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0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國城市排名2010
藍皮書表示,2010年前50座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分別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台北、廣州、天津、大連、長沙、杭州,青島、佛山、澳門、東莞、株洲、沈陽、無錫、高雄、南京、武漢、寧波、廈門、濟南、成都、合肥、東營、包頭、鄂爾多斯、常州、台中、基隆、呼和浩特、台南、煙台、中山、福州、重慶、西安、長春、珠海、哈爾濱、大慶、鄭州、揚州、南通、石家莊、溫州、徐州、南寧、淄博。
報告對城市競爭力指數構成指標的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分析和比較發現:
金融資本競爭力:資本質量相對較高,融資體系期待完善。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蘇州、成都、天津、南京。
科學技術競爭力:城市間投入分化嚴重,區域發展相對失衡。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蘇州、深圳、天津、成都、西安、杭州、紹興、武漢。
經濟結構競爭力:產業高級化程度低,在變革中快速前行。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蘇州、杭州、深圳、上海、紹興、福州、廣州、台州、揚州。
基礎設施競爭力:整體提升較快,區域發展失衡。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廣州、北京、香港、天津、深圳、中山、青島、佛山、鄭州。
綜合區位競爭力:中國經濟重心向東移動,中心城市發展錦上添花。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香港、廣州、重慶、哈爾濱、天津、深圳、武漢、長春。
生態環境競爭力:海濱城市固有優勢顯現,特大城市整體亟待提升。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杭州、廈門、蘇州、威海、珠海、深圳、揚州、紹興、煙台。
商業文化競爭力:整體表現良好,差距越來越小。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中山、寧波、香港、煙台、青島、深圳、杭州、廈門、合肥、常州。
綜合增長競爭力:東北增速保持領先,東南實現較快恢復。前十名的城市:鄂爾多斯、鐵嶺、白山、遼源、營口、包頭、防城港、朝陽、白城、清遠。
經濟規模競爭力:城市總體水平上升,城市間差距增加。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佛山、台北、杭州。
經濟效率競爭力:內地的人均產出提升迅速,地均產出有待加強。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台中、高雄、新竹、澳門、東營、東莞、佛山、基隆。
發展成本競爭力:整體指數上升,沿海局部下降。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三亞、亳州、香港、咸陽、台北、基隆、台南、常德、長沙。
產業層次競爭力:總體產業層次較低,內地提升較快.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台北、基隆、深圳、高雄、新竹、台中、台南。
收入水平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澳門、新竹、高雄、基隆、台南、、台中、上海、北京。
幸福感競爭力:我國城市居民整體上比較幸福,幸福感均值呈持續上升特徵;各城市居民的幸福狀態呈現逐漸收斂趨勢;經濟發達程度與幸福感的「倒U」趨勢已經顯現。幸福感指數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石家莊、臨沂、揚州、承德、濱州、萊蕪、鶴壁、包頭、北京、新竹。
按照城市競爭力的理論框架,報告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對全國56個重點城市的12個原因性的分項競爭力進行比較發現:
人力資本競爭力:人才資源質量亟待提升,教育競爭力差距最大。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武漢、杭州、南京、深圳、廈門。
『貳』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前十大城市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前十大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漢、成都、沈陽。
據悉,衡量城市綜合實力主要選取了15個標准:市區年末總人口、年末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批發零售貿易商品銷售總額、外商實際投資額、市區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量、交通運輸、公共衛生、城市競爭能力指數等。
『叄』 中國哪些城市好發展
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青島、天津、蘇州、高雄。
綜合增長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河源、清遠(三個城市並列)、鐵嶺、遼源、海拉爾、營口、通化、包頭、巴彥淖爾。
經濟規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
經濟效率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高雄、新竹、台中、澳門、深圳、東莞、東營、台南。
發展成本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海口、亳州、鄂爾多斯、基隆、台北、成都、高雄、三亞、延安。
