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小康家庭標准
什麼是小康!
小康最初是由國家提出,主要指介於溫飽與富裕之間的一種生活狀態,主要以工薪收入為謀生,也可以理解為"中產"或中等財富收入,這其中包括了財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目前,中國大部分人的財富以家庭單位為主,如果符合生活狀態標准,也可以被稱為"小康家庭"或"中產家庭"。
根據網路小康標准來看,小康家庭的收入在年36-50萬之間,按照一家三口來計算的話,意味著整個家庭個人的年收入最低也要滿足12萬元,最高17萬。也就是說,每個月都必須過萬,才能能滿足。
收入過萬的家庭有多少?
目前在我們國家,究竟有多少人能月收入過萬?從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報告來看,目前中國互聯網用戶約為9億,月收入在5000元的人群佔28%,月收入4000元以下的人數更多。加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2019年中國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5000元,從可支配數據來看,全國月入過萬的家庭還是很少。
官方數據下的"小康"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長曾在2014年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滿足小康的條件,一是年收入7萬-14萬家庭人群;二是家裡有積蓄或者可以用來投資的資金家庭;三是家的人均居住面積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最後,恩格爾系數在30%-34%之間。
小康家庭是什麼樣的家庭?多少年收入被認為是"小康"?官方數據下:交通銀行與全球知名的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聯合發布了2017年《中國財富景氣指數》。這項調查以北京、上海、廣州等5個城市為核心,在東部、中西部、南部和北部的22個省會城市進行。
調查報告指出,區域分化的"小康家庭",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地,家庭稅後收入超過13萬戶,成都超過11萬戶,其他城市超過7萬戶,都是富裕家庭。畢竟,每個地區的物價和工資都不一樣,對小康生活的要求也不一樣。在這個地區差距很大的國家,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准。
如果你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不要灰心喪氣。現在開始努力工作,才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出現。如果已經達到小康生活,應當繼續保持下去,才能累積更多的財富
2. 家庭人均年收入,怎麼算請說詳細一點,謝謝
1、一般來說家庭人均年收入=(工薪收入+其他收入)/家庭人口總數
工薪收入:指家庭成員扣除繳納所得稅和社會保障支出後的工薪收入;其他收入:包括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出售財產收入及借貸利息收入。
2、作為有些享受優惠政策的指標,有時地方政府會有收入及人口數的計算差別。
3. 怎麼能看出一個人的家庭經濟條件不錯
看她的穿著
人靠衣裝,馬靠鞍。衣著還是比較能提現出一個人是不是有錢,穿不一樣的衣服會給別人留下不一樣的感覺。有錢了以後追求身體上的舒適,穿衣檔次自然而然就會提升。眼界是會不斷上升的,經濟基礎會讓想法變成現實。家有餘糧才會考慮怎麼穿衣,穿什麼樣的衣服。
2、看她的包
包是每個女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物件,無論是什麼年齡的女人都會隨身攜帶一個包包也可以說包包就是一個女人的面子。有錢的女人在乎的不是名牌包的價錢,而大不多是出於這個包自己喜不喜歡,背出來有沒有排面。看一個女人背著包就能大體看出來她的經濟條件是什麼樣子的。
3、看她平時消費的地方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的身體得到好好的呵護。有錢的女人就會經常去美容院做做保養,去化妝品店看看有沒有新上的化妝品,逛一些大牌的服裝店等等。不同社會層次的人活躍的地方是不一樣的,有錢了以後會集中在高消費的地方。
4、看她平時的生活朋友
雖然說有錢的和沒錢的不一定不能做朋友,可是總體來說有錢的還是更會和有錢的人一起。女人有了錢就會對錢的概念有所轉變,錢是為了改變生活的質量,也願意花錢。如果朋友都是非富即貴的話,這個女人經濟條件也不會太差。
(3)家庭經濟看哪些指標擴展閱讀
做人可以沒有錢,沒有顯赫的地位,唯獨不能沒有人品。人品好的人自帶光芒,無論走到哪裡,總會受人尊敬。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為人處事,只有擁有好的人品才能走得更穩更長遠。而人品不好的人,不但沒有人願意與之深交,更會影響自己的前途和命運。
人品有問題,能力再大,最後也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尤其是對於女人來說,一個好的人品,會為你帶來好運。與人品好的人相處,才能提高自己。
一個女人的人品是通過實實在在始終如一的行動表現出來的。它存在於一個女人的內心,根植於內心。而時間是是判斷一個女人人品最好的尺子,一個女人的人品好不好,就看這幾個方面,一目瞭然。
4. 家庭經濟收入包括哪些
「唉,這個家難當!」有的當家人常常發出這樣的感嘆,而發出這種感嘆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經濟收入比較少,家庭開支太緊了。
對於家庭管理來說,經濟收入的多少具有支配性的、決定性的意義。對一個正常的家庭來說,不能不量入為出,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如果不是這樣,家庭消費不以收入多少為依據,那麼就會債台高築,這個家庭將維持不下去。所以,要搞好家庭管理,首先要對經濟收入有個大致的了解與安排。
家庭的經濟收入包括哪些方面呢?
