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縣域經濟質量如何

縣域經濟質量如何

發布時間:2022-08-07 10:03:19

① 全國百強縣2022排名

全國百強縣2022排名如下圖。崑山市與江陰市繼續蟬聯冠亞軍,無論是GDP還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處於絕對優勢。去年第三的晉江市則下降一名,不過前列中除開暫未發布地區基本變動不大。此次百強縣中,GDP「千億俱樂部」同比增加7個,已擴容至42個。

圖1、

縣域經濟研究:

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發展四大維度構建了包含24個三級指標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對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解析。

從區域格局看,我國縣域經濟分布失衡問題持續存在,東部地區縣域恆強,在經濟體量、財政實力、質量效益等維度領先其他區域縣域;中西部地區縣域逐步崛起;東北地區縣域整體實力較弱。

② 如何發展縣域經濟 縣域經濟發展新思路新趨勢

縣是我國最基本的行政單元,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有兩千多個縣(市),除一小部分人口居住在大中城市外,96%左右的人口生活在縣域內。縣域經濟的充分發展對提升我國現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縣域經濟可以較好地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向現代化轉型。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由之路。
發展縣域經濟要開拓新思路編輯本段
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發展縣域經濟必須以市場經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首先必須建立一個產權明晰、權責統一、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產權與經濟管理體系。在縣域范圍內,國有經濟成分比重並不大,比較有利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縣級所有的企業產權明晰及各種經濟資源要素(資金、勞動、土地)自由流動不會遇到多少阻力,既得利益集團在縣域的勢力一般不強,這正有利於建立產權明晰的企業制度與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經濟運行體系。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兩次飛躍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鄉鎮、民營企業的發展正是在縣域內完成的。第二,發展縣域經濟要努力加強數目字管理(黃仁宇,1997),縣域經濟系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結合形態,運轉較為靈活,歷史包袱不重,但在數目字管理方面較為落後。要較快地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對縣域內的人口資源、自然資源及現有社會資本存量等的數目和結構有一個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對將來的經濟發展做到心中有數。有了數目字管理,就可以與其他地區作橫向比較,與自己作縱向比較,找出自己發展優勢與不足,更好地設計未來的發展戰略,以保持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縣域經濟要把重心放在發展工業與第三產業上編輯本段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努力發展加工製造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及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用產品製造業。努力圍繞居民的衣、食、住、行做文章,不要做那些假大空的事情。大力發展與本地居民相關的服務業。在農業與農村方面,努力改造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發展與農業相關的服務業,諸如技術推廣、銷售、信息、金融等方面的服務業。把農村建設成為環境優雅、具有活力的生活與生產之所,這是縣域經濟重要的一環。用縣域工業與第三產業帶動農業與農村的發展。充分促進與發揮勞動、資金、自然資源等要素自由流動的活力,逐步形成良性發展的市場經濟體系。
發展縣域經濟要特別注重人力資本的有效培育。重視義務教育,尤其要注重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質量,這是縣域人力資本的最基本的提升手段。同時,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素質良好的勞動力。加強對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促進農民向市民轉型。加強下崗職工的就業培訓,促使其人力資本保值與增值。
發展縣域經濟要以改革與制度創新為動力編輯本段
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制度創新並加以鞏固的過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鄉鎮、民營企業發展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現在最為關鍵的改革與制度創新是金融企業改革與縣域金融體制創新。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私有合法財產的有效保護制度也應及時跟進。