產業層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深圳、上海、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澳門、台南。
生活質量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澳門、深圳、北京、台北、克拉瑪依、廈門、馬鞍山、新竹。
從總體來看,東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未變,環渤海城市提升速度最快;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台灣四大區域分享中國城市競爭力前十名城市;特大城市壟斷城市體系高端,中等城市最具發展空間;95%的城市綜合增長率超過10%,內蒙古城市增長競爭力全國第一;中國城市發展水平內地省份江蘇最高;產業層次普遍不高,資源型城市相對較差。
在總體比較的基礎上,報告分別對6大區域和22個省區城市進行比較發現:
城市競爭力最強的十個省區依次是:粵港澳、台灣、江蘇、浙江、山東、福建、遼寧、河北、內蒙古和湖南。
報告對全國51個重點城市的十二個分項競爭力進行比較發現:
人才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澳門、杭州、南京、重慶、天津。
資本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青島、杭州、天津、澳門、南京。
科學技術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天津、長沙、武漢、廣州、成都、重慶。
結構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北京、南京、佛山、澳門、台州。
基礎設施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香港、北京、廣州、深圳、青島、天津、澳門、大連、廈門;
綜合區位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杭州、長春、澳門、沈陽。
環境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蘇州、威海、香港、杭州、東莞、廈門、揚州、無錫、大連、紹興。
文化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溫州、深圳、青島、台州、紹興、東莞、惠州、香港、揚州、長沙。
制度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中山、佛山、蘇州、無錫、東莞、揚州、常州、珠海、澳門。
政府管理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門、蘇州、青島、無錫、常州、深圳、揚州。
企業管理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佛山、中山、香港、揚州、無錫、唐山、上海、合肥、成都、蘇州。
開放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蘇州、東莞、珠海、青島、廈門、上海、北京、大連。
『肆』 2009年中國實力最強十大城市排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14日發布的《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經濟增長全球第一,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前10名城市有8個城市屬於中國,依次是包頭、呼和浩特、煙台、東莞、中山、惠州、濰坊、蕪湖。全球增長前50名的城市中,中國有40個。
根據報告,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青島、天津、蘇州、高雄。
本次報告的年度主題為:「城市,中國跨向全球中」。將中國城市置於全球坐標繫上,探討其地位及成因,建議其對策。
中國城市總體處在全球的中下水平,中國城市之間的競爭力差異巨大,中國城市的經濟增長全球第一,中國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任重道遠。中國競爭力最強的城市香港僅排在全球500個城市的第26名。
城市競爭力最強的十個省區依次是:粵港澳、台灣、江蘇、浙江、山東、福建、遼寧、河北、內蒙古和湖南。
這份報告從環境、基礎設施、結構、開放、科學技術、人才、企業管理、文化、政府管理、制度、資本、綜合區位等城市發展的12個方面,對294個地級以上城市中的51個重點城市的分項競爭力進行了比較。
經濟規模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
人才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澳門、杭州、南京、重慶、天津。
資本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青島、杭州、天津、澳門、南京。
結構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北京、南京、佛山、澳門、台州。
綜合區位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杭州、長春、澳門、沈陽。
環境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蘇州、威海、香港、杭州、東莞、廈門、揚州、無錫、大連、紹興。
文化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溫州、深圳、青島、台州、紹興、東莞、惠州、香港、揚州、長沙。
全球城市競爭力研究項目組負責人、社科院住房與城市經濟研究室主任倪鵬飛研究員說,這次還推出了十個最佳年度案例城市:蘇州、北京、寧波、包頭、重慶、南昌、廣州、杭州、南通、佛山。
『伍』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排名。
2008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排名
