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安徽能源經濟怎麼樣

安徽能源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06 02:05:18

A. 安徽力高新能源怎麼樣啊,待遇,以及發展

待遇跟福利比較完善,是去年成立的公司,目前在北京跟深圳都有分公司,發展主要是看你是哪個職位,新公司機會是比較大的。

B. 淮南與淮北,誰是未來推動安徽發展的領頭羊

安徽省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省份,作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的淮河將安徽從中分為了南北兩部分,所以來這里遊玩人們既能夠體驗到北方人的豪爽,又能夠見識到南方溫婉柔和的景緻,旅遊季選擇來這樣的地方可真是一舉兩得啊。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到安徽省的兩個城市走一走,看看它們身處一南一北,都有哪些自身的特色和發展優勢呢?這兩座城市誰是未來推動安徽發展的領頭羊呢?誰的未來發展前途更加光明呢?


小編講了這些,相信你在心中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兩座城市你更看好誰呢?

C. 安徽經濟的發展現狀

安徽現在的經濟發展還是很快的,尤其在中部地區,2009年GDP還突破萬億,進入萬億俱樂部。有兩個國字型大小,合蕪蚌經濟創新實驗區,皖江產業承接示範區,再加上合肥經濟圈,皖北皖南聯動發展,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突破,皖江其實之前就發展的不錯,蕪湖馬鞍山安慶等地,池州機場的建設將助推沿江旅遊的大發展,皖北地區由於底子薄,發展速度也不容小視,亳州正成為中國最大的葯材集散地和中葯材市場,中部地區白酒製造基地,尤其國家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淮南淮北最近幾年發展速度也很快,蚌埠在京滬和京福高鐵的建設中起樞紐地位也在進一步提升。所以我覺得整個安徽都在發展,而且今後五年將更快。

希望採納

D. 安徽經濟相對落後的三個市是哪些

安徽經濟相對落後的三個市有:

1、黃山

黃山市是安徽省一個地級城市,總人口規模達到142萬,GDP總值為818億人民幣,這在全省排名中位列倒數第一位。大家肯定想不到,黃山不是世界級著名景點嗎,怎麼經濟發展最落後呢,這是和它地形有著密切關系。例如黃山市總面積為9807平方公里,其中光山地面積就佔了一半。

2、池州

安徽省池州市是緊挨黃山市有一大地級市,總面積為8271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48萬,GDP總值達到831億人民幣,在全省中經濟排名倒數第二。池州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後,也是主要靠名勝古跡來支撐城市經濟。例如有九華山、蓬萊仙島等,景色宜人,被評為中國最美城市之一。

3、淮北市

安徽省淮北市是一個煤礦能源城市,總面積為2741平方公里,是安徽面積最小的地級市;總人口146萬,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1077億人民幣。這座城市歷史比較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湯時期。在新中國成立後,因城市工業發展需求,大量外來人口前來開採煤礦。

(4)安徽能源經濟怎麼樣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

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西接湖北、東南接浙江,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

E. 安徽省產業結構如何,有哪些支柱行業,龍頭行業

優勢有
能源業 煤炭資源華東第一
農業 各種農產品產量居國內前列,尤其以茶葉聞名。中國十大名茶有三個在安徽: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六安瓜片
民族汽車業 奇瑞、JAC、揚子
水泥業 海螺水泥
電纜線 無為縣高溝鎮 世界最大的電纜生產基地

F. 安徽經濟怎樣才能發展好

淺談安徽經濟的發展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東連江蘇,南鄰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東,居華東腹地,是我國東部地區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過渡地帶。由於歷史的原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安徽因為「不東不西」的尷尬處境而與中國的幾次經濟發展良機失之交臂。當臨近的江浙等省都已快步進入經濟強省之列時,而安徽仍然以落後的農業大省的身份在艱難地發展著。

安徽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層次不高,工業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經濟外向度低這「三低」問題較突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就業和再就業壓力不斷增大;民間投資啟動不快,農村市場銷售不旺,經濟增長的基礎不穩固。

