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西南經濟實力如何

西南經濟實力如何

發布時間:2022-08-07 14:52:47

Ⅰ 西南三省和東北三省大比拼,誰更勝一籌呢

西南三省和東北三省大比拼,誰更勝一籌呢?

我感覺西南三省的勝算更大一些。

因為無論是西南地區還是東北地區,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區域劃分,而且在這個區域當中呢,還包含有很多的地區,這些地區的整體的發展水平也是不一樣的,而且發展模式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進行盲目的總結和概括的話,可能就很難得出一個比較合適的結果。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積極調整。

Ⅱ 中國西南地區經濟實力排名第一的是成都第二是重慶嗎

不沿江、不靠海,作為後發的新興城市,成都開疆拓土,按照新經濟、新理念、新經濟方式,並行發展六大經濟形態令人折服。」歷數成都發展新經濟的前世今生,湯繼強認為,即便高端人才、資本質量、產業基礎、改革環境相對北上深較弱,但不甘淪為「二線城市」的成都率先系統性提出「新經濟」,意欲「變道超車」,彰顯了「破釜沉舟」的勇氣

Ⅲ 西南和西北哪個發達

兩個地方都不算是發達的地區,相比於北京和江浙地區差得很遠,現在都靠扶貧幫助,相信不久的未來會好的,目前看,我認為西北比西南好一些。

Ⅳ 中國西部哪個省經濟比較好

目前來看,是重慶和四川。

因為重慶本身是一個非常大的直轄市,經濟實力極強。四川自汶川地震以來,人們捐了數以億計的善款,積累起來,亦足以讓四川超過半個廣東。

Ⅳ 西南地區的優勢和劣勢、西南區域經濟現狀。 華北地區經濟現狀、華北地區劣勢。

西南地區的優勢和劣勢、西南區域經濟現狀
我說這個吧
雲南,貴州,四川,西藏,廣西,重慶,大概這幾個省市了
發展目前來看,動力最強的是重慶,其次是四川省,因為礦產資源多,雲南,貴州貌似一路少,二資源也不多,
廣西現在政策開放了些,發展也好起來了
西南的優勢主要是資源,尤其是四川,天然氣,礦產
劣勢就是交通不暢,而且投資政策環境一般,沒有東部的主動服務
整體經濟現狀發展緩慢,滯後

Ⅵ 西南與東北誰的經濟實力強

基本可以說,東北要強一點,畢竟人家是老工業基地,而且有部分沿海(沿海就是發展得好一些),大城市也有沈陽、大連、哈爾濱、長春,
西南主要是地理位置受限,而且國家開放的順序是東部在前,西部在後,所以至今西南才算有一些發展,不過西南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Ⅶ 在我國西部城市中,哪個城市經濟實力最強

西部各城市中,真正算得上經濟強市的也就重慶、成都和西安,其餘城市和三城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那麼重慶、成都和西安哪個城市綜合實力最強呢?從目前三城的發展現狀來看,成都各方面比較均衡,經濟質量明顯高於重慶和西安,意味著成都的綜合實力更強。沒有懸念,成都,理由如下:

1.重慶的航空,鐵路,電網都歸成都管轄,西部戰區司令部也在成都。

2.從gdp來看,重慶總量高過成都,但重慶是一個省的體量,沒有可比性,人均gdp成都就高過重慶很多了。

3.成都的科教文衛都好過重慶,還有城市影響力和文化氛圍都強過重慶,從各方面來看,重慶的綜合實力和潛力遠不如成都。

綜合來看,其實成都還是綜合實力很強的,其次就是西安,體量雖然和成都差距不小,但是人均上面,已經算是同一個量級了,可以說,成都綜合實力方面還是首屈一指的,其次是西安。

其他的西部城市,比如南寧、蘭州、銀川、拉薩、烏魯木齊等,和西南地區的成渝雲貴對比,還是有所不同的,西部其實西南這一塊還算是比較富庶的,特別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古代就一直很繁榮,現在,整個西南地區的經濟實力如果整體的視角看下去,未來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Ⅷ 西南地區的經濟