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有賴於開辟為中小企業及農戶資金融通的暢通渠道。現有的金融體制很不利於中小企業與農戶的資金融通,從而使他們的生產與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思維,沒有健康、活躍思維的經濟體系是不會長期有效運行的,更不會有多少活力。建立有效、適合中小企業與農戶資本運營的金融體系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基本條件。
縣域經濟的改革與制度創新有著巨大的空間,只要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有關文件精神,如《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等,縣域經濟的改革與制度創新就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良好的發展前途。我們只有充分把握中央精神與有關決定的實質,縣域經濟改革與制度創新才會躍上新的台階,從而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有不斷改革與制度創新,縣域經濟才會充滿活力,才會有長效發展的動力。
發展縣域經濟要以特色經濟為方向編輯本段
我國大部分縣域都有有自己特色的資源稟賦,這正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優勢。或以一種或幾種農產品生產加工為基礎(如祁東的黃花生產與加工),或以一種或幾種工業製成品(如婁底的小型機械製造業)生產為龍頭,或以旅遊業為龍頭(如資興)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集中優勢力量做大做強。這樣既有了精品,又有了規模優勢。縣域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以自己的資源稟賦作後盾,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這樣才不至於出現各地經濟發展結構趨同,形成毫無特色的經濟模式。
有特色的龍頭產品或龍頭企業不是一兩年可以形成的,必須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積累,因此應該充分研究自己的縣情,找出有利於自己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認真研究自己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有一個較長的經濟發展計劃並且連續執行。計劃與發展戰略不應因領導層的更迭而有大的變化,這一點在發展縣域經濟時應該充分注意。
展縣域經濟要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編輯本段
在我國縣域大中型企業較少,國有經濟成分一般不大,這正是發展民營經濟的天地。要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點。要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平等、公平、穩定、有序的環境;同時也要大力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方向發展,使之逐步形成產權清晰、管理科學、持續發展的現代企業。要讓民營經濟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預期。政府各部門應該多為民營經濟服務,不要有任何門戶之見。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力,要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興,則縣域經濟興。
縣級政府部門是縣域經濟發展尤其是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服務與引導部門。縣級政府首先是為縣域內各經濟主體的發展提供優質優價的公共服務,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一個平等、有序競爭與合作的經濟環境。只有政府部門的服務做好了,縣域經濟發展才會更加順暢。政府部門應為各經濟主體的發展制定公平的游戲規則,並約束其遵守,引導他們向現代企業發展。政府應當好裁判,而不是去做運動員。同時,政府對自己行為的約束與規范也是相當重要的。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改革現行行政管理體制與財稅體制編輯本段
縣域經濟是我國的基礎經濟,但是縣級政府承擔著太多的事責,而行政權力有限,尤其是受到地市級政府的行政與財政約束。現有的財稅體制對縣域經濟發展相當不利。縣級政府可用財力相當有限,而所要作為的事項又多,財政負擔重,這也是農業與農民經濟負擔重、農村經濟乃至縣域經濟發展緩慢、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這一點,中西部地區經濟較為落後的縣域表現更為明顯。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與財稅分配體系,大力降低地市級的行政約束,較大程度地提高縣級財稅留成的比例。同時,加大中央政府對縣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這對西部及中部落後縣市更為必要,這樣我國縣域經濟才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總之,我國向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整體的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縣域經濟的發展大有潛力,我們應該抓住現有的大好時機,使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躍上一個新台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③ 全國百強縣排名2021最新排名