筆者作為一個安徽人,對家鄉的發展現狀感到心痛,於是筆者在分析了安徽經濟發展滯後的部分原因後,對其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振興輕工業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省注重調整工業產業結構,輕工業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家電、電子、紡織、煙酒、日用化工為支柱的輕工業生產體系。輕工產品花色品種從約2萬種增加到5萬多種,涌現出如美菱集團、榮事達集團、豐原生化集團、芳草日用化工集團、古井集團、聖泉集團、紅星宣紙集團、芬格欣葯業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然而,近些年來,這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處於下風,市場份額不斷減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些企業產品結構單一,就家電來說,美菱集團主要依靠冰箱,榮事達集團則更是完全依賴於洗衣機,如此單薄的產品結構,如何與海爾,TCL等家電巨頭抗衡;其次,缺乏品牌打造,很少利用廣告進行宣傳,大多局限在省內,因而雖然它們在省內是響當當的牌子,對於外省人卻很陌生,因而在巨大的省外市場中只有很少的份額。另外,輕工業產品利潤較低,必須形成規模效應,而安徽的輕工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終究難以快速增長。因此,要想成為真正的輕工大省,安徽必須先重點發展一批骨幹企業,這些骨幹企業則須進行適當的產品結構調整,多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進而成為真正的名牌,不斷壯大。依託這些骨幹企業,安徽可以再著眼發展一批中小企業,這類企業要注意科技創新,不能停留在傳統的工業體制上,提高競爭力。

二,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優勢

安徽省科學技術整體力量居全國前列,省會合肥是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市內設有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著名的科研單位和高等學府,全省現有國務院部門及中國科學院駐皖科研機構近20個,縣以上獨立研究開發機構251個,高等院校辦研究與發展機構40個,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技術開發機構420多個,民營科技企業3629家。全省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1名、工程院院士2名,科技人員94萬。擁有如此優越的科技條件,安徽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進而轉化為經濟優勢。首先,要注重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2003年全省民營科技企業4542家,從業人員12.46萬人,然而技工貿總收入只有207億元,顯然在科研產品成果化上效率較低;其次,要注意減少技術成果和人才的外流,2004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599項,金額7.54億元;其中流向本省的技術1492項,金額3.7億元,可見技術外流現象很嚴重,人才方面也是如此,因此政府方面還須進一步採取一些優惠政策以防止人才和技術的大量外流。最後,技術監督與質量服務工作需進一步加強,2004年共受理專利申請2311件,授權專利1419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3%和11%,兩數字間的差距表明安徽省在技術監督與質量服務工作方面還有許多問題。

三 ,積極發展農業

安徽是中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而其農業經濟在全國僅居於第9位。
安徽農業落後,機械化程度低,農作物結構不夠合理,大多數地方停留在傳統農業經濟階段。安徽耕地面積有433萬公頃,農業人口比重大,因此農業的發展對安徽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安徽的東北邊鄰居山東與安徽有許多相同之處,而作為農業強省,山東在農業產業化方面積累的經驗是安徽所需借鑒和學習的,山東每年農副產品出口有60億美元,山東省一直把農業作為基礎產業,農業產值現居全國第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產區。山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思路,一大批龍頭企業把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連接起來,使傳統農業不斷向現代農業轉變。因此安徽省需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產業結構調整。 加大推行農業科技投入,增強全省農業持續發展的後勁。並且調整種植業結構使之趨向市場化。安徽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區,因此應利用這一條件努力發展為長三角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如能充分發掘這一廣闊市場,安徽的農業便找到了自己的正確定位。

四,大力發展旅遊業 安徽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名山勝水遍布境 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現有黃山、九華山、天柱 山、琅琊山、齊雲山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國家級自然保 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23個,有毫州、壽縣、歙縣三座國家 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及鳳陽中都城和明皇陵遺址、「和縣猿人」 遺址、歙縣許國石坊、毫州花戲樓等9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繼98年合肥市、黃山市、毫州市被評為全國首批優秀旅 游城市,99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1999年度國際 保護管理文化景觀獎,九華山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文明風景名 勝區。 然而安徽的旅遊業還很落後,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都存在問題,2002年全年旅遊總收入只有216.2億元,在旅遊品牌打造方面,只有黃山,九華山做得較好,其他旅遊景點並未形成規模產業,宣傳力度也不夠,相應的交通服務設施還不完善。因此安徽需要做的有:加快重點旅遊景區、旅遊城市開發與配套設施建設,開拓大眾旅遊市場,保護旅遊資源,提高文化品位,增強旅遊接待能力。重點發展「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經濟,逐步建成世界級旅遊勝地。同時大力發展以天柱山、琅琊山、天堂寨為代表的皖西、皖東和皖西南的觀光旅遊,以合肥、巢湖為中心的休閑旅遊,以古文化為主要特點的皖北和沿江城市的專項旅遊。強化旅遊產品開發,圍繞旅遊辦工業、辦農業,開發旅遊食品、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和文化產品,形成集觀光、休閑、購物和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立體化旅遊產業,創出品牌。加快旅遊企業體制改革,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

五,提高自己作為能源、原材料基地 的「含金量」

安徽省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開發規模較大的礦產有煤、鐵、銅、水泥石灰岩、硫鐵礦,已形成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礎產業,是國家級的材料工業基地和華東的能源供應基地。兩淮煤田(淮南、淮北)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年產原煤4677.77萬噸。 全省發電量為319.3億千瓦時。但僅僅依賴能源與原材料的初級工業,顯然不利於安徽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且產業效益很低。因此,安徽應加大科技投資,充分挖掘資源的價值,並合理規劃資源開發,防止不合理開采造成的浪費,總之,要努力從資源大省轉變為加工業大省。

