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山四皓有何本事,為何竟連劉邦都不敢惹
商山四皓,這4個人是秦漢時期信奉黃老之學的幾位學者老人。他們的學問深得許多的一個學者贊同,然後也是得到統治者的一個認同和贊揚。可是劉邦為何卻不敢動這4位老人的原因是在漢朝時期漢的信奉的是黃老之學。那麼他們4位老人代表的也是黃老學說,在學識地位上肯定是這4位老人比較優先,所以說他是不敢的。
商山四皓,他們能夠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夠讓劉邦改變心意的話,也是證明著他們的學術和劉邦當時的思想也是比較契合的,因為他們之前也是受到劉邦的一個聘請,想讓他們出來做官,可是他們一直是拒絕的,但是劉盈卻請到了他們。這個時候劉邦就覺得劉盈能夠請到他們的話,證明劉盈還是有能力的,統治者的地位可以很好地交給他。
『貳』 連劉邦都不敢輕易去招惹的商山四皓,究竟是何許人也
商山四皓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都信奉黃老之學,分別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里先生周術,他們隱居於商山,四人德高望重,劉邦曾想請他們出山為官,但是被拒絕了。
『叄』 都說昏君是色徒,漢高祖劉邦「見色起意」,為什麼他不昏庸
食色,人之性也。君王有條件和資源好色。即使女流武則天做了皇帝,也找有面首。但是,君王好色並不能與昏庸劃等號。例如可以說劉邦容易「見色起意」,一生身邊有不少女人。但他不昏庸,反倒是一生很有作為。
皇帝多好色,這是不爭的事實,昏君更好色,事更是如此。但反過來看好色的皇帝就並非全是昏君了,劉邦就屬於好色但不是昏君的皇帝。劉邦屬於平民造反起家,胸有大志,身邊都圍繞一大批有理想、有才能的忠臣良將,不但能出謀劃策,出力征戰拚死效力,還能勸諫糾正劉邦的失誤。
那麼自控力強的既能享受「色」,又能做到「不昏」,這樣的才厲害。就如題主說的劉邦,色是肯定的,但他也能忍啊,剛進咸陽就要住秦宮睡嬪妃,可樊噲等人一勸就憋回去了,厲不厲害。
俗話說「色而不淫」,「色」是本性,需要進行克制,真能剋制的才是真男人。當然我說的是有誘惑且能剋制的,像那些連女人都見不到的那不叫克制,那叫憋著!
『肆』 萬載縣經濟發展情況
萬載的總體經濟還是很好,只是早些年因一些問題使經濟沒有發展,但是在我宜春全市私人小車最多的縣,近幾年的發展有了很快,如果你是來萬投資的,我們萬載人民歡迎你。
『伍』 廣西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廣西地處中國華南,是沿海唯一的自治區,緊鄰廣東。不過在經濟上和廣東卻是天差地別,在全國各省中處於中下游水平,除了南寧和柳州之外廣西城市整體發展也比較落後。
2020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廣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區經濟運行呈現加快恢復、鞏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20年廣西經濟運行情況。全年GDP增長3.7%,高於全國水平。
城市分級是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五個方面作為一級維度來評估劃分為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五線城市。廣西14個城市,在《2021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南寧位居二線城市,位列二線城市第十三位,排名較去年下跌了1位;桂林、柳州位居三線城市,玉林、北海、梧州位居四線城市。與去年相比,除北海排名下跌外,梧州、玉林的位次排名都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玉林,較去年排名上升了18位,是廣西上升排名最高的城市。2020年廣西全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22156.6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55.82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7108.49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11492.38億元,增長4.2%。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6.0%、32.1%和5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1.9%、19.9%和58.2%。分區域看,區域發展活力逐步增強,全年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8124.03億元,比上年增長2.8%;西江經濟帶生產總值10962.17億元,增長3.8%;左右江革命老區生產總值3259.96億元,增長5.7%。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強首府戰略等區域重大戰略加快實施,北欽防一體化建設穩步推進。
『陸』 終南山隱士的淵源歷史
隱士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在中國腹地,橫亘綿延,劃分南北兩地氣候及地域的終南山,不僅僅是一個自然的存在。古代,終南山是士大夫和知識分子進退朝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退守之地。如今,它仍然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為數不多的、還存在住山隱修者的地方。
