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會形成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形成機制並不簡單,微觀層面和宏觀經濟運行環境都對泡沫經濟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微觀層面來看,泡沫經濟主要來源於人們的投機動機。所以可以說,人們的行為方式是泡沫經濟形成的基礎前提。泡沫經濟的形成,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宏觀環境寬松,有炒作的資金來源。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根放得比較松,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面上逞現一片繁榮,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商品經濟具有周期性增長特點,每當經過一輪經濟蕭條之後,政府為啟動經濟增長,常降低利息,放鬆銀根,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
形成泡沫經濟的第二個原因是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缺乏約束機制。從歷次泡沫經濟的發展過程看,到目前為止,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缺乏一個有效的約束機制。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約束,關鍵是對促進經濟泡沫成長的各種投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但到目前為止,社會還缺乏這種監控的手段。
❷ 經濟泡沫式什麼意思怎樣產生的
什麼叫泡沫經濟?《辭海》(1999年版)中有一個較為准確的解釋。該書寫道:「泡沫經濟: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盪,甚至經濟崩潰。」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泡沫經濟主要是指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而言的。所謂虛擬資本,是指以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並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資本,如企業股票或國家發行的債券等。虛擬資本有相當大的經濟泡沫,虛擬資本的過度增長和相關交易持續膨脹,與實際資本脫離越來越遠,形成泡沫經濟,最終股票價格暴跌,導致泡沫破滅,造成社會經濟震盪。
(2)地價飛漲,也是泡沫經濟的一種表現。如果地價飛漲,脫離土地實際價值越來越遠,便會形成泡沫經濟,一旦泡沫破滅,地價暴跌,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危害。
(3)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正常情況下,資金的運動應當反映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運動狀況。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機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機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越來越遠,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
(4)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既有區別,又有一定聯系。經濟泡沫是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所謂經濟泡沫是指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地價和金融投機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中,對活躍市場經濟有利。只有當經濟泡沫過多,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可見,泡沫經濟是個貶義詞,而經濟泡沫則是個中性范疇。所以,不能把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簡單地劃等號,既要承認經濟泡沫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又要防止經濟泡沫過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
❸ 為什麼會出現經濟泡沫
泡沫經濟,是前期的商品價格超出現有的商品價值的緣故,如果商品的本來價值就低,你把它炒的再高,它也不會有任何價值的,一旦資金撤走,它就會垮塌。比如,股市,如果股票價值是10元,你硬要吵到100元,多出來的這部分就是泡沫,一旦公司出現問題,或資金鏈斷裂,就會出現連鎖反映,瞬間崩塌。通貨膨脹下常見。
常見的經濟泡沫有:
1.金融衍生品式泡沫,比如,美國次債危機,由於多種基金和擔保衍生品的連鎖反映,貸款者還不起房貸,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2.股票泡沫,股票被盲目炒高,造成泡沫。
3.信貸泡沫,由於銀行壞賬引起,盲目放貸,造成資不抵債。
4.黃金石油期貨市場出現投機性危機,比如,黃金石油在戰爭時期的狂炒,而戰後的替代品出現造成拋售,造成泡沫。
而出現的原因:
1.監管不力。監管體系的不健全。
2.市場的不健全。市場體系的不健全。
3.投機,盲目買入賣出。
4.發行貨幣和匯率政策引起貨幣流動性太大。
解決辦法:
1.監管。2.封閉式救贖。3.發行新版貨幣。4.私有化。5.投資。6.盡可能的消化泡沫,建立富豪泡沫經濟基金。7.加大供給,建立實業與金融聯手的經濟體,使泡沫盡快被實業消化,推動經濟發展。
❹ 泡沫經濟的產生根源是什麼
虛擬資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價證券(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等形式存在的,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資本。現實資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產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實物形態的資本。
在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運動中不會出現泡沫,因為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運動都是以實物形態流量為媒介,並進行和其相對應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貨幣形態流量。因此人們認為泡沫經濟產生於虛擬資本的運動,這也是泡沫經濟總是起源於金融領域的根源。此外,作為不動產的土地,其特殊的價格構成使土地資產成為了一種具有虛擬資本屬性的資產,同時金融業與房地產業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經濟泡沫的產生都必然伴隨著地產泡沫的破滅。
