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蕭紅離家出走後怎麼獲得經濟來源

蕭紅離家出走後怎麼獲得經濟來源

發布時間:2022-08-09 21:47:09

㈠ 蕭紅的後半生日子

蕭紅,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她是智商極高,情商極低的「第一苦命女子」。蕭紅曾說自己是紅樓夢里的香菱,的確,蕭紅身世坎坷,特別是她的情感經歷波折復雜,她渴望愛情,卻又一次次被拋棄。
她的一生都在疲於奔命和動盪不安中掙扎,文學創作雖然部分成全了她,卻沒有徹底改變她的悲慘命運。最終含恨而死,年僅三十歲。成為文學界一曲悲歌。
蕭紅本姓張,學名秀環, 1911年6月2日,出生於今哈爾濱市呼蘭區的一戶富裕家庭,被傳統命相認定為命賤不祥。她從小得到祖父張維禎的寵愛,父親張廷舉卻對她較為冷漠。當她9歲時,母親姜玉蘭病故,留下蕭紅與3個弟弟。去世當年,張廷舉便續弦。
14歲的蕭紅由父親做主,許配給省防軍第一路幫統汪廷蘭的次子汪恩甲。這個王恩甲是小學老師,卻身染一些習氣,是個沒有有理想喜歡抽鴉片的癮君子,與蕭紅理想中的愛人相去甚遠,蕭紅並不喜歡他。
初戀情人,表哥陸振舜。
17歲的蕭紅結識了哈爾濱法政大學學生、與自己有遠親關系的表哥陸振舜。當時陸振舜已婚,可蕭紅就是愛他。陸振舜為了堅定蕭紅反抗包辦婚姻的決心,從法政大學退學,前往北平,就讀於中國大學。19歲的蕭紅逃出家門與陸振舜婚外同居。
可這浪漫的愛情僅持續到第二年春節前夕,由於他們經濟拮據,又不會獨立生活,再加上家庭壓力,陸振舜放下海誓山盟,回歸家人的懷抱。蕭紅一腔希望愛戀落空,當深愛的人轉身離去的那一刻,愛情在現實面前化為煙雲,蕭紅被愛情的傷深深的劃了一道。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里,蕭紅的離家出走,是一種驚世駭俗之舉。她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閑話對象。當她無奈回到家裡,父親又氣又恨,舉家搬到鄉下。有一次,蕭紅出於同情,替佃戶長工勸說伯父不要提高地租。伯父把她痛打一頓,鎖在一間空房子里,催促張廷舉將蕭紅勒死埋掉,以免危害家族。小姑和小嬸趁著夜深人靜,撬開窗戶偷偷放走蕭紅。
投奔包辦婚姻的丈夫,汪恩甲20歲的蕭紅逃到哈爾濱後,無依無靠,只好找到當時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讀書的汪恩甲,兩人住進東興順旅館開始同居生活。1932年春節,汪恩甲把蕭紅一個人留在旅館回家過年。汪恩甲母親知道兒子與蕭紅在一起,就斷絕了經濟資助,汪不得已向家庭妥協。當時蕭紅已經懷孕,還是遭到了遺棄。
情系才子加暴虐的蕭軍
挺著大肚子的蕭紅,交不起租費,被汪恩甲留在東興順旅館充當人質,她向哈爾濱《國際協報》的副刊編輯裴馨園求救,蕭軍、舒群等文學青年先後到旅館看望蕭紅。21歲的蕭紅打動26歲蕭軍的,是她充滿悲情與詩意的小詩:「那邊清溪唱著,這邊樹葉綠了,姑娘呵,春天來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著青杏的時候,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還酸?」
同年8月,松花江決堤,蕭紅因禍得福,逃出旅館到裴馨園家避難。後送醫院待產,因無錢交住院費,蕭軍用刀子逼著醫生救人。孩子生下之後很快就被送人。
蕭紅出院後,與蕭軍開始新一輪的婚外同居。這段被蕭紅稱為「沒有青春只有貧困」的生活,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1934年11月初,兩個人前往上海。魯迅將蕭紅、蕭軍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不久,蕭紅力透紙背的的長篇小說《生死場》在上海出版, 贏得了像茅盾、鄭振鐸、巴金這樣的重量級人物的稱贊。當時在文學界引起很大的轟動。
不幸的是,隨著文學創作的初步成功和經濟生活的初步改善,蕭紅與蕭軍反而走到決裂邊緣。毫無疑問,蕭紅是最愛蕭軍的,是他給了蕭紅生存下去的勇氣,開創新生活的希望;蕭軍身體力行,冒嚴寒,忍飢餓,外出四處打工授課,養活產後在家待業的蕭紅。然而這段蜜月在兩年後不可避免地結束了。
蕭紅對蕭軍的感情很復雜,有愛,有感恩,有依戀,有痛苦,蕭紅把蕭軍當做生命中的最大依靠。可是自負傲慢的蕭軍卻感情粗疏、性格暴躁, 而且有著嚴重的大男子主義和用情不專的士大夫習氣。她的寂寞與懦弱、優柔寡斷、百依百順的心理和性格特點使得蕭紅一忍再忍,委曲求全。
蕭軍此時和一個名叫陳涓的女子明鋪暗蓋,蕭紅和蕭軍之間發生了沖突,爭吵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蕭軍經常拳腳相向。在蕭紅的身體和心靈深處遍布著難以醫治的創傷。最終,兩人還是在1938年4月初公開分手,一場愛情悲劇就此收場。
溫和的東北作家端木蕻良
傷痕累累的蕭紅,在分手時又懷著蕭軍的孩子,她認識了另一位東北作家端木蕻良。端木儒雅性格比蕭軍溫和,似乎也比較體貼,能給她踏實感,這讓疲憊的蕭紅有想塵埃落定生活的想法了。
1938年4月,主持婚禮的胡風提議新人談戀愛經過,蕭紅講了一段話:「掏肝剖肺地說,我和端木蕻良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戀愛史。是我在決定同三郎永遠分開的時候,我才發現了端木蕻良。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這種狀況的人,還要什麼名分。可是端木卻做了犧牲,就這一點我就感到十分滿足了。」
以後的事實證明,在男女情事上一再犯錯的蕭紅,又一次做出了錯誤選擇。兩人婚後不久,日軍轟炸武漢,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蕭紅,一人前往重慶。蕭紅歷經磨難到達重慶, 1938年年底,蕭紅在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不久即夭亡。
端木屬於依賴性非常強的男人,家裡大小事情都要蕭紅來扛,而蕭紅的身體本來就不好,此後更是每況愈下,這些瑣碎的事情不能不讓蕭紅覺得厭煩。
魂喪天外,多少不甘。
1940年,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香港淪陷,端木再次拋下蕭紅,獨自逃亡,一個男人在一個女人最需要她的時候都不在身旁,顯然從此以後都不需要他在身旁了。她在貧病交迫中堅持創作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2年12月,病情加重的她被送進醫院,因庸醫誤診而錯動喉管手術,不能說話。據駱賓基的《蕭紅小傳》記載,蕭紅臨終前在一張紙片上寫下:「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1942冬蕭紅在醫院里再也沒有醒來……

