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春節前的經濟狀況如何

春節前的經濟狀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2-08-11 21:15:47

『壹』 春節經濟的產生原因

中國傳統節日眾多,為什麼只有春節能夠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並由民俗文化而衍生出一種繁榮的經濟現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國各行各業自覺或不自覺地圍繞春節民俗文化資源進行了產業化運作,開發出了各種節日產品和服務,客觀上形成了以春節民俗文化為核心內容的面向全國人民、體現歡樂祥和及團圓和諧的主題、涉及多種產業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不僅有上游產品,也有中游、下游產品;不僅有文化產品和服務,更有眾多非文化產品和服務;產業鏈不僅從城市擴張到廣大鄉村,而且擴張到全球有華人的地方。 產業化運作是春節經濟得以繁榮發展的關鍵因素。傳統年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看不見,摸不著,難以經受時代風雨的侵蝕和歷史的大浪淘沙,要想保持和延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必須具有將非物質的年節文化物化為生活中實實在在產品的本領,即圍繞年節文化進行產業化運作,開發出標志性品牌產品。我國早就創造性地開發出了鞭炮、彩燈、春聯、年畫、賀卡、年糕、香火等標志性的「年貨」,後來更開發出具有春節喜慶色彩的影視、演藝、娛樂、出版、工藝、旅遊等門類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形成了產業鏈,從而使春節風俗有了標志性物化產品。非物質文化形態衍生出物質個體,其生命的延續就有了產業支撐。 創新開發是春節經濟產業鏈不斷延伸的重要保證。人民物質文化的需求是跟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的,對春節服務及各種「年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改革創新傳統「年貨」,使其符合當代大眾的審美趣味,融入現代市場;另一方面要能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當代高新技術,生產新的「年貨」。如將傳統的登門或當面拜年的方式改為用電話、手機和電腦等現代科技設備互相拜年,賀歲電影、春節電視聯歡晚會等現代文化欣賞和服務方式豐富了人們的春節娛樂生活,現代化的交通、餐飲、旅遊、服務設施更是極大地提高了春節服務能力、水平和效益,使古老的春節更加充滿了生命力、影響力和無窮的魅力。
在中國年節文化的百花園中,春節這枝 「花」無疑是開得最絢麗奪目的。它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新年的祝福、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憧憬,而且給保護和弘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給打造中國品牌文化產品和推進文化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做法和啟示。

『貳』 觀察春節前後市場上物價的變化情況,並寫一篇心得體會 要體現出所學經濟生活的道理

從總體上來看在食品價格中,糧食上漲6.3%,肉禽及其製品上漲31.7%,蛋上漲21.8%。在這其中,除了有物價上漲的大趨勢外,也不排除有部分商販利用人們春節期間的消費心理哄抬物價的現象。

在通過對附近的居民的詢問中,97%以上的人表示,工資的上漲趕不上物價的上漲,約77%的受調查者表示食品漲價對生活影響很大。

在2007年7月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指數中,指出我國的CPI在六月份再創新高,帶到33個月來的最高峰——同比上漲4.4%,這也是07年以來連續第4個月超過央行所制定的3%的「安全線」。

國際上通常認為,CPI指數若達到5%,一般可視為出現通貨膨脹。一位正在購物的老師說,物價上漲對原本生活困難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食品價格的波動給普通市民特別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帶來了影響。

整體上看,我國城市居民的生活已基本實現小康,糧油價格上漲尚不足以影響到居民整體生活。

(2)春節前的經濟狀況如何擴展閱讀

在春節期間,物價上漲還包括以下幾點:

1、人力資本的提高導致成本上升,但除服務業外的其他行業的成本一般都有滯後性;

2、供求減少,需求增加;

3、過年這段時間的需求彈性減少;

4、消費者的心理因素影響;

5、商家想狠賺一把,心照不宣的形成「卡特爾」(卡特爾是壟斷組織形式之一);

