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來賓市經濟如何
經濟理念國內前茅
㈡ 廣西哪個城市經濟比較好
南寧市經濟最好。
廣西十四城市實力排名
1、南寧市(在東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後,經濟飛速
發展廣西城市的老大)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簡稱"邕",擁有1680多年的歷史。從遠古到近代,這座城市都在不斷
的創新發展,時至今天,它是中國西部各省區唯一沿海的省會城市,是中國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
要樞紐城市,是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溝通中國和東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88.86億元,財政收入74.63億元,
2、柳州市(強大的工業體系使柳州屈居南寧穩居廣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稱龍城,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
名城。全市轄六縣四區,總面積18686平方公里,總人口351.3萬人,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山清
水秀的自然風光和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構成了柳州的稟賦特色,日趨發展的工業經濟彰顯著柳
州的時代特徵。2003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7.82億元,財政收入58.18億元,
3、桂林市
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它地處廣西東北部,是桂
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桂林市經濟社會發
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過去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得
到緩解,城市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構架初步形成。「十五」期爭取實現固
定資產投資540億元,城市建設有重大進展。
4、玉林市(繁榮的民營經濟,和眾多的消費人口,支撐玉林保持桂東南老大廣西四哥的位置)
所轄二區五縣市的建成面積達 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區常駐人口近40萬人;以北流、容
縣、陸川、博白、福綿、興業、玉州為衛星城,使玉林成為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園林式現代化城市
1996年,國民生產總值達154.25億元(90年鄉鎮企業在廣西、在全國享有盛名,是玉林經濟具
活力的增長點。
建立了以機械、建材、陶瓷、食品、制葯、糖紙、化工、卷煙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培養出以玉柴
機器、玉林制葯、廣西運美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業集團。
5、北海市(從地產泡沫中走出,開始謀求新的機遇,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大型臨海工業造就北海迅
猛發展使之超過老工業城市梧州,屈居第五)
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是2004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58.1億元,增長12.1%,其中第一、
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40.8億元、52.9億元、64.4億元,
6、梧州市(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珠江航道改造的完成,接受廣東輻射的效果初步顯現成為兩廣
樞紐,開始聚積底氣准備超越沿海城市,完成其超越發展的第一步)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梧州市
是我國西部大開發12省(市)區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接受粵港澳台地區
產業、技術、資金轉移的最前沿地區。東鄰廣東,南接玉林,西連貴港,北通賀州、桂林。潯
江、桂江匯於市區為西江。三江交匯處黃綠分明,人稱鴛鴦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
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與粵港澳一水相連。水路距廣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門384公
里,為廣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對外貿易歷
史,設施齊全,基礎較好,與世界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梧州市是廣西最早的工
業基地。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電、火柴、肥皂、電池、機械、紡織、治煉、醫
葯、化工等行業就享有盛譽。林化林產工業、輕化工業、食品工業、房地產業、對外貿易已發展
成為梧州的優勢產業。
7、欽州市(整合為一個經濟體走廊逐步成熟,桂南小城市群飛速發展)
是廣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塊寶地。這里氣候溫和宜人,河流水庫眾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
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游覽風景迷人,名優產品繁花似錦,有興旺發達的農業。也
有大有可為的海洋捕撈養殖業,城鄉市場廣闊,開發建設有著很大潛在優勢。全市工業目前已形
成製糖、醫葯、食品加工製造、建材、化工等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製糖、醫葯工業是全市的兩
大支柱.