㈡ 蕭紅的故事

東北人,生於一個書香家族,少年時代為反對封建包辦婚姻而離家出走,卻在哈爾濱愛長了自己包辦婚姻的對象,未婚同居,在懷孕時被拋棄。在這時認識了蕭軍,並結為夫妻,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深受魯迅影響並受到魯迅夫婦的關懷。在抗戰時與蕭軍離婚,和另一位東北作家端木蕻良結婚並移居香港,在1941年的日本炮火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㈢ 只活了不到32年,民國才女蕭紅的原生家庭是怎樣的

蕭紅深受父親重男輕女思想的傷害,她一直將父親對自己的無情和殘忍懷恨在心。但她短暫的一生都在追尋缺失的父愛,這也是她後來感情經歷的陰影。

湯唯飾演的蕭紅

蕭紅的一生都在追愛,越是缺失的越想得到,蕭紅在原生家庭中從未得到過父親的愛,在餘生中,只要稍微對她有一丁點好的男人,她都委身以謝,但每次都是失望。原生家庭缺失的愛,讓蕭紅不顧一切去愛去付出,最後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㈣ 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最後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近代史上,新文化運動啟發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在清朝滅亡後,民主共和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許多人以筆為刀,留下了許多曠世的文學作品,其中不乏女性的身影。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的四位文學家,她們都留下了自己的著作,但命運也都十分坎坷。

NO.1,張愛玲


石評梅1902年出生於山西正定,1919年進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學習,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之旅。在石評梅短暫的一生里,她創作出了許多小說和詩詞作品,如散文集《濤語》,小說《匹馬嘶風暴》等。但石評梅的一生十分短暫,1928年就因病去世了。

