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債務率的參照系數為多少 國際金融
債務率(Foreign Debt Ratio)是外債余額與出口收入的比率,在債務國沒有外匯儲備或不考慮外匯儲備時,這是一個衡量外債負擔和外債風險的主要指標。債務率的國際公認安全標準是小於100%。
⑵ 債務率是什麼
債務率(ForeignDebtRatio)是外債余額與出口收入的比率,在債務國沒有外匯儲備或不考慮外匯儲備時,這是一個衡量外債負擔和外債風險的主要指標。債務率的國際公認安全標準是小於100%。
決定債務率變動的因素只有兩個,一是外債余額,二是出口規模。在外債余額呈直線趨勢上升的背景下,我國債務率的變動取決於出口增長速度,如果出口增長率快於外債增長率,債務率就下降,像1994年以後就是這種情形,如果出口增長率慢於外債增長率,債務率就上升,1994年以前就是這種狀況。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
⑶ 負債率和債務率的區別
負債率是債務余額與經濟規模(如GDP)之比,債務率是債務余額與當期收入之比。
拓展資料
資產負債率又稱舉債經營比率,它是用以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以及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標,通過將企業的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相比較得出,反映在企業全部資產中屬於負債比率。
資產負債率是期末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也就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關系。資產負債率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資產負債率這個指標反映債權人所提供的資本佔全部資本的比例,也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資產負債率=總負債 [2] /總資產。
表示公司總資產中有多少是通過負債籌集的,該指標是評價公司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同時也是一項衡量公司利用債權人資金進行經營活動能力的指標,也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
如果資產負債比率達到100%或超過100%說明公司已經沒有凈資產或資不抵債。
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增長,首先要看企業當年實現的利潤是否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利潤的增長幅度是否大於資產負債率的增長幅度。如果大於,則是給企業帶來的是正面效益,這種正面效益使企業所有者權益變大,隨著所有者權益的變大,資產負債率就會相應降低。其次要看企業凈現金流入情況。
當企業大量舉債,實現較高利潤時,就會有較多的現金流入,這說明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有一定的支付能力,能夠償債,保證債權人的權益,同時說明企業的經營活動是良性循環的。
財政債務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總負債+地方政府對外有息負債)/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該指標越高,說明地方政府的負債越多,還債壓力越大。
⑷ 政府債務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政府債務率的計算公式為:
政府債務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總負債+地方政府對外有息負債)/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該指標越高,說明地方政府的負債越多,還債壓力越大。
相關內容介紹:
政府債務是政府在國內外發行的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和銀行借款所形成的政府債務。具體是指政府憑借其信譽,政府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按照有償原則發生信用關系來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信用方式,也是政府調度社會資金,彌補財政赤字,並藉以調控經濟運行的一種特殊分配方式。政府債務是整個社會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府債務作為財政范疇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債制度是在私債的基礎上發展和演變而來的,產生於奴隸社會。到了封建社會,借債規模有所擴大,但發展十分緩慢。公債的快速發展是在商品經濟和信用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政府債務
⑸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負擔「警戒線」是多少
對於政府性債務,國際公認的警戒線標準是債務率達到100%和償債率達到20%。其中,債務率指債務余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衡量債務規模大小的指標;償債率指當年還本付息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衡量當期償債壓力的指標。
⑹ 國際上負債率警戒線是百分之多少
國際上公認的短期債務比率的警戒線為25%
國際上公認的償債率的警戒線為20%
國際上公認的負債率警戒線為100%
國際上公認的債務率的警戒線為20%
⑺ 現今世界各國赤字率和債務率是多少
