經濟並沒有真正的下滑,只是這幾年因為老齡化的原因,加上少子化,發展就開始停滯了,雖然廣場協議似乎對日本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但實際上更多的原因是八十年代房地產泡沫經濟造成的,當時日本經濟看上去非常的厲害,實際上幾乎都是水分,後來擠出了水分以後,才是真正的經濟狀況,但是日本的科技,製造業在世界上依然有著很高的地位,不少產品都是佔了頂端領域。
因此,不要以為日本經濟真的下滑了,日本這幾年科技依然還在不斷地進步,諾貝爾獎年年都有這個也不是浪得虛名,而我國各方面要追上日本,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像越南,印度這些發展中國家發展速度也是相當的驚人,但是成為發達國家的話,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