㈤ 蕭紅的時代的背景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

(5)蕭紅離家出走後怎麼獲得經濟來源擴展閱讀:

文學思想

蕭紅創作之初確實接受了左翼文學的影響,有著些許左翼文學激進的色彩,對底層的民眾,尤其是底層的被階級和男性雙層壓迫的女性給予了深刻的同情,其作品人物多以女性、兒童、老人為主,而女性更為常見,女權主義思想日漸成熟。

但是,蕭紅的創作與流行的現實主義左翼文學又有著很大差異,她的階級觀念不但是政治的、經濟的,而且是文化的,是強勢與弱勢的對立。

軼事典故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蕭紅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在香港期間,端木蕻良幫助了同為東北流亡作家的駱賓基。

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駱賓基打算撤離香港,但當駱賓基打電話向端木蕻良和蕭紅辭行時,端木蕻良卻問他能否暫留香港協助照料病重的蕭紅,駱賓基慨然允諾。根據駱賓基的記載,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到蕭紅病逝的44天中,他始終守護在蕭紅身邊。至於駱賓基跟蕭紅之間是否有男女之情,其後人始終表示否認。

㈥ 蕭紅的資料二十字

蕭紅的資料:

蕭紅1911年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出生,幼年喪母,在1933年的時候蕭紅以悄吟作為筆名發表了以一篇小說《棄兒》,之後又在魯迅先生的指導下發表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場》,從而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在之後蕭紅又相繼發表了《孤獨地生活》和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家喻戶曉的作品,在1942年的1月22日,蕭紅因為得了肺結核和惡性器官擴張,在香港去世,享年三十一歲。

(6)蕭紅離家出走後怎麼獲得經濟來源擴展閱讀: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灌注一生且不可磨滅,這種影響在蕭紅的身上可謂展現的淋漓盡致,蕭紅人生里,第一次在孤寂中選擇了一個以為可依賴的男人陸哲舜,就是源自家庭的壓迫。

出生在封建地主家庭中的蕭紅,幼年喪母,父親對她冷漠無情,在她小學時就一手包辦,將她許配給家境殷實的官僚之子汪恩甲,並在她小學畢業後阻撓其繼續上學。

在家中唯一疼愛蕭紅的外祖父的強烈爭取下,她才勉強讀完中學。中學畢業後,倔強的蕭紅為了逃離被安排的封建婚姻而離家出走,卻在面對現實的孤寂之時,妥協地接受了喜歡她的陸哲舜。

在北平與其租住在一座小院里,繼續念書。在很多人看來,陸是蕭紅第一個戀人,其實不然。據蕭紅北平時期的友人李潔吾回憶,蕭紅曾在信中指責陸哲舜企圖對她無禮。

這說明二人並非戀人關系。深處家庭的無愛環境中,蕭紅唯一的心願就是尋找一個可以資助她讀書的機會,而陸哲舜剛好可以提供這方面的幫助,成為蕭紅的選擇。

但這份第一個選擇好景不長,不久陸家封鎖經濟,無奈之下蕭紅只能回到家中。因為孤寂需助,而選擇追求者的好,卻不是戀人的關系。

這種不平衡的利用,從本質上就暴露出不是正確的選擇。在那個年代,逃婚私奔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丑聞。

