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在中國的經濟為什麼下滑,什麼時候能好轉
沒有下滑,只能說增速放緩
❷ 經濟風暴什麼時候可以好起來
最快都要明年年底才穩定下來啊。 中國經濟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難 金融海嘯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登陸,面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全球正在採取救市措施。在我國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走向如何?我想談幾點看法。 經濟下行難以逆轉 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以此來推算,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因此許多人對中國經濟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勢表示擔憂。 實際上,經濟下滑已經相當嚴重,根據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電量增速已經滑落至3%,1~9月用電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經驗值,這個用電量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速應該至少在9%以下。 主要問題在於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其中出口貢獻下降了0.9個點。 現在看來,經濟下行加劇正在進行中,很難判斷何時見底,因為未來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一旦發生,底可能是一個很長時期。 從金融動盪到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會存在一個滯後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個很困難的時期。 四大因素影響通脹壓力 國內9月份CPI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PPI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PPI與CPI雙降之後,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脹形勢如何? (建議別復制,復制者檢舉。本回答屬◇蓶чī℡ 版權) 其實,CPI回落主要是翹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國際商品市場近期大幅下跌。當前國內通脹壓力減輕,四季度通脹有望繼續回落,但2009年通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本回答屬◇蓶чī℡ 版權,謝絕粘貼} 西方國家兜底式規模空前的救援計劃,始終是未來中長期內引發通貨膨脹的潛在源頭。就國內來看,幾個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會否震盪後返身向上。因為市場流動性疏緩後,資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國經濟沒有出現新的產業亮點的話,只可能有三個去向,消費信貸、新興市場和能源等資源市場。如此一來,商品市場反彈,從而對PPI產生新的推力。 2、財政能力的減弱將迫使政府放鬆價格管制,從而使積壓已久的通脹壓力釋放出來。 3、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後,製造品的供給層面將產生新的通脹壓力。 4、不得不採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從貨幣供應層面推動物價上漲。 企業最大壓力是外需驟降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增長11.4%。這一數據反映出了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加劇,增速回到個位數是大概率事件。 企業面臨四大壓力: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需驟降。如果歐美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對於一個出口已經佔到GDP40%的國家,是致命的。 現在看來,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穩,主要是上半年訂單延續,而1~9月美國金融危機還沒有從市場明顯擴散至實體經濟層面,美國經濟還維持2%的增長。但是9月份後期,雷曼事件後,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防火牆被沖垮,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入顯著衰退,溢出效應波及全球,中國出口很不樂觀。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明年人民幣貶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214億美元,遠低於當月29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總的看來,7、8、9這三個月資本流入下降很厲害。金融海嘯過後,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應該是一個趨勢,而且正在發生。 美國經濟去杠桿,消費信貸會大幅萎縮,與之對應的新興市場出口模式的經濟前景悲觀。同時,變賣資產大量資本撤離去回補母國金融機構的損失,滿足去杠桿的財務調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趨勢延續下去,不排除中國外儲2009年中期後出現下降的月份。 事實上,2007年,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既有經濟模式的盡頭,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已經出現明顯拐點。