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共享經濟是什麼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最早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於1978年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經濟現象卻是在最近幾年流行的,其主要特點是,包括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台。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商業機構、組織或者政府。個體藉助這些平台,交換閑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者向企業、某個創新項目籌集資金。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共享經濟平台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
摘自網路
㈡ 經濟互助委員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經互會起初被確定為歐洲地區的組織,1962年對章程作了修改,規定非歐洲國家也可以加入。到80年代,經互會共有10個成員國:蘇、保、匈、波、羅、捷、民主德國、蒙古、古巴、越南。阿爾巴尼亞於1949年2月參加,1961年12月起停止參加經互會的一切活動。此外,還有一些國家的代表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經互會的一些會議。
經互會的主要機構有:經互會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執行委員會,為執行和管理機構,合作委員會,受執委會領導,現已設立計劃工作、科學技術和物資技術供應等合作委員會。
經互會的合作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初期主要是進行貿易,50年代中期以後,通過協調國民經濟計劃擴大到生產領域的合作,推動生產的「國際分工」;70年代以後,主要合作形式為實行「經濟一體化」。
國民經濟計劃的協調是經互會的重要活動方式。1954年經互會第四次會議決定,開始對各成員國的五年計劃進行協調。1971年經互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社會主義經濟一體化的綜合綱領》。它進一步規定:對經濟政策進行磋商;編制對經濟、科技的預測,協調長遠經濟規劃;改進對五年計劃的協調工作等。1984年6月舉行的經互會最高級會議上又規定,首先協調各國在社會主義國際分工中實行專業化的基本方向,增加最重要商品相互供應的措施等。
生產專業化與協作開始於1955年,到1985年已簽訂多邊生產專業化和協作的協定有150項,雙邊專業合作協定達1000多項。
科技合作是經互會活動的主要方面,形式是協調科技政策和科技研究工作。經互會科學技術合作委員會在70年代制訂了關於各成員國在1980~1990年的科技合作基本方針,共涉及182個科技問題。1985年12月,經互會第四十一次(非常)會議討論並通過了《2000年前經互會國家長期科技合作綜合綱要》,規定在2000年前,經互會國家要在國民經濟電子化、綜合自動化、原子能動力、新材料新工藝、生物工程五個最先進的科技領域有個突破性的發展,並確定92個科研課題。目前共有1500多個科研組參加完成《綱要》的工作,已聯合研製出近400種現代化的新產品。
在對外貿易方面,經互會成員國之間除簽訂雙邊年度貿易協定外,還簽訂長期貿易協定。各成員國的生產合作和其他經濟聯系是通過貿易渠道結算的。隨著相互合作的發展,相互貿易額有較大增長,1950年約45億盧布,到1983年達1660億盧布,比1950年增長36倍。貿易結算通過「集體外匯」即轉賬盧布進行。每個轉賬盧布的價值為0.987412克黃金,但不以貨幣形式出現。
㈢ zgysys分享經濟研究中心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2
㈣ 分享經濟模式是傳銷嗎
不是。
分享經濟是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對產品道優化和資源重新配置,本身就不會產生任何成本。分享經濟閑置資源是前提,用戶體驗是核心,信任是基礎,安全是保障,大眾參與是條件,信息技術是支撐,資源效率最大化是發展的目標。
(4)互邦互助分享經濟是什麼機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經濟在全球范圍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消費理念和就業模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發展趨勢,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在積極引導和支持分享經濟發展。
分享經濟在全球范圍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消費理念和就業模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發展趨勢,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在積極引導和支持分享經濟發展。
㈤ 誰能解釋一下什麼叫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閑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閑置資源創造價值。
關於共享經濟的驅動力,科恩給出了三個理由。
第一,消費者感覺有更大的主動權和透明度。
現在人們經常會遭遇到四個問題,即波動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共享經濟能使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充分發揮自我掌控能力。
第二,當今世界范圍內正出現信任危機。
來自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目前的商業和其他大規模組織的信任度越來越低。不少人對大商家的印象並不佳。為此,當他們發現賣家與自己產生共鳴時,感覺更可信,這類消費更具吸引力。