生產或銷售某一同類商品的企業,為壟斷市場,獲取高額利潤,通過在商品價格、產量和銷售等方面訂立協定而形成的同盟。

『叄』 春節電影票房已破75億元,我國總體經濟多久能恢復之前的態勢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恢復到以前的態勢了,因為我覺得現在的疫情控制已經非常好了,同時也沒有那麼大的經濟負擔了,很多行業都在逐漸恢復過來,對於這樣的一個情況,很多小夥伴都能夠感同身受。

今年的春節比較特殊,很多人因為疫情的緣故都沒有選擇回家過年,因為為了響應各地的號召,各地都在鼓勵大家就地過年,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來減輕新冠疫情的防控負擔。我覺得這樣的一個方式非常好,不僅可以促進當地的消費,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的防控新冠肺炎。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會選擇去看電影,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和自己的親朋好友進行慶祝,我覺得這樣的方式也很好,因為這個方式已經顯著改善了電影行業的頹廢之勢。

春節電影票房突破75億元是怎麼回事?

在春節的時候有很多優秀的電影上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人街探案系列,因為唐人街探案已經延遲了一年,所以很多觀眾都特別期待在今年春節檔的時候看唐人街探案。很多小夥伴都提前購買了電影票,想在第一時間觀看到這一部電影,同時其他的春節檔電影也非常優秀,我們可以看到在春節時期整體的電影票房已經突破了75億元,這個數據是非常誇張的,很多人都特別開心,因為去年的時候電影票房也沒有突破到這樣的一個程度。

『肆』 如何看待春節前後物價漲幅問題

中國春節回家過年辦年貨是中華民族傳統,也就是這是一個消費的高峰期,這時需求加大,物價有所上漲也是正常的,但如果過度的上揚的話對整個市場經濟就不好了,所以國家每年這時候也會利用宏觀調控控制物價

『伍』 2009年春節期間中國的經濟是怎麼樣的

局部地區經濟繁榮

『陸』 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春節家庭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家人團聚,歡天喜地的日子。 在新年悠悠的余韻中,人們摸摸荷包發現癟了不少。仔細一回味,不少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春節雖然好,但是也是一個消費開支非常大的節日。春節消費集中在食品、禮儀、服裝、文化等方面.對此,我對家裡的消費情況做了 一次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食品消費
春節還沒開始,家裡就忙著買年貨,一回家就看見一大堆各種各樣的食品。在春節消費中,食品消費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上佔了45%。由此可見,對於春節人們還是比較傳統的。勞動了一年,人們都希望在年尾時好好享受一下犒勞犒勞自己,大部分認為,在年尾時就應該吃好,我們家裡也不列外。從食品消費中看,零食方面的東西少了,水果類的東西多了,最多的就是吃的肉和蔬菜,這部分支出又佔了食品消費支出的30%。
由調查可見,吃,在人們心中占的位置重大,人們的消費思想還是處與傳統階段。

二、禮儀消費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家人團聚,歡天喜地的日子。大部分人走訪親戚,互相送禮也是不可少的。 當今社會,春節送禮,許多人已經司空見慣了。許多人認為,春節送禮時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
在我們家裡,春節走訪親戚,給小孩壓歲錢,佔了春節費用支出的第二位。占消費總額的30%。今天這家,明天那家,不知不覺,錢就出去了。而且春節走親戚,也得送禮,也得花錢。別人家裡有小孩的,壓歲錢也時免不了的。
從某些方面看,春節走親戚,送禮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親戚之間的聯系,同時也加深了感情.這樣的消費也時值得的.但是,另一方面看,春節走親戚,有時只成了一種純粹的社交,時一種生存的手段。這大家認為「送禮」往往會讓人在人情往來上有點累,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幣的「支持」。 這是一個弊端。
三、服裝消費
過新年,穿新衣.我想這是一個深入人心的觀念.一到過年,人們便開始忙碌,買衣服之類的服裝消費怎麼都是少不了的。穿上新衣服好像就預示著告別了舊的過去,迎來一個嶄新的開始。而新衣也代表了人們對下一年美好的期望。在家裡,買衣服也成了一項忙碌的事情。但有可能是時代觀念的轉變,現在的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在服裝上面也不怎麼講究了,所以服裝的消費相對也就少了。而今年的服裝消費只佔了總消費比列的15%。服裝的重要性在降低。
四、文化消費
這好像是在春節消費中最容易忽視的部分。在過春節時大部分人都只注重吃喝玩樂去了,很少有人注意到文化消費方面。在我們家裡,文化消費的主要消費者就是我了,不過所佔的比列也少的 可憐,僅僅只有5%。也不過是買了點書和出去玩。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轉變,文化消費在春節消費比重占的比列也在逐年上升。而且據報道,在其他大城市,人們現在過年也愛往書店跑了,相信不久之後,文化消費的 比例會大大的上升。這是我覺得應該消費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又有什麼不好呢?
五、娛樂消費
現在的人越來越懂的玩,過年更是該放鬆的時候,於是娛樂消費的比列便直線上升,大人們就愛打打麻將什麼的,小孩就愛三五幾個約著出去玩。我們家的娛樂消費佔了總消費的15%,也算合理。

