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沙經濟怎麼樣
長沙,又稱「星城」。中國湖南省的省會,地處湖南東部偏北。長沙有文字可考的歷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長沙又稱「楚漢名城」,馬王堆漢墓和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於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歷史上涌現眾多名人,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沙經濟原本偏重於第三產業,尤以媒體和娛樂業聞名,為中南地區重要工商業城市。近年來,由於長沙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機械重工業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2008年,長沙工業總產值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10位,經濟中的第二產業比重超過第三產業,成為了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支柱。 2009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4.8億,增長14.7%,總量超過濟南、鄭州兩經濟長沙在改革開放初期發展速度一度相對較慢,逐漸落後於沿海城市。經過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迅速發展,差距已有所縮小。長沙市GDP由1998年的542.85億元上升到2008年的3000.98億元,約佔全省的四分之一,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45765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82.34億元,工業總產值達3230.84億元,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產值突破500億元,年銷售收入過300億元的企業1家、過200億元的企業2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20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73.3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42.2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003元,均居中部各市之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3.87億元,僅次於武漢,列中部經濟區第二位;旅遊業總收入達303.7億元,入境旅遊總收入居中部城市首位;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8.01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51.68億美元。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躍居第7位,繼2008年GDP總量超過石家莊、哈爾濱後的又一次位次大提升。
1、第二產業
位於河西麓谷的中聯重科 長沙擁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星沙)和長沙高新產業開發區(位於河西嶽麓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長沙縣境內的星沙鎮,其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在中西部16個國家開發區中位居第二,近三年的GDP以33.2%的速度遞增。2005年底,入駐長沙的21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韓國LG電子、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中糧集團、伊萊克斯、法國達能、法國道達爾、荷蘭飛利浦、日本三菱、德國博世、日商岩井、日本三井產物、易初蓮花,共13家入駐星沙。區內的湖南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家「863」計劃項目產業化基地,在中國工程機械綜合經濟指數排名中居第七位,為長沙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來,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長臂架、大排量泵車製造商,並且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中市值最高的企業。
長沙卷煙廠為中國最大的煙草生產商之一,2004年度納稅545,514萬元,列全國所有納稅企業的第13位[1]。日本三菱、德國博世、長豐獵豹、北汽福田等汽車企業,使長沙成為中國南方一個新的汽車生產基地。伊萊克斯、LG-飛利浦-曙光、日立電器、遠大集團等的大額投資,也使長沙電子製造業開始有了較大起色。2008年,長沙市的工業總產值預計達到3100億元,第二產業的比重正式超過第三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推動力。
2、第三產業
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 長沙是中西部城市中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高收入帶動了消費。從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到五一廣場一帶,為長沙的商業核心區域。餐飲業也呈現爆滿態勢,無論是街頭小吃還是酒店排擋,都擁有大批的客源。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國際連鎖超市先後在長沙擁有一家和多家分店,知名的國內或省內連鎖超市有新一佳、步步高、家潤多等也紛紛參與競爭,蘇寧和國美等電器專營超市均設有多家分店。而且皇冠假日、喜來登、億豪、香格里拉、萬豪和豪生都已經或將在長沙新開酒店。傳媒業也全國聞名,以湖南衛視、金鷹節和體壇周報為代表。