從收入的性質來分,可以分為固定收入和非固定收入兩種。固定收入如工資、崗位津貼等;非固定收入指不是經常獲得或來源缺乏足夠保障的那些收入,如專項獎金、稿費、講課費、繼承遺產、困難補助、接受親友饋贈、做來源不很穩定的買賣得到的利潤等。對一般的家庭來說,固定收入總是最可靠的、最基本的生活來源,同時,也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非固定收入。有些人只重視對固定收入的安排和管理,對非固定收入的安排、管理則不夠重視,認為這反正是「外快」,隨便地花掉了,這是不好的。應該把它存起來,積少成多,買一些價格較高、平時難得擠出錢來購買的東西。
也有少數家庭只有非固定收入而沒有固定收入,如搞長途販運或做小買賣的個體戶,他們有時賺錢很多,但一旦發生什麼情況變化,收入就減少了,甚至中斷了。但是,非固定收入也可以向固定收入轉化,例如一些個體戶摸清了所從事活動的規律,採取了些保險措施,那麼收入還是有保障的。
從收入的表現形式來看,可以分為四種:一是貨幣收入,如工資;二是實物收入,如農民的糧食;三是生活照顧,如某些人因特殊原因在生活的某些方面享受的優惠待遇;四是勞務折算,即通過勞動節省了家庭開支,這也等於增加了收入。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是收入的主要表現形式。
既然經濟收入的多少對於家庭管理來說具有支配性的、決定性的意義,那麼,怎樣才能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呢?
家庭的經濟收入決定於以下五個因素:
家庭的就業人數
家庭的就業人數越多,家庭的總經濟收入就越高。我國的許多家庭,一方面個人工資收入有增加,另一方面就業人數增加,過去一兩個人養一家人,現在全家有四五口人有經濟收入,這樣,家庭的物質生活水平就大大提高了。
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的高低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強弱
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按勞取酬」。「按勞」,不僅要看勞動的數量,更要看勞動的質量。文化水平高、技術水平高、能力強,有助於增加勞動貢獻,得到較多報酬。
是否具有開拓性的頭腦
在改革過程中,只有敢想、敢幹、敢於創新的人,才能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在為社會創造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使自己的家庭也富起來。
勞動的勤奮程度
在一定的文化、技術等條件下,勞動越是勤奮,勞動貢獻越大,所得的報酬也應該越多。 是否能進行合理消費
有些家庭很重視消費效益,使一元錢辦兩元錢的事,這等於增加了一元錢收入,反之,有些家庭不重視消費效益,兩元錢當一元錢花,就等於減少了一元錢收入。
家庭要增加經濟收入,就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有些家庭十分注意節約,注意提高消費效益,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節流」只有和「開源」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5. 怎麼能看出一個人的家庭經濟水平不錯
首先就是看他的外表,經濟水平還不錯的人,穿著整潔,還可能是品牌。其次就是看他的言行舉止,可能舉止得當,非常有禮貌。當然,這不是絕對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小,而且很多窮人家的孩子也是教養特別好。
6. 家庭經濟等級劃分標准
法律分析:1.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低於2800元,屬於待解決溫飽人群。全國大約有8200萬人群,大約日收入低於1.29美元。
2.窮人:家庭年收入低於3萬,人均年收入大於2800元人民幣。按三口之家計算,人均年收入是2800到10000元。人均日收入在1.3美元到4.5美元。
3.低收入:家庭年收入3-8萬。
4.小康:家庭年收入8-30萬。
5.中高收入者:家庭年收入30-100萬。
6.富人:家庭年收入100萬以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令第21號《最低工資規定》
第十二條 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下列各項以後,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一)延長工作時間工資;
(二)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三)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實行計件工資或提成工資等工資形式的用人單位,在科學合理的勞動定額基礎上,其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相應的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者由於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未提供正常勞動的,不適用於本條規定。
7. 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都包括哪些
主要經濟指標有哪些?
