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就是把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相促進的經濟活動形式。它要求在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物質能量層級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經濟、社會和環境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統籌考慮,立足於生態,著眼於經濟。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理論基礎
(1)哲學和生態學基礎——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哲學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
(2)經濟學基礎——稀缺性(資源稀缺有價);外部性(污染的負外部性);自然資源和環境價值。
(3)工程學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等等。
(4)熱力學基礎——熱力學第一定律(物質不滅);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程會強:關於循環經濟發展的思考
『貳』 循環經濟有哪些
循環經濟亦稱「資源循環型經濟」。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徵、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一產品_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叄』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強調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系統工程。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
而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准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和規律,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社會發展的整體協調。
(3)循環經濟有哪些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意義:
1、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國資源稟賦較差,雖然總量較大,但人均佔有量少。國內資源供給不足,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一些主要礦產資源的開采難度越來越大,開采成本增加,供給形勢相當嚴峻。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2、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環境污染狀況日益嚴重。水環境每況愈下,大氣環境不容樂觀,固體廢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農村環境問題嚴重。大力發展循環經
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3、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國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突出表現在:資源產出率低、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率低。
實踐證明,較低的資源利用水平,已經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障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4、發展循環經濟是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傳統的高消耗的增長方式,向自然過度索取,導致生態退化、自然災害增多、環境污染嚴重,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要加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工業化道路。
『肆』 循環經濟有哪些具體實踐
3我國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比較遲緩,大多數地方採用的都是先污染後治理的建設發展模式,現階段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存在的許多問題。
3.2.1缺乏完善的立法體系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漏洞比較多、缺乏具有約束性的制約機制,推進循環經濟的法制建設工作還停留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層面上;相關立法大多還局限於低層階段,還未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源頭上治理環境污染和保護環境的手段,對生產經濟活動影響不大。我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與循環經濟相關的基本法只有《清潔生產促進法》和《節約能源法》,這些法律沒有形成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體系,遠遠不能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3.2.2對循環經濟的認識不足
主要問題是一些地方、部門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導致在實踐中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力,片面追求政績觀。還有一種對循環經濟概念泛化和任意誇大其作用的傾向:一是武斷地認為循環經濟是一種最終實現「全新的封閉式的零排放的資源利用方式」,它「可解決一切環境問題」。
3.2.3社會宣傳、動員機制不夠、民眾參與率低
一方面,由於宣傳不夠和信息的不對稱性,民眾不容易獲得循環經濟的信息資源,這就很容易造成一般社會成員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綠色消費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社會參與意識薄弱。另一方面,中國目前缺乏大量的群眾性的環保組織,造成中間環節的缺失,單純依靠政府的推動在某些情況下很難取得預期效果。
3.2.4投入不足,技術力量與創新能力薄弱
我國循環經濟增長緩慢、效益不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企業技術的落後。目前很多企業還沒有將發展循環經濟納入企業整體發展規劃,缺乏從長遠的、戰略的角度統籌循環經濟發展,沒有真正建立和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長效投入機制。同時,企業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較弱,缺乏對國內外同行業先進生產技術與工藝裝備、資源利用水平、生產與能源利用效率等深入了解,對最終前沿的先進資源利用技術、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再利用技術、節能降耗技術和污染物治理技術等研究不深,從而導致對本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重視不足,力度不大。
3.2.5政府推動體制不齊
由於主體利益的不同,在發展循環經濟這個大戰略上,中央政府的態度是積極的、明確的,而地方政府的態度則是比較遲緩或者消極的。譬如,環保部門比較積極,行政部門比較鬆懈。所以,盡管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循環經濟,但循環經濟發展的實際成效卻較低,循環經濟仍然是國民經濟的一個薄弱環節。