總的來說,過年開支相對平時大多了,人們似乎都愛把東西集中在這一個時候買。而消費的內容也涉及到各個方面,樣樣不缺。吃、玩、穿,是人們消費的大項目。不過從調查來看,人們的消費觀念還是沒怎麼變,在有些方面有些盲目,在某些方面有投入太少。消費觀還有待提高。
相信在以後,人們會逐漸合理消費,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柒』 從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角度分析春節消費變化的原因

春節是每年的第一個消費「黃金周」。今年春節期間,正值國家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精明的商家也趁機借節興市,讓利促銷的力度大大超過往年。而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老百姓消費熱情不減,用紅紅火火過大年的激情點燃了牛年消費的第一把火。春節消費市場的超常表現,讓世界驚訝,表明我國民間購買力仍在,關鍵是如何「啟動」消費。專家認為,今年春節消費最大的啟示意義就是要「快樂消費」,讓老百姓心甘情願、興高采烈地掏錢。各方都要在刺激百姓的消費慾望、讓消費者真正得實惠上下功夫。
春節「黃金周」點燃牛年消費第一把火
□新華社記者雷敏張曉松徐博
今年春節「黃金周」,中國老百姓的消費熱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商務部1月31日發布的監測顯示,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0億元,同比增長13.8%。
商家促銷興「牛」市
春節期間,各地精心組織購物節、展銷會、廟會等各類促銷活動,積極擴大節日消費。
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商家紛紛採取打折、買贈、幸運抽獎等促銷措施,調動消費者購物熱情,拉動節日市場銷售。
黑龍江省開展「送貨下鄉、服務農民」活動,組織「萬村千鄉」龍頭企業和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送貨下鄉,促進農村市場消費。陝西省11個市區聯動,舉辦「新春年貨購物節」,僅在西安主會場就匯集了全國3000多種年貨。廣州市舉辦「迎新年歡樂購物嘉年華」活動,全市近萬家工商企業參與,優惠活動達200多項,向消費者讓利約4億元。
商務部的監測顯示,春節期間,河北、黑龍江、陝西重點監測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1.4%、21.3%和18%,安徽、河南、湖南、重慶、甘肅、廣西等地增長15%至17%。
年貨銷售依舊火
春節期間,食品、煙酒、煙花爆竹等傳統年貨銷售紅火,金銀珠寶、服裝、家電等商品銷售也呈現較快增長。
全國重點監測零售企業食品、飲料、煙酒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3%、17.5%和14.7%,放心肉、綠色蔬菜、時令水果、保健品、禮盒裝酒等成為居民家庭消費和饋贈親友的首選。
金銀珠寶銷售額同比增長17.2%,牛年金條、擺件、掛件、紀念幣等尤其受到青睞。服裝、鞋帽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4.2%和12.9%,一些商場銷售額比平日增長兩倍左右。家電、通信器材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8.1%,液晶電視、廚房小家電、數碼產品、電暖器等尤其旺銷。
農村市場繁榮興旺,「家電下鄉」產品銷量大幅增長,商務部重點監測的「萬村千鄉」龍頭企業家電銷售額同比增長25