六,加速城鎮化建設,努力構築城市經濟圈

「十五」期間,我國多數省區首次將加速城市化確定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之一,這將大大促進都市經濟圈的成長和建設。特別是東部沿海省市,紛紛把都市圈的培育和壯大當作21世紀初期地區發展的重大目標。反觀安徽發展歷程,上述態勢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安徽城市經濟的建設任重道遠,都市經濟圈的構築更應引起高度重視。歷史上,安徽自然經濟淵源流長,計劃經濟相當典型,工業化進程和市場經濟發展遲緩,以致全省人口的城市化率與先進省區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尤其是安徽的城市,一是在空間上幾乎呈均態分布,不像有些省區擁有無可置疑的城市密集區;二是城市的規模不大,又差不多水平一般高,省會合肥的「首位度」也偏低;三是多數城市的「青春發育期」是在條塊分割的體制背景下度過的,產業各成體系,相互關聯薄弱,城市相互之間及對周圍地區的輻射和吸納能力都不強。改革開放以來,這些情況雖有明顯變化,但尚未從根本上得以改觀。

加緊構築都市經濟圈,不僅有助於改善安徽城市的上述缺陷,而且對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今後五到十年,是我省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時期,也是擴大開放、更廣泛地融入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時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擴大內需方針的繼續實施為拓展市場提供了空間;西部大開發和東部地區的產業升級,有利於我省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速推進城鎮化,將促進城鄉經濟的共同繁榮;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將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改革開放以來所創造的物質條件,特別是各項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和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也為我省經濟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必須審時度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開拓前進。在工業化初具規模的基礎上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在城鎮化潛能積聚的基礎上實現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體制的完善,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基礎上逐步走向經濟國際化,在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一、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加快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

G. 「西氣東輸」工程對安徽的經濟發展, 能源消耗, 環境保護,勞動就業等帶來哪些影響

安徽作為西氣東輸的中轉站,會拉動經濟發展,會帶動當地的鋼鐵,管道業發展。對資源會有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但也會能源損耗。對於環境有不利影響,沿途的植被和生物圈會遭到破壞,因為要建設管道。對於勞動就業會有一定拉動作用,畢竟是一個跨度較大的工程,會有人員需要,因此會提供就業崗位。