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13年歐洲國家財政赤字率有所下降,但公共債務仍持續攀升。歐盟平均赤字率為3.3%,低於2012年的3.9%,公共債務佔GDP比重則由85.2%升至87.1%。10個國家的赤字率高於馬約規定的3%,分別是斯洛維尼亞(14.7%)、希臘(12.7%)、愛爾蘭(7.2%)、西班牙(7.1%)、英國(5.8%)、塞普勒斯(5.4%)、克羅埃西亞和葡萄牙(均為4.9%)以及法國和波蘭(均為4.3%)。同期歐元區平均財政赤字率由2012年的3.7%降至3%,公共債務佔GDP比重由90.7%升至92.6%。
⑻ 債務率控制標准參考值范圍是多少
債務率(Foreign Debt Ratio)是外債余額與出口收入的比率,在債務國沒有外匯儲備或不考慮外匯儲備時,這是一個衡量外債負擔和外債風險的主要指標。債務率的國際公認安全標準是小於10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定的債務率控制標准參考值為90~150%。其中,地方政府綜合財力=地方公共預算收入+基金預算收入+轉移支付和稅收返還+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專項轉移支付,各項收入均包括上年結余以及下級的凈上解收入(下級上解收入-補助下級支出)。
決定債務率變動的因素只有兩個,一是外債余額,二是出口規模。在外債余額呈直線趨勢上升的背景下,我國債務率的變動取決於出口增長速度,如果出口增長率快於外債增長率,債務率就下降,像1994年以後就是這種情形,如果出口增長率慢於外債增長率,債務率就上升,1994年以前就是這種狀況。因此,如果要緩解債務率的壓力,要麼削減外債余額,要麼擴大出口規模,當然,後者顯得更加積極主動。
不過,用債務率衡量一國的外債償付能力其實不太科學也不太可靠,原因是出口收入在對外支付時通常會先解決進口付匯,只有在支付進口付匯仍有節余(即貿易順差)時,其盈餘才能用於償還外債。許多國家為了緩解外債壓力,通常要緊縮進口,就是這個道理。對我國外債償付能力的評估1994年以前就不適合用債務率指標,因為在這一段時期,我國幾乎年年貿易逆差,出口收入不但不能償還外債,由於外匯儲備短缺,實際上還要利用外債來平衡貿易逆差,這正是在這一段時期我國的債務率運行在安全區,但債務儲備/外債比率卻運行在「緊急狀態」的根本原因。
⑼ 什麼是現值債務率
在經濟上衡量一個國家對外債務水平的指標,即該債務國當年未償還債務的現值與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
(1)經濟現值債務率:未償還債務現值/國民生產總值,80%為臨界值。
(2)出口現值債務率:未償還債務現值/出口,20%為臨界值,當實際指標超過臨界值的60%,為中等債務國家,以下則為輕度債務國家。
⑽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六大問題、挑戰:
第一個是投資問題。中國經濟發展無論如何繞不過投資。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投資。但投資又帶來了產能過剩、增長水分等很多問題,所以出現了「投資-增長-過剩」的悖論,在新常態下需要進一步解決好這個悖論。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用改革的方式,對投資進行一些新的處理。
第二個挑戰是債務率上升和杠桿率飆升。這次全球經濟危機是因為發達經濟體杠桿率上升、債務上升導致的債務危機。在危機發生時,我國的杠桿率和負債率都不算高,但這幾年都飆升了。我國的實體經濟總負債杠桿率的佔比目前還不高,但是企業的負債非常高,實際上與國際比較都是這樣。
第三個挑戰是城鎮化問題。原來城鎮化是開發計劃,買地、賣地、招商,現在需要從城鄉一體化的角度重新看城鎮化,要從土地市場一體化的角度看城鎮化。城市化是為了提高效率,城鎮化的社會含義意味著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四個挑戰是房地產市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從體制上削弱了房地產價格上漲的經濟社會基礎。另外,城鎮化戰略的轉型,終止了住房市場發展的傳統動力。未來城鎮化將不再主要體現為開發區化的城市規模擴張,所謂10-20年的剛性需求是否還存在,需要認真研究。我們可以看到,當城鄉土地一體化時,房價上不去了。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供應量絕對大於需求量,居民的購房意願急劇下降。
第五個挑戰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地方政府債務可能長期化,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理由有三點: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佔GDP的比重仍控制在40%以內,處於國際通行的60%債務率控制標准范圍內,但是如果不加以處置,長此以往就會成為大問題;二是中國整體的資產負債表仍然健康,我們可在不對經濟健康造成較大損失和對經濟增長速度造成較大不利沖擊的條件下處理地方政府債務,單一制的政體,使得我們也有此能力;三是中國可供選擇的去杠桿空間仍然很大,包括政府資產的轉賣、債轉股,長、短期債務重組轉換,拉長負債久期,降低期限錯配風險等。以上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其實也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方案。
第六個挑戰是金融問題。量寬、價高是金融的主要問題。量寬是中國的流動性過剩,但利率很高,這是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這一問題經常發生並且長期持續,導致我國金融結構中存在種種障礙。理論上說,這一現象阻礙了貨幣向信用的轉移,貨幣向信用轉移過程中,每轉移一步就加一下價,最後到實體經濟手中便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