在中國新的模式出現以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空間已經耗盡。 這一點,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幣匯率已經出現了明顯貼水。2009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國製造業很脆弱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製造業影響有多大呢? 在我看來,這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製造業都是大進大出的結構,資源和市場都捏在美歐的手裡。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得承受原材料價格上升這種輸入型通脹的壓力;而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又無法將成本壓力外移,因為全球製成品的定價權不在中國,盡管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或者「世界車間」。但現代製造業價值鏈的兩端都不在中國掌控,研發、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巨頭等等高附加值領域都在美歐手裡。中國製造業只是拿訂單幹活,並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 這樣的結構非常脆弱,資源和市場雙向一擠,必然是企業大量倒閉。 要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建議別復制,復制者檢舉。本回答屬◇蓶чī℡ 版權) 中國是否存在新的增長點支撐經濟呢?對於這個問題,要傷筋動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宏觀上看,主要是調節投資和消費的結構,通過加快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力度,通過加快居民、政府、企業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的財富分配上的調整,堅定地轉向內需消費主導的經濟體。 微觀層面上,企業所謂轉型也好,升級也好,都不準確,並不是把我們勞動密集型趕走,內遷,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中國製造業的問題是處於價值分配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問題關鍵是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只有向兩頭延伸,如原材料采購、研發、物流、倉儲、銷售網路、品牌等,才能創造出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從而也就達成了與宏觀目標的一致
記得採納啊
❸ 中國經濟問題什麼時候能好轉
全球經濟危機,好轉怎麼也得三五年,全世界的經濟都還沒有完全從危機的沖擊之中恢復過來。我國的經濟下行也受到了這種大的國際格局的影響,不僅僅是我們自身的原因,這也意味著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我們的經濟狀況會有一個好轉。
總的來看,我們的經濟今年以來下行壓力加大。短期宏觀經濟主要是看需求。這就像企業經營一樣,在短期內的生產能力無法調整,廠房不能新蓋,設備不能新買,效益只能看訂單,有訂單效益就好,沒訂單效益就差,有了訂單才可以買新的機械設備,也可以蓋新的廠房,生產能力要看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
對需求而言,通常講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進出口。我認為這存在一個誤導,有種主流觀點一直認為我們應該更多要看消費,而不是看投資和出口,這實際上是一種理想主義。在發達國家,消費所佔比重很大,但在發展中國家,部分甚至還沒有脫離溫飽階段,強調消費,壓力就會很大;在發展中國家中的新興市場國家,投資比例是世界上最大的,而經濟增長速度是最快的,我國經濟就處在這樣一個階段。我認為首先應該看投資,其次看出口,最後再來看消費。大家可以看到,今年1到4月份的投資同比和環比都是下降的,降幅非常明顯,比去年下降了一個台階。跟投資相對應的,要麼形成固定資本,要麼形成庫存,而庫存也處於下降態勢,這說明企業家對未來並不樂觀。
❹ 經濟危機明年會好點嗎什麼時候才會好轉
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大概在2017年GDP才會重新站在7%以上,所以2016經濟反轉的可能性並不大。目前我國還談不上經濟危機,經濟有所下行但是危機不至於。目前主要問題是出口減弱,大宗商品過多,而內需又跟不上。導致的基礎商品傾銷,企業無利。從這點上看,消化掉目前的商品庫存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好轉
❺ 中國的經濟什麼時候才能好轉啊
預計下半年或明年,中國的經濟就能好起來啊!
國務院李總理指出,未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集聚和安居,意味著巨量居民消費品的置辦和更新,也意味著龐大的城鎮硬體和軟體設施建設,各類消費、投資需求也會因此成倍增長,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這既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持久的動力源泉,也蘊含著很大商機和合作潛力。2015年7月2日,李總理在法國圖盧茲出席中法工商峰會致辭: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增長7%左右的預期目標。
正是這種實實在在的美好願景,讓不少海內外學者和機構對中國經濟普遍充滿著信心。「從短期來說,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意味著政府在結構調整和為解決金融脆弱性所作的政策努力方面正在取得進展。從中期來說,這些努力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逐漸轉型,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從投資轉向消費,從出口轉向內需。」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司克禮判斷。