H. 安徽省為什麼要大力推動節能減排

安徽坐擁「兩淮」豐富的煤炭資源,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輸出地,這樣的先天條件決定了安徽在能源消耗上對煤炭的結構性倚重。但在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的大方略下,安徽的壓力可謂不小。
今年全國人大環資委組織的「中華環保世紀行」活動,首站就瞄準了安徽。20多家媒體同時出擊,這樣的陣仗,無論走到哪裡,地方政府都不得不謹慎應對。
「我們不是來找麻煩的,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取經,把各地『節能減排』的好做法、好經驗宣傳出去。」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員何嘉平的一席話,讓地方官放鬆了許多。
但記者們「鬼得很」,並不一定按計劃行事,而是試圖用自己的視角去尋找各地的瑕疵,用眼睛觀察真切事實。因此,本次「中華環保世紀行」,他們很少聽取匯報。
其實,本次安徽之行,除美麗的山水之外,給記者留下的,並非全是正面的印象。
節能減排的艱難抉擇
「安徽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由2010年的9706萬噸標煤增加到了2013年的12083萬噸標煤左右,年均增長約7.5%,卻支撐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12%以上的增速。」安徽省發改委副主任余群自豪地表示。
資料顯示,安徽省工業能源消費佔全社會能源消費的76.1%,是全省能源消費量最多、耗能最大的行業。此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服務業的加快發展,也帶動了能源需求的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徽做到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7.5%的增速,已經相當不易了。
盡管安徽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離國家規定的目標還相差甚遠。按照國家新實行的能源消費雙控目標要求,「十二五」後兩年,安徽能源消費總量增速要驟降到年均2.7%。
安徽是個農業大省,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提升工業化程度。顯然,這樣的努力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必須靠能源消費做支撐。如果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能源雙控要求,安徽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預期的目標。
是保障經濟發展,還是實現國家的規定目標?對安徽的地方官而言,這無疑是個兩難的抉擇。
安徽省環保廳廳長繆學剛在接受采訪時稱,好在安徽前3年的能耗強度降低情況還算樂觀,最起碼優於全國其他很多省份。
安徽省環保廳的資料顯示,「十二五」前3年,安徽累計完成五年能耗降低強度規劃目標的70.18%,超進度10個百分點以上;後兩年能耗平均降低2.5個百分點即可完成目標。
然而,能耗強度只是雙控目標之一,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的完成過程更加艱難。安徽的節能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一方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確保新增用能項目的需要。
特別是高耗能產業偏重的產業結構讓安徽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一時難以大規模扭轉。安徽省發改委的資料顯示,以火電、鋼鐵和有色金屬等產業為代表的高耗能工業,占安徽規模以上工業的30%。未來一段時間,安徽淮河流域各市及其他市節能降耗的壓力將逐步加大。
此外,「十二五」以來,安徽在淮河流域各市開工建設了多個化工、火電、水泥、石化等項目,這將導致淮河流域及全省能耗平穩下降的勢頭逐步趨緩。
「工作壓力確實很大。」繆學剛如此感概,「時間已經過去了3/5,氮氧化物減排任務我們只完成了一半。」由於「十二五」第一年安徽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第二年也只實現了零增長,去年才開始削減掉一部分,氮氧化物成為安徽4項減排指標中完成情況最差的一個。
安徽省環保廳的資料顯示,與2010年相比,去年安徽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了7.2%、7.7%、6.8%和5%,分別完成「十二五」減排總任務的100%、78%、111%和51%。
「形勢越來越嚴峻,環保部已經給我們重新下達了指標,氮氧化物今年底要完成『十二五』的目標,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也就是說,我們今年的任務相當於過去的3年的任務總和。」繆學剛說。
過於依賴化石能源的能源利用結構是安徽減排壓力大的重要原因。安徽省人大副主任沈衛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一口氣點出了安徽的兩大劣勢:「能源結構上各省資源稟賦情況不同。比如,雲貴川水電規模很大,我們沒有;沿海地區有核電,我們沒有。這兩個在非化石能源中佔主要地位的資源,我們都沒有。」
據了解,安徽目前只有小規模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運行得還算不錯,但所佔的比例還很小。沈衛國稱,生物質發電的成本太高,所以,在安徽發展非化石能源很難。
安徽省發改委副主任余群稱,如何在確保節能降耗目標的基礎上,有效確保新增用能項目的需要,保持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安徽面臨的一大突出問題。
如果實在要嚴格執行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最簡單的辦法是新增項目不批了,我們完全按照國家政策定。」余群的這番話,顯露出安徽面臨著許多現實的無奈。
一路走來牽出一堆問題
2013年,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安徽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適用於對各市減排完成情況的績效管理和評價考核。
該辦法劃定,出現「減排目標有一項及以上未完成」等3種情況之一的市,即被認定為「未通過年度考核」,也將面臨「一票否決」嚴格問責——區域限批、撤銷環保方面榮譽、領導幹部不得參加年度評獎等。
總量減排涉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主要污染物。根據該辦法,安徽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將會同省發改、統計和監察部門對各市開展考核,考核結果報省政府審定,以省政府名義通報。
上述規定看似非常嚴格,但在實際執行中,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被迫打折扣的現象在所難免。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控制這兩條紅線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地方和企業節能減排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是在對這兩個指標監管的工作中,依然存在盲區。」陪同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活動的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督查幹部張國平表示。