8、防城港市(獨特的區位優勢,
決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格局中居於特殊的戰略地位。)
是1993年5月23日設立的地級沿海開放城市。防城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發展。全市擁有大小
港口10多個,其中防城港是廣西乃至中國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國樞紐港之一,以水深、避風、不
淤積、航道短和可用岸線長而著稱於世。,年吞吐量超過1300萬噸,與71個國家和地區的227個
港口通商通航,躋身全國大港行列。21世紀的防城港已成為大西南與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貿易往
來最現實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
9、貴港市(經過十幾年的工業建設,已經走上了工業強大穩定發展的道路)
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2億元,比上年增長7.3%,財政收入8.08億元,增長10.3%,城鄉居
民儲蓄存款余額64億元,增長14%。目前,貴港市已建成富有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工業新格局,是
廣西新興的工業基地。形成了製糖、造紙、建材等支柱產業以及機電、化工、冶金、紡織、醫
葯、皮革、食品、印刷等10多
10、百色市(新型的工業建設和南貴昆經濟圈中心等優勢開始化為百色發展的實際動力)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02.99億元,增長15.3%;財政收入完成24.7億元,政府決定把百色
打造為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鋁工業基地。如果我這輩子註定要孤單,我會選擇在路上漂泊一生。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在陌生的地方認識喜歡的陌生人,可以是朋友、兄弟甚至知已,我只需要陪
伴。然後和自己喜歡的陌生人握手,擁抱,一起看繁華世界人間蒼涼,然後告別,然後期待下一
次驚喜的重逢。?
11、賀州市(挾新興能源工業和交通要道等優勢初次登場,
開始踏上廣西城市舞台)
鞏固提高商貿旅遊業,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資源開發、加工
型的特色工業,突出發展市場潛力大的電力、林產、 造紙、制葯、冶煉、建材、陶瓷、服裝、食
品等優勢產業。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了以合面獅電廠、昭平電廠、龜石電廠和中勝火
電廠等 骨幹電廠和100多個小水電站構成的獨立電網,擁有上市電力企業——桂東電力股份有限
公司,,其 價廉質優的電能還輸往廣東省部分縣(區),成為「西電東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
賀州市城區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121條,總長73.68公里。賀州市交通運輸以公路和水
路航運為主。207、323國道和三條省道干線貫通境內;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洛
陽至湛江鐵路、汕頭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過賀州市。為承接粵港澳的區域經濟輻射和產業轉
移,賀州市建立了旺高、西灣、信都工業區和賀州高科技工業園,
12、河池市(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縣分別被劃為區定和國定
貧困縣市。現在正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
發揮水電、有色金屬兩大優勢,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優勢產業,重點項目和路橋
經濟帶動,積極建設西南通道經濟帶和紅水河經濟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
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產品品位和市民素質,為實現富民興市新跨越目標而努力奮斗。
13、崇左市(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富有特色的新型工業
體系,加快發展工業是振興崇左市經濟的關鍵)
區位得天獨厚,是中國走向東南亞地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崇左工業園、大新錳谷工業園、