『捌』 春節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春節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經濟現象。我根據春節期間自身的經歷,對春節的種種經濟現象作了初步的調查研究。因水平有限,主要是表面的經濟現象,其本質難以准確把握,望讀者見諒。

一、春運——想說愛你不容易

除夕將至,「羈鳥思舊林,池魚思故淵。」在外打拚了一年的人們如倦鳥歸巢般飛回老家。於是乎,火車轟鳴的汽笛,汽車飛轉的車輪,行人匆匆的腳步,都醞釀著同一個聲音:回家!然而,我國孱弱的交通運輸卻實難挑起此重任。

筆者早在放假前的一個月就在長沙某酒店訂票處預訂由長沙開往石家莊的火車票。然而最終卻被告知「沒有買到」,只得先乘車至北京,再由北京轉車至石家莊。其中曲折坎坷非一語可道盡。更有一班兄弟姐妹,在學校訂票未果,只得再去火車站購票,夜間出發,徹夜不眠,排隊訂票,據聞隊伍曾一度由售票口排至進站處,幾百米長,景象頗為壯觀。而孩子們心中的惶惑焦灼,個中滋味,無親身經歷的人很難想像。

較之無車可乘,票價偏高似乎只是一個小問題。春運期間,全國火車票價上調 20%。雖然市場經濟條件下,供求關系直接影響著價格。但是,鐵路運輸仍屬於國有資產,且處於壟斷地位。此舉實在是令人郁悶。

除此之外,春運還存在人多擁擠、秩序混亂、受天氣影響等問題。進站時,人們往往一擁而上,擠上車來,大部分車廂又是擁擠不堪,空氣污濁,環境惡劣。旅途結束時,人們往往形象狼狽,斯文掃地。更有受大雪影響幾萬旅客滯留車站的情況發生。如此種種,實令旅客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客流量大,運力不足,非正常途徑售票等。鐵路對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是連接社會生產各方面的紐帶,解決鐵路運輸存在的問題,緩解春運矛盾,是當務之急。

二 購物狂潮

春節也是一種交換的「集市」。人們總會交換獲得自己需要的物品。按照傳統,人們往往要在春節期間添置新衣。而各大賣場也紛紛抓住機會,推出一系列促銷活動。有買100送118元,有買98送98元,有打折,貴賓卡,會員卡等等,真是花樣百出,層出不窮。

春節期間我父親在商場花318元買了一條褲子,商場贈送318元,一雙花花公子的鞋子是558,在贈送318元的基礎上,父親交了240元,買了鞋子,商場又送了240元。於是,我母親又用240元買了一瓶Kose眼霜和精華液。然後,商場又贈送了160元,於是我又買了原價158元的帽子與圍巾……

如此一來,可謂連環套一般。而花560元左右全家即已得到名牌西褲、鞋子、化妝品、帽子等,對尋常百姓來說也能接受。於是乎,各大商場均是人潮湧動,瘋狂購物者處處可見。春節的價值已不僅僅是過年、歇息的傳統意義,更是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有效手段。其消費方面的作用是最明顯和最直接的。在這一過程中,商家的促銷活動層出不窮。雖然其中的運行模式不足為外人道也,但其最終必以盈利為結局。商品能在市場上有效、順利的流通,便是商業活動的成功,買賣雙方達到雙贏。

三 制備年貨

以往,制備年貨是春節的重頭戲。而今雖然服務業已飛速發展,年前不必准備太多食品,但除夕前後部分商店與菜市仍要關門休息。因而年前依然也要購買一些蔬菜水果、肉蛋海鮮等。越是接近除夕,各種食品的價格越貴。黃瓜、豆角、番茄均漲至4元/斤,連北方最常見的白菜也漲至1.5元/斤。而其以往的平均價格不過0.5元/斤。水果方面,北方最常見的蘋果鴨梨每斤價格均在2.8元以上,南方的柚子也由以往的2.5元/斤漲至3.5元/斤,一個柚子大約要15元左右。而我在長沙冬季消滅柚子無數,每個不過4-5元。