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中國經濟將走出這一輪經濟調整中最困難的時刻,迎來一個相對較好的內生增長期。
❻ 中國經濟明年會好轉嗎還是會更加蕭條
不會好轉,現在的下行勢頭至少還會持續三到五年,我們將會迎來一個困難期。
雖然著名經濟學家昨天指出明年中國經濟的勢頭會好一點,但大多數人還是不抱樂觀態度。
❼ 2021年經濟為什麼這么差好久能恢復
主要是受疫情影響,疫情沒有再次惡化的前提下,世界經濟復甦樂觀因素或更多一些。IMF表示,明年世界經濟有望迎來觸底反彈,實現約5.2%的增長。OECD則預測世界經濟將反彈約4.2%,明年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復甦。
1、2020年,無疑是世界經濟最糟糕的一年。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之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遇阻,各國經濟深陷衰退泥潭,廣泛實施的「封城令」更是使航空、零售、酒店、旅遊等行業面臨「至暗時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4%;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數據也不容樂觀,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銳減49%,預計全年將減少40%。
2、諸多國際觀察人士指出,此次疫情給世界經濟的生產端和需求端帶來了巨大創傷,世界經濟短期內很難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以全球航空業為例,多家國際知名航空公司業績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聯合國貿發會議指出,疫情之下倒閉的部分企業和就業崗位將難以恢復。同時,歐美等地區實施的經濟刺激政策或使全球債務高企,進而影響世界經濟中長期的發展。
拓展資料
1、中國經濟的表現令世人贊嘆。在各國經濟紛紛「亮起紅燈」之際,IMF稱中國今年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無疑給世界經濟的「至暗時刻」帶來了一抹亮色。盡管年初經濟出現短暫下滑,但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復甦態勢強勁,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了4.9%。目前,中國經濟已實現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發布經濟預測稱,明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更大范圍的復甦,但中國依然領跑全球,預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實現8%的增長,明顯高於其他經濟體的增速。「疫情的有效控制為中國經濟復甦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將引領世界經濟復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說。多名國際觀察人士也指出,從各大國際機構發布的預測數據看,明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發揮「火車頭」作用,為世界經濟復甦貢獻力量。
❽ 中國的經濟形勢什麼時候才會好轉
從今年開始,中國經濟將迎來又一波的回升周期,這一波上升周期不一定是說中國經濟一定會回到多高的增長速度,例如回到8%甚至9%的高增長,而是說中國經濟將會穩定的保持7%左右的增長,樂觀的話甚至可能回到7.5%以上,按照之前的規律,這一波增長預計又會持續七八年左右。當這一波的景氣結束的時候,也就是大概2025-2027年,世界的面貌將會徹底改變:
1: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易主,中國登頂世界第一,恢復到該有的位置
2:中國的工業產值將會和所有發達國家(西方+日本)不相上下,並駕齊驅
3:中國人均GDP將會邁入發達國家門檻
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改變人類歷史和中國歷史的大事。
所以,中國的經濟面整體是積極向前發展的。這是不容質疑的事實!
❾ 世界經濟衰退情況很可能要延續到明年,明年經濟會回溫嗎
如果今年疫情好轉,那麼明年的經濟一定會有所回溫的,但是,如果今年疫情延續到明年還沒結束,那麼全球的經濟下行壓力將會繼續增加,甚至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經濟危機。
01、疫情造成全球經濟發展停滯。今年因為爆發了全球性的疫情,所以今年全球的經濟發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甚至相對於前兩年產生一定程度的倒退,本來很多國家以為疫情只是在我們國家出現,但是他們錯誤預估了病原體的產生地,沒有做好措施,造成全球性的疫情爆發,在疫情爆發之後,因為要減少人員的聚集,所以很多國家的企業不得不停止運轉,就這樣,全球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近乎停滯。
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巨大,但是我們國家即使是在這種背景下,仍然會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發展,原因就是我們是中國!
❿ 中國的經濟什麼時候能好轉
會持續現在這種狀況一段時間。
現在國內經濟增長點有些缺乏,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
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因為勞動力價格的提高,已經不再有競爭優勢。
而科技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因為轉型過程還沒完成,所以除卻某些領域有優勢之外,其他的領域還成氣候,所以經濟狀態不是很好。轉型還在陣痛期。
而且,現在整個世界的經濟增長都一般,需求上不去的話,生產再多也是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