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潮汕經濟不好怎麼辦

潮汕經濟不好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8-08 15:25:37

1. 潮汕有不少富豪,為什麼發展不起來還嚴重滯後呢

潮汕是廣東省除珠三角以外最有條件發展的地區,至於為什麼發展不起來並嚴重滯後有其根本性因素,潮汕遠離省府中心城市廣州,依靠自身實力發展壯大是困難的,如果把潮汕放大到廣東全省,可以看出廣東的資源配置完全是圍繞廣州為中心的經濟發展圈,潮汕距離廣州三百公里開外處於完全邊緣化地區,潮汕分配到的發展資源是有限的,杯水車薪,不足以滿足發展最基本條件,潮汕依附珠三角發展自己是不現實的,潮汕發展之路在哪?本人梳理一下給出以下幾點。

一:利用好自身經濟特區自主的政策優勢向省里中央申請,把潮汕定位為廣東粵東區域經濟中心,對接粵台粵閩粵贛的戰略高地。二:實現大交通戰略,申請建設江西贛州經梅州到汕頭高速公路,建設贛汕高速鐵路使潮汕成為高鐵樞紐站,建設汕頭港國際深水碼頭,申請開通汕頭到台灣高雄直航,高標准建設連接福建臨界道路,提升潮汕及揭陽三地道路通行能力。三:初期利用現有經濟發展條件,扶持一批外向型實力企業,發揮陶瓷玩具制衣等傳統優勢製造業,建設大工業園區,擴大招商引資,鼓勵在外的本地人回鄉創業。

四:把汕頭港打造成為粵東重要出海口,和江西聯動做贛南地區的外銷產品的出海首選地,吸引臨近福建一些外貿出口就近走汕頭港,支持梅州和潮汕地區一體化發展,和台灣高雄港建立合作關系,為台商布局粵東發展提供便利。五: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潮汕新城,鼓勵散居世界的潮汕人回鄉置業創業,促進高等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激勵外來優秀人才來潮汕發展,降低門檻吸收移民,把潮汕打造成特大型城市!六:以轉變觀念求發展,摸著石頭過河探索新機遇,只要推動潮汕地區這艘巨輪緩緩起航,憑著潮汕人的聰明才智相信一定能找到方向,如果歷史給了潮汕機遇,成功發展是必然的,祝潮汕兄弟好運!

潮汕發展不起來是因為潮汕人喜歡「工夫茶」的原因;也有說潮汕人小富即安;甚至說潮汕地區迷信、排外之類的。但這可能是你所道聽途說的只言片語,也是你不了解的個人觀點。在這些外在表現的背後,肯定有著它發展不起來的原因。顯而易見,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跟政策、人才、外來投資有關,而潮汕似乎並不缺乏這些條件基礎。汕頭作為改革開放後被設立為經濟特區,有政策的支持;世界各地有大批優秀的潮汕華僑及潮商,也有在外求學的大批潮汕學生,自給人才並不缺乏;剛開始設立特區,確實也有台商、華僑等外商來投資。可為什麼最後潮汕也被同為特區的深圳遠遠甩在後頭呢!部分網友說潮汕發展缺乏周邊經濟聯動、遠離省府,發展後繼無力,不乏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應該是潮汕地區的濃厚的人情社會及商業意識。

人情社會及商業意識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重人情(俗話說人情是生債)使潮汕人團結,商業傳統使潮汕人特別會經商;另一方面重人情又使政府執政能力受阻,濃厚的商業意識又造成人民喜歡用錢去解決問題。至於人情社會和濃厚的商業意識是怎麼形成的,這我覺得跟潮汕地區的地理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在遠古交通遠遠落後的年代,潮汕地區又是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就形成了常受山賊和海盜的困擾,加之遠離政治中心,官府不能及時治理到。這就造成了潮汕人深深依靠宗族紐帶關系形成強大的自我保護網,這是人情社會形成的基礎;除此之外,潮汕地區地少人多,為了生計,很多潮汕人建國之初紛紛被迫下海去到東南亞地區經商,而一個人來到異國,要有好的發展當然得靠人脈,靠團結,這使得人情社會得到強化,某種程度上也形成了潮汕濃厚的商業文化。