這種盲區在全國很多省份都存在,最有代表性的「盲點」就是:有些企業根本沒有納入污染企業環境統計大名單,督查部門根本不知道還存在這些企業,監管也就無從談起。
安徽省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並指出了問題的另外一面。以安徽為例,從開展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的情況來看,通過節能評估審查預計可實現源頭節約控制新增能源消費10%以上,這將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然而,實際執行過程卻並不理想。雖然現在有《節約能源法》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的雙項約束,但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於後評價環節缺乏法律層面依據、監管不到位,節能評估審查意見的落實難以保證,部分項目單位隨意更改項目建設工藝和用能設備,造成一定程度上產能過剩和高耗能行業盲目擴張。
淮河兩岸的淮南、淮北是安徽省重要的煤炭產區,也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和能源輸出基地。安徽沿淮地區近年來發電能力增長很快,全省拿到路條的火電項目有2/3分布在這里。2013年,安徽新建成火電機組脫硝設施23台,新增脫硝機組容量1075.5萬千瓦,全省脫硝機組裝機容量比例由2012年的42%提高到70.5%。而沿淮流域的脫硝機組就有20台共計1046萬千瓦,佔全省的46.8%。
雖然9個城市已於去年2月底全面實行了脫硝電價,但是由於一些企業效益欠佳、資金籌措困難,減排特別是脫硫脫硝設施難以及時到位。
在國電蚌埠電廠,該廠副廠長吳海告訴記者,環保設施的運行成本在火電廠綜合運行成本中佔了很大比例,由於節能減排的技改項目已經固化,節能途徑也漸顯貧乏,機組節能挖掘的潛力越來越小,減排的空間也所剩無幾。「目前環保電價不足以彌補企業環保設備運營成本,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很大壓力。」
吳海介紹說,該廠現有2台60萬千瓦級燃煤發電機組;大部分時間脫硝設備能夠良好運行,脫硝效率能夠達到80%以上,脫硝設備投運率也在97%以上;脫硫效率達到95%以上,脫硫設備全年投運率達到100%。
據了解,安徽不但要承擔本省發展所需的電能,還要承擔上海等長三角發達地區的部分電力供應。這樣的處境使安徽在節能減排上備受煎熬。
「今年全省計劃完成30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脫硝設施建設。」安徽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壓力很大」。
隨後,記者來到蚌埠華光光電材料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玻璃為主要產品的企業,有兩套鍋爐設備,其中一套已經把燃料由重油改為天然氣。當該廠副總經理陳國良向記者講解改造後節能減排的良好成果時,同行的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處長張曙光打斷了他。
「你們以前的重油油爐和輸油管道拆了沒有?」張曙光問道。陳國良表示並沒有拆除,主要是考慮當天然氣供應不足時,原有設備可當備用。因為改造後,一套設備每年需要天然氣2870萬立方米,數量龐大。
雖然陳國良表示新設備投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氣源不足導致重啟原有設備的情況,但張曙光仍然表達了他的憂慮:「重油的排放和煤炭差不多。而它的重油鍋爐沒有上脫硫脫硝的設備,如果重啟,排放量將會很大。」
張曙光表示,目前我國對工業鍋爐制定的排放標准明顯寬松於火電廠,單位排放量是火電廠的四五倍。為減少減排成本,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往往緊貼控制線運行,不願多做減排貢獻,排放量大。
記者一行隨後參觀了安徽中糧生物化學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年銷售收入超過80億的大型企業。記者了解到,該廠的自備電廠擁有8台鍋爐、6台發電機組,總裝機14.2萬千瓦,但並沒有配備脫硫脫硝設備。面對記者為什麼不上環保設施的疑問,該廠副總經理苗春雨的回答是:「我們正准備上。」
盡管品嘗著中糧生產的美味飲品,但這樣的回答還是讓記者們一片唏噓。
大為困惑的「幽默」收尾
阜陽是本次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活動安徽的最後一站。
按照一般的邏輯,故事的結尾往往都是美好的,但是,這一次在安徽的收尾,卻讓安徽省的陪同官員很是尷尬。
在匆匆結束對「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的參觀采訪之後,5月8日下午,采訪組一行趕到阜陽市潁上縣,參觀一位下崗職工創辦的安徽最大的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
汽車一下高速路,便駛入102省道。由於道路正在拓寬施工,裸露的路基和堆積的沙土在過往大小車輛穿梭形成的氣流的卷動下,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揚塵,漫天飛舞,綿延數十里。車窗外的天空一片渾濁,如同沙塵暴來襲。
這樣的景緻,給本次中華環保世紀行來了個「黑色幽默」,可能使本次采訪報道先進經驗的主題一下子變調了。
在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記者們的心態各異,似乎對產業園本身的興趣不大,言語中總拿剛剛路上見到的情景調侃。這讓當地主管環保工作的副縣長有些束手無策,在高速路口迎接記者一行的時候,還笑態可掬,眼下卻已經面露愧色,不知如何回答記者們連珠炮式的提問。很明顯,這位副縣長已經感覺到,記者們離開了他們精心設計好的話題,關注點背離了他們的設想。
同行的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處長王曙光現場要求負責人在采訪活動結束後迅速整理相關材料,上報到上級環保部門。
「晚上把這個情況向你們縣委書記和縣長匯報,到底怎麼回事,問題怎麼解決,你們拿出方案後報到省裡面。」同在現場的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城建環資委主任委員余焰爐嚴肅地對當地官員說。
因為這一段路的道路揚塵確實非常嚴重,為了更進一步地了解情況,在農業產業園出來以後,采訪組又臨時增加了一項采訪活動——采訪居住在道路兩旁的居民。
在一家小賣部,老闆把卷簾門只拉到一半的高度,「門不敢全部打開,塵土太多了,生意也不好做了,沒啥人來。」老闆對記者說,道路施工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最近又沒有下雨,所以幾乎天天是塵土漫天。
了解完情況之後,天色已晚,采訪組開始返程。走到一半時,馬路邊一個院子里冒出的滾滾黑煙升到幾十米的高空。同車的記者們開起了玩笑,「居然讓我們穿越到了戰火硝煙的敘利亞,這趟采訪超值了,嘿嘿。」
記者注意到,道路兩旁堆積著很多廢舊輪胎,濃濃黑煙似乎是因廢品回收站在焚燒不可利用的垃圾而產生的。
第二天一早,采訪組趕往太和縣。或許是接受了頭天的教訓,一進縣城,記者就發現馬路上剛剛灑了水。盡管路面較好,也較為寬闊,但奇怪的是,路上卻很少有大型車輛穿過。這未免讓記者心生困惑:不應該呀,車輛都上哪去啦?
一路上,有細心的同行發現,每次在經過十字路口的時候,只有采訪組車隊經過的路段才灑了水,其他路段並沒有灑水的痕跡。
吃罷午飯,趕往下一站河南。這趟安徽之行,著實叫人難以心安!