中國本土動漫在長沙發展很快,這也讓政府決心打造動漫之都。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占兩家。長沙也擁有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四個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之一(另三地為北京,上海和成都),並且此基地是唯一以卡通動畫為特色的國家基地。2005年11月曾舉辦了長沙卡通藝術節。
3、經濟合作 長沙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建設的核心城市,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中心城市,主城區與株洲市、湘潭市相距均不足30公里。長沙正在加速創建「一小時經濟圈」,同時長沙也加入了武漢經濟協作區,與各個中部經濟區城市進行經濟合作。湖南也加入了廣東為龍頭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接受粵港澳三地的經濟輻射以及其他省份的合作。
[編輯本段]交通 長沙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陸、水、空交通皆較發達、便利。
1、鐵路 長沙與株洲形成共同鐵路樞紐。總投資986億元的武廣客運專線(武漢—長沙—廣州)已於2005年在長沙首先動工,2009年底建成。杭長客運專線(杭州—南昌—長沙)也於同年批復,並在2008年批復建設長昆客運專線,2009年批復規劃渝長客運專線。截至2010年2月,長沙市有兩個鐵路客運站:長沙火車站和長沙火車南站,後者已於2009年12月正式開通運營(武廣車場部分),滬昆客運專線建成後將與武廣客運專線共用長沙火車南站,該站屆時將成為高速鐵路的樞紐站。貨運站有一等貨運站長沙北站,二等貨運站樹木嶺站。
連接的鐵路網線有京廣鐵路、湘黔鐵路(株洲)、浙贛鐵路(株洲)、石長鐵路、洛湛鐵路(寧鄉
2. 長沙市怎麼樣在全國地位地幾
據統計,2003年長沙人居收入為9560元,居全國第17位。2004年人均GDP為23941元,全國居第37位。城市綜合排名第28位。整體競爭力排名第30。
目前來說。長沙主要以商業經濟為主,廣播電視,商業購物,大型超市等。但卷煙,三一重工業,遠大,浦沅等也是財政的重要支持。
自古湘女多情,這里的美女自然不用多說。沒事去步行街逛逛就知道了。
3. 長沙和武漢發展水平相同嗎
長沙和武漢發展水平相同的
1、從經濟方面看,目前長沙的經濟是比不過武漢的,武漢的GDP要比長沙高出四千多億,這是一個不小的差距,在各方面長沙也都要落後武漢一些。
2、長沙的名氣在國內絲毫不比武漢小,而且旅行資源豐富,美食也眾多,旅行業的發達對長沙有很大影響,畢竟大量的遊客到長沙旅行會很大程度提升它的經濟,而且很多人也都喜歡到這里工作,雖然現在不及武漢但日後的發展還是很可觀的。
3、武漢與長沙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也都非常豐富,在這兩座城市中走出了眾多的偉人,在我國無論是近代還是現代的發展史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4、兩個城市對我國的貢獻也是非常大,很多歷史轉折點都發生在這兩座城市,無疑這二者都有很大的魅力,也使得它們吸引了各地的年輕人來此打拚,只不過武漢一直以工業聞名,而長沙則是以農牧業著稱,可以說兩個城市的特色不同。
5、在交通方面,武漢的目前的建設更完善發達一些,武漢的高鐵與城市內各項交通的建設都非常好,而長沙的交通也一直以發達著稱,只不過目前還沒有武漢的影響力大一些。
長沙的高鐵建設在國內都算是很發達的了,但畢竟武漢一直以地理優越而聞名的,兩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可以說不分伯仲,兩座城市對我國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武漢
4. 長沙的經濟水平怎樣,租房子一般多少錢
你好,長沙的經濟水平處於中等上下,長沙2000到3000的工作有很多。
租房子的價格一般取決於地段和房間大小,離市區越近,價格越高,而且如果是多人間或者是公寓的話,價格也相對會高。建議選擇在河西或者星沙租住。
5. 湖南長沙常住人口首次破千萬,你覺得長沙的發展潛力如何
根源在於強省會戰略加爭奪國家中心城市。長沙作為新一線城市,北有武漢,南有廣州深圳以及其他珠三角城市,一直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湖南省的人口大量流像廣東,因此集中全省資源發展長沙,中長期規劃要達到1200萬常住人口。
長沙要達到這一目標還需要大量的人口湧入,現有人口離這個目標還有幾百萬的差距,長沙也有吸引人口的利好,比如地方排第一的芒果台、在全國都排靠前的四大名校撐起來的基礎教育、相對較低的房價、湘雅醫院、嶽麓山橘子洲頭茶顏悅色等等。
改革開放初期,湘贛兄弟倆遭遇珠三角虹吸效應,可謂「體無完膚」矣面對未來,長沙的機遇大於挑戰,因為從目前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來看,長沙應該是最低的,這種優勢,會吸引大量的年輕人來長沙發展,發展經濟的核心是什麼,就是聚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而長沙,未來經濟必然還會高速增長,也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湧入,把房價穩定好,就是長沙的核心競爭力。前途一片光明。
未來,長沙發展還有空間,除了傳統的機械製造,重工業,媒體領域。還有很多網紅品牌。隨著長株潭融城,長沙未來進入中國top10強不是沒有可能
6. 長沙的經濟怎麼樣
長沙經濟近幾年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我覺得長沙太小,基礎設施建設太差,沒有感覺大氣的有個性的體現湖南風范的工程,市區面積太小,跟一線城市特別是北上廣的差距是很大的,要想成為真正義意上的一線城市長沙重任道遠,經濟總量跟城市建設不成正比,地鐵,高鐵站建得有點小氣,跟大都市無法比,長沙的建設應該要從質量和知名度出發,要搞出一鳴驚人,讓到過長沙的人都留下一個好印象,不要只管數量,過了兩三年又改來改去,那是浪費資源,我是湖南人,我為長沙建言!
