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惠州是幾線城市2020
惠州成為全國30個二線城市中的一員,這個排行榜是怎麼來的?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這里來給大家揭秘一下!
《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按照 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五個方面作為一級維度來評估城市。 榜單評估的是城市在2019年的發展情況, 這是該榜單發布的第五年。
基礎商業體量的上漲,也是城市商業力量上升的信號之一。過去一年,二線及以上城市中,昆明、廈門、濟南、惠州、珠海的餐飲門店數量排名上升最快。
惠州近來大動作頻頻——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構建「3+7」工業園區矩陣,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7大千億級園區矩陣聯動,加以奠定城市百年發展格局的「豐」字大交通主框架啟動建設,拉開了惠州發展前所未有的宏大版圖。
2020年,惠州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52項,總投資4828億元,年度投資計劃879.8億元。其中產業工程146項,年度計劃投資413.5億元,佔了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不到1個月,兩大世界級項目相繼落戶大亞灣石化區,總投資1100億元。在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三的殼牌、排名第八的埃克森美孚投資惠州,高高樹起了世界資本突圍疫情投資中國的「風向標」,造就了外資搶灘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惠州現象」。
巨浪澎湃起,正是弄潮時。跨入城市得名新千年的惠州,迎來競逐一流大發展的「巨浪時代」,也必將鑄就高質量發展的「惠州現象」
B. 廣東惠州怎麼樣,消費高嗎
不高,惠城區居住環境好,消費相比周邊城市要低,工業園區主要有南邊的數碼園,東邊的東江工業區等新仲愷區發展前景不錯,解決了原仲愷高新區的用地不足,是惠州經濟的主力,可以查仲愷高新區相關資料惠陽區服務業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與深圳相鄰,但房價相差很大,所以很多深圳人過來買房大亞灣石化帶動作用比較明顯,流動人口增加,但人居環境有所下降博羅發展相對滯後,但是與東莞相鄰惠東有強大的海岸線巽寮灣,發展旅遊業不錯,有季節性。
拓展資料
1、惠州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屬珠三角經濟區。惠州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素有「粵東門戶」之稱。陸地面積1.1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0多萬人,現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2、自然概況:惠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回歸線橫貫全市。常年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平均氣溫22℃。廣東省三大水系之一的東江和西枝江橫貫全市,北部多山地,中部和沿海地帶多橫積小平原,東、西部為丘陵台地。惠州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地下蘊藏有鐵煤、鎢、鈦等30多種礦務。盛產稻穀、甘蔗、花生、荔枝、柑橙等。沿海出產優質食鹽,山區富藏山珍野味。惠州還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岸線長223.6公里,海域面積達4520平方公里,水產品種達640多種。
3、人文歷史:惠州為廣東省歷史名城,自古以來就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傳說中仙人乘木鵝翩然而至故得名「鵝城」。惠州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故享有「嶺南名郡」之美譽。惠州自然景色迤邐,集湖、山、泉、海、江、瀑、島於一身,有遠近馳名的惠州西湖、羅浮山、南崑山、大亞灣、巽寮灣和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等風景名勝。惠州集古城勝景、道教源流、名士遺址、革命紀念地以及瑤鄉風情和客家民俗於一體,營造了獨具特色的多功能綜合旅遊體系。
C. 惠州人口流入還是流出
惠州是人口流入城市。
2019年末惠州市常住人口488.00萬人,人口出生率13.58‰,死亡率3.49‰,自然增長率10.09‰。戶籍人口389.7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8.15萬人,鄉村人口161.59萬人。
2020年人口出生率11.60‰,死亡率3.34‰,自然增長率8.26‰。戶籍人口397.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3.24萬人,鄉村人口163.52萬人。
經濟及收入介紹
2020年惠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4221.79億元,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09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134.36億元,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1868.33億元,增長1.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2:50.5:44.3。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2.23億元,增長2.8%;其中稅收收入297.45億元,增長1.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37.38億元,增長3.7%。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45元,增長7.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75元,增長5.8%,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0%。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5元,增長8.2%,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惠州
以上內容參考 惠州市統計局—2020年惠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D. 當前惠州各項經濟指標幾乎全面超越中山,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認為惠州窮
因為我們不能用書面指標來評估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活力,更不能用這些指標來評估這個地方的發展潛力。