全國百強縣排名2021最新排名: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江蘇省崑山市、江蘇省江陰市、江蘇省張家港市、江蘇省常熟市、福建省晉江市、浙江省慈溪市、江蘇省太倉市、江蘇省宜興市、湖南省長沙縣、山東省龍口市。

百強縣東部地區佔65席,中部地區佔22席、西部地區佔10席,東北地區佔3席。百強縣前十名中,江蘇省佔六席,並包攬前三,分別是江蘇省崑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搶眼,百強縣中分別佔25席、18席和13席。

縣域經濟研究

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發展四大維度構建了包含24個三級指標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對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解析。

從區域格局看,我國縣域經濟分布失衡問題持續存在,東部地區縣域恆強,在經濟體量、財政實力、質量效益等維度領先其他區域縣域;中西部地區縣域逐步崛起;東北地區縣域整體實力較弱。

④ 縣域經濟是內涵、特點、發展模式介紹

一、縣域經濟
縣域經濟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概念,2012年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關於縣域經濟的研究開始增多,任萃穎(2016)研究認為:縣域經濟是在縣行政區劃范圍內的具有地理性綜合性特徵的經濟單元,是要素資源在縣域范圍空間集聚和擴散,以及經濟要素在縣域范圍內相互配置的一種區域經濟形態。
王瀟音(2017)研究認為:縣域經濟是以縣為依託,以鄉鎮農村為經濟腹地的具有綜合性特徵的區域經濟地理單元。
嚴珺文(2018)研究認為:縣域經濟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內涵:一是縣域經濟具有空間上的概念特徵,是在縣級行政區域的范圍內所形成的地理經濟單元;二是縣域經濟發展是要以市場為引導,已優化縣域經濟結構為手段,以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以及完善縣域經濟功能體系為目的經濟活動主體。
綜合來看,縣域經濟是一種按照縣級行政區來進行劃分的區域經濟,在區位上以縣城為核心、以鄉鎮為紐帶、將農村作為腹地的區域經濟,形成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主體,以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為發展主題和方向的經濟發展模式,通過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實現縣域內各個產業的協調和全面發展,從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縣域經濟特徵
(1)縣域經濟發展具有綜合性特點
縣域經濟的構成具有多樣性和綜合性特徵,既包括了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產業經濟部門,也包含與之配套的關聯性輔助性的產業部門,縣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各個產業部門經濟的帶動,也影響著生產,流通,分配,銷售等環節經濟活動。從這個角度看,縣域經濟發展具有綜合性特徵。
(2)縣域經濟具有地域邊界性特徵
根據縣域經濟的概念,縣域經濟是進行特定經濟活動的特定地理空間,而且,這個特定的地理空間就是限定了經濟上的邊界,其實質就是在縣級行政區域單元內所發生的經濟活動的集合體,因此,縣域經濟發展具有地域邊界性特徵。
(3)縣域經濟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特徵
不同地域范圍的縣域經濟發展其發展目標,資源優勢,發展戰略以及政策等各不相同,因而其縣域經濟發展存在著相對獨立性的特徵。
(4)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農村性特徵
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農業產業,而農業產業發展大部分是在農村地域范圍內進行的,無論是從事農業種植,還是林業畜牧業等發展,農業經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對於縣域工業和服務業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而大部分縣域地區的主導產業是農業經濟,因此,從某種程度講,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農村性的特徵。
三、縣域經濟發展模式
(一)主導產業驅動型模式
(1)農業主導型
顧名思義,農業主導型的縣域經濟發展其經濟支柱是農業產業部門,農業產業在縣域經濟中的佔比最大,超過了工業和服務業等其他產業部門經濟。而且農業主導型的縣域經濟發展其主要發展在於推進農業產業的升級,提高農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和帶動作用,進而發揮農業的關聯效應,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據此不斷推進縣域經濟做大做強。
(2)工業主導型
一個縣域地區的工業產業部門經濟在縣域經濟中比重超過農業和服務業的比重,且佔主導的情況下,那麼該縣域經濟可以稱作為工業主導型的縣域經濟。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的比重逐步增加,工業主導型的縣域經濟模式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為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
(3)第三產業驅動型
如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第三產業部門的總產值佔比最大,那麼,就可以將這種模式稱作第三產業驅動型的縣域經濟模式。第三產業就是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來看,最有活力的產業,且創產創收相對於其他產業來說較快。所以該產業模式的發展對帶動農民增收來講非常有利。
(二)地方特色驅動型模式
(1)特色資源帶動型
特色資源帶動型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一些縣域地區由於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資源稟賦,無論是農業特色資源,工業特色資源還是第三產業的特色資源,通過對這些資源的培育和挖掘,使之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型和主導型產業部門,進而通過構建縣域特色農業體系,工業體系和服務體系,提升縣域經濟發展的實力和質量。
(2)外向經濟主導型
所謂外向經濟主導型的模式就是指該縣域的經濟構成中,外向型經濟產業或部門是縣域經濟的主導部門,對縣域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通過外向型的企業部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模式。這類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對外依賴度較高。
(三)混合發展型模式
所謂混合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指的就是在縣域經濟的構成中,三次產業在縣域經濟GDP的比重差不多,沒有哪個產業部門具有絕對的優勢,不存在單一的產業主導形態,一二三次產業在縣域經濟混合發展,共同帶動縣域經濟進步。
推薦閱讀
:《賽迪白皮書: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47頁).pdf》
《抖音&人大:短視頻、直播助力新型縣域經濟發展研究報告(46頁).pdf》
《賽迪報告: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34頁).pdf》
本文標簽
縣域經濟
什麼是縣域經濟
縣域經濟特點
縣域經濟發展模式
上一篇:網路地圖《2021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發布,數據解讀
下一篇:2022年中國智能語音發展情況分析,top10企業排名一覽