這些隱修者中有為信仰而來的和尚、尼姑、道士、居士,也有為追尋清凈、淡薄的生活而來的普通人;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學界有仵子華,也有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除中國人,還有來自日本、韓國、法國等國的「老外」。據不完全統計,長期居住在終南山的隱修者約有四五百人。他們為什麼來到這里,又過著怎樣的隱修生活?古老的隱士文化在這里經歷著怎樣的延續?在一位名叫智均的居士帶領下,本報獨家報道小組走進終南山,對數位茅蓬隱士進行了走訪,終南山隱士的生活逐漸清晰起來。
從今天的西安城,經子午大道,往南不到40公里,就看見一眾起伏的山巒,綿延不絕。在雲霧天氣,它朦朧飄渺。而在晴朗的日子,從西安市區就悠然可見。這就是終南山了。終南山,在古代又被稱為太乙山、南山、地肺山。今天指秦嶺在西安之南的系列山巒,主峰太白山(太乙山)海拔3767.2米。中國的隱士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老傳說中的巢父、許由到現如今的各種隱士,其人數達數萬人,僅其中有跡可考者就達數千人。
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勛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後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秦末漢初,有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角里四位先生,時稱「四皓」,先隱居商山,後隱居終南;「漢初三傑」的張良功成身退後「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隋唐五代的葯王孫思邈,仙家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及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等都曾隱居終南山;康熙時期的關中名士李雪木,為逃避清廷的召喚,躲到終南主峰太白山一帶,因山中乏紙,他用槲葉寫文題詩,竟至收集成《槲葉集》。至民國時期,大居士高鶴年先生晚年也曾在終南山的嘉五台和南五台結茅蓬訪道修行,他隱居的茅廬猶在。 談到選擇終南山隱修的原因,藏傳佛教上師益喜寧寶堪布談了他的看法。2003年至今,堪布上師已陸續在終南山行持近10年。他告訴記者,從隋末靜靄率領徒眾入終南錫谷隱居並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隱居修道之風從未間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終南山的人文環境為隱修者提供了基本保障。健談的堪布上師感慨道:「終南山自古就有隱居修道的傳統,這里的山民對隱修者也心懷尊敬。在終南山搭建一處茅蓬,往往會得到當地山民的支持,林業部門也不會過度干涉。如今,在山裡可以隨意搭建茅蓬而無人干涉的現象,恐怕只能出現在終南了。」
對於選擇終南山隱居修行,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弟子、佛教律宗祖庭凈業寺方丈本如法師也有自己的體會。在終南山修行了近20年的本如法師說:「終南山北抵黃河,南依長江,西遙昆侖,東指大海,有王者之氣。祖師大德,多聚於此。在這里修行的隱士規格都很高,一般都是國師級,出現過智正、靜淵、普安、靜藹、靈裕、虛雲等多位高僧大德。而且終南山有一種『氣場』,能直通人心,在這里修道易成。正如高鶴年先生在《名山游訪記》所寫:名山修道,終南為冠。」
在大多數人的想像中,隱士們的生活一定像陶淵明詩中所描述那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終南山的隱士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一路上我們看到,每個隱修者都在自己的茅蓬周圍開墾了小塊的土地,種植蔬菜、瓜果,依靠辛苦勞作而生活。除了能從自然中獲取食物,他們生活所需的油鹽、米面、衣被,則主要來自周邊山民的布施,或者是山外親朋好友、居士的供給。即使是這些,也來之不易。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步行到離山口最近的茅蓬,至少要1個小時。由於交通極其不便,他們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必須從山下背上去。
終南山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獨特的氣候條件雖然為住山隱修提供了理想的客觀環境,但要真正在深山老林里長期生活,困難可想而知。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蓬長期關注終南山隱士這個群體,他向我們介紹了山中隱修者的一些情況。「隱修者都是人,並不是神仙。剛上山的時候,他們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在荒涼的山坡上如何生活。那裡沒有房子、沒有電、沒有一件像樣的炊具。性情遲滯、懶惰的人,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的生活環境。」
圓智法師是智均帶我們去采訪的第一個隱修者。由於對山中情況缺乏了解,我們的考察活動正好趕上雨季。山路濕滑,蘆葦鬱郁蔥蔥,時有蛇蟲出沒。鑒於此,智均建議我們先去拜訪離他的茅蓬比較近的圓智師父。
圓智師父快70歲了,慈眉善目,輕聲細語,看起來不過50來歲。他告訴我們,對於進山修行的人,第一件事是要找到可以居住的地方。他住的這個茅蓬,是智均幫忙找的。智均說,這個茅蓬是高鶴年當年隱居終南山時建起的茅蓬之一。時隔近百年,雖然房屋幾經修葺,但格局沒變。屋後有一圈石頭壘起的山牆,可看出當年的修建曾花費很大工夫。獨特之處還在於,茅蓬背後,有一個石砌的閉關房。智均告訴記者,這種閉關洞在藏地多見,在漢地卻是少見的。這里以前很可能住過高僧。
圓智師父剛來時,這個茅蓬幾近廢棄,四面走風,鳥從天窗進出,房子里什麼都沒有。經過辛苦修葺,才真正安頓下來。
采訪中,張蓬告訴我們,能接受艱苦清簡的生活,隱修者只是解決了生存的問題,而克服獨住的孤獨感才是他們最難通過的一關。沒有定力、沒有恆心的修行者是很難經受得住考驗的。每年,山中都有修道不成反成癲狂的隱修者。