上海市 12001.16億 北京市 9006.20億 廣州市 7050.78億 深圳市 6765.41億 蘇州市 5700.85億 天津市 5018.28億 杭州市 4103.89億 無錫市 3858.00億 青島市 3786.52億 佛山市 3588.50億 寧波市 3433.08億 成都市 3324.36億 南京市 3275.00億 東莞市 3151.01億 武漢市 3141.50億 大連市 3131.00億 沈陽市 3073.93億 煙台市 2878.97億 唐山市 2779.14億 重慶市 2666.82億
各項競爭力前十名城市 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高雄、蘇州、杭州、天津。
增長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煙台、河源、清遠(三個城市並列)、臨沂、包頭、烏海、營口、東莞、汕尾。
規模前十名的城市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 效率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新竹、高雄、中山、深圳、台中、東莞、佛山、上海。
效益前十名的城市:新竹、高雄、鄂爾多斯、台北、台南、台中、香港、煙台、中山、基隆。 結構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台北、北京、深圳、廣州、澳門、天津、杭州、高雄。 質量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門、高雄、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基隆、深圳、東莞。
人才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門、杭州、無錫、武漢、南京、大連; 企業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佛山、上海、深圳、香港、東莞、寧波、杭州、南京、蘇州、中山;
主要產業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杭州、北京、重慶、澳門、深圳、廣州、廈門、蘇州; 公共部門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威海、澳門、青島、南通、寧波、杭州;
生活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東莞、澳門、廈門、杭州、哈爾濱; 商務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深圳、東莞、天津、澳門、珠海、威海、寧波、廣州;
創新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北京、澳門、深圳、佛山、青島、杭州、廈門; 社會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沈陽、上海、珠海、威海、中山、澳門、廈門、大連。
『陸』 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排名
中國總收入最高的城市毫無疑問上海,在大陸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克拉瑪依市,接近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當然和最富有的東京比起來還遠遠不夠,但是克拉瑪依僅僅是縣級市,而東京怎麼也是日本首都,要是國家重視發展旅遊業政府重金改造像迪拜那樣搞,克拉瑪依會有機會成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的小城市的!當然總體收入怎麼可能和大城市比,大城市面積大人口多,還是重復一次比例吧!我一個人有100塊錢,我的5個朋友每個人有35塊錢,誰更有錢的?答案;我比他們更有錢!他們人多錢全部都加起來就比我一個人的多,但是一比一我勝於他們任何一個的!比富有就要分兩種總體和人均收入,要是比人均收入上海比不過克拉瑪依市!
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國貿易進、出口大門,深圳也是重金開發的特區主要以科技電子工業開發比如華為手機公司還有出社交軟體的騰訊公司等等,而克拉瑪依主要靠油氣,全世界80%的油氣來自那裡,克拉瑪依僅僅地級市主要資源豐富也成為當地人的財富!
香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上海人口多城市面積也大總收入當然超過香港,香港人均GDP比上海高幾倍,重復一次比例吧!我一個人有一百塊錢,我的5個朋友每個有35塊錢,他們5個人的錢加起來確實比我一個人的多,到底誰更有錢?答案;我!我一個人手上一百塊他們有5個人,人數比我多全加起來才比我的多啦,一比一我贏!所以香港更發達,但是發展速度上海比較快,不知道的人總以為迪拜豪車成群還說世界最富的城市就是迪拜非常幼稚的想法,人均收入迪拜還嫩於香港得多啦!全世界最富的城市.日本首都東京!二戰日本投降美國鎮壓日本軍事,美國軍隊駐扎,還鎮壓經濟發展,一開始日本的娛樂圈都是被美國電影、歌手蓋住,導致日本人主要選擇AV,十幾年過去啦才對日本開放經濟發展,日本娛樂圈通過十幾年的發展成為全世界音樂市場最好的國家,東京成為全世界人均GDP最好的城市,不要跟我計較迪拜,這里我補充!迪拜是通過重金打造繁華城市吸引有錢人去旅遊消費的,香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同時也來自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的商人、企業家等等到香港生存發展還有來旅遊的!迪拜GDP也沒有中國上海強!豪車成群那些都是來自世界多國家的有錢人真以為迪拜人?上海市是中國最大、最經濟繁華城市也是國際一線城市,總體來說GDP比迪拜強好幾倍!上海來自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的商人、企業家發展,而迪拜來自世界200多個國家有錢人來消費的地方!這就是不同之處!