作為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的汕頭,可謂集合了國家政策之天時,水陸交通樞紐之地利,著名僑鄉之人和。然而,這座城市的經濟卻在四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中墊底,始終交不出一張足以匹配其身份的成績單。數據顯示,在2015年汕頭市GDP總量為1850億元,人均GDP為3.34萬元,而同是經濟特區的深圳、廈門、珠海,GDP分別是汕頭GDP的9倍、1.8倍、1.1倍,從人均GDP來看,深圳、廈門、珠海人均GDP分別是汕頭人均GDP的4.7倍、2.7倍、3.7倍。

2004年4月,時任汕頭市委書記的李統書被央視《實話實說》邀請談信用建設。主持人崔永元開場時這樣講到:「我最近正在學誇人,誇姑娘就說漂亮,誇小夥子就說精神,誇小孩就說聰明,誇汕頭人就說你真不像是汕頭人。」崔永元的半開玩笑的開場白或許道出了當時很多人對潮汕人的大致印象。海販起家,潮汕人輝煌的商業成就後面,「誠信缺失」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2001年,國家稅務總局一位官員曾說:像汕頭潮陽的峽山市場,我去過,那裡把假貨造得足以亂真,而且價格便宜得令人難以置信。這種聰明才智如果用在走正道上,應該是有前途的。精明的潮汕人在自己的家園里不斷播撒著「灰色經濟」的種子,但真正將其推向極致的,還是共和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系列騙稅案。

2000年8月開始,人稱「807工作組」的國務院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工作組進駐汕頭潮陽、揭陽普寧,一個巨大的黑洞呈現在公眾面前:在過去幾年裡,潮陽、普寧1000多戶出口企業,98%以上存在違法犯罪。據不完全統計,兩地共虛開增值稅發票8.8萬本,虛開稅額223億元,涉嫌騙稅42億元。更令人震驚的是,在汕頭潮陽市銅盂鎮一家賓館,每間房門前都掛著一塊銅牌,寫著一個企業的名稱,37間房辦了37家公司,全部干著虛開增值稅發票、騙取出口退稅的勾當。有一個幹部管了16戶企業,其中15戶是虛假企業。一些不法分子連88歲的老太婆、16歲的小女孩的身份證,都租來開假公司騙稅。汕頭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進出口業務本該是其優勢產業,但在2015年,這個汕頭的進出口業務卻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汕頭進出口總額92.85億美元,比2014年下降了2.9%。從各組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汕頭的經濟幾乎都是這幾個特區中墊底的。如今,當人們再提起經濟特區的時候,更多想起的是深圳、廈門,甚至有人不知道汕頭竟然也是經濟特區了。

所以綜合上面的原因,地理早就潮汕的文化,潮汕的文化影響了政治、經濟,沒有開放自由的競爭意識,沒有包容外來文化的心胸,使得潮汕地區在經歷了早期快速發展(曾經廣東經濟第二)之後,缺乏外來新資本的進入,導致後繼發展乏力。加之潮汕三市交通沒有很好的打通,也沒有與珠三角形成較好的交通聯系,使得潮汕地區一直停滯不前。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潮汕地區的落後只是暫時,這兩年汕頭的發展有望打破這僵局。人情社會及商業文化並非壞事,每樣事情都要分兩面看待,既然團結跟重商可以早就富甲一方的潮汕商人,也同樣可以繁榮本土,只是這需要一個自上而下的頂層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潮汕地區社會、政府和市場都充滿著家族化和血緣化。正因為如此,才導致汕頭的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人情風、裙帶關系猖獗。當深圳、珠海等地經濟特區實現經濟騰飛時,汕頭反而錯失了四大特區之一的大好機遇。

再過3個月,汕頭將迎來設立經濟特區的35周年生日,曾經的輝煌正在隕落,如今看上去,汕頭與任何一座普通城市並沒有多大區別。當潮汕商人在資本場廝殺時,多少老汕頭人在哀嘆汕頭,這顆日漸隕落的明珠。

2. 潮汕經濟發展

潮汕地區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不是特別理想,但這可能更會引起省政府的關注.這也潮汕的未來注入新的血液.由於潮汕飛機場的開建,深圳至上海的鐵路(使潮汕地區與珠三角和長三角連接起來)的開建,這些都將給潮汕地區發展的動力,福建也被國家定為海西經濟區,也將輻射到潮汕,使潮汕地區的經濟更有活力.