左江農產品加工園、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扶綏華僑投資區、大新桃城鄉鎮企業工業區、天等特
色產品加工園等工業園區。
14、來賓市(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掛牌成立的地級市,至今還不滿兩周歲。
唯其古老,愈現底蘊魅力;唯其年輕,彌見朝氣活力。暫時排於十四位)
位於廣西中部的來賓市,素有"桂中"之稱。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00多家,電力、製糖、冶煉已成支
柱產業;造紙、建材、制葯、礦產品、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有一定規模;。八一鐵合金廠是全國
目前最大的錳鐵合金生產基地,來賓冶煉廠銦冶項目每年銦產量佔全世界銦產量的1/4;全市13家
大中型糖廠,總日榨能力5萬噸;法國北方電業集團、亞洲康密勞有限責任公司、英國糖業集團、廣
東東莞糖業集團公司等一大批國外、區外大企業紛紛落戶來賓市。
㈢ 廣西賓陽是怎麼樣的
百粵之地--賓陽縣
自然地理:
賓陽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南,東經108o32′~109o15′,北緯22o54′~23o37′,
處在北回歸線南緣。縣境受海洋暖濕,氣流調節,高溫多雨,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為28.8 oc ,
便於多種經營。
賓陽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桂海高速公路、南梧、南柳二級公路穿腹而過,湘
桂鐵路,黎湛鐵路在黎塘交匯,縣境內的黎塘火車站是廣西最大的地方鐵路編組站。全縣有
干線公路6條,其中國道2條,省道2條,高等路面185.4公里,100%的鄉鎮、97%的村委已通汽
車。縣城蘆圩鎮至南寧市僅80公里。
歷史沿革:
賓陽縣古為百粵之地。夏至周為荊州地,秦時屬桂林邵所轄。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建領方縣,為本縣立行政建置之始。三國時代,本縣為吳國屬地。元興元年(264年)改領方
縣為臨浦縣,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將臨浦縣疆域劃分為二恢復領方縣,又予漢廣郁地設
等寧縣,唐朝貞觀五年(631年)置賓州。清朝康熙以前,仍沿明制,宣統三年(1911年)改
賓州為賓縣。民國元年(1912年)賓縣改稱賓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置賓陽縣,賓
陽縣專區(後改邕寧縣專區)1953年3月起為桂西壯族自治區(後又稱州)所轄,1958年3月,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後,劃歸南寧專員公署所轄(後改稱地區),2003年6月27日正式移交南
寧市,為市轄縣。
民族文化:
2000年,全縣少數民族189014人,其中壯族佔98.61%,瑤族佔1.08%;人口超過100人的有苗族
(167人)、侗族(117人),其餘少數民族仫佬、毛難、回、京、水、滿、土家、白、藏、黎
及其他各民族,人口在100人以下。「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節日。
人口經濟:
2000年,賓陽縣人口964056人。其中農業人口836108人,非農業人口127948人。賓陽縣個體私
營經濟和傳統手工業比較發達,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主要的經濟支柱和新的經濟增長點。2002年
非公有制經濟佔全縣GDP的二分之一強,上繳稅金佔全縣財政收入的近四分之一。目前,全縣共
有2000多名農產品經紀人和450家中介組織;共有個體工商戶2.9萬戶,私營企業388家,有專業
村285個,主要從事小五金、竹編、造紙、皮革、建材、製糖、服裝、機械加工、農機具、繅絲、
毛筆毛刷、食品、農副產品加工、香粉加工、陶瓷、壯錦、塑製品、化工等產品的生產和加工。
壯錦、竹編、瓷器堪稱賓陽「三寶」。特別是以竹編產品為主的工藝品,以其實用舒適、雅緻清
新、鄉土風味十足的特點,30多年來一直暢銷歐美、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超過
700萬美元。
行政區劃:
賓陽縣位於廣西中部,東經108o32′~109o15′,北緯22o54′~23o37′,東鄰貴港市、南偏東
與橫縣接壤,西南部與邕寧縣交界,西部與武鳴縣連接,西北部與上林縣相銜,東北部與來賓市
毗鄰。全縣有20個鄉(鎮),208個村委會,22個街委會,1881個自然村,6016個村民小組。全
縣總面積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4224.5公頃,有林面積7.03萬公頃。全縣總人口為964056人,