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的紐約,很多國際行業比如金融、玩具、旅遊太多啦,而迪拜就是政府出錢直接通過綠化改造建立高樓成為國際大都市來消費的,主要靠石油支撐而來靠旅遊行業吸引全球有錢人來消費,滿街成群的豪車來自世界各國而不是迪拜本地的懂不懂?香港同時也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相對於迪拜來說,它是另一種概念,香港作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來說,他的許多行業都是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比如鍾表業,玩具業,旅遊業,金融業等。它具有許多實際的行業,而反觀迪拜,恐怕除了旅遊業以外,沒有實際的行業,可以這么說,阿聯酋的國民都是國家養著的,而國家又靠石油養著的;再來說香港,香港公民不依賴於香港區政府,而反而是香港區政府依賴於香港公民的稅賦,這是其最重要的財政收入。
這其實是它們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依賴性關系。
說到國際化,香港的國際化水平遠遠比迪拜高。
PS: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香港都會比較好的,畢竟香港有許多成熟的行業,上面已經提到了,它具有相當的城市競爭力,當然香港受限於地理位置的影響,城市面積不能再擴張,那麼城市規模就不能再擴大了。
紐約美國最大城市也是美國最富城市,GDP比較對紐約來比的小面積港口城市香港當然香港比不了,因為紐約面積比香港大好幾倍人口也是的,人均收入香港完勝的!
而迪拜,其實就是用石油來供養的城市,就是資源性依賴性的城市,沒有核心競爭力,前途很不光明。
人均收入最高的東京、香港、紐約、上海、迪拜
全球最富有城市排名中國的香港十多年來一直排在上海前面好前面
中國城市人均收入排名這幾年排前十名有香港和澳門,大陸首位就是克拉瑪依市其餘的有內蒙古自治區和浙江省、江蘇省出的排名前十位城市!
『柒』 全國十大城市排名。
經濟規模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
人才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澳門、杭州、南京、重慶、天津。
資本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青島、杭州、天津、澳門、南京。
結構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北京、南京、佛山、澳門、台州。
綜合區位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杭州、長春、澳門、沈陽。
環境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蘇州、威海、香港、杭州、東莞、廈門、揚州、無錫、大連、紹興。
文化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溫州、深圳、青島、台州、紹興、東莞、惠州、香港、揚州、長沙。
十個最佳年度案例城市:蘇州、北京、寧波、包頭、重慶、南昌、廣州、杭州、南通、佛山。
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主辦的「2009年度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6日在西安揭曉,杭州、成都、寧波、西安、昆明、長沙、南京、銀川、南昌和長春等十大城市入選。
『捌』 2009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
報告對全國51個重點城市的十二個分項競爭力進行比較發現:
人才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澳門、杭州、南京、重慶、天津。
資本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青島、杭州、天津、澳門、南京。
科學技術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天津、長沙、武漢、廣州、成都、重慶。
結構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北京、南京、佛山、澳門、台州。
基礎設施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香港、北京、廣州、深圳、青島、天津、澳門、大連、廈門;
綜合區位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杭州、長春、澳門、沈陽。
環境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蘇州、威海、香港、杭州、東莞、廈門、揚州、無錫、大連、紹興。
文化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溫州、深圳、青島、台州、紹興、東莞、惠州、香港、揚州、長沙。
制度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中山、佛山、蘇州、無錫、東莞、揚州、常州、珠海、澳門。
政府管理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門、蘇州、青島、無錫、常州、深圳、揚州。
企業管理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佛山、中山、香港、揚州、無錫、唐山、上海、合肥、成都、蘇州。
開放競爭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蘇州、東莞、珠海、青島、廈門、上海、北京、大連。
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青島、天津、蘇州、高雄。
綜合增長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 :鄂爾多斯、河源、清遠(三個城市 列)、鐵嶺、遼源、海拉爾、營口、通化、包頭、巴彥淖爾。
經濟規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 :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
經濟效率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高雄、新竹、台中、澳門、深圳、東莞、東營、台南。
發展成本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海口、亳州、鄂爾多斯、基隆、台北、成都、高雄、三亞、延安。
業層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深圳、上海、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澳門、台南。
生活質量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澳門、深圳、北京、台北、克拉瑪依、 門、馬鞍山、新竹。
『玖』 中國最發達,經濟最好的10個城市是哪十個排名從第一開始數
2004年度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名單