2014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536.7億元,比上年增長8.5%。第一產業增加值3531.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51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486.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128元。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058.5億元,其中稅收收入2311.7億元;公共財政支出6784.3億元。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577.5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1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40.1%;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03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3.2%。
2014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6.7萬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28.5萬公頃;中草葯材播種面積10.8萬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31.5萬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3374.9萬噸;油料產量300.8萬噸;煙葉產量22.5萬噸;蔬菜產量4069.3萬噸;茶葉產量23.4萬噸;園林水果產量759.7萬噸;中草葯材產量42.3萬噸。全年生豬出欄7445.0萬頭;牛出欄278.7萬頭;羊出欄1632.7萬只。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9.94萬公頃,水產品產量132.63萬噸。
工業
2014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2409.0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5%。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974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559.7億元,實現利稅總額3897.2億元,實現凈利潤2046.3億元。
建築業
2014年,四川省完成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225.4億元。擁有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545個,實現利稅總額561.4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3362.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9544.2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2014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65.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348.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17.0億元。 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137.1億元,其中商品零售額5700.9億元。
對外經濟
2014年實際利用外資106.5億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80家,累計批准10472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102.9億美元。落戶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210家。年末駐川外國領事機構12家。全年進出口總額702.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448.5億美元;進口額254.0億美元。
金融業
截至201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3282.0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3884.1億元。共有保險公司76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060.6億元;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373.9億元。 共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19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2家、證券期貨營業部336家。年末有證券投資者賬戶800.3萬戶,全年累計實現證券交易額6.3萬億元。 2013年,雲南省生產總值(GDP)達11720.9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高於全國4.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895.34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927.82億元,增長13.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897.75億元,增長12.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0:42.9:41.1調整為16.2:42.0:41.8。雲南人均生產總值(GDP)達25083元(摺合4050美元),比上年增長11.4%。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5397.48億元,占雲南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6.1%,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2013年,財政總收入達2975.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雲南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10.69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增值稅完成147.68億元,下降0.2%;營業稅完成418.58億元,增長22.9%;企業所得稅完成146.33億元,增長7.7%。雲南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4096.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用於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和交通運輸支出分別增長1.7%、15.1%、12.5%、3.9%和76.9%。
第一產業
2013年,雲南農業總產值達3056.04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農業產值1639.40億元,增長6.6%;林業產值293.25億元,增長12.1%;牧業產值962.55億元,增長5.7%;漁業產值70.41億元,增長13.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0.43億元,增長9.4%。
2013年,糧食總產量達1824萬噸,比上年增長4.3%。油料產量60.7萬噸,比上年下降3.4%;烤煙產量103.9萬噸,下降6.5%;蔬菜產量1625.4萬噸,增長10.4%;園林水果產量571.5萬噸,增長11.9%;茶葉產量30.2萬噸,增長11.1%;鮮切花產量80.5億枝,增長12.1%。
2013年豬、牛、羊、禽肉總產量達357.44萬噸,比上年增長3.4%;牛奶產量54.51萬噸,增長1.5%;禽蛋產量23.24萬噸,增長5.0%。
第二產業
2013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767.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5]增加值3470.66億元,增長12.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1528.14億元,增長7.4%;重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942.53億元,增長16.3%。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煙草製品業增加值1076.53億元,比上年增長3.9%;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425.32億元,增長23.6%。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1289.97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0.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3.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4.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5.2%,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1.6%。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1954.62億千瓦小時,增長27.4%;粗鋼產量1884.80萬噸,增長23.5%;鋼材產量2053.92萬噸,增長28.4%;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00.42萬噸,增長4.9%;水泥產量9009.16萬噸,增長15.6%;卷煙產量757.55萬箱,下降1.4%;成品糖產量236.52萬噸,增長14.9%。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稅1777.54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實現利潤549.08億元,增長5.5%。