第三,消費者和供應者都在交換過程中更受益。
消費者通過合理的價格滿足了自己的需求,供應者從閑置物品中獲得了額外的收益。
㈥ 分享經濟是什麼模式
分享經濟簡單說來就是通過分享,通過人脈去換取經濟收益,典型的有C2C模式、C2B模式、B2C模式、B2B模式。比如道和雲科的分享通平台,在消費者、商家、企業之間搭建利益分享共生的橋梁,打造消費分享共同體,實現使用者之間的利益共享。
㈦ 共享經濟是什麼意思
共享經濟的解釋如下: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的本質——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者,讓他們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對於供給方來說,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來獲得一定的金錢回報,對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擁有物品的所有權,而是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㈧ 什麼是共享經濟
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目的。
共享經濟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短期轉移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閑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將資源使用權有償讓渡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通過分享他人的閑置資源創造價值。在共享經濟中,閑置資源是第一要素,也是最關鍵的要素。它是資源擁有方和資源使用方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共享經濟概念下的閑置資源可以理解為:該資源原本為個人或組織自身使用,在沒有處於使用狀態或被佔用的狀態時,即為閑置資源。
㈨ 分享經濟和共享經濟有什麼區別
1、使用者角度區別。共享經濟的擁有者和使用者不是一個人但分享經濟不一樣,分享經濟的擁有者和使用者是一個人。比如你有一輛自行車,平時除了上下班之外都不騎,那麼就可以在不用的時候租給別人,別人用完了,付給自己租金,車還是自己家的。
2、從資源的歸屬角度來看,分享經濟是某人創造或者整合了新的資源來讓使用者分享(比如單車,是有人創造了單車並將這些資源分享給使用者),而共享經濟則是利用某種途徑將現有資源提供給使用者共享(比如好吃的飯店),前者是積極的、創造性的,後者相對消極,是利用性的。
3、社會解決問題區別。共享經濟面對的是如何分配的問題,能加強分配物品的公平性,分享經濟面對的是如何再分配問題和能提高再分配物品有效性。共享經濟中參與主體是地位平等的,分享經濟中參與主體地位是差異的。共享經濟中參與主體信息是對稱的,分享經濟中參與主體信息是不對稱。
(9)互邦互助分享經濟是什麼機構擴展閱讀:
共享經濟的發展——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過程。去中介化:共享經濟的出現,打破了勞動者對商業組織的依附,他們可以直接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或產品;再中介化:個體服務者雖然脫離商業組織,但為了更廣泛的接觸需求方,他們接入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平台。
共享經濟平台的出現,在前端幫助個體勞動解決辦公場地(WeWork模式)、資金(P2P貸款)的問題,在後端幫助他們解決集客的問題。同時,平台的集客效應促使單個的商戶可以更好的專注於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
比起在歐洲市場Uber和Airbnb的如火如荼,中國市場的共享經濟熱潮卻又顯得不那麼真實。從O2O到共享經濟,在險象叢生的中國市場似乎一切新興模式都離不開燒錢二字。對「有形資產」的執念成為制約中國共享經濟的一道無形之鎖,在中國市場,共享經濟的熱潮從「無形商品」開始。
㈩ 分享經濟是什麼,有什麼平台是這種模式
分享經濟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等,進行平台化、協同化的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經濟業態。
基於互聯網、ICT、雲計算、大數據等,構建平台,形成規模與協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實現經濟剩餘資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這是分享經濟2.0的核心。
分享經濟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閑置資源實現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創新。過去大量的資源並未進入到價值創造的體系,同時分享經濟可以在可持續發展、生態、就業、協作、文化等方面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此外,分享標的具有私權或公共服務屬性。
(10)互邦互助分享經濟是什麼機構擴展閱讀:
共享經濟將激活金融業。「錢」的共享可以促進社會財富流動,提高社會財富的循環效率,擴大人們消費需求,滿足更多人的利益。在這樣的前提下,提供金融服務的專業的持牌機構,需要轉型為基於互聯網的信息提供平台。就是消除資金提供方與資金需求方之間冗長的中介環節,讓雙方最直接地交易。
共享經濟將成為社會服務行業內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務以及生活服務及旅遊領域,優秀的共享經濟公司不斷涌現:從寵物寄養共享、車位共享到專家共享、社區服務共享及導游共享,甚至移動互聯強需求的WiFi共享。新模式層出不窮,在供給端整合線下資源,在需求端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優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