有壯、漢、瑤等22個民族。
旅遊資源:
賓陽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各個景區以點帶面,呈環帶分布:東以黎塘為核心,有龍岩公園、相
思潭、燕山六五寺、和吉鎮獅子岩、邊山村仙女湖;西有清平水庫、昆侖關戰役遺址、葛翁岩抗
日戰爭指揮部舊址、思隴鳳凰灘、萬盆林區、陳平江漂流;南有桃源忘憂谷、六蓮渡抗日戰爭後
方醫院舊址;北有鄒圩清水河、八仙岩;中部以縣城為中心有大漢回風塔、蒙大賚恩榮坊、南橋、
南街、中山公園、大橋江、秀峰塔、思恩府科試院。
工農業:
農業 賓陽資源豐富,是全國500家產糧大縣之一,大宗農產品有甘蔗、蓮藕、蔬菜、桑蠶、木薯、
花生、玉米等,目前賓陽的瘦肉型生豬、水養白鱔、點星魚已享譽區內外。1996年,賓陽被列為
「九五」首批國家商品糧基地縣。1998年,成為廣西優質糧生產縣。2001/2002榨季,全縣糖蔗總
產量70.28萬噸,蔗糖生產已成為全縣第二大支柱產業;2001年底全縣桑園面積發展到2.20萬畝,
養蠶7萬多張,產繭2423噸,總收入2600多萬元;竹編製品年外貿收入530萬美元;2001年全縣肉類
總產量達3.64萬噸,比上年增長6.34%;2001年,全縣水產品總產量1.97萬噸。
工業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幾年的發展,賓陽縣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九五」期間,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98%。2001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57611萬元,比上年增長7.81%;全社
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5917萬元,比上年增長20.18%;完成一般預算財政收入21188萬元,比上年
增長8.42%,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達8.2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81億元,增長8.61%;
外貿進出口總額641萬美元,增長15.64%;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08元,比上年增加154元,增長幅
度為9.33%。
賓陽縣傳統手工業歷史悠久,工業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專業村285個,產品小五金、爆竹、衛生紙、
皮革、竹編、陶瓷、塑料製品、絲綢、鏡畫等300多種,花色品種多達710種。壯錦、竹編、瓷器堪
稱賓陽「三寶」。全縣擁有水泥、製糖、機械等中小型企業200多家,製糖、建材是賓陽縣的支柱
產業。賓陽商貿發達,聞名全國。全縣投資6000多萬元建成生產資料市場、建材市場、小五金市
場、服裝市場、農貿市場、牲畜市場、皮張市場等大小市場62個,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其中專
業市場8個,年集市成交額約12億元。
政策優勢:
2001年,賓陽縣狠抓項目投資工作,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917萬元,比上年增長20.18%。
2002年縣委、縣政府確定為項目建設年,主攻方向是工業、農業、交通通信、能源建設、礦業、
城鎮基礎設施、市場建設、旅遊項目等方面,重點抓好一批對賓陽縣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起促
進作用的「龍頭」項目。為確保項目建設工作順利開展,一是出台優惠政策,減費讓利,進一步優
化投資環境;二是設立項目投資辦證大廳,實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三是建立行政公示
制、工作時限承諾制、跟蹤服務責任制、公開評議制和首次受理材料制等制度;四是對外商投資企
業尤其是重點納稅企業,實行掛牌保護;五是公安部門把外來投資企業列入重點保護范圍。
㈣ 廣西省南寧市賓陽縣馬上就要打造成市級了,這是真的嗎有誰知道這個地方有多少人口經濟發展怎麼樣
人口現在官方統計105萬左右。經濟一般般。主要經濟集中在黎塘鎮。沒什麼旅遊的。交通一般般。教育還是很不錯的。文化方面,只有個炮龍節。吃的有酸粉,還有白切狗肉,燜狗腳。賓陽人對外地人比較奸詐,招商一直不行,外地人不敢來賓陽投資。一年前是傳銷人員集中的地方。基本上就這樣了。所謂的成立市,那純屬扯淡!
㈤ 廣西的賓陽縣經濟發達不很窮是嗎
很窮啊,非常的窮,房價還6000實在想不通,窮得我都不敢在縣城買房了,跑去南寧買了
㈥ 賓陽在那裡有什麼特色
賓陽 在青山水秀的廣西。
要說賓陽有什麼特色~~那我來鄭重地告訴你:賓陽,假貨特別多,你要去的話請你注意點。那裡就連女人都是假的,就知道騙我們的感情!
當然,我沒被騙過,是我的朋友被騙過了!
