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越秀區是富人區嗎
是的,越秀區是廣州的富人區之一,擁有眾多的別墅群。
越秀區,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雲山山腳,與白雲區相鄰。
越秀區下轄18個街道,總戶籍人口115.84萬(六普),人口密度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
越秀區是廣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區,自秦朝在越秀區境內設南海郡治起,西漢南越王趙陀建南越國宮署,南漢國劉龔建廣營宮室。自東吳設廣州起,歷朝所設軍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區域內。
(1)越秀區經濟靠什麼擴展閱讀:
越秀區匯聚了8個朝代2000多年的文物古跡,五羊石像、鎮海樓、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紀念堂、五仙觀、六榕寺、光孝寺、石室聖心大教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等均在該區。
越秀區作為廣州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特色經濟為帶動,商貿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
越秀區中山五路一帶是廣州最繁華商貿中心和古城文化旅遊區,有北京路、海印地區、英雄廣場、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貿區,有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東風路現代服務、流花會展等商務區。
❷ 廣州總共有幾個區,每個區各有什麼特色,哪個區更有利於找工作
廣州11個區,但主要從老四區延展出政治、文化、經濟等特點,所以暫且談談老四區的特點與代表性事物。
1.越秀區,政治中心,教育資源最為深厚的區,先後向東延展出東山區與天河區,這兩個區原本都屬於越秀區的東郊位置。越秀區是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公檢法廣播電視總部,政治地位無與倫比。因為機構的特點與屬於,也決定及影響著就業職工的特性,既而是周邊的居住特徵與教育資源傾向。在政治紅圈文化紮根於越秀區的前提下,越秀區與荔灣區交界處有一火車站與省級客運站,是早期省內人口到廣及離廣的集散地。因此,火車站及客運站周邊衍生出第一代對外交易會及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五星級酒店中國大酒店與東方賓館等。越秀區與早年東山區(現在已並入越秀區)交界處有淘金華僑新村、花園酒店等最早期回廣發展的華僑聚居地,後繼蔓延出軍政經濟三者集交圈「東山口」。說經濟,東山口經濟比不上天河商圈,說政治地位東山口比不上東風路小北路與大北路形成的頂層政府圈。但東山口卻是有大量司令聚居的前軍事要地,所以三者結合的特點優勢,廣州11區無出其右。其後,東山區與天河區交界出衍生出廣州大道商圈,再發展出天河體育中心商圈及現亞洲數一數二的CBD珠江新城商圈。就教育資源而言,越秀區與東山區、天河區加起來的大中小學名校基本可以代表著廣東最頂尖的教育水平了。
2.海珠區,曾經是老四區中的工業大區。海珠區的地理位置是四面環江,呈現出離島狀態。海珠與越秀、荔灣區、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均是一江之隔,也就是現今各區的中心島集散地。但早年的海珠在廣州只有老四區的時代,是屬於略微尷尬的工業區定位。工業區也是顧名思義的廠房區,也是工廠職工的宿舍區。工業區的優勢是人口眾多,小商品經濟繁盛。缺點是容易產生污染,及消費類型偏單一化,一般以剛需型商品經濟為主體。所以,早年的海珠區鮮見甲級寫字樓、五星級酒店、高檔的娛樂消費場所。但隨著大廣州的成型,海珠區逐漸從工業區進化為純生態住宅區域,而且分為西區和東區。西區以傳統居民生活習慣為主,東區以新貴們的智慧型集散地為主。西區有赫赫有名的白鵝潭,與芳村區、荔灣區、越秀區一江之隔。東區有琶洲會展中心等新興甲級寫字樓區及國內IT界大鱷魚們的總部集中營,還有如威斯丁五星級酒店等主流國際社交、宴會、住宿的工作配套場所,與天河區亞洲數一數二的CBD珠江新城一水之隔。海珠區的東西區分界線便是廣州最新一代地標「 Guangzhou tower(中文:廣州塔)」,廣州塔以東是東區,以西是西區。新一代海珠區可以說會成為最宜居的城市中心島,加上環島觀光輕軌的建成,橫穿東西區盡頭的8車道快速路「東、西窖路」全線通車,海珠區的路網建設在工業廠房大比例撤出後,得到了便利的施工優勢,建設速度也堪稱亞洲之最。