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經濟特點
2017年以來,一季度,上海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經濟增長保持平穩,第三產業比重為70.7%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完成6922.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91億元,下降8.7%;第二產業增加值2012.53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4896.40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0.7%。
從主要行業看,一季度,工業增加值1799.9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009.81億元,增長5.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76.72億元,增長9.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86.40億元,增長3.2%;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384.12億元,增長14.4%;金融業增加值1399.49億元,增長11.3%;房地產業增加值348.54億元,下降16.1%。
二、工業生產明顯回升,企業效益增勢較好
一季度,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821.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1%,實現了2012年以來同期最高增幅。分行業看,六個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5336.60億元,增長10.5%。其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增長13.3%,汽車製造業增長18.8%,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增長3.9%,精品鋼材製造業增長4.6%,成套設備製造業增長3.0%,生物醫葯製造業下降1.7%。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9.8%。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1769.77億元,增長12.1%。
一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完成總產值2193.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增速同比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總產值增長29.3%,新一代信息技術總產值增長14.8%,高端裝備總產值增長4.6%,新材料總產值增長3.4%。
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487.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而上年同期為下降7.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4.42億元,增長40.1%,增速同比提高36.6個百分點。
三、消費增長穩中有升,網路零售增長較快
一季度,全市商品銷售總額26031.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5%,增速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0.37億元,增長7.8%,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一季度,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497.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53.37億元,增長6.8%。分商品類別看,通訊器材類、煤炭及製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增長較快,分別增長47.5%、35.0%和22.0%。
從零售業態看,一季度,無店鋪零售額446.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4%,增速同比提高7.3個百分點。其中,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23.1%,增速提高6.5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3.3%,比重提高2.6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良好,民間投資加快增長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315.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增速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從主要領域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206.03億元,增長25.7%,增速提高10.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869.62億元,增長8.6%,增速回落3.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146.98億元,下降2.2%,降幅收窄9.1個百分點。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24億元,下降44.0%;第二產業投資147.44億元,下降2.6%;第三產業投資1168.23億元,增長12.4%。從經濟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319.34億元,增長28.0%;非國有經濟投資996.56億元,增長5.9%,其中,民間投資551.17億元,增長23.8%,增速同比提高22.0個百分點。
五、對外貨物貿易大幅增長,利用外資金額出現下降
一季度,全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7511.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1%,而上年同期為下降4.1%。其中,進口4462.11億元,增長25.3%;出口3049.22億元,增長13.2%。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進出口3767.65億元,增長19.3%;加工貿易進出口1784.45億元,增長19.9%。
一季度,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98.2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8%;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37.96億美元,下降9.5%。其中,第二產業實際到位金額2.14億美元,下降18.5%;第三產業實際到位金額35.82億美元,下降8.8%。
六、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工業生產者價格大幅上漲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2%,漲幅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從兩大分類看,服務價格上漲3.2%,漲幅回落0.9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上漲1.4%,漲幅回落0.7個百分點。從八大類別看,醫療保健上漲8.7%,居住上漲3.9%,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3%,衣著上漲1.0%,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1.0%,食品煙酒上漲0.7%,交通和通信下降0.7%,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8%。
一季度,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4.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2.8%。
七、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增長良好,貨幣信貸運行平穩