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數據穩定增長,表明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收入增加,有利於美圓匯率;反之,則利淡。一般情況下,如果GDP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則被視為衰退。此數據每季度由美國商務部進行統計,分為初值、修正值、終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時間21:30公布前一個季度的終值。
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由於工業部門僱傭了大量工人,其變動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重大影響,與匯率呈正相關。尤其以製造業為代表。此數據由美聯儲統計並在每月15日左右晚間21:15或22;15發布。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貿易赤字(TRADE DIFICIT):
國際間的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當一國出口大於進口時稱為貿易順差;反之,稱逆差。美國的貿易數據一直處於逆差狀態,重點是在赤字的擴大或縮小。赤字擴大不利於美圓,反之則有利。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間21:30公布前一個月數字。
經常項目收支: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國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他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為正數,為順差,有利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於本國貨幣。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資本帳收支:
主要描述一國的長、短期資本流動情況,包括長期資本、非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特別提款權、誤差與遺漏,以及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等項目。資本項目在金融日益國際化、自由化的今天,影響不亞於經常帳項目,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影響越大。其對匯率的影響的觀察方法與經常帳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資金的回報或使用資金的代價。一國利率的高低對貨幣匯率有著直接影響。高利率的貨幣由於回報率較高,則需求上升,匯率升值;反之,則貶值。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由美聯儲的會議來決定。
生產物價指數(PPI):
主要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的情形。數據上升說明生產旺盛、通脹有上升的可能,聯儲傾向於提高利率,有利於美圓;反之,則不利於美圓。此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二個周五的21:30分公布。
消費物價指數(CPI):
以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針,是討論通脹時最主要的數據。數據上升,則通脹可能上升,聯儲趨於調高利率,對美圓有利;反之,則不利美圓。 但是,通脹應保持在一定的幅度里,太高(惡性通脹)或太低(通縮),都不利於匯率。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三個星期某日23:00公布。
躉售(批發)物價指數(WPI):
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制而得的物價指數。 包括在內的產品有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與進出口品,但不包括各類勞務。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三種物價指數之一,觀察方法與CPI、PPI基本相同。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領先指標:
由股價、消費品定單、周均失業救濟金索求、建築批則、消費者預期、製造廠商交貨定單變動、貨幣供應、銷售業績、敏感原料價格變動、廠房設備定單、平均工作周等項目構成,是觀察未來6----12個月內經濟走向的指標。數據好,匯率上升;反之則下降。
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代表個人從各種所得來源獲得的收入總和。包括工資薪水、社會福利、支出儲蓄、股利收入等。數據提高,代表經濟好轉,消費可能增加,有利於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由美國經濟研究局編制,每月月初某日21:30公布。
商業庫存(INVENTORIES):
包括工廠存貨、批發業存貨、零售業存貨。主要用以評估生產循環狀況。存貨低於適當水準,將增加生產,經濟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不利。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或23:00公布。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是衡量製造業的重要指標。考察製造業在生產、新定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定單交貨、新出口定單和進口等方面。數據以50為強弱分界點,在以上表示製造業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意味著衰退,對貨幣不利。數據由供應管理協會(ISM)編制,每月初某日23:00公布。
耐久財訂單(Durable Good Orders):
所謂耐久財是指不易耗損的財物,如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和製造業資本財。其它諸如電器用品等也是。耐久財訂單代表未來一個月內製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 數據與貨幣匯率呈正相關,但需要注意其國防定單所佔的比重。耐久財訂單由美國商務部統計,一般在每月的22號至25號晚上21:30或23:00公布。