在種種利好海珠區的現狀下,海珠也是有痛處的。曾經的工業區定位,遺留下來的有人口成熟度優勢,但也有尷尬難處。現今的海珠區新型建築住宅群,保守估計有80%以上是工業廠房搬遷後的地皮,也是目前海珠區樓價較高的住宅群。如工業大道沿線的光大花園(原橡膠廠地塊)、保利花園(原廣州造船廠與海關地塊)、富力千嬉(原硫酸廠地塊)、江南花園(原機床廠地塊)、恆大金碧(原農業廠地塊)等,都是工業用地轉住宅用地的成功案例。當工業廠房搬遷讓出地塊後,原工業廠房周邊同期配套一起建設的職工住宅樓還在,大多是黃皮樓建築,與新興現代建築住宅小區在一牆之隔,既是一道風景線,也形成了格格不入的兩種群體間的交融問題。新樓的住戶大多是高昂價格購入的新一代住戶,黃皮樓則多是年近百歲的退休職工,按照正常的城市發展趨勢,這兩群不同喜好及消費習慣的住戶是很少會聚居在一個地域上的,如在越秀、天河、東山較為有可比性。新舊建築之間、新舊兩代人群,如何調和群體間的相處與消費喜好需求,以及如何把殘舊建築修飾成帶有藝術風格的城市建築物,是新時代下對地方政務系統的一道考驗題。總而言之,海珠區在大廣州時代的優勢很明顯,但尷尬點也不少。
3.芳村區,芳村區原本在老四區時代是廣州的工業與農業混合定位區域,與荔灣區一江之隔,與海珠區隔岸對望,與佛山南海區一路之遙。芳村是廣州與佛山交界的重要區域,也是歷來廣州最為馳名的商品集散地,如花鳥魚蟲市場、傢具采購中心等。早年在芳村與天河區都能見到不少農田的,但隨著市中心的不斷擴大,老四區其實早已渾然一體不可能再見到農田的了。但雖然芳村區的農業外移(現主要在南面番禺南沙及東北面的黃埔區、從化區、增城區等地)工業撤場的規劃與海珠區還是有一定時間差的。客觀而言,在芳村廣鋼新城未成形之前,芳村還是屬於比較復合的一個區,不能算得上有很強的住宅遷移吸引力,大多是原居民就近居住或者原居民二代就近購置物業為主。但廣鋼新城的超大型住宅群成型後,應該有望把芳村的區域形象定位再往新貴的氣味上塑造出來,吸引更多高知、高薪人群入住,提升整體區域經濟的消費力與立體性。目前,花地大道一帶的住宅區也是走高大上路線的,加上花鳥魚蟲片區的重新打造與升級,芳村區的整體吸引力在不斷提升。向好的前提下,芳村區的難題還是與海珠相似,有很多新的規劃與部署,都會因原工業與農業配套的住宿條件建築形成時代差,如何既照顧舊有的,又能推動新的,想必是芳村要告訴大家它將來是要著重往哪個方向發展的區域。如果說越秀就是政、商、教重區,天河是沖亞洲頂峰的CBD,海珠是最適合居住的生態島,那芳村應該是?
4.荔灣區,廣州騎樓文化發源地,老廣聚居人數最多的區域。上下九聽過?人民路聽過?樓上兩三層住人,樓下開個鋪,慢慢形成了商業圈,而那些就是騎樓文化商業圈的代表作品。一提到西關,很多朋友就會想到荔灣區,一提到荔灣區,就會想到騎樓文化和西關小吃。如果說廣州一定要選一個地方出來保留水鄉文化和嶺南特色的生態居住環境的話,那首選必定是荔灣區。如果你也特別喜歡這一些氣味,那到荔灣區居住一定能飽嘗這種風土人情。荔灣區沒有天河的高大上,也沒有越秀的政治權力感,地理位置不及海珠容易打造生態系統,但它有一個先天優勢,很多廣州人的祖宗都曾住在這里,或者從這里走出去,所以荔灣區的祠堂文化也是較為濃厚的。特別傳統的荔灣區,如果要建設成如天河般的現代都市,難度非常大,而且他們不一定喜歡,那不如就來個一城11區11種風貌如何?互不排斥又能互補長短,多好!要尋根問底的到荔灣區逛一下,要看現代高大上發展的到天河區,想找領導人見個面的到越秀區,想住得優休閑閑的到海珠區,如何?
其它7個區的特點和特色,歡迎大家繼續補充啊哈:)
❸ 請問廣州哪個區經濟最發達 發展潛力最大 謝謝
廣州傳統商業以越秀區經濟最發達,有廣州火車站、北京路步行街,環市東商務區,是傳統的經濟政治中心。
不過目前正在被天河區超過。天河區的優勢是全廣州最大的商務區,外地來廣州投資的企業一般都會以此區為華南總部的運營基地,因此集中了大量的白領商務人群,從而帶動了高檔消費市場。另外,IT電腦城也集中在天河區。
發展潛力最大的是番禺區。根據廣州的發展規劃,「南拓」是核心。在廣州南部的番禺區目前是廣州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中心,集中了大量在天河區工作的白領在此置業。由於有人口、資金和政府規劃上的優勢,因此未來的發展前景最被看好。
❹ 有誰知道廣州越秀區和增城哪個更好啊 增城會不會有點遠兩地的經濟發展怎麼樣
增城是比較遠 、要一個小時才能從越秀區到增城。可是增城是那種接近郊區的地形,所以、增城的空氣會比越秀區好得多。 據我所知,增城的經濟會比越秀的好(也文明得多)。 越秀的汽車特別多,污染特別重、空氣不會很好,而且越秀已經是開發得差不多了,而增城還是個未經 完全開發的地區 。所以,也許多年以後 ,增城會比越秀好得多 。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如有誤,望請原諒!)