第三產業
2013年,雲南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6.01億元, 比上年增長14.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40.36億元,增長13.8%;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95.65億元,增長14.5%。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業零售額499.73億元,增長19.8%;零售業零售額2679.02億元,增長14.1%;住宿業零售額40.99億元,增長3.7%;餐飲業零售額517.83億元,增長9.4%。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4.9%,汽車類增長13.9%,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3%,日用品類增長29.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4%,化妝品類增長17.0%,金銀珠寶類增長22.6%,傢具類增長31.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7.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8.5%。2013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273.51億元,比上年增長9.1%。
2013年郵電業務總量402.61億元,比上年增11.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85.41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346.92萬戶,農村電話用戶138.49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499.98萬戶,年末達到3395.76萬戶。(固定)寬頻接入用戶404.69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354.87萬戶(含無線上網卡用戶和手機上網用戶)。
2013年,雲南金融業實現增加值693.93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20691.5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968.32億元,增長15.8%;年末雲南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15782.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2013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20.77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7.37億元,增長18.6%。2013年支付財產險業務賠款78.78億元,增長22.7%;壽險業務給付26.47億元,增長23.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16.81億元,增長16.5%。
2013年雲南企業(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融資255.9億元,比上年增加245.9億元。年末雲南有上市公司28家,總股本190.20億股;總市值2066.09億元,比上年增加77.59億元。 2014年,貴州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251.01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6393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4295美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78.40億元;全年財政總收入達2132.1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66.4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42.13億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1.06元。其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1.22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8.21元。
農業
2014年,貴州省種植業完成增加值867.07億元。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保持增長。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13.84萬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8.19萬公頃,茶葉種植面積37.35萬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138.50萬噸,為近五年最高水平。油菜籽、蔬菜、水果、茶葉等經濟作物產量較快增長。
畜牧業
2014年,貴州省畜牧業完成增加值330.02億元,肉類總產量202.00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65.55萬噸,牛肉產量14.68萬噸,羊肉產量3.75萬噸,禽肉產量14.84萬噸,牛奶產量5.71萬噸,禽蛋產量16.20萬噸。年末生豬出欄1845.27萬頭,生豬存欄1600.57萬頭。
工業
2014年,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117.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737.96億元,比上年增長7.1%;集體企業增加值3.89億元,下降16.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917.08億元,增長14.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75.05億元,增長12.7%。全省19個重點監測的工業行業中,18個保持增長,11個增長達到兩位數。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煙草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重點行業增長穩定,分別比上年增長13.7%、8.8%、8.8%和6.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新興行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分別比上年增長23.6%和20.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260.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盈虧相抵後的利潤總額539.40億元,增長9.4%。
建築業
2014年,貴州省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有841戶,比上年增長24.0%;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640.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工程結算收入1553.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實現利潤總額46.80億元,增長45.5%。
對外經濟
2014年,貴州省進出口總額達108.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5%。其中,出口93.9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5%;進口14.17億美元,增長0.9%。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72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20.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4%。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1%。引進省外項目2341個,引進省外到位資金6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5.0%。
旅遊業
2014年,貴州省接待旅遊總人數達32134.9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1%。其中,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2049.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1%;接待入境旅遊人數85.50萬人次,增長10.1%。全年旅遊總收入2895.98億元,比上年增長22.2%。
金融業