㈦ 賓陽縣的經濟概況
年度數據
2008年,賓陽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GDP)8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0%。規模以上工業較快增長,工業總產值85.8億元,比2007年增長20.1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25.85%。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迅猛擴大,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76億元,比上年增長35.7%。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縣完成財政收入5.02億元,首次突破5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22.03%。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加,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3元,比上年增長24.18%;農民人均純收入4169元,比上年增長19.49%。城鄉消費品市場十分活躍,全縣城鄉市場同步增長,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43億元,比上年增長23%。
2011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1.8億元,同比增長15.1%;全部工業總產值153億元,同比增長27.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同比增長37.62%;完成財政收入10.26億元,同比增長26.83%;農民人均純收入6121元,同比增長17.5%。2012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1億元,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70億元,達到172.9億元,同比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8億元,同比增長14%;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2012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0.1億元,增長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3.94億元,增長30.81%;財政收入12.67億元,增長23.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79億元,增長13.8%;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93億元,增長5.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73億元,增長1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1元,增長12.94%;農民人均純收入7187元,增長16.3%。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2948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3%,GDP增速比上年加快1.6個百分點。從分產業數據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6284萬元,增長5.1%,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557479萬元,增長13.2%,比上年加快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565719萬元,增長7.2%,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26.56:36.45:36.99,與2012年相比,第一、第二產比重有所回落,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1.5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15%、61.79%和26.05%,分別拉動GDP增長1.13、5.76和2.43個百分點。 本縣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較多,日照充足,對發展農業生產頗為有利。農作物以糧食為主,1950年至1985年的36年間,種植面積佔耕地面積90.03%。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佔耕地面積64.47%。其次是玉米、黃豆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黃(紅)麻、煙草、木薯、桑、茶、果、瓜、葯材等。1949年,糧食畝產137斤,總產12539.86萬斤,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下同)2500.54萬元;1983年畝產523斤,總產68968.08萬斤,總產值21018.53萬元。比1949年分別增長2.96倍、5.50倍和7.41倍。1985年因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等原因,畝產487斤,總產53177.08萬斤,總產值283.6750萬元,比1984年,畝產增2.51%,總產減2.09%,總產值增126.96%。