設備使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涵蓋的范圍包括生產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財、非耐久財、基本金屬工業、汽車和小貨 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當設備使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極限,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
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房屋開工率:
一般新屋興建分為兩種,個別住屋與群體住屋。新屋開工率與建築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偏向利多 ,不過仍須合並其它經濟數據一同作考量。每月的16號至19號間公布。
宏觀經濟指標
用一種或幾種指標反映經濟運行情況。常用的宏觀經濟指標有:
1.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3. 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增加值的總額。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 第二產業是指採掘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
5. 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可分為國有、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
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Social Retail Goods) 指各種經濟類型的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製造業和其他行業對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和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的總和。其反映一定時期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況,反映社會商品購買力的實現程度,以及零售,市場的規模狀況。 是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社會零售商品購買力、社會生產、貨幣流通和物價的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資料。
7. 貨幣存量或者說流通量。 M0=流通中的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出現通貨膨脹;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出現資產泡沫。
8.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9. 投機性短期資本,又稱游資(Refugee Capital)或叫熱錢(Hot Money)或不明資金,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 在外匯市場上,由於此種投機性資金常自有貶值傾向貨幣轉換成有升值貨幣傾向的貨幣,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不穩定性,因此,只要預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讓升值的貨幣大幅波動或實行外匯管制,才能阻止這種投機性資金的流動。
10. 外商直接投資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一國的投資者跨國境投入資本或其他生產要素,以獲得利潤或稀缺生產要素為目的的投資活動。
11.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或逆差。在一定的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
12.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
宏觀經濟指標
宏觀經濟指標 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是外匯投資時運用的兩類主要分析方法,由於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長期的匯率運動方向,因此基本面分析成為中長線投資者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但由於基本面分析涵蓋的范圍龐大而復雜,導致很多投資者對其望而興嘆。 本系列的主要內容有:各類經濟指標和經濟數據解讀、經濟政策概述、政府言論和立場綜述、政府幹預等。 最能直接體現經濟面變動的莫過於政府公布的各類經濟數據和指標了,一些重要經濟數據的公布會令市場產生大幅波動,甚至可能會改變市場短期的走勢。我們就首先從解讀經濟數據和指標入手,幫助投資者正確的理解、分析、判斷這些數據。
·判斷宏觀經濟形勢的經濟指標主要有哪些?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它由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際收入兩部分組成。國際上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壞,最常見的經濟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
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政府往往會採取緊縮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就宏觀經濟形勢好壞而言,最佳狀態是溫和通脹,即在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保持通貨溫和膨脹。
就業率,也會被引述為失業率,其高低往往是由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的高低決定的,政府往往根據就業率的高低來制訂各項財經政策,而這些政策又會對股市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其他國家在一定時期進行的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交易的記錄。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收支和資本項目收支兩部分。經常項目收支主要包括貿易、勞務和單方面轉移。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最直接的作用結果是匯率。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則該國貨幣堅挺,有升值潛力;反之長期逆差則貨幣疲軟,貨幣有貶值可能。
美國經濟指標