3. 為什麼潮汕經濟會衰落

潮汕經濟衰落原因:
一、發展空間不足
2005年以後,粵東四市意識到發展落後的格局,也紛紛開始發力。但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可能都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每個潮汕人都可以談出很多理由,主觀的、客觀的、內部的、外部的,應有盡有。
但是被提及最多的一條,是這里從歷史延續下來的「人多地少」格局。
汕頭一位民間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潮汕人大多信奉「多子多福」的觀念,這一觀念遠可以追溯到最早遷徙至此的中原文化的影響,而在延續發展的過程中,這一觀念能被保留下來,「一定是被反復證實過的」。
人多,地自然相對就少了,這在潮汕造成了迥然相異的結果,一方面是潮汕人大量出海尋求發展空間,這是海外潮商能形成規模的基礎;另一方面是本地人不得不「種田如綉花」,並繼續多生孩子,依靠宗族勢力在激烈的競爭中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2010年,粵東四市總面積15516平方公里,占廣東全省的8.6%;常住人口1689萬人,占廣東省的16.2%,人口密度超過1100人/平方公里,比廣東省460人/平方公里的密度高出兩倍多,是廣東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如果把視野放到全國范圍內看,包括揭陽在內,潮汕地區用全國約千分之一的土地,養活了佔全國百分之一的人口,這相當於一個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
當記者坐車從普寧趕往汕頭時,道路兩旁呈現的景象讓人唏噓。村莊和廠房讓人彷彿置身於珠三角一般,嚴格按照四方位置排列,其密集程度也不亞於珠三角。
人多地少造成的直接困境,便是難有成片的土地可供發展產業之用。尤其是在城鎮化率更高的中心城區,土地問題更是成為難點。
以汕頭為例,其正在規劃建設,希望能夠升級成為省級和國家級平台的海灣新區,480平方公里的面積很大部分需要填海而來。
汕頭市一位官員也向記者透露,曾經有一家央企來談合作,可以進一步開發港口,但對方提出需要1200畝的土地,汕頭無法滿足這一條件,只得作罷。
土地空間的制約,也造成了目前汕頭、揭陽、潮州各自不同的發展態勢。
在1991年剛分拆成立時,揭陽在三市當中最落後。到2010年,廣東決定在粵東地區布局重大項目時,擁有相對豐厚土地資源的揭陽,獲得了廣東省的垂青,揭陽潮汕機場和中委廣東石化煉油項目紛紛落地,揭陽的經濟也在這幾年突飛猛進,大有趕超汕頭之勢。
而即便是揭陽,也需小心謹慎的經營已所剩不多的可供開發空間。
二、「供養模式」文化悖論
當然,盡管發展空間不足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觀點,但更多的潮汕人還是願意從文化上去找原因。有觀察人士提出了在潮汕地區普遍存在所謂「供養模式」,來解釋粵東何以落後。
10月27日,作為僑博會期間一項重要的文藝活動,汕頭請到了中央電視台知名主持人阿丘、謝映玲來汕頭,專門拍攝一組與僑批有關的短片,計劃在僑博會文藝演出中播放。僑批,這一特殊歷史階段的產物,最為典型的表現出潮汕地區的文化特色。
自清末
以來,遠在海外的華僑,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贍家匯款和平安家書,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僑批」。在清末,金融郵政機構極不完善,海外僑胞捎回家鄉的錢款和書信,主要是經由「水客」、「客頭」及海內外的僑批館遞送。
僑批兼具了家書和匯款的功能,華僑用在外界辛苦掙來的錢,養活了在潮汕地區的一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潮汕地區盡管人口眾多,但存在很大一部分不需要工作的被供養家庭。
如今,盡管僑批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此種「供養」模式並未走出歷史。
「在我的住宅小區有潮陽人,父母妻兒都從潮陽搬到汕頭住,男主人在深圳、廣州打工,為那裡創造財稅,每個月匯款回來給整個家庭用度,男主人每年回來兩次。」一位蔡姓企業家說,很多潮陽青壯年像這樣,家裡的人衣食無憂,但也沒有創造性。
而由「僑批」文化推而遠之,是華僑對整個潮汕地區的復雜態度。
「華僑的確很愛家鄉,但是他們也很難回來投資。」上述企業家說,因為要回鄉掙家鄉人的錢,鄉情上總感覺說不過去,「李嘉誠回來也是捐錢做教育,建醫院啊」。
「親情、鄉情是靠不住的,人民幣才靠得住。」陳鴻宇說,華僑也不一定都是有錢的。最大款的李嘉誠,在汕頭搞大學、修橋,但是他真正賺錢的是放在香港,投到深圳了。
而另一個讓華僑產生疏遠之感的,是1991年三市分拆後,對潮汕文化整體的割裂。在分拆之前,不管是汕頭、潮州還是揭東,統一都說「潮州話」,吃「潮州菜」,但現在這些被有意的區分開來。
在上述民間觀察人士看來,三市本來就屬於同一個大潮汕文化體系,如果因為行政壁壘而將這種聯系人為割裂,對整個潮汕地區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改善潮汕經濟的方法:
一、向東還是向西?
在粵東整個發展歷程中,一個重大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從地理位置上看,粵東地區是廣東距離台灣最近的區域,處在海峽西岸對接台灣的最佳位置,與福建的廈門地區極為接近。加之兩地人緣文化相近,商貿合作頻繁,因而與海西地區的合作,應該是粵東的發展方向。
但另一項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粵東地區在行政歸屬上,畢竟是廣東省管轄的地區,臨近的珠三角,對粵東也有著極大的誘惑力。
如今,對於汕尾來說,向東或者向西已經不是一個問題,與深圳共建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成為了汕尾的選擇。但對於汕頭、潮州和揭陽來說,這依然是一個問題。
早在2005年,便有民間觀察人士指出,粵東等非珠三角地區,只有主動、深入地融入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利用珠三角的產業轉移機會,才能實現自身的大發展。
但在2008年12月,廣東省出台的《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的決定》中,單獨將支持汕頭擴大對台經貿合作,參與海西經濟區建設列出來。