在多數情況下,很多人會認為中山會比惠州更為發達,同時也更加看好中山的城市發展。這次也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中山的各個產業本身比較健全,中山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會比較高。而對於惠州地區來說,我們可以把惠州地區的收入理解為房地產收入,如果去除房地產收入的話,惠州地區甚至連四線城市都不如,這也是很多惠州居民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以我個人來看,中山地區確實會比惠州地區更為發達,雖然惠州的房地產的價格非常貴,但惠州的人均消費水平和購買力要遠遠低於中山。
E. 惠州的經濟怎麼樣
經濟飛速發展,發展前景較好
那麼惠州近幾年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
1.背靠經濟發展大樹。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集團的成員,北部有雄安新區,南有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規劃,未來發展有望超過紐約、舊金山和東京大灣區,成為世界第一。身處前景無限的粵港澳大灣區,自然發展迅速。
2.緊靠經濟發展中心。深圳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城市,其經濟實力在廣東排名第一。惠州一直在對接深圳,旨在惠及同一個城市,最大限度地享受深圳的溢出效應。
3.土地資源優勢。發展一個城市,土地資源是最關鍵的因素。惠州總面積11600平方公里,廣州,深圳、東莞的土地面積加起來只比惠州多300平方公里,後續開發潛力巨大,引進什麼大項目都不是問題。
4.房地產成績喜人。與鄰近的深圳、東莞和廣州相比,惠州的房地產價格仍然較低,加上大亞灣作為旅遊休閑城市的定位,越來越多的深圳客戶選擇在惠州置業,這進一步刺激了惠州的經濟發展。
5.交通運輸便利條件。高鐵市的稱號將把惠州推向財富的前沿,2020年左右,江西深圳高鐵、廣汕高鐵、廈門深圳高鐵在惠州開通運營,惠州一城三線九站將成為廣東省高鐵站最多的城市惠州,經濟發展將達到更高水平。
6.旅遊行業蓬勃發展。惠州旅遊業做出了很大貢獻,惠州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有山、水、森林、湖泊、泉,洞穴、瀑布、海岸和島嶼等等各種景觀,旅遊景點主要有惠州西湖、羅浮山、南崑山、大亞灣、巽寮灣等。每到假期,來自周邊城市和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湧向惠州,這自然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7.國家政策支持。惠州有大亞灣和仲愷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電子石化產業發展迅速。此外,廣東「矽谷」通湖生態智慧區的建立也將帶來強大的發展潛力。
F. 惠州經濟水平相當於哪個城市
2018年惠州實現GDP4103.0億元,同比實際增長6.0%,經濟總量位居廣東省第五位,經濟增速位列廣東省第十位。
惠州年末常住人口483.01萬人,人均GDP達8.54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29萬美元。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9萬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0萬元,略低於廣東省平均水平。
2018年,GDP在惠州之前的是東莞,實現GDP82780.5億元,同比實際增長7.4%;在惠州之後的是中山,實現GDP3632.7億元,同比實際增長5.9%。
區位優勢:惠州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部,面積1.1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6700萬人,與深圳、香港、廣州、東莞、汕頭接壤。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深圳和廣州市世界一線城市,深圳和汕頭是國家經濟特區,東莞是世界工廠。惠州成為這四座城市發展繞不過的經濟腹地。
生態環境:惠州為廣東省首個地級市的「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62.34%,在大灣區規劃中擔當生態、綠色城市定位,成為記憶休閑度假又能投資置業的佳地。
交通升級:到2020年,惠州將有八條軌道交通對接深圳,五條對接廣州,四條對接東莞,兩條對接香港。 將打造半小時到深圳,一小時到廣州,與東莞和香港形成45分鍾生活圈。
產業情況:惠州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城市,其第二產業佔GDP的比重超過了52%。其中,電子和石化產業非常發達,培育出TCL、德賽、華陽集團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一批民營企業。目前,惠州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70.6%和40.4%,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G. 惠州上半年GDP增速廣東省第一!惠州為啥能如此優秀
農業生產,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讓惠州在廣東省內GDP增速位居第一。
城市應該如何做才能發展越來越快?
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重點交界城市,在疫情之下,仍然實現了經濟的穩定上升。作為去年新進的萬億工業大市,惠州依託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2+1產業,實現了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一個城市如果想要發展越來越快,則必須要均衡增長,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應該引起重視,惠州產業高端化,轉型加快是惠州快速發展的秘訣,從產品上看來,惠州超半數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化學葯品原葯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液晶屏分別增長41.2% 28.1%,19%,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製造業發展後勁十足。
H. 講經濟惠州算很發達嗎
惠州的經濟實力不錯,是廣東經濟第五城,可城建水平實在一般,乏善可陳,跟經濟排名第十的湛江簡直比不了。湛江的城建很是高大上,不僅是粵西頭號城市,也是省內僅次於深圳、廣州和珠海,排名第四的城市。
I. 廣東21市上半年GDP:惠州增速全省第一,為什麼惠州發展這么快
惠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建安投資三項指標,均居廣東省第1位,惠州能夠發展如此之快與當地的工業發展有一定的關系。
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與相關領導的積極配合,綜合通知惠州市廣州發展速度較快的城市,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惠州市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16.74億元同比增長9.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312.67億元同比增長8.3%,地攤產業增加值為977.78億元,同比下降2.3%,貴州與其他城市相比工業增長更快一些,這也是惠州上半年穩定經濟大盤的壓艙石。
我的個人看法是什麼?