⑤ 洛陽市伊川縣在中國的縣級經濟水平如何

最近幾年發展的很好啊!挺富得,銀子沒處花,去年建了一個大張超市,規模很大,這下錢有地方花了。很有市場啊!特別是飲食、娛樂、中高檔次的娛樂活動,很有市場啊!
歡迎你來伊川投資開發項目!

⑥ 河南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蔡縣排名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4

⑦ 睢縣縣域經濟發展怎麼樣

睢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睢縣以製鞋、電子兩大產業項目引進和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足力健幸福小鎮產業園、雄安製鞋產業園、金振源電子產業園等龍頭帶動作用,實施產業集群提質行動和兩大百億級主導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形成以龍頭企業為骨幹、相關企業為配套、專業化分工協作的製鞋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⑧ 如何看待賽迪顧問發布《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

2020年12月24日,「2020年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榜」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榜單發布以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該榜一時成為西部縣域經濟研究領域的焦點。為了更准確地解讀榜單信息,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組對一些關注度較高的問題進行了細致解答。

第一問:西部百強縣的研究對象是哪些?

為了提高評價的全面性、可比性、科學性,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將評價對象界定為:截至2020年2月(根據民政部2020年3月30日發布的《2020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西部地區12省(區、市)除市轄區和林區、特區以外的830個縣級行政區(包含107個縣級市、591個縣、80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通過政府公開數據、大數據監測等方式獲得廣泛而全面的基礎數據。

第二問:西部百強縣研究的指標體系有什麼特點?

基於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特點與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注重經濟發展過程中「質」與「量」的結合,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建立了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18個。

第三問:西部百強縣的省(區、市)分布有何特點?

各省(區、市)上榜數量差異較大,四川縣域成為西部縣域的領頭羊。2020年西部12省(區、市)中共有10個省(區、市)的縣市進入西部百強縣。四川上榜數量保持領先地位,佔百強榜34個席位,超過總數的1/3。雲南迎面趕超位居第二,上榜數量達到14個。貴州、陝西、廣西、內蒙古、新疆上榜數量依次遞減,分別佔11席、10席、9席、8席、7席。甘肅、西藏的縣(市)均無緣進入百強榜。

第四問:2018-2020年西部百強縣各省(區、市)上榜數量有何變化?

根據2018-2020年各省上榜數量分析,西南地區的四川、雲南兩省上榜數量較多且呈現遞增趨勢,重慶2020年上榜數量增加到5個。隨著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的蓬勃發展,川、滇、渝成為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縣(市)發展也邁向新台階。陝西、廣西、內蒙古百強縣數量呈現遞減趨勢。青海、寧夏入榜數量保持穩定,每年均有一個縣(市)上榜。

第五問:西部百強縣各省(區、市)位次分布有何特點?

各省(區、市)上榜縣(市)位次分布顯著不均。四川省縣(市)進入西部百強榜數量最多,在各個名次段內均有分布,但頭部力量不足,僅有一個市進入前十強且排名第九,四川省縣(市)亟待壯大先鋒力量。雲南、陝西名次分布較均勻。貴州省在西部百強縣前15名中占據3個席位,但15-45名中出現斷檔,應積極發揮強縣(市、旗)帶動作用,促進入榜縣市「提檔升位」。內蒙古與廣西兩個自治區形成鮮明對比,內蒙古搶佔十強兩個席位,其餘入榜縣(市、旗)位次分布在65名之前;廣西入榜縣(市)集中在55-80名,整體排名靠後。寧夏與青海均只有一個縣(市)入榜,但縣(市)實力突出,位次靠前,尤其是寧夏的靈武市,躋身前十強。

第六問:西部縣域十強在各省(區、市)中如何分布?