而在次年8月,另外一份題為《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粵東地區實現「五年大變化」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中,透露出來的思路是要求粵東主動融
入珠三角地區,參與海西經濟區建設被放在次要位置,廣東省將在此布局39個大項目,爭取到2011年粵東經濟實力上一個台階。
到粵東與海西地區,在產業上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年從粵東地區撤走的企業,有很多輾轉到臨近的閩南地區,兩地產業協作有很好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海西經濟區是對岸的台灣,曾經也是粵東外來投資的主體。
一位觀察人士指出,粵東地區總是想「左右逢源」,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參與海西經濟區,還是融入珠三角,粵東地區都是被邊緣化的。原因在於,海西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由其主導的規劃,主體必然是以廈門、泉州等地為主,粵東只能沾點邊。
而對於珠三角來說,其規劃受惠的主要地區,自然是屬於珠三角之內的地市,廣州、深圳作為區域經濟中心向外輻射,受惠地區也主要是中山、江門、惠州等地,相隔甚遠的粵東很難受惠。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這位人士表示,在錯過了產業轉移大潮和投資大潮後,粵東的發展只能靠自己老老實實發展實業。
二、粵東的夢想
其實,即便是在經歷了經濟上的沉重打擊後,粵東地區也有著不錯的發展基礎。
在粵東,集中了廣東四分之一的專業鎮,如澄海玩具、潮州瓷器、普寧的中葯飲片等,均是粵東特色經濟的代表。這些專業鎮集中在潮汕揭三市銜接的區域內,占據了粵東地區50%到70%的經濟總量。
如果按照統計數字來看,粵東地區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7%,比粵西地區要高出近20%。但在陳鴻宇看來,粵東的中心城區難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本身並沒有完成城鎮化,而是煮了「夾生飯」。
如今,社會早已淡漠了對粵東投資環境的負面印象,但也並未發現什麼突出優勢。
汕頭經濟特區的頭銜和政策,或許是粵東的一塊招牌。根據其他特區的經驗,它不光可以為粵東招徠大規模的投資資金,也可以為這個地區注入體制創新和對外開放的基因。
回看今日的汕頭經濟特區,並沒有朝人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經濟發展自不待言,在引領全國的各項體制機制創新領域,汕頭特區也鮮有走在全國前列的。
針對這個問題,對廣東經濟深有研究的美國學者傅高義,在其著作《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中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深圳、珠海在一個空白區域設立特區,汕頭特區卻是在原有汕頭市的行政架構下搞特區,體制上無法大膽創新,這是造成汕頭經濟特區體制創新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鴻宇認為,這一影響一直持續到特區擴大後。「1992年特區擴大到全市,問題就來了,特區的銳氣和勇氣已經被融化、腐蝕在一個舊體制裡面,按照老體制管理整個特區。」在這樣的情況下,汕頭經濟特區的發展未能創造出像深圳那樣的速度。
這樣一來,定位為粵東區域中心城市的汕頭,便難以發揮出輻射和帶動作用。汕頭、潮州和揭陽三市,因為經濟結構同樣落後,在爭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時,便習慣性的墜入競爭的套路,難以形成產業布局上的合力。
這一趨勢,在廣東省2007年召開粵東工作會議,並出台支持方案後變得更為明顯。