雖然許多蔬菜水果價格令人咋舌,但人們依然購買。此現象可謂是再次詮釋了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的經典理論。除夕將至,從事服務業的人們也要過節休息,造成商品供給減少;而冬季蔬菜品種少,栽培、運輸、儲藏成本高,蔬菜價格本身較高。而過年授予人們的特定心理使這些昂貴的蔬果成為必需品:誰家過年不整出七碟八碗、七葷八素的菜餚?太簡單的年夜飯總讓人覺得不成規矩、不像話。想吃什麼卻吃不到會讓這「過年」顯得過於凄涼。於是乎,賣方的商品一時間有了些「奇貨可居」的味道。如此算來,制備年貨在每個家庭的春節消費中佔了一定比例。然而,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一定程度上的再分配過程。富者以相對高價購買貧者手中的產品,這也可看作是再一次分配產品,縮短貧富差距的手段。然而,最終所獲得利潤是如何在生產、流通領域分配的,以何種比例分配的?我們不得而知。價格上漲是否最終能使農民收益?我們也不得而知。

四 訪親問友大拜年

按照傳統,春節期間親戚朋友都要互相來往走動,這是一個「禮數」問題。於是乎,我由長沙趕回石家莊,又由石家莊回到老家滄州過年。詩人說:所謂的故鄉不過是祖先漂泊的最後一站。對此我深表贊同。我的家族歷史比較簡單,然而祖先也走過了幾個地方。於是親戚們都分散居住在兩三個小城市,春節期間都要互相走動,互相贈送一些禮品,謂之「有聯系」。年前,我們分別拜訪了姥姥、二舅、大姑媽、二姑媽、三姑媽,而他們也要一一回訪。平均每家要送50-100元左右的禮品。禮物一般為包裝、質量較好的蛋糕、水果、營養品等。而滄州的各個商場商店也投其所好,均有許多品種可以選擇。年後,爸爸作為奶奶這一脈的男丁要作為代表去拜望他的舅舅、姨媽等長輩,提了自香油蘑菇至八寶粥等十幾件禮物去拜訪四家親戚。過程則較為有趣,爸爸把第一家回送的部分禮物送給第二家,後又是第三家……如此這般,七拐八拐,推推讓讓,互相搭配,終於又提回了人家的黑芝麻糊、天津麻花等四件禮品。這般禮尚往來的禮儀,不禁令人莞爾。

然而,笑過之後細想,不難發現:血緣是春節的紐帶。每年一度的春節對人的血緣意識起到了不斷強化的作用。人的意識決定人的行為。所以,血緣意識的增強與血緣行為的泛化也是緊密相關的。從意識層面看,阻礙中國現代化的四大因素是:血緣主義、權威主義、平均主義和機會主義。而血緣主義在其中又居於主導地位。血緣主義使血緣成為了社會經濟生活的行為法則。其結果是:血緣內有誠信,血緣外是面子;家內有秩序,家外是機會主義;熟人之間好辦事,陌生人之間就是鑽空子。所以,血緣主義導致了人情大於法治。而法治是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沒有法治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另外,血緣主義也具有權威主義的天然基因。而權威主義又不利於平等和民主精神的產生。再者,血緣主義也有一種平均主義的味道。而平均主義既不利於個人積極性的調動,也不利於有效財產制度的建設。這般說來,春節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個較消極的作用——對血緣主義的固化。

中國經濟要實現持續、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就要走出血緣主義的溫情泥潭。人生需要血緣,需要家庭溫情,但社會不需要血緣主義。血緣關系的社會化必須以社會理性為前提條件。因此,如何正確看待春節,如何有效利用春節也成為我們應該思考的課題。

五 簡訊簡訊滿天飛

隨著通訊事業的發展,在各大中城市,手機幾乎成為人人必備的通訊工具。較之以往的電話拜年,以簡訊息的形式互致問候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金錢。而或幽默風趣、或溫馨浪漫的簡訊內容又比單純的「過年好!」「吃餃子了嗎?」等傳統問候多了人文內涵,讀來令人忍俊不禁,興趣盎然。從臘月二十八開始,許多心急的同學便蠢蠢欲動,屏幕上開始有拜年的信息滾動。而到除夕、初一幾天,那簡訊更如雪花般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每天約要收發幾十乃至上百條信息,景象甚為壯觀。