蕭紅全家為了躲避鄉親鄰里地指手畫腳,舉家搬遷至鄉下,父親將所有的怒怨怪至蕭紅,將她軟禁。6個月後,蕭紅逃至哈爾濱。

徹底離開家庭後,蕭紅在哈爾濱的日子,過得居無定所、食不果腹。此時,蕭紅投奔了未婚夫汪恩甲。

她曾不顧一切的掙脫傳統的枷鎖、家庭的束縛,否認荒唐的婚約,卻在命運的漩渦里兜兜轉轉,在這一刻又選擇了這個男人。

畢竟是闊少出身,一開始汪給蕭紅提供了不錯的經濟條件,蕭紅有了好的衣食,並得以繼續讀書。二人在東興順旅館同居後,蕭紅懷孕。

但汪的經濟狀況並非一直像一開始那樣闊綽,隨著日子越來越久,7個月時二人就欠下幾百元食宿費。蕭紅臨近產期時,汪卻不辭而別,從此銷聲匿跡。

㈦ 蕭紅勵志故事

一、早年生活 [編輯本段] 1911年6月1日(農歷五月初五),蕭紅出生於呼蘭縣城一封建地主家庭。遠祖張岱,於乾隆年間從山東省東昌府莘縣逃來東北,到蕭紅祖父張維禎一代才從阿城縣福昌號屯遷到呼蘭。 蕭紅父親張廷舉,早年畢業於黑龍江省立優級師范學堂,長期擔任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統治階級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促使蕭紅最終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親姜玉蘭,生一女三子,蕭紅是第一個孩子。1919年8月母親病故。 同年12月,父親張廷舉續娶,繼母梁亞蘭對蕭紅姐弟感情一般。 蕭紅乳名榮華,學名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乃瑩。她深得祖父張維禎的喜愛,經常帶她到後花園玩耍。由於受到祖父以古詩為主的啟蒙教育,使蕭紅從小就打下較好的文學基礎。 1920年蕭紅進入呼蘭縣立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1924年升入縣立第一初高兩級小學。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作文尤其突出。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呼蘭縣也掀起反帝愛國熱潮,蕭紅第一次參加學生運動,上街遊行、示威,聲援上海工人、學生的愛國斗爭。 在蕭紅上小學期間,由父親包辦把她許配給呼蘭縣駐軍邦統王廷蘭之子王恩甲。 1926年蕭紅小學畢業,因父親阻撓、逼婚,沒能繼續上中學,輟學在家。經過一年的頑強抗爭,父親被迫妥協。 二、求學 [編輯本段] 1927年秋季,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 在第一女中,蕭紅除喜歡繪畫外,還廣泛閱讀中外文學作品,校刊上發表過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詩。1927年冬,哈爾濱學生聯合會組織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築鐵路的遊行,學生們情緒高昂,紛紛請願。蕭紅在這一抗日愛國運動中表現得堅定勇敢,一直站在斗爭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後,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 1930年秋,蕭紅初中畢業。她不顧父親反對,毅然背叛家庭,逃婚來到北平,並進入女師大附中讀書。 1931年2月初,因無經濟供給,生活困難,蕭紅只好離開北平返回呼蘭。春節後她隨家搬到阿城縣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在福昌號屯的這段生活,為蕭紅後來進行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她的一些小說、散文就是以這里為背景寫的。 三、結識蕭軍 [編輯本段] 1931年10月,蕭紅從阿城逃到哈爾濱。在走投無路、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違心地與王恩甲一起住進道外十六道街東興旅館同居。半年後,蕭紅懷孕,臨產期近,王恩甲卻不知去向。 蕭紅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並因此結識青年作家蕭軍。兩人一見鍾情,互相愛慕。裴馨園、蕭軍等人給了蕭紅很大的幫助。 1932年8月,松花江決堤,洪水泛濫市區,蕭紅得以離開旅館,擺脫困境,到裴馨園家暫住。不久她住進醫院分娩,孩子生下後因無力撫養而送人。出院後,蕭紅與蕭軍住進道里新城大街(今道里尚志大街)的歐羅巴旅館,開始共同生活。 因沒有固定收入,二人僅靠蕭軍當家庭教師和借債勉強度日,生活非常困苦。但他們患難與共,感情融洽。 1932年11月,蕭紅、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到道里商市街25號(今道里紅霞街25號),有了自己的家。 四、走上文學之路 [編輯本段] 1933年3月,蕭紅參加了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她的兩幅粉筆畫。同時,在蕭軍的影響下,蕭紅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1933年5月21日,她寫出第一部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作品通過描寫王阿嫂一家的悲慘遭遇,憤怒地控訴了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這篇小說發表以後,她便以悄吟作筆名陸續發表了《看風箏》、《腿上的綳帶》、《太太與西瓜》、《小黑狗》、《中秋節》等小說和散文,從此踏上文學征程。 「牽牛坊」是畫家馮詠秋的宅院,因院內種植牽牛花而得名,是位於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的一處平房。蕭紅、蕭軍經常到這里參加左翼文化人的聚會,常來的還有羅峰、白朗、金劍嘯、舒群等人。通過與他們接觸,使蕭紅開闊了眼界,增加了文學知識,而且還受到了一些共產黨員愛國進步思想的影響。 蕭紅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團」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於引起敵偽特務機關注意,劇團於公演前解散。 1933年8月,長春《大同報》文藝周刊《夜哨》創刊,蕭紅做為主要撰稿人,在夜哨上發表了《兩個青蛙》、《啞老人》、《夜風》、《清晨的馬路上》、《八月天》等作品。 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在中共黨員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跋涉》集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偽統治下社會的黑暗,歌頌了人民的覺醒、抗爭,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進步色彩,引起特務機關懷疑。為躲避迫害,蕭紅、蕭軍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於1934年6月逃離哈爾濱,經大連乘船到達青島。 在青島,他們與先到這里的舒群一家住在觀象一路一號。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集中精力,勤奮寫作,不久完成著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此間,他們與上海的魯迅先生取得聯系,並得到魯迅的指導與鼓勵。 由於青島局勢緊張,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舒群被捕,蕭紅、蕭軍處境危險。1934年10月,他們離開青島去上海。