以揭陽潮汕機場的建設為例。記者了解到,該機場選址在三市還沒有拆分的時候就有過考慮,現在的地址也是考慮到要統籌三個地市的需求,三市均接受了這一選
址方案。但在機場名稱確定時,卻頗費了一番周章。考慮到機場最終選址是在揭陽境內,機場名稱被確定為揭陽潮汕機場。對很多外地客商來說,揭陽並不是一個知
名度很高的地名,將其放在潮汕兩字之前,多少會有些不便。
「潮汕分市以後,大家都在爭中心城市,大家跳過十公里就能到海里去,為什麼要局限在這一個湖裡面爭呢?」前述觀察人士表示,從一個城市的定位,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眼光和格局。
以汕頭為例,在《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中,將汕頭定位為粵東中心城市。但是在他看來,是不是中心城市,不是省政府一份文件說你是就是的,而是需要整個城市的奮斗爭取的,是要能在對粵東以外的地區競爭中表現出中心城市的氣勢的。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中國夢,具體到汕頭,十年前汕頭政府出台一個規劃,說要成為粵東中心城市。可你本來就是中心城市,你如果還把這個作為你的定位,你還有夢想嗎?」
他進一步指出,整個粵東的問題,都需要一個大格局的定位來廓清發展思路,如果粵東的城市不能打開視野,放眼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定位,那復興也無從談起。

4. 盛產首富的潮汕為何沒能真正騰飛差在哪裡

潮汕盛產的首富李嘉誠,馬化騰,等赫赫有名。可以說是首富的生產地,然而這些潮汕人卻不是在本地發家致富的,潮汕當地有些排外,這樣就讓當地的經濟沒有注入新鮮血液,長期日久的積累下來,潮汕的經濟就顯得停滯和呆板。

而且我們也都知道,從很多年前到現在潮汕地區,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同宗同族同心同德,他們這個地方能夠成為首富的生產地,也跟他們的地域風俗等因素有關,潮汕孕育出的商人,知識分子,政客有很多,所以說被譽為華商第一族。他們的身上有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又喜歡冒險,而且還背靠大海,你港澳等優秀地理位置也比較近,天時地利人和都有著十分優越的條件。然而也正是這樣的優越限制了他們本地人的一些思維方式。

5. 汕頭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環境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導致汕頭發展不起來。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

2、特殊的人文環境-潮汕人非常團結

以家族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文化習俗,再加上語言、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使得潮汕地區不可避免的形成了特殊的人文環境,外來人很難融入進去。缺乏足夠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無法吸引外人才,並隨著汕頭經濟增長的放緩,不僅原先依靠政策吸引來的人才在離開,汕頭本地人也很多選擇去廣州、深圳,形成惡性循環。

3、定位優勢不再存在-以僑引資不太容易

廣東省有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實在很難再出一個汕頭,而當初的以僑引資談何容易,商人都是逐利的,汕頭的政策和環境無法和其他經濟特區相比的,廈門也是福建省獨一道菜,蓋過了福州。珠海和深圳都是實實在在的區位優勢,人為影響因素比較小,所以國家給的政策也足。李超人在國內那麼多撤資,這些政治味道很多人早就嗅到了,所以這個優勢已經不存在了,不知道汕頭的經濟特區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4、地理位置也不好

「國角省尾」,經濟腹地缺乏,現實如此,改變很難,沒啥好說的。

6. 為什麼潮汕地區經濟發展這么落後

因為其它地方的官員是貪了還辦事,而潮汕地區的官是只貪不辦事,這就是區別,春節碰到一老友說要把企業遷到四川去,他說在潮汕辦企業,除了火葬場不需要打點以外,其它你都得打點到位,否則後患無窮。