展開
『伍』 循環經濟有哪些主要特徵
循環經濟的主要特徵:
1、新系統觀:
循環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於這一大系統之外。
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將「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2、新經濟觀:
在傳統工業經濟的各要素中,資本在循環,勞動力在循環,而唯獨自然資源沒有形成循環。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
在生態系統中,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循環是惡性循環,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推進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3、新價值觀:
循環經濟觀在考慮自然時,不再像傳統工業經濟那樣將其作為「取料場」和「垃圾場」,也不僅僅視其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新生產觀:
傳統工業經濟的生產觀念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
在生產中還要求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農家肥等,使生產合理地依託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使人類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5、新消費觀:
循環經濟觀要求走出傳統工業經濟「拚命生產、拚命消費」的誤區,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同時,循環經濟觀要求通過稅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如賓館的一次性用品、餐館的一次性餐具和豪華包裝等。
(5)循環經濟有哪些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
1、減量化原則:
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的生產目標和消費目的。這就能在源頭上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大改善環境污染狀況。例如,我們使產品小型化和輕型化;使包裝簡單實用而不是豪華浪費;使生產和消費的過程中,廢棄物排放量最少。
2、再使用原則:
要求生產的產品和包裝物能夠被反復使用。生產者在產品設計和生產中,應摒棄一次性使用而追求利潤的思維,盡可能使產品經久耐用和反復使用。
3、再循環原則:
要求產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時也要求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邊角料、中間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產過程中或是另外加以利用。
『陸』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英語:circular economy)是一種再生系統,藉由減緩、封閉與縮小物質與能量循環,使得資源的投入與廢棄、排放達成減量化的目標。循環經濟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好比說是一個未來真正可永續發展、零浪費,並可與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資源共生的想法。
循環經濟所想像的未來是所製造生產的每個產品都經過精心設計,並可用於多個循環來使用,不同的材料與生產製造的循環皆經過仔細考量搭配,如此一來,一個製程的輸出始終可成為另一個製程的輸入。
在循環經濟中,將是零排放、零廢棄,所生產出的副產品或受損壞的產品或不再想用的貨物並不會被看作是「廢物」,而是可成為新的生產周期的原材料和素材。
(6)循環經濟有哪些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所涵蓋的范圍涵括有形及無形的產品、理念、模式及行為,包括產品、基礎設施、設備和服務。這個概念適用於所有行業,包括「技術」資源(金屬、礦物及石化資源)和「生物」資源(食物、纖維、木材等)。
由於石化工業遍及人類生活周遭,對人類生產模式有決定性的影響,許多思想領導者主張從化石燃料做起,將產業模式轉向使用循環可再生的能源,並強調多樣性、具有彈性,以及系統永續的特徵。
在各界廣泛的討論中,循環經濟的實踐范疇並也包括貨幣和金融體系,透過廣義的生產體系,達成人類經濟資源利用的全面翻轉。另有些思想先驅者已經開始呼籲,建議對經濟表現的衡量工具進行改造[7],增加循環生產模式在衡量體系中的權重。
『柒』 循環經濟有哪幾種類型
循環經濟是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的經濟活動總稱。從應用范圍來分,可以有區域循環經濟、園區循環經濟、企業循環經濟和生活(消費)循環經濟。從生產消費過程來看,可以分為開采型循環經濟,注重資源有效開采、廢棄尾礦利用;生產型循環經濟,注重原料能源節約、清潔生產、過程節能、污染物過程式控制制;資源綜合利用型循環經濟,重點在於以解決廢棄物綜合利用問題和建立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消費型循環經濟是最高層次的循環經濟,是指消費者直覺地約束自我消費行為,從人類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引導全社會對資源和環境問題共同負責。
『捌』 循環經濟的十大項目分別是哪些
生態
『玖』 循環經濟模式有哪些
一、什麼是循環經濟
所謂循環經濟,其實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由「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所構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基本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
由於循環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所以它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另外,它不單純是生態經濟,更確切地說,本質上是可持續發展經濟。循環經濟就其生態倫理公正理念來看,本質上是一種「公正」經濟。其基本行為准則是「3R」原則,即「減量化(rece)」,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從源頭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產品和包裝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環(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後能夠重新變成再生資源。其運行通過「3R」原則實現全社會的物質閉環流動。
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於: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徵是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在這種經濟中,人們高強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提取出來,然後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氣和土壤中,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為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