2020年西部十強縣中,內蒙古、新疆、陝西分別占兩個席位,貴州、四川、雲南、寧夏各佔一席。西部百強縣上榜數量較多的四川與雲南兩省,各有一席進入前十強,縣域綜合實力強而不優,亟待尋找新突破口,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寧夏縣(市)首次進入前十強。

第七問:關於西部地區縣域發展有何建議?

構建西部縣域發展新生態。新形勢下,西部縣域要搶抓構建完整國內大循環的歷史機遇,瞄準薄弱環節,通過打造產業發展創新鏈、提升區域協同發展鏈、構建精準高效招商鏈、建立梯次分明產業體系等措施,構建西部縣域發展新生態。

加強與東部地區戰略合作。充分學習、吸收東部地區先進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及發展理念,充分激發新活力推動西部縣域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積極發揮東西部結對發展優勢,加強戰略合作,形成與東部產業環節互補、要素互補、市場互補的特色經濟區域。

積極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西部縣域未來應積極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加大研發投入,完善政策扶持方式方法,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及時接續轉換。


⑨ 臨沂三區九縣的經濟都怎樣

縣自秦立,延續至今,治理縣政也就成為安邦定國的根本之策。縣域經濟是縣級行政區域范圍內各類經濟的總和,是國民經濟中基礎層次的行政區域經濟,是以城鎮為中心,以農村經濟和農業為主體,由一、二、三產業各種經濟成分構成的復合系統。作為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結合、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拓展與延伸的樞紐地帶,縣域經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不可替代性,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對宏觀經濟活動進行調控的重要環節。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戰略決策;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大力發展縣域經濟」,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但我市縣域總體實力在全省來看仍然偏弱。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沒有我市的位置,距全國百強差距更大。我市與其他市相比,特別是與沿海和魯中各市相比,縣域經濟實力仍有差距。壯大縣域經濟對於我市盡快步入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先進行列,早日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在剖析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一點參考建議。
一、我市縣域經濟的基本情況
(一)全市總體情況分析
1、縣域份額大。我省139個縣市區中,縣域佔121個(含縣級市、農村人口佔60%以上的市轄區,下同)。我市三區九縣,均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之列,其中沂南、蒼山、費縣、平邑、莒南為經濟欠發達縣;濰坊12個縣(市區)列入11個,其中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為3個經濟強縣;泰安6個縣(市區)列入5個,其中新泰市、肥城市為經濟強縣,東平縣為經濟欠發達縣;威海4個縣(市區)列入3個,文登市、榮成市、乳山市全部為經濟強縣;濟寧12個縣(市區)列入11個,其中曲阜市、兗州市、鄒城市為經濟強縣,嘉祥縣、汶上縣、梁山縣為經濟欠發達縣;德州11個縣(市區)列入10個,其中陵縣、寧津縣、慶雲縣、平原縣、武城縣為經濟欠發達縣。
從縣域的人口看,2002年末,我市縣域人口為1008.5萬人,2003年末為1011.05萬人,其他市變化也不大。我市縣域單位數佔全省的十分之一,縣域人口數佔全省的12.3%,是全省縣域單位數和縣域人口數最多的市。我市縣域份額大,人口多,縣域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往往處於弱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難度要大於兄弟市。
2、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不小,但人均水平不高。2002年,
我市縣域生產總值為622.05億元(不包括駐臨沂三區的市屬以上企業,下同),在全省列第五位。2003年縣域生產總值為740.50億元,低於濰坊和濟寧,高於泰安、威海和德州;而從縣域人均生產總值來看,2002年我市為6167元(本文所用人均數為年末累計數除以年末人口數,下同),2003年為7324元,比濰坊(10592元)、泰安(9299元)、威海(32392元)、濟寧(10684元)、德州(9233元)都低,五市分別為臨沂的1.45倍、1.27倍、4.43倍、1.46倍和1.26倍,從上圖來看,我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差距在拉大。
2003年,從全省縣域考核的121個縣市區情況看,沂水、蘭山、郯城的生產總值列39、42和46名。三區的GDP增速分別列33、15和51位,其餘各縣的GDP增速都排在了66名之後,沂南、蒼山和莒南的人均生產總值排在了百名之後。沂南、蒼山、費縣、平邑、莒南五個欠發達縣(以下簡稱五個弱縣)的生產總值排在全省30個欠發達縣的前五名,但增速和人均佔有量除費縣外均在30個欠發達縣中下游。