智均也告訴記者,「即使一個有修行基礎的人,也不一定適合住山。那不僅意味著完全放棄物質享受,也意味著面對寂寞和孤獨。」因此,每年有很多人住進終南山,又有很多人離開終南山。
如今的終南山中已經沒有了古代那種政治型隱士。在他們當中,信仰佛道教的隱修者佔大多數。另外一部分,則是生活型隱士。他們隱居終南,是出於個人精神追求,或者個人對原有生活方式的放棄,自願追逐安寧樸素的生活。他們選擇隱修,有的是因為感情失意,有的是因為經濟窘迫,有的則是因為個人對原有生活的深刻反思……
在實地采訪中,我們發現,隱修者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性格孤僻、行為古怪。相反,他們流露出的簡單、明快的個性感染了我們。他們正如比爾·波特在《空谷幽蘭》一書中所描述的,是一群快樂、和善的人。
寫到這里,不能不再次提到我們的向導,居士智均。
智均33歲,瘦高個兒,性情柔和。在許多人眼裡,智均選擇的是一條奇怪的人生之路。他在北方的一個省會城市擁有一家公司,過著安穩的生活。可是,在2008年的秋天,他毅然選擇離開城市,經由朋友推薦,進了終南山,一住就是3年。
一路同行,我們了解到,智均自少年就離開家鄉,四處奔波,幾經得失。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後,他覺得自己帶著一大堆生命疑惑,就如攜帶著沉重的行李,無法進入未來的生活。「我很困惑,希望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調整一下自己。」智均說。
3年,對於生活在鬧市中的普通大眾來說,顯得那麼短暫。可對這些長期在深山老林里生活的隱修者來說,則寫滿艱辛與不易。但從智均爽朗的笑聲中能感覺到,3年的隱修,不僅讓他放下了焦慮,也讓他找到內心久違的寧靜。
在智均的舊台歷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我剩下的時間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喚醒我生命中所有的愛,把它奉獻給需要它的人!或許,這就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真諦吧。
除了像智均這樣追求生命真諦的隱修者,更多的是為修行而來。一日清晨,記者叩開了王道長的柴門。和大部分茅蓬一樣,柴門外掛著一塊寫著「正在清修,請勿打擾」的小木牌。經智均的提醒,我們沒有再犯以前敲門時的錯誤,而是大聲喊:「阿彌陀佛」(如果問「有人在嗎」,是不會有人開門的),等了半天,一位師父出來打開了柴門。
這位道教的師父從四川來,姓王,看上去不過30來歲。他蓄發,細目,言語態度都很柔和。記者來時,他正在院子的菜地里鋤草。如果不是看到他頭頂的發髻,會誤以為他是來寫生的年輕畫師。
王道長的茅蓬位置非常好,位於山谷上面的山崖下,三面朝陽,每天太陽可以從早上曬到黃昏,大霧從來不會靠近這個地方。院子中間擺放著一張用幾塊石板搭成的小茶桌,四周擺放著用樹樁做成的凳子。
談到自己來終南山的經歷,王道長說,從少年時,便受家中叔父的影響,學習打坐。有一次靜坐,感受到很美妙的寧靜,從此念念不忘。一直到10多年後,因緣具足,大學畢業後方才出了家。被問及如何修行時,他說,只是在山中種地養活自己,隨緣度日。
在終南山的回途中,也碰到了骨病專家謝士元教授正在探訪終南山中的修行的草醫、道醫,完善太白草葯醫學資料。
『柒』 辛巴威現在的經濟情況到底如何
我了解到辛巴威於1980年獨立,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的非洲南部國家,獨立前系英國殖民地。
綜述,這是一個極度貧窮的國家,發展還是要靠自己。
『捌』 劉邦請不動的商山四皓,為什麼輕易出山輔佐劉盈
商山四皓,具體是指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lù)里先生周術四人,他們對黃老之術頗有研究,早年是秦帝國的博士(一種官職,博學者擔任,備帝王咨詢政務),學識淵博,秦失政後,隱居於商山。被稱為四皓,是因為他們學識淵博,志趣高潔,年齡很大,胡須都雪白了,正如皓皓白雪一般。
對一個士來說,言聽計從是最大的尊重,也能夠使他們最大程度實現政治理想,因此,他們肯定願意輔佐這樣的主君。
『玖』 商山四皓和張良什麼關系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四位著名學者[秦博士]。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今陝西省丹鳳縣境內],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曾請他們出山為官,而被拒絕。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眾,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後聞聽,非常著急,便遵照開國大臣張良的主意,聘請商山四皓。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劉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劉盈後來繼位,為惠帝。四皓隨即回商山,皆卒於商洛葬於商山腳下,丹江之 濱. 現在四皓陵墓以建成四皓碑林,由李嵐清同志題詞.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曾請他們出山為官,而被拒絕。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眾,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後聞聽,非常著急,便遵照開國大臣張良的主意,聘請商山四皓。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劉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劉盈後來繼位,為惠帝。
『拾』 史玉柱的經濟情況
現在他的經濟情況還可以,已經准備進軍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