截至2014年末,貴州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5263.26億元,比年初增加1998.25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368.30億元,比年初增加2244.05億元。全省共有上市公司21家,市價總值4002.23億元,比上年增長67.7%。全年證券市場累計籌資390.12億元,比上年增長46.4%。證券、期貨投資者累計開戶66.38萬戶,比上年增長7.1%;證券、期貨成交金額11971.59億元,增長9.6%。 綜述
2014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65.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7859元(7791美元)。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21.88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281.7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03.72億元。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
工業
1933年重慶有近代工廠和手工工場415家;截止至1936年,四川同類工廠僅583家,重慶佔四川廠家總數的71%,資本數、工人數均佔全四川省2/3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慶仍是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商業在重慶的主導地位,重慶城內有商業行業27個,店鋪字型大小3058家,而同期各類工廠僅400餘家。
時至今日,重慶直轄市仍然是西南最大的商貿中心城市。
重慶是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現已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製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2014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5175.80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6.3%。工業總產值21520.4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8722.51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82.5%;實現利稅總額2112.19億元;實現利潤1169.87億元;總資產貢獻率15.2%;產品銷售率97.9%。
農業
2014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61.03億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363.8萬畝,糧食綜合單產340.3公斤/畝。油料播種面積449.9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062.1萬畝;水果種植面積514.9萬畝;中葯材種植面積170.4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144.5萬噸,連續7年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全年穀物產量796.8萬噸。其中,稻穀產量503.2萬噸;小麥產量27.0萬噸;玉米產量256.0萬噸。
金融
2014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225.27億元。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達到3.8萬億元,分行和法人機構達到95家。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25160.1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0630.69億元。全市共有證券法人機構1家,證券公司營業部160家,證券分公司13家。境內上市公司40家,總股本377.83億股,股票總市值4456.67億元。全市共有保險法人機構3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43家。保費總收入407.26億元。 2014年,西藏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5億元,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增長1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3.6億元,增長12.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4億元,增長30.8%;完成稅收收入174.1億元,增長17.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471元,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6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均居全國前列。
農業
雅魯藏布江谷地
西藏的耕地面積絕大部分分布在江河干、支流的河谷階地、山麓斜坡、沖積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帶。而且大部耕地是由草甸土、亞高山草原土、亞高山草甸土等開墾而來的。土壤類型因分布環境條件不同,在質地上有很大差異。大部分耕地的有機質含量低,即使有少數土地含腐植質較多,亦因溫度低,微生物繁殖慢、數量少、分解緩慢,很少被作物所吸收。部分耕地還存在著地面不平整、耕層較淺、砂性重、石礫多、質地偏粗、易漏肥等現象。在復種區耕作土壤的潛在肥力和較大肥力較高,供氮和供磷能力也較強。到1998年為止,包括部分原有的梯田,西藏已建成梯田、園田和平整土地100多萬畝,按農業人口的勞動力平均,每人接近一畝。在土質改造方面,進行黏摻沙、沙摻粘,種植豆科作物,多施有機肥料,使部分土壤質地得到改良。
2014年,西藏自治區農牧業再獲豐收,全區糧食產量達98.5萬噸,創歷史新高。推廣「藏青2000」等新品種56萬畝,建設高標准農田8.7萬畝,新增改良黃牛16.5萬頭。農牧民工資性收入增長明顯加快,占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達到2937家、增長55%。全面啟動建設353個鄉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
素有西藏糧倉之稱的雅魯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帶,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與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西起拉孜,東至桑日,東西長約500公里,南北寬處達200公里,窄處僅50公里左右。包括拉薩、山南、日喀則三個地、市的22個縣和5個國營農場,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農業區和商品糧基地,也是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工業
2012年,西藏自治區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55.11億元,比上年增長14.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1.32億元,增長9.1%;重工業實現增加值31.51億元,增長17.3%。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1.50億元,比上年增長8.8%。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14.33億元,增長10.0%;集體企業實現增加值0.57億元,增長4.9%;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20.96億元,增長22.0%;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實現增加值2.47億元,增長7.6%;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增加值4.49億元,增長8.4%。
2014年,西藏自治區第二產業增加值達336億元、增長13.5%。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上繳稅收46億元。藏青工業園招商引資項目近100個,入園企業103家,實現產值17.8億元,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天然飲用水產業簽訂戰略投資合作項目16個,總投資36億元,產量突破30萬噸,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閱讀全文

與西南經濟實力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經濟下行而用電量又上漲 瀏覽:9
推薦什麼關於魔法的故事 瀏覽:27
老年人怎麼評論美女 瀏覽:259
婚姻感情糾紛怎麼解決 瀏覽:451
美女你長得怎麼那麼像趙麗穎 瀏覽:886
愛情沒有捷徑走可走什麼意思 瀏覽:159
霍啟剛體育事業有哪些 瀏覽:296
愛情保衛戰你為什麼不讓我離開 瀏覽:79
現場故事編寫怎麼編 瀏覽:551
幸福谷講的什麼 瀏覽:14
什麼是有渴望的婚姻 瀏覽:250
兩人都是處女座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240
我太累了不想再談什麼狗屁愛情 瀏覽:28
北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哪個好 瀏覽:80
愚言故事的有哪些 瀏覽:51
大美女的那種從哪裡下載 瀏覽:159
全中國哪裡最有美女 瀏覽:89
哪個區域是蕭山經濟開發區 瀏覽:366
那個講三個故事的僵屍片叫什麼 瀏覽:202
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的發展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