㈧ 蕭紅的個人簡介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並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

(8)蕭紅離家出走後怎麼獲得經濟來源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少女時代的蕭紅,曾被家裡訂了婚,未婚夫叫汪恩甲。這人相貌堂堂,師范畢業,蕭紅對他也很是傾心。但是,蕭紅在初中畢業後跟表哥搭伴去北京讀高中,這件事情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未婚夫的哥哥汪恩厚因此逼迫弟弟跟她分手。

蕭紅不服,到法庭狀告汪恩厚代弟休妻,汪恩甲為保全哥哥在教育界的名聲,表示解除婚約是他自己的要求,令蕭紅敗訴。不過,蕭紅後來還是原諒了汪恩甲。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兩人住進哈爾濱東興順旅館,不久蕭紅有了身孕。

但是,當蕭紅臨產期近,汪恩甲卻突然失蹤,令蕭紅獨自被困在旅館。對於汪恩甲的失蹤,一種說法認為他沒有足夠的錢交房費,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遭遇了意外。

蕭紅紀念館

蕭紅故居紀念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縣呼蘭鎮建設街文化路29號,毗鄰蕭紅故居。紀念館成立於1986年6月11日(蕭紅誕辰75周年),於2011年6月6號(蕭紅誕辰100周年)建成對外開放,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地上地下兩層展區面積為1600平方米。

展覽內容共分為「呼蘭河畔」「漂泊歲月」「書香恆久」三大部分。紀念館主題色調以灰色為主,階梯造型的窗戶象徵書架、重疊式的屋頂象徵翻開的書籍、31面裝飾性窗戶隱喻蕭紅31年短暫而傳奇的人生經歷。

㈨ 拜託各位了,經濟有限,無懸賞。

【作家簡介】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應該說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

【作家生平】

一、早年生活

1911年6月1日(農歷五月初五),蕭紅出生於呼蘭縣城一封建地主家庭。遠祖張岱,於乾隆年間從山東省東昌府莘縣逃來東北,到蕭紅祖父張維禎一代才從阿城縣福昌號屯遷到呼蘭。
蕭紅父親張廷舉,早年畢業於黑龍江省立優級師范學堂,長期擔任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統治階級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促使蕭紅最終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親姜玉蘭,生一女三子,蕭紅是第一個孩子。1919年8月母親病故。
同年12月,父親張廷舉續娶,繼母梁亞蘭對蕭紅姐弟感情一般。

蕭紅乳名榮華,學名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乃瑩。她深得祖父張維禎的喜愛,經常帶她到後花園玩耍。由於受到祖父以古詩為主的啟蒙教育,使蕭紅從小就打下較好的文學基礎。
1920年蕭紅進入呼蘭縣立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1924年升入縣立第一初高兩級小學。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作文尤其突出。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呼蘭縣也掀起反帝愛國熱潮,蕭紅第一次參加學生運動,上街遊行、示威,聲援上海工人、學生的愛國斗爭。
在蕭紅上小學期間,由父親包辦把她許配給呼蘭縣駐軍邦統王廷蘭之子王恩甲。
1926年蕭紅小學畢業,因父親阻撓、逼婚,沒能繼續上中學,輟學在家。經過一年的頑強抗爭,父親被迫妥協。

二、求學

1927年秋季,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
在第一女中,蕭紅除喜歡繪畫外,還廣泛閱讀中外文學作品,校刊上發表過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詩。1927年冬,哈爾濱學生聯合會組織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築鐵路的遊行,學生們情緒高昂,紛紛請願。蕭紅在這一抗日愛國運動中表現得堅定勇敢,一直站在斗爭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後,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
1930年秋,蕭紅初中畢業。她不顧父親反對,毅然背叛家庭,逃婚來到北平,並進入女師大附中讀書。
1931年2月初,因無經濟供給,生活困難,蕭紅只好離開北平返回呼蘭。春節後她隨家搬到阿城縣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在福昌號屯的這段生活,為蕭紅後來進行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她的一些小說、散文就是以這里為背景寫的。