7. 為什麼廣東這么發達而廣東的潮汕的經濟這么落後

廣東這么發達而廣東的潮汕的經濟落後的原因:政策因素、地理因素、人才流失等。

潮汕地區(Chaoshan area),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屬潮汕文化區和潮語方言區,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與集中地,潮汕文化的發源地、興盛地,是通行潮語、流行潮汕文化的地區,包括汕頭(經濟特區)、潮州、揭陽三市。

潮汕東接福建省,西鄰汕尾市,南伴南海,北臨梅州市。潮汕不僅僅包括內部的平原地帶,還有外圍的內海島,以及丘陵和山地,整體面積約10918.5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為1391萬。

潮汕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名茶之鄉,美食之鄉,柑桔皇後之鄉、蕉柑之鄉、青梅之鄉、青欖之鄉、竹筍之鄉、荔枝之鄉、潮州菜之鄉,潮菜是粵菜主幹與代表,2004年潮菜榮獲第五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團體金獎,潮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唯一代表參與世博會。

8. 汕頭也是經濟特區,怎麼現在發展的那麼差呢

中國早些時候經過國家領導的確認,建立了幾個經濟特區,現在最出名的是深圳,看看深圳現在的發展,廣州都力所不能及了。然後廈門,海南,珠海等等的經濟特區現在發展的也都不錯,珠海稍微差一點,但是也小有名堂的。不過剩下那個,可就沒這么幸運了,沒人提都看不出來它是經濟特區,因為它發展最差,還不如別人一個縣級市呢。而它現在和深圳更是沒法比,彷彿可以看到深圳關切的小眼神在問:咋的了哥們現在咋混成這樣了呢?

9. 同樣是特區,為什麼汕頭發展沒有那麼好

汕頭是中國沿海開放港口城市、經濟特區之一,這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同樣是特區,汕頭發展沒有那麼好。那麼認為汕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的因素是什麼呢?下面介紹下汕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造成了影響

像其他經濟特區,深圳靠香港,珠海靠澳門,廈門靠台灣,汕頭卻誰都靠不著。開放初期,汕頭確實進入了經濟發展的快節奏,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們國家將大連、上海等十四個沿海城市列為經濟開放城市,這樣子沒有位置優勢的汕頭就被拉下了。

六、潮汕文化決定論

汕頭獨特的地理位置塑造了這里獨特的文化。自秦漢以來,南遷到這里的中原人一直被封閉在“省尾國角”里,因此,潮汕人保持著完好的“唐朝口語”——外地人很難學會的潮汕話,保持著傳統的漢族農耕文化。

這種農耕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人我之間最為核心、堅不可破的紐帶,是家族血緣關系,外人決不能進入。因此,潮汕人講血緣,重親情、鄉情,不講規則和制度,這是潮汕文化之首;

其次,人多地少,土地資源有限造就了潮汕人吃虧耐勞、堅忍不拔,出人頭地的性格,因此,潮汕人有能力做老闆,他們也只想做老闆,不當小工,如華人首富李嘉誠為代表;捕魚和海上走私、貿易使得潮汕人喜投機冒險而不屑實業, 喜造假而不願原創,因為這樣做,錢來得快。

閱讀全文

與潮汕經濟不好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歸來里的韓明是哪裡人 瀏覽:720
屬狗女性和什麼屬相婚姻匹配 瀏覽:727
幸福工廠超遠距離怎麼運輸 瀏覽:283
在幸福的角落還需要再奢求什麼 瀏覽:333
長城汽車事業編有哪些 瀏覽:25
國網公司微信健康打卡在哪裡打 瀏覽:126
蔡家愛情海後面那個樓盤叫什麼 瀏覽:220
美女問男朋友是什麼意思 瀏覽:674
快樂的愛情歌曲有哪些 瀏覽:651
鄭州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多少 瀏覽:923
屬虎的跟屬雞的婚姻如何 瀏覽:271
文人騷客的愛情觀是什麼 瀏覽:627
如何使用事業基金一般基金 瀏覽:122
事業編如何升工資 瀏覽:975
國珍健康生活館主治什麼 瀏覽:147
純凝機組和背壓機組哪個經濟性好 瀏覽:733
坐城軌去經濟技術學院怎麼去 瀏覽:257
怎麼拍出作品有故事情節 瀏覽:667
健康需要行動怎麼回答 瀏覽:21
辦健康證需要提供哪些證件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