2013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98.15萬畝,比上年增長0.83%,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106.16萬畝,比上年增長1.44%;花生播種面積8.67萬畝,比上年增長2.05%;甘蔗播種面積33.22萬畝,比上年減少9.17%;蔬菜播種面積38.52萬畝,比上年增長8.13%。全年糧食總產量37.91萬噸,比上年增產6.32%;蔬菜產量達到50.39萬噸,比上年增長4.81%。畜禽生產保持穩定。上半年受H7N9疫情影響,生豬、家禽市場價格出現了周期性波動,生產受到一定影響。進入7月以後,禽流感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家禽市場價格回升,家禽生產明顯恢復。三季度末,全縣肉類總產量6.42萬噸,同比增長2.04%;蠶繭產量2.03萬噸,比上年增長2.78%。2013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4.8%。初步統計,2013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5852萬元,比上年增長4.16%,其中,農業產值356900萬元,增長4.76%;林業產值27009萬元,增長5.14%;牧業產值227442萬元,增長2.25%;漁業產值36190萬元,增長10.0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321萬元, 增長4.8%。 民國時期,縣政府建設科下設農業技術推廣所,配技術員2人,從事林業苗圃工作,供應一年一度「植樹節」種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於1949年12月設立實業科,分工專人管林業。1955年設林業科。1956年2月在山地面積較多的高田、太守、武陵、古辣、甘棠、黎塘等6個區設立林業工作站,每站配林業幹部3至4人,協助區公所編制年度林業生產計劃,指導群眾采種、育苗、造林、護林防火,培訓農民林業技術人員。同時,在蘆墟及武陵的平天、黎塘的新埠,建立3個國營苗圃,各配技術幹部1人,工人3至5人,負責采種、育苗,供應群眾造林。1958年2月取消縣林業科和區林業工作站,林業與農業,水利合並為農林水利局。1959年分出成立林業局,配林業幹部2人,33個公社各配林業委員1人。1962年林業局改為林業科,配技術幹部3人,繼續經營蘆墟、新埠苗圃。1964年林業科改為林業局,配技術幹部8人、公路綠化員10人,12個區各配林業助理員1人。1968年3月縣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下設農林小組,除留1名林業技術幹部外,其餘於10月下放「五·七幹校」。1973年農、林分開,又成立林業局。1977年11月,縣成立林業科學研究所。1979年林業技術幹部增加到20人。1983年成立縣林業技術推廣站,配技術幹部5人,並在高田、思隴、甘棠公社成立林業技術推廣站,每站配幹部1至2人,全縣林業技術幹部增加到24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理工程師12人,技術員4人。1985年,全縣有林業幹部22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理工程師11人。 賓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聚居著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21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約佔全縣總人口數的20%。全縣各族人民和睦共處,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風情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開放、寬容、創新的文化氛圍。除了傳統的春節等節日外,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清明節、端午節、天貺節、關公節、燈酒節、中元節、重陽節、冬至節、送灶節、三月三,在民間和傳統的節日里,除了家家戶戶烯放炮仗外,人們舞龍、舞獅、舞馬、舞貔貅、舞鶴、舞蝶、舞蚌、游彩架、跳板鞋舞、搶花炮、彩燈、踩高蹺、武術表演以及跳民間歌舞等,別有一番情趣。此外,賓陽的民間舞蹈、戲劇豐富多彩,戲劇方面有:粵劇、師公師戲、絲弦戲、採茶戲;歌舞方面有:仙馬彩鳳舞、鷹歌飲酒舞、群鼓舞等;音樂方面有:八音、民歌、馬歌、儂歌及各種形式的配樂演奏等。與此同時,賓陽人民還創造了剪紙、刺綉、壯錦、竹篾編織、木器、制陶、雕刻、繪畫等傳統工藝,這些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工藝是賓陽獨特文化積淀的精髓,一直流傳至今。
炮龍節
炮龍節:炮震千山醒,龍騰百業興。炮龍節是獨具賓陽民族特色的一種非常熱鬧、隆重、中國少有的傳統節日(即一年一度的農歷正月十一晚舉行舞龍活動)。
炮龍節距今已有150年歷史了。炮龍比一般常見的彩龍要大,裝裱簡單,短有7節,長有11節不等;龍長有30-40米,龍頭龍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紙裝裱,龍身用色布裝配。舉舞之前,一般由組織單位發動捐獻,籌備,張貼龍路(即向全城各單位各戶發出邀請喜貼),敬請當日炮竹增光。是日,黃昏時分,人們從四面八方奔踴到各個開光點,興奮地等待著開光一刻。舉舞時,組織單位首先舉行開光(開光可分多個點)儀式。開光時,「啪啪啪」,總指揮准時發出三發信號彈,多處開光點的幾十條龍同時向天地拜幾拜,迅速間萬炮齊鳴,光焰沖天,巨龍狂舞,歡聲雷動。整個縣城傾刻變成了炮龍之城,輝煌之城。開光後,由龍牌、鑼鼓、八音(嗩吶、京胡、二胡、大胡、秦琴等管弦樂器以大小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器開路,高舉火藍、火把相隨,按事先安排的龍路循序漸進。舞龍者可分多套人馬,輪流舉舞,他們頭戴滕帽,身系腰帶,個個赤膊上陣任由多少鞭炮爆灼。炮龍每到各家各戶各單位,都事先備足炮竹夾道而迎。凡炮龍到之處,鞭炮齊鳴,焰火繽紛,萬頭攢動,鼓樂助興,熱鬧非凡。炮龍每到一家都必須待鞭炮響停後方可向前舞去,放炮竹數量有的戶放幾千頭,有的放數十萬頭。舞龍一定要沿原來邀請的大街小巷舉龍舞去,直到舞完所有的街道為止。炮龍舉舞一般連續晝夜,炮竹長鳴,也可直至兩晝夜。舞龍者(人馬)不怕疲勞,晝夜不睡,堅持到底。如有炮龍被炮毀,不管多少條龍全在所不顧。炮龍節,人們看到的是全城街巷人群萬頭贊動,鞭炮轟鳴,霧氣沖天,竹光映紅滿城,街道全是鋪滿炮竹紙屑和火葯的塵砂。