三、結識蕭軍

1931年10月,蕭紅從阿城逃到哈爾濱。在走投無路、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違心地與王恩甲一起住進道外十六道街東興旅館同居。半年後,蕭紅懷孕,臨產期近,王恩甲卻不知去向。
蕭紅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並因此結識青年作家蕭軍。兩人一見鍾情,互相愛慕。裴馨園、蕭軍等人給了蕭紅很大的幫助。
1932年8月,松花江決堤,洪水泛濫市區,蕭紅得以離開旅館,擺脫困境,到裴馨園家暫住。不久她住進醫院分娩,孩子生下後因無力撫養而送人。出院後,蕭紅與蕭軍住進道里新城大街(今道里尚志大街)的歐羅巴旅館,開始共同生活。
因沒有固定收入,二人僅靠蕭軍當家庭教師和借債勉強度日,生活非常困苦。但他們患難與共,感情融洽。
1932年11月,蕭紅、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到道里商市街25號(今道里紅霞街25號),有了自己的家。

四、走上文學之路

1933年3月,蕭紅參加了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她的兩幅粉筆畫。同時,在蕭軍的影響下,蕭紅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1933年5月21日,她寫出第一部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作品通過描寫王阿嫂一家的悲慘遭遇,憤怒地控訴了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這篇小說發表以後,她便以悄吟作筆名陸續發表了《看風箏》、《腿上的綳帶》、《太太與西瓜》、《小黑狗》、《中秋節》等小說和散文,從此踏上文學征程。

「牽牛坊」是畫家馮詠秋的宅院,因院內種植牽牛花而得名,是位於道里水道街(今道里兆麟街)的一處平房。蕭紅、蕭軍經常到這里參加左翼文化人的聚會,常來的還有羅峰、白朗、金劍嘯、舒群等人。通過與他們接觸,使蕭紅開闊了眼界,增加了文學知識,而且還受到了一些共產黨員愛國進步思想的影響。
蕭紅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團」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於引起敵偽特務機關注意,劇團於公演前解散。
1933年8月,長春《大同報》文藝周刊《夜哨》創刊,蕭紅做為主要撰稿人,在夜哨上發表了《兩個青蛙》、《啞老人》、《夜風》、《清晨的馬路上》、《八月天》等作品。
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在中共黨員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跋涉》集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偽統治下社會的黑暗,歌頌了人民的覺醒、抗爭,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進步色彩,引起特務機關懷疑。為躲避迫害,蕭紅、蕭軍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於1934年6月逃離哈爾濱,經大連乘船到達青島。
在青島,他們與先到這里的舒群一家住在觀象一路一號。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集中精力,勤奮寫作,不久完成著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此間,他們與上海的魯迅先生取得聯系,並得到魯迅的指導與鼓勵。
由於青島局勢緊張,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舒群被捕,蕭紅、蕭軍處境危險。1934年10月,他們離開青島去上海。

閱讀全文

與蕭紅離家出走後怎麼獲得經濟來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套餐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436
在西鄉做餐飲健康證要多少錢 瀏覽:308
人活一輩子什麼最重要健康最重要 瀏覽:570
浙江省打疫苗後健康碼多久變色 瀏覽:12
摩羯座的婚姻宮在什麼位置 瀏覽:492
為什麼南京是幸福感城市 瀏覽:246
愛情是什麼的經典回復 瀏覽:399
女生說幸福肥怎麼回 瀏覽:447
三國演義空城計是哪個故事 瀏覽:708
易經婚姻不好怎麼辦 瀏覽:328
加強經濟建設是什麼理論 瀏覽:850
幸福樹生蟲怎麼搞 瀏覽:483
面子與愛情你會選擇哪個 瀏覽:489
廣東美女做電商怎麼樣 瀏覽:562
經濟數學試卷分析報告怎麼寫 瀏覽:564
石井到萬科幸福譽怎麼坐車 瀏覽:902
用別人的手機怎麼查自己的健康碼 瀏覽:880
南京愛情故事有哪些 瀏覽:615
桃花眼的人婚姻如何 瀏覽:984
泰國人婚姻怎麼樣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