3、人均地方財政收入較低。2002年,我市縣域地方財政收入20.89億元,人均207.10元,比全省低132.73元。到2003年,我市縣域地方財政收入23.92億元,人均236.6元,從圖中看出,我市的人均財政收入同其他市的差距在拉大。
從全省121個縣域2003年的地方財政收入看,蘭山和沂水分別列34和35位,莒南排第59名,其餘四個弱縣均在75名之後,河東區和蒙陰縣都排在了百名之後;單從弱縣的財政收入看,除蒼山外,都進入了30弱的前十名,莒南縣在弱縣中排名第一,但是人均財政收入除莒南第12名外其餘都比較靠後。地方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最靠前的莒南縣排在弱縣的第18名,沂南、平邑、費縣、蒼山分別佔30弱的第24、27、28和第30名。
4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居中游,增速相對靠後。2003年,我市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52.43億元,高於德州(119.46億元),與泰安(153.51億元)基本持平,比威海(310.92億元)少51.0%,比濰坊(272.68億元)少44.1%,比濟寧(223.71億元)少31.9%。
蘭山在全省121個縣域中列26位,羅庄列49位,其餘都較靠後,其中河東、沂南、蒼山、蒙陰都在百名之後;蘭山的增速列60名,羅庄、沂南和沂水增速分別列117名、119名和第112名。費縣和莒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居30弱的第6和第8位,沂南和蒼山排名分別為第17位和第20位;5個弱縣的增速排名都在30弱縣的23名之後。
5、非農結構與濟寧、泰安相近,與威海差距明顯。2002年,我市縣域農業與非農產業增加值結構為19.2:80.8, 2003年為16.8:83.2,與濟寧、泰安相近,與威海比較,非農比重低4.2個百分點,差距比較明顯。
6、進出口增速較快,絕對額差距仍較突出。2002年,我市縣域進出口總額為5.3億美元,而濰坊為13.0億美元,威海為10.8億美元,二市分別為臨沂的2.4倍和2倍;2003年我市縣域進出口總額為9.4億美元,其他市如濰坊為16.8億美元、威海15.4億美元、濟寧4.3億美元、德州2.2億美元、泰安1.9億美元。與濰坊、威海相差的倍數降低,但絕對額仍相差7.4億美元和6億美元。
從全省縣域出口來看,除莒南27名、羅庄28名外,其他10個縣區都在40—98名之間;莒南、費縣、蒼山、平邑、沂南五個弱縣的出口總額分別佔30弱的第1、3、6、7和第14名,出口佔GDP的比重分別排名為1、7、10、12和第19名。
7、實際利用外資好於泰安、濟寧,與濰坊、威海差距較大。2002年,我市縣域實際利用外資0.77億美元,2003年為2.29億美元,低於濰坊的4.58億美元,威海的7.03億美元,德州2.76億美元,高於泰安的0.78億美元和濟寧的1.06億美元,從實際利用外資可以看出,濰坊、威海二市還孕育著更大的進出口後勁。
從全省縣域來講,除蘭山23名,羅庄24名之外,其他10個縣區有7個在百名之後。蒼山、莒南、費縣、平邑、沂南五個弱縣實際利用外資佔GDP的比重較低,分別佔全省30弱的18、19、26、28、30名。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我市縣域經濟總量大、人口多,總體經濟實力較強,人均較弱。如與濰坊比較,無論總量還是人均,我市差距基本是全方位的;與濟寧比較,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一些人均指標都偏弱;與威海比較,臨沂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總量較大,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就差很多,人均指標差距更為明顯。與泰安、德州比較,臨沂縣域經濟總量有優勢,但人均指標仍有差距。
(二)蘭山區同強縣青州市經濟實力分析
蘭山區2003年年末人口為87.38萬人,青州市為89.92萬人,在全省121個縣域中分列第31和第29位;蘭山的GDP為79.31億元,排名(指在全省121個縣域中,下同)第42位,比青州落後10位,人均GDP低2152元,但GDP增幅比青州高3.5個百分點,增幅的位次比青州靠前53位;蘭山的工業增加值是44.61億元,列第33位,比32位的青州少2511萬元,但增速比青州高37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蘭山比青州高4.7億元,同時位次高7位,增幅也明顯高於青州;蘭山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38億元,列第23位,略高於24位的青州;蘭山地方財政收入是3.61億元,列第34位,略低於33位的青州;蘭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5.5億元列全省第一位,比第20位的青州要出27億多元;去年蘭山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列第23位,高於青州的0.48億美元,但蘭山的出口額僅為0.42億美元,比青州的0.75億美元要靠後18名。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蘭山區有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特點,只要充分發揮市場帶動作用,廣泛利用內外資投入,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加快發展,進入全省30強是大有希望的。
(三)莒南縣、平邑縣同安丘市部分指標對比