I. 安徽省的主要產業是什麼

汽車及工程機械

汽車及工程機械是安徽最大的工業行業,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在全國排名前3位,汽車產銷量在全國排名第6位。叉車、挖掘機、豪華大客車、客車底盤、快速液壓機、大型潛水電泵、農用運輸車、汽車及摩托車儀表、立式加工中心、活塞環、濾清器等一批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量位居全國前列。

特別是安徽省的汽車行業近兩年發展迅速,已成為全國汽車工業增長最快的省份之一。在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產品體系也由單一的載重汽車發展到客車及底盤、轎車、輕微型載重汽車、商務車、專用汽車等系列產品,涌現出江淮汽車、奇瑞轎車、安凱汽車、合肥昌河、星馬專用車等國內知名生產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江汽集團客車底盤是中國質量最好、市場佔有率最大的產品,安凱集團的安凱客車位於世界頂級客車之列,合肥現代客車在中國中檔客車中有著較好的性能價格比,奇瑞轎車、瑞風商務車都暢銷全國各地。

家電

安徽家用電器行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擁有美菱、榮事達、海爾、美的、科龍、西門子、日立、三洋等一批知名企業。2005年,安徽省家用電冰箱產量530萬台,居全國第3位;家用洗衣機產量441萬台,居全國第3位;彩色電視機產量333萬台,居全國第6位;房間空調器515萬台,居全國第4位。

電子信息

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是安徽重要的新興產業。主要產品有軍民用雷達設備、微型計算機、電視機、電子儀器、聚丙烯電工膜、半導體分立器件、電子元件、錄音機電機、磁性材料等。出現了一批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重點企業,如合肥海爾、安徽康佳、蕪湖實達電腦、安徽銅峰電子、銅陵三佳電子、中科大訊飛公司等。形成了一些獨具優勢和特色的電子基礎材料基地,如銅陵的電工薄膜和電子銅材、馬鞍山的磁性材料、安慶的電子陶瓷、淮北的電子鋁箔等。特別是銅峰電子(集團)公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容器薄膜和薄膜電容器生產基地,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電子元器件百強企業。

軟體業發展迅速。已有各類軟體企業100多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建立了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品開發基地——合肥軟體園、蕪湖軟體園,已開發出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軟體產品。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漢語語音合成技術世界領先。

新型建材

安徽新型建材工業主要產品為新型牆體材料,以塑代木、以塑代鋼的PVC、PE、PP-R等型材和管材,及各類室內裝飾裝修材料等。化學建材年產量達31萬噸,在全國處於首位。形成了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新型建材骨幹企業,如海螺型材、國風塑業、安徽百通、蕪湖華亞等,其產品在國內市場上享有很高知名度,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

能源及原材料

安徽省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已形成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礎產業,是國家級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和能源供應基地。兩淮煤礦(淮南、淮北)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馬鋼是我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銅陵是我國重要的銅冶煉和加工基地。