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62.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其中,增值稅833.74億元,增長8.7%;企業所得稅350.32億元,增長3.3%;個人所得稅222.02億元,增長19.5%。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98.96億元,增長16.3%。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及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較快,分別增長53.0%、11.3%和10.6%。
3月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1.0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6.29萬億元,增長12.7%。
八、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據抽樣調查,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9790元,增長5.3%;經營凈收入432元,增長3.6%;財產凈收入2200元,增長10.7%;轉移凈收入3419元,增長17.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5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0元,增長8.6%。
一季度,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6.73萬個。截至3月底,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2.60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0.47萬人。
總的來看,2017年一季度上海經濟開局良好,實現了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的目標。下一步,要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解放思想、勇於擔當、敢為人先,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Ⅱ 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表現有哪些
1949年以前,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無論股票,黃金,外匯等金融市場規模全部雄踞亞洲之冠。當時的上海雲集了亞洲最大的交易所、中央金融監管部門、中央四大行的總部、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銀行如北四行、南三行的總部及不計其數的保險、信託公司的總部等。此外當時的上海還雲集了亞洲最多的國際金融機構的遠東分行,大量今天的金融巨頭與老上海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然而到1952年底,外資金融機構基本撤離上海而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也已經銳減至60餘家。從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
經過陣痛後的上海,如今涅槃重生。上海的經濟總量位居大中華區第一位,2009年上海市GDP達到1.49萬億人民幣超越香港。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國各省區及直轄市首位。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中心,在全球證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僅次於同處紐約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超越倫敦和東京。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貨市場中心,僅次於芝加哥,並同時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市場中心行列。上海還是全球第二大鑽石現貨交易中心。上海是世界第一大港,2010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5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906.90萬標箱,均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的金融業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一;上海的私人銀行總部數居全國第一,工行、交行、農行以及絕大多數外資銀行均選擇上海作為私人銀行總部;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佔全國一半以上;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總額佔全國四分之一以上;金融要素市場完備度居全國第一;上海外資銀行境內總部數量約佔全國三分之二,資產佔全國外資銀行85%;上海外資法人財產險公司境內總部約佔全國七分之五;此外中國六成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與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總部位於上海。上海吸納的海歸人才數量同樣位居國內第一,全國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歸人才選擇到上海工作創業。亞洲第一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也坐落於上海。上海吸收外資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同樣位居國內第一。大量世界五百強企業尤其是第三產業高端領域的跨國巨頭都選擇將亞太或中國總部設在上海,如花旗集團、匯豐銀行、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黑石集團、路易威登、德勤、英特爾、GE、麥肯錫、RBS、巴黎銀行、AIG、普華永道、渣打銀行、安永、香奈兒、安聯、迪士尼等。
上海服務業高度發達,上海是我國最大的海外遊客旅遊目的地和最大的豪華郵輪母港及目的地,其中上海的豪華郵輪旅遊業務占據全國的70%以上。包括錦江、如家、漢庭等在內的國內四大酒店集團全部來自上海,包括洲際、雅高、凱越、希爾頓等在內的全球十大豪華酒店集團的在華總部基本都位於上海。上海是目前中國的商業之都,我國最大的商業集團――百聯集團來自上海,包括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LVMH,厲峰和PPR在內的幾乎所有奢侈品公司都選擇將在華總部設於上海。上海的海外遊客境內消費額約為新加坡的四分之三,遠超國內任何城市,上海的商鋪租金同樣居全國第一,其中南京西路的商鋪租金為全球第37位,除此之外再無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商鋪租金進入全球前50。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五大時尚之都和全球三大商都,上海的商業環境、氛圍和底蘊在國內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上海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佔中國的十分之一,主要以鋼鐵、汽車、生物醫葯、航空航天、高端造船、精密儀器、電氣工程、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電子工業等為主。張江高科匯集了大量的高端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由於土地、勞動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經濟政策導向等原因,目前上海整體產業結構進步明顯,已形成並逐漸鞏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2009年,上海財政收入達到2540.3億元,同比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經達到了59.4%;而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GDP比重也已經達到了47%。在2010年社科院發布的《2009—2010年度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中,上海在中國僅次於香港,位於台北之前,三個城市共同進入全球前50強。
Ⅲ 上海經濟為什麼發達都有什麼支柱產業
因為上海在過去就已經很發達了,所以有很很好的經濟基礎,而且地理位置也是靠海的,你不覺得沿海城市都發展的挺好的嗎?