排名 城市 總得分
1 上海 317.5740
2 北京 283.1320
3 深圳 232.4220
4 廣州 193.6520
5 天津 142.4340
6 大連 104.2730
7 南京 103.0420
8 杭州 100.0270
9 沈陽 92.0690
10 哈爾濱 92.0580
11 青島 91.3630
12 東莞 88.0050
13 成都 87.6760
14 無錫 87.4050
15 濟南 83.7360
16 武漢 80.8300
17 蘇州 80.1410
18 寧波 78.8600
19 長沙 78.5970
20 福州 78.4210
21 佛山 77.1970
22 長春 71.2670
23 鄭州 69.8370
24 珠海 69.4060
25 廈門 67.9570
26 常州 67.8820
27 東營 67.7660
28 昆明 65.5000
29 石家莊 63.8870
30 煙台 62.5740
31 合肥 58.2100
32 秦皇島 54.7160
33 重慶 54.1610
34 包頭 54.1480
35 南昌 53.1650
36 大慶 52.8520
37 呼和浩特 49.4120
38 西安 48.9240
39 烏魯木齊 44.3750
40 中山 44.0410
41 紹興 43.8290
42 太原 43.5110
43 威海 43.2290
44 鞍山 41.0440
45 徐州 40.6970
46 揚州 38.9870
47 緇博 38.0900
48 溫州 37.1542
49 南寧 35.2877
50 南通 34.6609
51 保定 33.0432
52 鎮江 32.5861
53 鄂爾多斯 30.9887
54 漳州 30.9123
55 連雲港 30.0511
56 貴陽 28.6688
57 惠州 26.1492
58 嘉興 25.6371
59 肇慶 24.8611
60 桂林 24.1549
61 濰坊 23.874
62 唐山 23.7132
63 泉州 23.2276
64 台州 22.9024
65 江門 22.313
66 吉林 22.0447
67 盤錦 21.7152
68 洛陽 20.9922
69 蘭州 20.7038
70 湘潭 19.1705
71 十堰 18.5559
72 克拉瑪依 18.3201
73 德州 17.9955
74 泰州 16.404
75 九江 14.9978
76 宜昌 14.567
77 湖州 14.4209
78 寶雞 14.3517
79 銀川 14.3193
80 蕪湖 13.9564
81 黃石 13.8694
82 株洲 13.5771
83 邯鄲 11.4731
84 舟山 10.7957
85 柳州 10.6027
86 梅州 10.0188
87 金華 9.3567
88 廊坊 8.9718
89 馬鞍山 8.6817
90 岳陽 8.2121
91 張家口 7.958
92 茂名 7.7115
93 承德 7.0595
94 滄州 6.0695
95 邢台 4.8532
96 濟寧 2.5633
97 常德 2.5503
98 泰安 2.3733
99 景德鎮 2.3071
100 玉溪
『拾』 中國-三大城市群(經濟圈),哪個潛力最大
中國三大經濟圈,是指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圈各有規模,定位也各不相同。這三大經濟圈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高水平,也擔負著率先實現現代化的重任。
1、長三角經濟圈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根據2016年5月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蚌埠、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這26市,國土面積 21.17萬平方公里,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19.73萬億元,總人口1.5億人,分別約佔全國的2.2%、19.91%、10.72%。以國家中心城市上海市和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南京市為核心城市。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現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高速公路網比較健全,公鐵交通干線密度全國領先,立體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形成。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指明,長三角城市群要建設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建成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
2、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面臨南中國海,為西江、北江、東江的匯合處,也即珠江的出口處,水陸交通發達、海外聯系便捷,是內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來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這說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著巨大的拓展空間,並且有望成為世界矚目的特大經濟區。
珠三角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清遠、佛山、茂名、東莞、汕頭、中山、揭陽、珠海、汕尾、江門、肇慶、陽江、惠州(新興縣,紫金縣) 共15個城市(含2縣)。
2019年12月5日,《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19)》在北京發布,珠三角城市群位列2018-2019年度城市群品牌前5強第4位。
2016年,珠三角9個城市共吸納37.33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其中到廣州市最多,有16.32萬人;其次是深圳市,有7.51萬人 。廣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0940.7元居全省第一,其次為深圳48695元。
3、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北部地區,京津冀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以及中國北方腹地,區位特殊、工業密集、城市密布,是北方內陸地區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區域。一般認為,狹義上的環渤海經濟圈是指以京津冀為中心、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已形成了「5+2」戰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東、遼寧、山西以及內蒙古中東部五個省區加上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