在漫天飛舞的簡訊背後,直接受益的不只聯通、移動等電信公司,還有一批新興職業者——網路簡訊寫手。據網上透露,成功的簡訊寫手春節期間每天收入近萬元!而其在聖誕節、新年、情人節等節日期間的收入也相當可觀。簡訊滿天飛,既要給親朋好友發,也要給上司下屬發,其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與拜年相似,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濃厚的血緣意識、圈子意識,也算是春節的一大新特色。

春節,是一個溫馨的名詞,一個甜蜜的字眼,是一個安安靜靜又熱熱鬧鬧的假日,是一個辭別過去又聯系未來的接點。雖然我們已不會再為那些糖果、瓜子、花生翹首盼望,雖然人們都念叨著年味兒是一年不如一年。然而春節依然是春節。我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擠火車回家,依然會瘋狂購物、准備過年,依然會握著手機傻笑,依然會拎著東西去各家拜年。春節,既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經濟現象,它的產生、發展、消亡均由經濟基礎決定,那是歷史的必然。

最後附詩一首,記錄這讓我們歡笑又讓我們憂愁的——春節

春節:美麗與哀愁
春節是美麗的。
春節使人熱烈、溫情、祥和、吉慶、歡樂。
春節是中國人的聖誕日。
西方有《聖經》,中國有儒家學說。
西方有教堂,中國有祠堂。
西方有平安夜,中國有除夕夜。
西方有聖誕老人,中國有長輩。
西方有聖誕禮物,中國有壓歲錢。
西方有基督,中國有祖先。
西方有個人,中國有血緣。
春節是血緣的凝聚日。
血緣是中國人靈魂的系帶。
血緣聯系著冥界與人間。
血緣聯系著老人與兒女。
血緣聯系著過去與將來。
血緣滋養著靈魂,靈魂維系著血緣。

春節也讓人哀愁。
春節固化了血緣。
血緣內生權威,缺少平等。
血緣衍生平均,缺少效率。
血緣只有親情和熟人,沒有陌生人。
血緣導致只有圈子秩序,缺少社會秩序。
春節也有時成為惡的使者和護身符。
腐敗借著春節的名義。
結黨營私借著春節的名義。
炫耀借著春節的名義。

『玖』 如何看待春節的經濟效應

節假日的經濟效應,不可忽視也不可估量,他本身拉動了內需,帶動了多個行業的參與及競爭,增加了就業崗位,實現了國家、企業、個人都獲利的局面,更加難得的是增加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及消費信心指數,便人們善於消費、理性消費、更加敢於消費,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更加多樣性、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持續全面的進行,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更加強大!

閱讀全文

與春節前的經濟狀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三觀一致有什麼例子 瀏覽:827
楊家評哪裡有美女 瀏覽:345
你要的幸福就有結果什麼歌 瀏覽:753
在愛情裡面如何欲情故縱 瀏覽:415
什麼人才是真正愛情 瀏覽:118
集體經濟脫貧做了哪些事 瀏覽:995
花樣游泳美女來自哪裡 瀏覽:52
婚姻的邊緣什麼意思 瀏覽:775
愛情片哪個網站免費 瀏覽:435
九月女龍四月男狗婚姻怎麼樣 瀏覽:633
屬兔男和猴相配婚姻如何 瀏覽:956
俗話說哪裡出美女 瀏覽:905
幸福樹換盆時怎麼養 瀏覽:456
事業單位編委會過會要多久 瀏覽:661
如何對付曖昧的婚姻 瀏覽:718
公務員和事業編都上岸怎麼辦 瀏覽:723
臨汾美女為什麼漂亮 瀏覽:152
市場經濟學有哪些專業教材 瀏覽:219
美女工作累嗎有什麼不高興的 瀏覽:798
戀愛時如何提及婚姻問題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