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述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價格理論 最好詳細一點 有自己的觀點 不要復制的
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理論主要是指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馬歇爾以英國古典經濟學中生產費用論為基礎,吸收邊際分析和心理概念,論述價格的供給一方;又以邊際效用學派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為基礎,對其進行修改,論述價格的需求一方,認為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猶如剪刀之兩刃,是同時起作用的,從而建立起均衡價格論,並用均衡價格分析方法論述了工資、利息、利潤、地租,它們分別是勞動、資本、企業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價格。
均衡價格論以價格為中心,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研究在市場上供給和需求如何達到靜態均衡,在均衡點的狀態決定商品的價格,屬於局部均衡分析。他把均衡價格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暫時的市場價格,由需求起主要決定作用;第二類是短期的次正常價格,需求和供給起對等作用;第三類是長期的正常價格,由供給起主要作用。三種狀態中,供給和需求的作用不同,但皆可達到均衡。馬歇爾認為,一般來說,短期內,效用對商品價值決定起主要作用,而長期,生產成本對商品價值的決定起主要作用。
2.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什麼
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3.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從總體上來講可以劃分為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要素供給理論、市場競爭理論和政府規制理論五大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在自由市場體制下,人們的自利決策能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場失靈的一些特殊場合,則可以通過政府規制改善公平與效率。贊同0| 評論
4.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介紹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
首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
其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再次,宏觀經濟學並不是微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或重復
最後,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5.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要素供給理論、市場競爭理論和政府規制理論五大部分。
核心思想:在自由市場體制下,人們的自利決策能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場失靈的一些特殊場合,則可以通過政府規制改善公平與效率。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5)體現了微觀經濟學中的什麼理論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
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6. 《美麗心靈》中體現了哪些關於微觀經濟學的原理
美麗心靈主角是約翰納什,他提出了納什均衡,屬於博弈論的范疇,博弈論屬於應用數序,但博弈論在經濟上有比較大的用處(例如研究寡頭競爭)。納什均衡討論的是非合作博弈下:每個人為自己的私利做最好的打算,從而所有人的整體達到相對最優(不是絕對最優,應為這里是非合作博弈)的一種狀態。如果還有什麼疑問的話,請追問我
7. 微觀經濟學的五大基本原理
1、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
2、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價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
應答時間:2021-04-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8. 微觀經濟學定理有哪些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理論、廠商理論、分配理論和微觀經濟政策。
9. 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就是價格理論。在微觀經濟學裡面,基本經濟問題生成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都是圍繞到價格來進行衡量的,標志性研究就是市場均衡、要素的供給和需求。
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9)體現了微觀經濟學中的什麼理論擴展閱讀
一、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