支柱產業太多了,你想上海都已經是全中國最發達,而且還是國際大都市,金融中心等,說明產業是百花齊放啊
Ⅳ 上海各區的經濟園區有哪些
如果只是一般的經濟園區的話,市郊每個鄉鎮都有,
國家級的經濟開發區有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徐匯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長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及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以及上海自貿區
市級開發區有崇明工業園區,寶山工業區,寶山城市工業區,嘉定工業區,國際汽車城,青浦工業區,松江工業區,金山工業區,莘庄工業區,上海工業綜合開發區(奉賢奉浦),康橋工業區(國際醫學園區),星火開發區,化學工業區
Ⅳ 上海的經濟地位
經濟地位很高。
上海市是全球第三大金融城市,中國的最大經濟中心城市,全球最大的工業城市,全球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對全球經濟,金融,航運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航空、港口城市,在中國經濟、金融、工業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一、上海的經濟總量已經接近了4萬億,比深圳高出了11000億,比香港高出了一萬四千多億。經過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的發展,上海的GDP已經位居全球第六,亞洲第二。
Ⅵ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經濟中心表現為哪四個方面
第一:上海的經濟總量位居大中華區第一位,2009年上海市GDP達到1.49萬億人民幣超越香港。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國各省區及直轄市首位。
第二:上海的金融業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一
第三:上海吸納的海歸人才數量同樣位居國內第一,全國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歸人才選擇到上海工作創業。
第四:上海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佔中國的十分之一,主要以鋼鐵、汽車、生物醫葯、航空航天、高端造船、精密儀器、電氣工程、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電子工業等為主。張江高科匯集了大量的高端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Ⅶ 上海有哪幾個區,哪個區經濟最發達
上海最發達的區是浦東新區。浦東新區的gdp和人均收入在上海常年都是第一。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的一個市轄區,浦東南面與奉賢區、閔行區兩區接壤,西面與徐匯區、黃浦區、虹口區、楊浦區、寶山區五區隔黃浦江相望,北與崇明島隔長江相望。全區面積1429.67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518.72萬人,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2009年5月,原南匯區並入浦東新區,使得浦東新區成為上海市第一大的行政區。
Ⅷ 上海的實體經濟特指什麼
你好,
上海實體經濟特指上海的工業。
實體經濟是指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其功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 提供基本生活資料功能。
古往今來,乃至永遠,人們總要吃飯、穿衣、行動、居住、看病、休閑等,而保證這些活動得以繼續進行的基礎,則是各式各樣的生活資料。那麼,這些生活資料是由各式各樣的實體經濟生產出來的。如果實體經濟的生產活動一旦停止了,那麼,人們各式各樣的消費活動也就得不到保障。
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
同樣,古往今來,乃至永遠,人們不僅要生存,而且更要發展,亦即人們不僅要生活,而且還要生活得更好。保證人們生活得更好的物質條件,是由各式各樣的更高水平的實體經濟創造出來的。如果實體經濟的更高級的生產活動一旦停止了,那麼,人們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礎。
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
3. 增強人的綜合素質的功能。
再同樣,古往今來,乃至永遠,人們不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還要使自己的素質得到全面的增強,如果實體經濟的一些特殊活動形式一旦停止了,那麼,人們也同樣會從根本上失去增強綜合素質的根基。
Ⅸ 上海除了陸家嘴還有哪些比較能夠體現上海經濟的地方啊
1、徐家匯
徐家匯是上海中心城區內的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上海中央活動區之一,同時亦為上海十大商業中心之一,東起宛平路,西至宜山路,北起廣元路,南至零陵路,佔地面積4.04平方公里。
徐家匯位於上海中心城區的西南部,緊鄰上海交通大學和徐匯區委區政府,是上海市十大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該商圈是集購物、娛樂、辦公、商貿、休閑、住宿、餐飲、培訓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區域。
2、黃浦區
黃浦區,隸屬於上海市,地處黃浦江和蘇州河合流處的西南端。北起蘇州河,東、南瀕黃浦江,西至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陝西南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全區面積為20.52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8.71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81平方千米。
2020年1月9日,入選「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第二位;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59。
3、長寧區
長寧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西部,東連靜安區,西與西南鄰閔行區,東南接徐匯區,北與普陀區以吳淞江(蘇州河)為界,總面積38.3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69.36萬人,全年實現長寧區生產總值(GDP)1649.14 億元。
長寧擁有上海第最集中的涉外高標准住宅商務辦公綜合區古北新區、老上海傳統的高級住宅區新華路、虹橋花園別墅區、蘇州河沿線中高檔住宅區和普通新村住宅區。位於長寧的國家級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則是上海最早最成熟的現代化商務區之一,外國領事館、500強企業等聚集林立,為滬上外籍人士聚居之地。
4、浦東新區
浦東新區為上海市的一個市轄區,因地處黃浦江東而得名。浦東南與奉賢區、閔行區兩區接壤,西與徐匯區、黃浦區、虹口區、楊浦區、寶山區五區隔黃浦江相望,北與崇明區隔長江相望。
2019年6月25日,上海市政府加大放權力度,浦東新區被賦予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
5、閔行開發區
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83年,是1986年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西南部。1985年,成立中外合資的上海閔行聯合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閔聯公司),採用企業化經營運作的方式,負責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
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親自關心和指導下,閔行開發區在引進外資、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發揮對外窗口、經濟輻射作用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解決勞動力就業方面取得較大成就,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按單位面積計算,始終位於全國各開發區前列,成為國內成熟開發區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