賓陽炮龍之所以能夠久盛不衰,全在於當地人民認為舞炮龍能招吉祥興旺。當晚舞炮龍時,有不少人抱子抱孫去鑽「龍肚」,以求吉祥;敬請炮龍進自家屋宅舉舞,更為吉利。有些群眾求子心切,早與龍隊私下定取「龍珠」,以求添丁發財。20世紀80年代後,賓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炮龍節規模更為盛大。1993年炮龍節,賓陽縣委、縣人民政府隆重召開炮龍節招待會,邀請廣西區、地、鄰縣各廳、部、委、辦、局、銀行、公司、軍分區等有關領導及海外僑胞,港澳台胞、外籍在華的專家、教授等200多人參加。這年炮龍節,為歷史上最隆重、最盛大的一次,共有炮龍28條,游遍全城12條街道,熱鬧通屑達旦。2007年,為了展示賓陽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豐富的民俗風情,打響炮龍文化特色品牌,賓陽縣委、縣政府決定舉辦百龍舞賓州炮龍節活動。被譽為「中國炮龍之鄉」的廣西賓陽縣歷史悠久,眾多名勝古跡和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賓陽擁有了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 清末至民國初期,本州、縣大墟場都有私人辦的中葯房(店);一些農村有草醫。民國6年(1917年)縣創辦官醫局。24年(1935年)縣設醫務所。26年(1937年)8月,蘆墟、安民、武中、茶山、羅幔、鎮賓、高田、河田、太守、洋橋、三塘、大仙、鄒墟等鄉也相繼設醫務所,每所有醫士一至兩人。30年(1941年)12月1日成立縣衛生院和黎塘、武陵、新橋分院。38年(1949年)全縣有醫師、護士等20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接收縣衛生院,成立縣人民醫院;接收黎塘、武陵、新橋衛生分院,成立區衛生院。1954年增設縣婦幼保健站和154個鄉衛生院,合計區(鎮)及鄉衛生院160個。1955年,撤銷鄉衛生院138個,保留、充實區、鎮衛生院22個。全縣醫務人員177人。1956年成立縣人民醫院黎塘分院和縣防疫站、血防站。1959年恢復鄉衛生院70個,1960年又恢復鄉衛生院73個。全縣有縣院、站5個,區、社衛生院155個,醫務人員633人。後隨區、社(鎮)行政機構增減而增減。1985年:有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所、防疫站、血防站、皮防站各1個,鄉(鎮)衛生院18個,醫務人員1646人。1969年,農村開始建立合作醫療組織。1970年大隊合作醫療161個,鄉村醫生(赤腳醫生)513人,生產隊衛生員1985人,農村接生員200人。1979年,大隊合作醫療173個,鄉村醫生607人,生產隊衛生員3159人,農村接生員511人。1985年,全縣農村醫療網點449個,鄉村醫生198人,衛生員367人,接生員333人。
㈧ 2021廣西賓陽縣很落後嗎
不算落後吧!
賓陽縣,位於廣西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東鄰貴港市覃塘區,南偏東與橫縣接壤,南與興寧區、青秀區交界,西與武鳴縣相連,西北銜接上林縣,東北與來賓市興賓區相鄰。賓陽縣 2015年GDP總值為187億元,2016年GDP總值為203.33億元,位居全區第11名。賓陽縣總人口104萬左右,縣內除了漢族以外,還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和仫佬族等少數民族。說壯話的佔全縣總人口的19%左右。賓陽著名景點有:相思潭,程思遠故居,賓州古城、昆侖關、清平湖旅遊度假區、佛子山旅遊區等等。
㈨ 廣西來賓發展的怎麼樣
雖然廣西的經濟在全國排名並不是非常優秀的,但是來賓市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來賓19年GDP達到了654.15億元,廣西排名十四。雖然曾經的來賓因為傳銷被人們廣為詬病,但是如今的來賓以嶄新的面貌出現,讓人十分敬佩。就整個廣西而言,來賓是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未來的發展也是不可估量的。廣西屬於被人們低估了經濟的省份,來賓同樣如此。不過如今的廣西,每年交上的答卷真的非常漂亮。
來賓未來發展來賓市的發展是不可估量的,如今在政策的扶持之下,這座城市很有可能未來會撤縣立市或者撤縣立區也未可知。首先在經濟上,因為當地礦產資源的豐富所以支柱性產業如今越來越強,其次環境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光都是一絕,大力發展旅遊業也能夠讓來賓越來越好。當地居民工資每年都在上漲,GDP每年都能夠增加。公共事業和教育事業當地政府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只要繼續保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及加大對人才的引進以及招商引資到適合當地情況的產業,可以讓當地可持續發展得到最好的保障,那麼相信未來一定能夠看到來賓和廣西更好的一面,2020年是全面實現小康的一年,相信來賓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