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具備哪些有利因素
天時-氣候環境、經濟周期。
地利-自然資源。
人和-政治、文化、科技、上層建築、人力資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這也是中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Ⅱ 社會發展包括哪些方面
社會發展指整個社會的向前運動過程。包括兩個方面:①縱向,指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的運動和發展過程;②橫向,指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中一個社會各方面整體地運動和發展過程。
社會發展:指以個體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出現從個體到社會總體的自由延伸,個體的自由延伸到社會整體關系面。包涵個體的物質及精神自由發展到社會層面,並取得社會化的一致。這其中包含經濟、文化、政治、習俗、體制等一系列的社會存在的總體發展。
發展趨勢從70年代中期開始,社會發展理論開始了一個多樣化的轉折時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現代化理論開始分化,一部分人將興趣轉移到西方發達國家本身的社會發展問題上,主要研究新的科技革命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影響,這就是未來學研究,它形成了信息社會論和後工業社會論。對發達國家發展的前景問題,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是信息社會論者的觀點。他們為西方發達國家描繪了一幅令人樂觀的前景,認為西方社會頻頻發生的經濟和社會危機是暫時性的,是由於當今西方社會正處在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或後工業社會轉變時期而出現的非常規性危機。
二是增長極限論者的觀點,主要是羅馬俱樂部的觀點。他們從人口爆炸和資源的有限性兩個角度看待人類社會的發展,對人類的科學技術能否有效地解決上述兩個問題持懷疑的態度,對人類的發展前景充滿悲觀情緒。認為人類如果再不醒悟,繼續發展下去,等待著人類的將是世界的毀滅。
另一部分人仍然專注於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現代化問題,但研究的視角和方法都有所改變,主要研究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初始條件對其現代化的影響,這就是「遲發展」或「後發展」理論。
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一些社會學者經過改進和完善,使依附理論逐漸發展成I.沃勒斯坦等人的"世界體系論"。費蘭克和薩米爾·阿明等依附理論者也紛紛轉變成了世界體系論者。世界體系論的研究興趣已不再局限於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發展,它從體系的角度研究世界整體的發展問題。
Ⅲ 請問」社會經濟的發展」包括那些方面呀
社會經濟的發展包括: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 3.地區之間的差距縮小 4.社會主義發展迅速 5.中國在國際上地位提高 6.與周邊國家合作良好 7.社會矛盾明顯緩解
Ⅳ 社會經濟發展包括哪些方面謝謝
社會經濟的發展包括: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
3.地區之間的差距縮小
4.社會主義發展迅速
5.中國在國際上地位提高
6.與周邊國家合作良好
7.社會矛盾明顯緩解
Ⅳ 我國經濟面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我國金融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銀行業主要穩健性指標總體保持良好,資產質量、盈利水平持續改善,流動性總體較為充足;證券業經營機構繼續保持穩健經營的態勢,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規模大幅增長,機構投資者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證券期貨機構盈利能力顯著提高,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和證券期貨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保險業總體保持健康發展,保險資金運用的專業化水平穩步提升,產品和區域結構有所優化,銷售渠道結構進一步調整,市場集中度繼續下降,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
國民經濟增長較快回升;國內需求增長較快,國外需求有所改善;財政收入逐月回升,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就業形勢好於預期;物價前低後高,上行壓力有所增大;主要資產價格上漲較快;貨幣信貸快速增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金融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市場交易活躍,市場制度建設取得進展。政府、企業、住戶財務狀況整體較好,償債能力基本穩定。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穩步推進,在營造安全有序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金融業穩健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物質基礎更加雄厚。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萬多億元,摺合美元約為7.5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到5400多美元,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出口接近1.9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財政收入超過10萬億元,赤字率不足2%,財政實力雄厚;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社會資金比較充裕,金融體系基本穩定。我國經濟結構正在優化調整之中,經濟規模效應不斷增強,防範外部風險和抗擊國際經濟危機的能力大大提高。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極大調動和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為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體制空間,特別是近年來出台的鼓勵民間投資的多項政策措施,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在國內外市場經濟環境的磨煉下,我國企業的競爭力不斷提高,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走出去」的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上升到新水平,東部地區創新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潛力有序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增強,為我國在不利的國際環境中實現較高水平和較好質量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我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擴大內需潛力很大。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農民收入增速和水平都有明顯提高。同時,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奠定了基礎。我國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為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夯實了基礎。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加註重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改革,提高投資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同時起到了拉動內需的作用。
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宏觀調控取得了重要而顯著的成績。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科學運用宏觀調控手段,糾正市場失靈,應對外部沖擊,比較有效地防止了經濟出現大的起落和價格的劇烈波動。在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過程中,我們在對調控方向、力度和時機的把握上,在對調控手段的選擇、調控工具的使用上,都積累了豐富經驗。
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雖然世界經濟復甦緩慢曲折,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但和平、發展、合作依然是當今時代的潮流,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仍然存在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的積極因素。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戰略機遇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是當前發揮我國優勢的重要內容
Ⅵ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體現在六個方面內容是什麼
中共中央於2020年10月30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全會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為「六個新」:
一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二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五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六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6)社會經濟發展有利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這「六個新」主要目標的提出,在指導原則上充分體現了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充分體現了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全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充分體現了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充分體現了強化系統觀念,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這「六個新」主要目標的設定,在方法論上體現了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對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提出要求。
體現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導向,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體現了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做好「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有機銜接,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為設定「十四五」發展目標的重要准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