❺ 越秀區的介紹
越秀區,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雲山山腳,與白雲區相鄰。越秀區下轄18個街道(2014年),總戶籍人口115.84萬(六普),人口密度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越秀區是廣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區,自秦朝在越秀區境內設南海郡治起,西漢南越王趙陀建南越國宮署,南漢國劉龔建廣營宮室。自東吳設廣州起,歷朝所設軍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區域內。越秀區匯聚了8個朝代2000多年的文物古跡,五羊石像、鎮海樓、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紀念堂、五仙觀、六榕寺、光孝寺、石室聖心大教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等均在該區。越秀區作為廣州行政、商貿、金融、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特色經濟為帶動,商貿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中山五路一帶是廣州最繁華商貿中心和古城文化旅遊區,有北京路、海印地區、英雄廣場、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貿區,有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東風路現代服務、流花會展等商務區。
❻ 廣州那個區最發達<好>
很難說啊,如果說生活方便的話,老城區的各項配套比較齊全,比如越秀區。但是說經濟發達,因為政府政策傾向在新區發展,所以新區的創收會比老城區高,而且這些新區才容得下大型廠房或者什麼研發中心之類的,所以在經濟上的實力可能比老城區高。
❼ 廣州各區繁華程度如何怎麼排名的
廣州各區的繁華程度排名是:天河區、海珠區、荔灣區、越秀區、白雲區、番禺區、黃浦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
1、天河區
白雲區,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城區北部,東鄰增城區,西界佛山市南海區,南連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4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區,總面積795.79平方千米。
白雲區擁有聞名全國的「白雲山」,每天都會迎來許多中外遊客,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少的旅遊收入。此外,白雲區還擁有國際機場「白雲國際機場」,在國內擔任重要地位,帶來許多國外遊客的經濟消費。
❽ 越秀區經濟發展
目前,總部經濟和民營經濟成為推動越秀區區經濟增長的雙引擎,越秀區已被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定為「總部經濟實踐研究基地」,總部經濟已成為越秀區一大特色品牌。2005年,250家總部企業實現增加值367.25億元,佔全區總量的41.29%;1.48萬家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255.32億元,佔全區總量的28.71%。兩者增幅均高於全區平均水平,成為推動越秀區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為了促進進駐越秀區內的總部經濟企業的發展,越秀區政府對越秀區內的三個優質寫字樓項目:「越秀城市廣場」、「廣東電信廣場」、「中華國際中心」頒發了「總部經濟發展基地」牌匾,並在上述寫字樓項目設立「綠色通道」,為越秀區內的新建總部企業提供一系列的鼓勵政策為新建總部企業建立高端商務發展平台。
越秀區經貿局王吉陵局長指出:
今後將為越秀區內的總部企業提供的主要政策措施:
1、 為總部企業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區各職能部門設立服務窗口,工作時間內優先受理企業申報辦理事項,免費為企業提供業務咨詢,優先提供可公開的政府信息資料。區內工商、稅務、文化、環保、勞動、衛生、公安、規劃等職能部門專門制定了綠色通道服務細則,為總部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2、 在本區進行稅務登記的新辦總部企業,可依照按其當年對區財政貢獻額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限額20萬元。
3、 對駐本區總部企業的納稅大戶給予獎勵。在本區認定的總部企業中,依法納稅排名前50位,對區財政貢獻額達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且增長幅度超過上年15%以上的,可按照超出15%以上部分的10%給予獎勵,最高限額50萬元。
4、 在本區認定的總部企業中,依法納稅500萬元以上,對區財政貢獻額超過上年的5%以上的,提供若干名區屬省、市一級學校義務教育優質學位。
5、 對引進納稅額500萬元以上總部企業或世界500強的企業總部或分支機構的商業樓宇業主、社會招商機構、行業中介組織或個人進行獎勵,按該企業對我區當年財政貢獻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限額10萬元。
同時,越秀區政府將於近期開始新一輪的總部企業的認定手續。
據有關經濟專家分析,越秀區政府這一指引性的鼓勵政策出台,將為意欲進駐中國南大門發展的知名總部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