濰坊的安丘市同我市的莒南縣和平邑縣,在地理資源和人口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安丘市在全省121個縣域的綜合經濟實力中屬中等偏下的縣域,與其比較更能增強我們擺脫弱縣的信心。
安丘市2003年年末人口為105萬人,略高於莒南縣的99.02萬人和平邑縣的98.28萬人;去年安丘的GDP和人均GDP都高於莒南縣和平邑縣,但增幅不如二縣;安丘的工業增加值及增幅不及莒南和平邑,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增幅都高於二縣;安丘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了莒南和平邑二縣之和,分別為50.82億元、19.77億元和19.66億元;安丘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接近於二縣之和,分別是32.89億元、14.73億元和19.55億元;莒南和平邑的實際利用外資有差距,但出口額莒南縣要超過安丘市。
可以看出,莒南和平邑二縣雖有差距,好多指標並不在後30名,只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分析透各自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揚長避短,找出適合本地經濟快速發展的路子,是完全可以擺脫弱縣行列的。
二、壯大縣域經濟的基本思路
壯大縣域經濟應充分尊重各縣區的客觀實際,立足縣區本身的資源、勞動力、基礎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同時應把握如下幾條原則:
1.縣域經濟應該是特色經濟。經濟發展是不對稱性的、非均衡的,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縣域經濟發展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我市北部是山區南部為平原,區域差異性明顯,各縣應從實際出發,選擇不同的角度,調整空間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不斷壯大主導產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2.縣域經濟應是民營經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的工作著力點應放在促進生產力要素快速流通的領域。把民營經濟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是集「民資、民智、民力」於一體的民本經濟,是充滿活力的經濟,是植富於民的經濟。轉制搞活、放手發展、開放引進、發展壯大一批民營經濟,使其在縣域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
3.縣域經濟應該是富民經濟。農民增收應是發展縣域經濟的主要任務,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各縣區應繼續完善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像羅庄區根據目前的經濟狀況隨時取消農業稅。
4.縣域經濟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充分重視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為代價。
三、壯大縣域經濟的對策建議
1.改善域內環境,創造發展條件。在硬環境方面,以農村城鎮化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並改善各類基礎設施。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網點,建設好公路、鐵路要道旁鄉鎮和經濟小區,並利用其輻射帶動功能把分散的鄉村連接成一體,加快交通、能源、通訊、廣播電視和信息網路技術設施建設,形成縣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暢通的良好流通網路。在軟環境方面,立足「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採取優惠政策留住高技術人才,加大對基礎人才包括青年技工和農民的培訓;優化縣域社會信用環境,創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環境,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制,改善和加強金融服務;發揮各類中介組織和流通企業在搞活縣域流通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吸引力。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提升縣域工業的規模經濟水平,增強縣域工業的競爭能力。發展縣域經濟首要任務是加快工業化。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力度,在著力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同時,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現有的食品、五金、建材、復混肥、木材加工等產業集群為依託,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壯大產業,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發展縣域工業應重視資源、環境等制約條件,並將縣域工業化與城市工業化銜接起來,要積極引導,積極創造工業化發展的有利條件。