美國經濟指標 經濟反彈可用三個英文字母: 「V」、「U」及「L」來反映。其中,V形態表示經濟急速放緩之後,很快又急速反彈;而「U」形態主要是形容經濟急速回落後,會在低位徘徊一段時期,之後便強力復甦;至於「L」形態,是最不想看到的,它代表美國經濟往急速放緩後,會長時期在的位徘徊, 最後會是「V」、「U」及「L」反彈? 其實大家都可透過部分的經濟指標來得知。 美國經濟的去向,
具有指標性的數據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全國采購經理指數(NPMS)、消費者信心指數(CCl),以及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等。這些指標雖然有些是滯後數據(如GDP、失業率等),但亦有些是領先經濟的指標(如NPMS及CCl)。
1. 實質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是指美國境內之資產與勞工生產的產品與服務的總價值,資枓同時反映所得與支出的流量,提供有關供求情況的廣泛資訊:由於資料需用較長時間蒐集,此數據通常分階段公布,共分成3個版本:速報、初步及最後修訂: 背後玄機:數字本身由於是撇除通脹後用以量度經濟輸出的改變,因此可直接顥示經濟在指定時間裏之表現;同時亦反映出經濟處在循環周期內的不同階段,藉此知悉經濟最新的發展狀況。
2. 全國采購經理指數(National Purchasing Managers』 Survey) 這個指數是由美國全國采購經理協會商業調查委員會所編訂,該委員會每月會向超過250位全國采購經理發出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成員將就各種製造活動提供資訊,問卷主要包括5項領域:生產、新定單、物料存貨、就業水準與零售商(供貨商)交貨績效,以便反映製造業的當前情況。 背後玄機:根據全國采購經理指數的定義,如果整體指數超過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如果指數低於50,代表製造業處於萎縮狀態:所以說,全國采購經理指數是概括整體製造業的現況、就業及物價等表現:但要注意的是,數據本身並非根據真實的物價或就業轉變的數據來計算,只是對采購經理的意見調查;因此,該指數只可當作是一項趨向調查及參考,並非真正的經濟轉變幅度:
3. 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每月發表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都會訪問約5000個家庭,詢問一般的經濟情況、就業展望,以及消費計劃等,藉以來釐定這個指數,並以85年訂定100為基數。 背後玄機:這個指數與失業情況構成一個強烈相反的關系。指數愈高,失業率便愈低,反之亦然。指數最大的玄機除與失業率成反比外,亦反映消費者的信心,是否對短期經濟前景,持悲觀抑或樂觀,
4.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的收集方法,是由調查員以電話抽樣訪問。
被訪者若然表示,在過去兩個星期有意工作而沒有工開,這就可被界定為失業。計算失業率通常是以失業人數占總勞動人口的百分比來計算,但總勞動人口的計算方法則因不同國家而有不同的定義。
背後玄機:失業率可對通脹趨勢提供指引。當勞動人口緊張導致失業率持續下降時,薪酬便有上升的壓力,在生產成本增加的情況下,物價亦會隨之而上升;在分析此數據時必須留意,數字可能會被一些因素所影響,譬如說不尋常的天氣或一些工業糾紛等因素。 還有一些配合失業率的相關數據,例如:非農業職位增長(Change in total non-farm payro11 employment),和工人平均時薪(Average hourly earnings)。 非農業新增職位是反映美國工業及服務行業表現的數據,藉以反映當地經濟表現及勞務市場的狀況。 至於工人平均時薪,主要是指非農業雇員的平均時薪,是量度薪酬通脹的最佳指標,籍以去預計個人收入。過去經濟暢旺的時候,此數據對於量度通脹情況頗為重要,但現時經濟放緩,失業率和非農業職位的變化就顯得更重要。
經濟指標是金融及經濟的數據的片斷, 由政府或私人機構的各種各樣的代理處出版的.這些統計是定期告知公眾, 因此, 在金融市場, 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依賴這些數據. 當許多投資對這種共享的信息的待機反應時, 經濟指標通常對產生交易及價格變動有很大的潛在力。盡管在表面上看起來在經濟上領先的掌握程序會帶來更大的方便去分析, 然後在充分了解經濟指標所提供的信息下交易, 幾個簡單的規則都是指有必要地根據這些數據來跟蹤組織及做出交易決定。
主要指標
國民生產總值 - 所有由本國或外國公司生產的產品及服務的總和,GDP顯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或下降)的步伐,並且被認為是一個經濟產量及增長力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工業生產率 - 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製造業這一塊可以影響1/4的經濟,使用效能提供一個多大生產能力在被利用的評估。
采購經理指數 - 采購經理的國家協會(NAPM),現在稱做為供應管理之協會,公布每月綜合指數,包括國內製造業情況,房屋建築新訂單。生產,供應者送貨次數,訂貨,庫存,價格就業,出口訂單,及入口訂單,它是將製造也除以非製造業以下指數。
產品價格指數(PPI) - 產品價格指數是在製造業里價格變化的量度,它是度量賣價的平均變化,賣價是由國內生產者接受的產品價格用以再生產。它們包括製造業,采礦業,農業,電力業,通常用作經濟分析的PPIS是指那些成品,半成品及未加工品。
消費物價指數(CPI) - 消費物價指數是一個由城市消費(80%的人口) 支付籃子食品及服務的平均價格水平。它報道變化的價格種類超過200種。CPI通常包括各種使用者的手續費及稅費,這些直接與某一特定產品與服務的價格有聯系。
耐用品 - 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
就業成本指數(ECI) - 受薪就業時對在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
零售銷售 - 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動,節假日,交易日不同而調整。零售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商品銷售,及服務及難免發生的加在商品的費用稅收,但不包括負擔在消費者身上的銷售稅。
新建房屋報告 - 新建房屋報告量度每月與居住有關為單位的新建房屋的數目。一個建築的開始是指開挖地基的開始。同時主要由居住房屋建造組成,住宅房是對利率變動而作出反應的第一要素。對開始/接受利率變化的反應,若以圖形來表示利率的話,可能是接近谷底的谷峰。要分析,關注前個月的價格變動百分比,報告會在大約下月中公布。
8. 低收入家庭認定標准有哪些