7. 現在湖南長沙和廣東佛山經濟相比怎麼樣
佛山和長沙都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其中佛山以輕工業見長,長沙以重工業見長。
在經濟總量上,長沙略微領先於佛山。2017年長沙市GDP總量10535億元,是全國14座GDP超過了萬億元的城市之一。同年,佛山市GDP總量9550億元,比長沙低約1000億元。
企業發展狀況是經濟發展表現最好的指標。我們來看一看兩市企業發展的怎麼樣。
從頂級企業來說,佛山市由於長沙的。在2017年世界500強的榜單中,廣東企業有11家入圍。其中兩家來自於佛山,他們就是碧桂園和美的集團。
但長沙市除了製造業以外,還有一個全國聞名的產業,就是娛樂文化。以湖南衛視為代表的文娛產業,實力強大、收視率高,使湖南成為了中國有名的娛樂之都。
總之,我市的經濟規模相當,在產業發展方面各有特色,都形成了在全國有很大影響力的產業。
但個人認為,佛山有更好的地理條件,並且身處粵港澳大灣區之中,經濟結構也更偏向輕工業,未來的發展會壓過長沙市。
8. 長沙當地經濟情況如何
2010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547.06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5.5%,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比2005年增長1.87倍。GDP總量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穩居第7位,GDP百強城市排名中第20位。 長沙在改革開放初期發展速度一度相對較慢,逐漸落後於沿海城市。 經過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迅速發展,差距已有所縮小。長沙市GDP由1998年的542.85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4547.06億元,約佔全省的2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64551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324.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5404億元,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產值突破千億元,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3家、過100億元的企業10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20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92.5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06.3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4元,居省會城市第9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06元,均居中部各市之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2.12億元,僅次於武漢,列中部經濟區第二位;旅遊業總收入達457.99億億元,入境旅遊總收入居中部城市首位;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2.38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60.89億美元。2009年長沙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3744.8億元,同比增長14.5%。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進入前12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突破5萬元大關,達到56620元,居中部各市之首。長沙經濟總量在2010年GDP4547.06億,位居全國20位
9. 深度分析:長沙的發展潛力,你怎麼看
首先:城市建設。2018年,長沙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528萬億元,增長8.5%,居全國第13位,超過武漢、成都和南京。過去20年,長沙的GDP增長倍數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合肥。這表明,由於長沙的重工業、傳媒業以及文化教育產業、移動互聯網、高科技領域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長沙的經濟增長速度非常領先。
10. 長沙這個城市怎麼樣
長沙:3000年從未牛逼過? 讓我來告訴你,一個被低估的長沙是怎麼樣的
現在
其後的中部地區,無海無船、山高路遠,是典型的「十三不靠」區域。
彼時長沙的工業基因,並沒有在近現代化中得到優先培育。方方面面,與九省通衢的中部老大武漢難以抗衡。
這種局面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改革開放帶來的中國式發展,首先是東部沿海城市崛起,是深圳奇跡;然後是超級城市群規劃,以北京、上海、廣深為中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盡享利好,率先崛起。
到了2005年前後,國家戰略終於關照到了「中部崛起」,作為中國版圖的脊樑位置,中部六省從「坍塌」走向「崛起」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後發優勢。
2015年4月,國務院批復實施《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簡稱「中三角」)正式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的四大超級城市群之一,隨即,在中部崛起戰略下的大河西先導區,已獲批成為第十二個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作為中部唯一國家級戰略新區,長沙真正擁有了力壓中部同儕的「發展增速器」 。從某種意義上,「湘江新區」之於中部的戰略意義,一如當年的浦東新區之於長三角。
此時的長沙,迎來了彎道趕超同儕的「時代風口」。
從2005年-2015年全國重點城市GDP統計中可以看出,這段時間長沙等中部城市GDP增長速度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從1520億元增加到8510.13億元,增長了460%。
這樣的GDP增速,領跑全國。
數據截至2016年10月,來源:國家統計局、克而瑞。
一目瞭然,長沙7337元/㎡的均價 「遠遠落後」於中部的幾個省會城市。反觀武漢、鄭州、房價早已破萬,南昌也遠高於長沙。合肥更是一度沖上13484元/㎡的位置,在中部城市中房價最高。
這樣的房價,一方面為更多人才選擇長沙留下了「機會大門」,能讓人最直觀的感受到幸福是什麼;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長沙房地產市場未來的成長空間還很大,安全邊際還很高,尤其是在長沙人均GDP常年處於中部領先地位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