3.適度優先發展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和城鎮化進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享受城市文明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目前,廣大農民在大城市還很難支付定居成本,而在鎮區的居住成本較低,因此,縣域內的中心鎮有望成為勞動力轉移的首選之地。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縣域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培育縣域經濟的「增長點」。擇優培育中心鎮和重點鎮,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發展小城鎮第三產業。以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城鎮自身所處的位置和特點,發展一批工業主導型、商業貿易型、交通樞紐型、旅遊開發型等特色小城鎮。
4.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縣域非農產業。目前,受單一農戶生產規模小、合作意識差、市場化程度低等因素的限制,推進農業產業化還面臨著體制性障礙。因此,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同時,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有市場、有潛力的農產品生產,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區域特色農業。以龍頭企業為紐帶,採取農戶+工廠、農戶+公司、農戶+市場等形式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
5.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體系,千方百計增加對農業的投入。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力的基礎,也是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約束的弱質產業。本著「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為目標,加大對農業的投入。(1)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商資本投向農業領域。(2)優化投資結構,農業財政投資要重點支持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骨幹品種及優勢產業帶發展、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科技推廣,加大財政對義務教育、農民技能培訓及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業投資效率。(3)適當調整投入政策,改變分散切塊格局,建立農業投入的直通機制,減少中間環節,保證投入效益。(4)建立縣域產業發展基金,出台對龍頭企業實質性扶持的相關政策,如貼息、利用貸款等優惠政策。(5)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小額信貸、民間借貸等金融創新模式。
6.鼓勵發展非公有經濟,增強發展活力。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加速縣域經濟民營化進程。縣一級的所有領域應向民營經濟開放,加大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技術革新,擴張規模,提高效益,不斷提升民營經濟的份額和實力。加大開放力度,全面構建開放型縣域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積極開發兩個市場,並把利用外資與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相結合,與改造提升民營經濟相結合。
7.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縣域經濟要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佔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我市人多可耕地少,土地是農民和農業的根本。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一方面,地方政府徵用土地用於公益性項目;另一方面,征地的收益必須向農民轉移。

閱讀全文

與縣域經濟質量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感受幸福的英語作文 瀏覽:178
為什麼經濟下行而用電量又上漲 瀏覽:9
推薦什麼關於魔法的故事 瀏覽:27
老年人怎麼評論美女 瀏覽:259
婚姻感情糾紛怎麼解決 瀏覽:451
美女你長得怎麼那麼像趙麗穎 瀏覽:886
愛情沒有捷徑走可走什麼意思 瀏覽:159
霍啟剛體育事業有哪些 瀏覽:296
愛情保衛戰你為什麼不讓我離開 瀏覽:79
現場故事編寫怎麼編 瀏覽:551
幸福谷講的什麼 瀏覽:14
什麼是有渴望的婚姻 瀏覽:250
兩人都是處女座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240
我太累了不想再談什麼狗屁愛情 瀏覽:28
北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哪個好 瀏覽:80
愚言故事的有哪些 瀏覽:51
大美女的那種從哪裡下載 瀏覽:159
全中國哪裡最有美女 瀏覽:89
哪個區域是蕭山經濟開發區 瀏覽:366
那個講三個故事的僵屍片叫什麼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