低收入家庭標準是由市或縣人民政府制定的,每年公布一次,各地市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具體標准可以咨詢當地政府部門。以北京市為例:家庭經濟狀況認定范圍包括家庭收入、家庭財產;申請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認定的,家庭月人均收入應低於本市當年最低工資標准;家庭擁有應急之用的貨幣財產總額,2人及2人以下戶家庭,人均不超過上年度本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1.2倍;3人及3人以上戶家庭,人均不超過上年度本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法律依據:《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關於印發市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通知》 第六條 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標准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公布一次。直轄市、設區的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標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縣(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標准,由縣(市)人民政府制定,並報上級人民政府備案。
(8)家庭經濟看哪些指標擴展閱讀:
什麼是低收入家庭
城鄉低收入家庭是指具有本市戶籍,家庭人均收入高於當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但低於當地城鄉低保標準的1.5倍,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城鄉低保家庭財產條件的城鄉低保邊緣家庭。(目前我市城市人均最低保障標准為610元/月,農村人均最低保障標准為5400元/年)
低收入家庭認定條件
1.家庭收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稅後擁有的全部貨幣收入及實物收入之和,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等。
2.家庭財產狀況: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擁有的全部動產及不動產等其他財產。(低收入家庭認定的家庭財產條件與當地城鄉低保家庭財產認定條件一致)
3.低收入家庭成員、家庭收入、家庭財產的界定參照《陝西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陝民發〔2019〕94號)有關規定執行。
低收入家庭認定流程
1.申請:申請人以家庭為單位,由戶主或其家庭成員以戶主名義向戶籍所在地鄉鎮(街道)提出申請,填寫《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申請確認表》,同時提供身份證、戶口本、家庭收入、財產及支出情況聲明等相關材料。也可通過網上「e救助」手機申請辦理。
2.調查:鄉鎮(街道)自受理申請後,將在5個工作日內,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相關材料,通過信息核對、入戶調查、鄰里訪問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人家庭成員的收入、財產及實際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核實。
3.公示:調查核實後,符合條件的家庭需要在村(居)民委員會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內容包括戶主姓名、家庭人口、困難原因、審核意見及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
4.認定:對符合條件且公示後無異議的家庭,鄉鎮(街道)會在5個工作日內予以確認,填寫並發放《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通知書》予以確認。對公示有異議的,鄉鎮(街道)經再次核查確不符合條件的,將出具書面告知並說明不予認定理由。低收入家庭自認定之日起一年內有效,有效期滿後需要重新復審確認。
哪些情況不予受理
1.不如實申報或隱瞞家庭真實收入和財產,轉移財產,提供虛假證明的。
2.拒絕接受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入戶調查的。
3.有自費擇校就讀、旅遊,出行乘坐飛機、列車軟卧、高鐵一等座等高消費情況的。
4.被列入失信人員名單的。
5.申請家庭成員中有具備勞動能力但未就業,連續3次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有關部門介紹工作的,以及家庭成員中有具備勞動能力,無正當理由拒絕勞動,撂荒承包土地或無正當理由拒絕參
9. 家庭經濟狀況良好標准
法律分析:經濟收入常用來作為反映家庭、個人經濟狀況的主要指標。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搞清家庭或個人的經濟收入在許多情況下十分困難。除了因經濟收入是個人的隱私外,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人們的經濟收入來源多元化,收入中各部分的比重發生了重大變化也是其主要原因。如標准工資收入所佔比重下降,其它各項工資性收入所佔比重上升;而且工資性收入比重下降,非工資性收入比重上升12。因此單純用收入來作為經濟狀況的指標常常並不合適。此外,經濟收人僅表示某個時段,如一年、一個月的情況,這與家庭經濟狀況也並不完全一致。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九條 國家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條 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費用確定、公布,並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狀況、財產狀況的認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
第十四條 國家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供養。
第十五條 特困人員供養的內容包括:
(一)提供基本生活條件;
(二)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三)提供疾病治療;
(四)辦理喪葬事宜。
特困人員供養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確定、公布。
特困人員供養應當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相銜接。
第五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社會救助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社會救助工作的監督檢查,完善相關監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