J. 安徽的發展怎麼樣

安徽近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必須承認,安徽的發展正受到東西部的全方位擠壓,所面臨的問題同樣突出。主要表現在: 1、安徽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在不斷拉大,特別是與自己鄰近的長三角地區距離明顯拉大,影響了安徽與長三角地區的融合。 2、西部地區由於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近幾年享受多重優惠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其發展速度,而安徽由於不屬於國家西部開發范圍,政策優勢大大弱化。 3、中部地區,安徽的GDP增長率已落後江西,並且在2002年人均GDP首次被江西超過。1997年安徽GDP全國處於14位,佔全國3。6%;2004年安徽GDP仍處全國15位,但其份額下降到全國的3。8%,其增速從1997年的全國第4位下次至2004年的全國第26位。 4、安徽招商引資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以安徽的地理位置以及雄厚的資源,安徽的發展應該更快些,目前應該是安徽經濟進入一快速騰飛的時期。安徽已經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 國內知名的輕工大省;科技強省;農業大省;旅遊大省;礦產資源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完全應該發展得更好些、更快些,以實現富民強省的目標,早日進入小康社會。 安徽要加快發展,我覺得以下問題必須加以解決:1、必須解決心理問題。雖然國家把安徽劃入中部地區,但安徽人在心理上一定要清楚認識安徽其實就是東部,是承檔啟西的要地。對外宣傳上一定要突出自身與東部地區特別是長三角人文思想、地理區域上的天然聯系,交通的便捷使安徽完全能夠融入長三角,接受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的輻射,特別是蕪、馬、銅,要成為長三角城市,要爭取參與長三角城市之間的席位,合肥、滁州要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享受到長三角帶來的巨大經濟一體化優勢,承接從上海以及整個長三角的一些工業轉移!2、必須爭取到貫穿安徽的交通大動脈。安徽省最大的遺憾是缺少縱貫全省的南北大動脈,使鐵路和公路在安徽留下了不少斷頭,不利於形成經濟帶。公路方面:如京福高速公路,最佳的運行路線是從銅陵過江,可是其硬是拐了幾百公里,從九江,南昌經過,再拐進福建。安徽應該充分認識到這類國家大動脈對經濟的推動。應該說安徽也已經嘗到了大動脈對經濟發展巨大作用,如前幾年的阜陽、現在的蕪湖。安徽應該調整自身的思路與相關省份一起,推動國家立項或調整一批能從安徽腹地經過的重大基礎的道路設施建設。重點推動蕪湖成為浙江進京的首選要道,並利用東營到香港高速公路的規劃,把銅陵打造成福建和粵東進入北京的首選過江通道。鐵路方面:安徽應該和福建和以及浙江通力合作,推動國家早日上馬銅陵長江鐵路大橋,打通合肥--銅陵--黃山鐵路,從而實現平行與京廣、京九的第三大國家南北鐵路大通道貫通安徽。東西向要加快建設寧西鐵路與沿江鐵路,以真正實現安徽的承東啟西作用。並集全省之力,加快建設沿江高速公路。 3、必須進行行政區劃的調整。當前安徽的發展重點應該沿江一線與北合肥、南黃山兩點,但安徽的行政區劃以及交通規劃不利於形成共同的經濟圈。安徽要以皖江開發作為安徽發展突破口,可到目前為止,沿江五市沒有一條高速相連。安徽有人為被隔裂的具有厚重歷史的古徽州、古壽州、桐城。有人一聽到調整行政區劃就痛苦,因為這涉及太多利益之爭。但是根據經濟的發展不同時期和程度對行政區劃進行適當調整,對經濟發展的推動是無可估量的,建國後中國行政區劃變動最大的是廣東省,但廣東的經濟發展成績是空前成功的。具體來說,安徽要本著以下指導思想進行行政區劃的調整:一是要尊重歷史文化傳統,不能人為隔裂歷史文化,以利於發展旅遊業;二是培育大城市,培育經濟增長極,對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適當擴大其范圍;三是對一些中小城市進行合並,減少行政成本。 (1)安慶要實現跨江而治,把東至縣劃入安慶。目前規劃的沿江鐵路,安慶是被唯一排除在外的安徽城市,可以肯定如果安慶不能實現跨江而治,安慶將被摒除在沿江鐵路的大循環之外,失去重要的發展機會與吸引外界的目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安慶也就失去了與九江競爭的資格,九江的對面是湖北黃梅,其是不可能實現跨江而治的,而安慶呢,東至一直是安慶的管轄輻射范圍之內的,操作起來容易得多。如果把東至變為安慶一個區,在東至境內或大渡口設立安慶南站,再通過橫貫安慶的南北大動脈,使安慶南部(東至)成為安徽吸引福建和廣東資金的基地,把安慶真正打造成皖西南的經濟中心。 (2)池州並給銅陵,打造大銅陵市,把銅陵打造成皖中重鎮與皖北進出黃山旅遊的中心站。池州作為一個不到15萬人口的小城,根本起不了地級市的帶動作用,池銅之間相距僅僅幾十公里,與銅陵合並,共同發展,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組團理論,並能有效解決兩市之間的競爭。(3)把旌德、績溪劃歸黃山,打造大黃山市,實現微州文化圈的融合。現代旅遊一個重要的內容是文化旅遊,如果僅僅是黃山,其一年幾萬人的容量絕對是超飽和,而博大精深的徽才是巨大的旅遊資源。通過打造大黃山旅遊圈,實現山水與文化的交融發展,大力發展自助游、休閑游、文化修學游,從根本上提高目前黃山的旅遊發展水平。 (4)桐城在中國文化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也是城市發展的名片,但一直示能加以充分利用,目前桐城又是安徽民營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可以考慮將桐城與歷史同源的樅陽合並並成立地級市,行政重心及經濟重點放至與銅陵長江大橋隔江相望的地區,使其放開手腳,把桐城打造成安徽的溫州。 (5)壽縣與淮南有天然的歷史聯系,可是現在壽縣卻歸六安,從另一方面說,六安的經濟實力是不足以帶動如此巨大的地域,而淮南人口眾多,礦業城市必然要面對資源的枯竭與轉型,建議將壽縣、霍邱劃入淮南。長豐縣水家湖也劃入淮南,其南部地區劃入合肥,作為其儲備用地。同樣原因,淮北與宿州合並;鳳陽劃入蚌埠。 (6)推動合肥巢湖的經濟融合,打造大合肥。安徽缺少中心城市,合肥在全國省會城市的排名*後,這些是歷史形成的,不可能短期內解決,在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推動合肥與巢湖的經濟一體化,等合肥經濟實力增強了,再實現合肥與巢湖的合並。 在招商引資方面,我覺得安徽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取得突破1、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外來投資的扎堆現象。所謂扎堆,就是指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外來投資密集來自於另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如廣東東莞和江蘇崑山就是台商扎堆區;蘇州的新加坡資金扎堆區等等,因為一旦外商在一個地方進行密集投資,形成氣候,其就會形成與自己國家比較相近的生產生活與社交圈,給其生活帶來便利,同時可以降低其經營成本。安徽目前在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如淮南的韓國資金;蕪湖的江浙資金。安徽應該有一定規劃,比如把蕪湖變成江浙資金的扎堆區;安慶、銅陵通過交通的推動變成福建廣東資金的扎堆區; 2、安徽招商必須注重社團的力量,僅以潮人社團為例,世界華人的財富是掌握在潮汕人手裡,潮汕人中不僅有李嘉誠這樣的大財團,還有遍布世界的中小企業主,而且潮汕人有愛國愛鄉的傳統。潮人社團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民間社團。目前全國各地在招商中對潮人社團發掘不夠,我覺得安徽目前應該抓住遍布世界的潮人社團組織,與之建立聯系,把安徽打造成潮汕人來國內投資興業的寶地。 3、安徽是全國最出人才的地方之一,這些人才絕大部分都沒有在安徽發展,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的安徽人都不在安徽,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有一大批創業有成的安徽人。安徽應該抓住這些人脈資源,促進其回安徽興業。另外要大力推動勞務輸出,把一些打工者在外培養成小老闆後再幫助其回鄉創業。 在其它改革方面,我認為安徽還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要學會經營城市,所謂經營其實就是穩健的炒作,這種炒作沒有什麼不好,只要是健康的,科學的。應該讓更多的牛群到安徽當縣長,安徽應該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選擇一大批有一定事業基礎,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有較高學歷的人才充實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2、安徽是農業大省,但安徽絕對不是農業強省,安徽應該用工業化的思路來發展農業,而不能把農業作為承載農村人口的載體,應該把農業與工業化聯系起來,把農業與旅遊業聯系起來,把農業與城市化發展聯系起來。應在全省范圍內取消戶口差別,鼓勵農業人口向城市集中。深圳人每年都開車去雲南羅平看萬畝油菜花,而且當地也通過舉辦菜花節來吸引遊客,而安徽是全國的油料大省,怎麼就不知道把油菜花變成旅遊資源呢?還有碭山,全國一年有多少人去看了梨花?安徽的炒葵花籽風靡全國怎麼就不想搞一個萬畝葵花基地,並以此來吸引外來旅遊者呢?3、安徽應該多承擔一些全國性的重大改革試驗,以此來吸引新聞界的關注,從而推動其社會知名度,擴大其社會影響。比如類似如農村稅費改革,並很好地貫徹落空

閱讀全文

與安徽能源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魚的婚姻是什麼 瀏覽:146
有關精油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846
幸福西餅怎麼預約美團券 瀏覽:42
怎麼喝美女的尿 瀏覽:705
安徒生的故事裡有哪些詞句 瀏覽:80
婚姻炸騙判多少年 瀏覽:864
幸福的層次是什麼 瀏覽:240
哪個台在播幸福滿園 瀏覽:906
男朋友看美女該怎麼給他說 瀏覽:248
吳建豪下一站幸福電視劇哪裡能看 瀏覽:197
歌聲里的愛情就像檸檬草是什麼歌 瀏覽:189
霞浦縣和羅源縣哪個經濟好 瀏覽:857
如何感受幸福的英語作文 瀏覽:180
為什麼經濟下行而用電量又上漲 瀏覽:11
推薦什麼關於魔法的故事 瀏覽:29
老年人怎麼評論美女 瀏覽:263
婚姻感情糾紛怎麼解決 瀏覽:455
美女你長得怎麼那麼像趙麗穎 瀏覽:890
愛情沒有捷徑走可走什麼意思 瀏覽:161
霍啟剛體育事業有哪些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