我認為房地產經濟正在逐步下滑,一個地區的主要發展與房地產有著一定的關系,但是並非絕對,只有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才可以更好的帶動當地的市場經濟。
J. 惠州經濟發展現狀是什麼
2020年惠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221.79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19.09億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134.36億元,同比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868.33億元,同比增長1.2%。
第一產業
2019年,惠州市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5.29萬畝,增長0.9%;糧食總產量58.61萬噸,增長4.5%;蔬菜總產量315.95萬噸,增長5.0%;水果總產量87.69萬噸,增長0.2%。
全年肉類總產量16.33萬噸,下降9.5%。其中,豬肉產量8.85萬噸,下降15.4%;禽肉產量7.12萬噸,下降1.3%。全年水產品產量15.81萬噸,增長0.1%。其中,海水產品產量6.88萬噸,下降5.4%;淡水產品產量8.93萬噸,增長4.7%。
第二產業
2019年,惠州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09家。高新技術企業1322家,凈增217家;R&D投入佔比提高到2.4%。上規模企業凈增450家。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分行業看,電子行業增長1%;石化行業下降3.9%;汽車行業下降0.4%。分企業類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2.0%;國有控股企業下降0.8%。民營企業增長11.9%。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下降0.1%,其中內銷產值增長5.2%;出口交貨值下降10.7%。內外銷比例為70:30。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6.9%、41.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6.9%,實現利潤總額281.07億元,下降18.0%。
第三產業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同意在惠州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1、國內貿易
2019年,惠州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9.53億元,增長8.2%。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81.28億元,增長8.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18.25億元,增長5.8%。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1466.98億元,增長8.3%;餐飲收入132.55億元,增長6.4%。
從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類增長12.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增長11.6%,化妝品類增長25.3%,金銀珠寶類增長4.5%,日用品類增長9.8%,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4.5%;
書報雜志類增長2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4%,中西葯品類增長27.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0.8%,通訊器材類增長68.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7.2%,汽車類下降2.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4.1%、
2、對外經濟
2019年, 惠州市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709.74億元,下降18.7%。其中,出口1821.74億元,下降17.5%;進口888.01億元,下降21.1%。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933.73億元。
從出口市場看,2019年主要出口市場的佔比分別為:香港27.9%、韓國10.6%、美國20.5%、歐盟11.8%、東盟8.8%、日本3.4%,這六大市場佔比合計83.1%。全年共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390宗,下降80.6%;
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165.76億元,下降8.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4.25億元,增長1.2%。年末全市工商登記外商企業實有8989家(不含分支機構等)。其中,香港5457家;台灣、英屬維爾京群島、薩摩亞合計670家;韓國139家;美國62家;日本57家;歐洲42家。
3、金融和保險業
2019年末惠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558.61億元,增長6.3%。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149.81億元,增長5.3%。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5848.89億元,增長19.7%。
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5588.31億元,增長20.2%。全市共有各類保險公司60家(含分支機構),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75.80億元,增長11.3%。
其中,壽險保費收入93.30億元,增長13.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35.66億元,增長19.5%;財產險保費收入46.84億元,增長1.6%。支付各類保險賠款45.40億元,下降5.7%。
4、旅遊業
2019年博羅、龍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南崑山入選省級旅遊度假區。2019年末惠州市共有A級景區35個,其中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11個。
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541萬人次,增長11.0%。接待住宿遊客2731.5萬人次,增長11.9%,其中國內遊客2992.94萬人次,增長22.6%。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70億元,增長13.6%,其中國際旅遊收入106984萬美元,同比增長2.3%。
地理
惠州市在珠江三角洲東端。惠州市南端有稔平半島,夾在深圳大亞灣、汕尾紅海灣之間。
惠州市東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汕尾市交界,南部與南海大亞灣相鄰,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部與廣東省深圳市、東莞市、廣州市接壤,北部與廣東省韶關市毗鄰。
惠州市的地理座標為東經113°51′至115°28′,北緯22°24′至23°57′,東西寬約152公里,南北長約128公里。惠州市的陸地面積為1.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4520平方公里。
惠州市北部以山地居多,東部和南部為丘陵台地,東江沿岸和南部沿海有極小面積的平原。惠州的最高峰為蓮花山,海拔1337米,另有海拔1,000 米以上的山峰13座;
如羅浮山的飛雲頂(海撥1281米)、白馬山(海撥1256米)、南崑山的天堂頂(海撥1210米)等,這13座山峰及其從屬的山脈包圍在惠州行政區劃的邊界上,形成一個周邊高,逐漸向南部沿海開口的簸箕形地形,而在此地形的中部,則多為花崗岩和紅色砂岩構成的丘陵台地。
惠州市全境有大小河流20多條,較大的河流有東江和東江的支流西枝江、增江(又稱為龍門河)。有湖泊和大小水庫約130個,較大的有西湖、白盆珠水庫、天堂山水庫、顯岡水庫、花樹下水庫、角洞水庫、水東陂水庫等。
惠州市南部靠海,海岸線長223.6公里,有大亞灣(和深圳市共有)和巽寮灣兩個較大的海灣,有上百個大小島嶼。
惠州市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全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惠州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23小時。
年平均氣溫為19.5℃-22.2℃。全年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8.3℃,全年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為13.0℃。年平均降水量為1700毫米-200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4月和9月,佔全年的82.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