區別與聯系
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既有區別,又有一定聯系。經濟泡沫是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所謂經濟泡沫是指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地價和金融投機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中,對活躍市場經濟有利。只有當經濟泡沫過多,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可見,泡沫經濟是個貶義詞,而經濟泡沫則是個中性范疇。所以,不能把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簡單地劃等號,既要承認經濟泡沫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又要防止經濟泡沫過
泡沫經濟
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
客觀性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經濟泡沫之所以會長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觀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決定的。一方面,經濟泡沫的存在有利於資本集中,促進競爭,活躍市場,繁榮經濟。另一方面,也應清醒地看到,經濟泡沫中的不實因素和投機因素,又存在著消極成分。
❺ 經濟泡沫是如何產生的
泡沫經濟產生的直接原因是貨幣制度,只要存在貨幣制度,就有可能出現泡沫經濟。泡沫經濟產生的間接原因是所有制,只要存在所有制就有可能存在貨幣制度,進而有可能出現泡沫經濟。
❻ 什麼是泡沫經濟,是如何產生的
比如很多人買房,並不是用來住(消耗),而是用來投機,買來是等著市場漲價後,轉手賣給下一個人以便賺上一筆。
實際的真實需求量並不多。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炒房行列後,一手倒二手,倒三手四手後,泡沫就形成了。
不過好在國家比市場要清醒,先是發布各種政策調控,現在又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貸款買房,以消化大量庫存。
於是順利的話,這個泡沫就變成鉛球了
❼ 泡沫經濟是怎麼形成的
泡沫經濟的形成,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宏觀環境寬松,有炒作的資金來源。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根放得比較松,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面上逞現一片繁榮,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商品經濟具有周期性增長特點,每當經過一輪經濟蕭條之後,政府為啟動經濟增長,常降低利息,放鬆銀根,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
形成泡沫經濟的第二個原因是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缺乏約束機制。從歷次泡沫經濟的發展過程看,到目前為止,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缺乏一個有效的約束機制。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約束,關鍵是對促進經濟泡沫成長的各種投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但到目前為止,社會還缺乏這種監控的手段
❽ 世界上形成經濟泡沫的原因(主要)
泡沫經濟實際是投機經濟,只是投機沒有投好,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產生泡沫經濟。泡沫經濟有房地產泡沫、網路泡沫等,這些泡沫都是怎樣產生的呢?泡沫經濟產生的直接原因是貨幣制度,只要存在貨幣制度,就有可能出現泡沫經濟。泡沫經濟產生的間接原因是所有制,只要存在所有制就有可能存在貨幣制度,進而有可能出現泡沫經濟。
貨幣制度是泡沫經濟存在的直接原因,貨幣制度是怎樣導致泡沫經濟的出現的呢?我們知道,貨幣是一般化的要求權。一般化的要求權雖然是由具體的要求權轉換而來的,可它還是不同於具體的要求權。具體的要求權有特定的對象,一般化的要求權就沒有具體的對象,它要求的對象可以是蘋果、汽車,也可以是房子和股票。
貨幣是以物為對象的普遍接受的一般化要求權。貨幣要求的對象是產品,貨幣是一般化的要求權,所以它要求到什麼產品,該產品的所有者都接受它。貨幣不是商品,不是一般等價物。如果貨幣是商品的話,我們就會得出荒謬的結論。比如你有10元錢3個蘋果,我有5元錢5個橘子,我們兩個人共有3個蘋果和5個橘子,而不是15元錢3個蘋果5個橘子。如果把錢換成黃金的話,結論一樣成立。因為你如果把黃金算做商品,即使把它算做錢,也不能重加一次。說貨幣是商品的人,由於混淆了貨幣和貨幣載體的關系,才有這個錯誤的結論。貨幣也不是交換媒介,交換媒介是貨幣的一種職能。貨幣有兩種職能,一種是基本職能,另一種是衍生職能,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分配社會財富的工具。
貨幣是分配社會財富的工具,這是泡沫經濟產生的根本原因。貨幣怎樣分配社會財富呢?貨幣通過價格的波動來分配財富,貨幣分配的財富既包括存量財富,也包括新增財富。貨幣分配財富和創造財富可以沒有任何關系,這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擁有財富的人不創造財富,創造財富的人不擁有財富的根本原因。因為你創造了財富,可是你分不到,或只能分到很少,你說你能夠擁有財富嗎?當然不能。貨幣是通過價格的波動來分配財富的,比如你買來的土地為100萬元一畝,如果你能夠以1000萬一畝賣出,你就可以賺900萬。如果價格回到100萬,買你土地的人是不是由於價格的波動將900萬的財富分配給了你。
分配是在一定環境里的分配,分配的環境可以是客觀存在的,也可以是人為引導的。最近,中央電視台2台有個鑒寶節目,這個節目有沒有人資助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個節目對提高「寶」的價格一定非常有好處。因為有那麼多專家在為寶估價,並告訴觀眾這個價格是市場價格。專家只能對寶的真偽做出鑒定,而不能對價格進行鑒定,價格是變動的,今天100萬的寶5年後怎麼就不會是10萬?所以,如果買寶的話,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人為的分配環境會導致價格的高估,或低估,如果出現價格高估並維持足夠長的時間,經濟泡沫就會出現。
人製造分配環境的目的是佔有社會財富。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製造分配環境的,只有那些有錢或有權的人才有能力製造分配環境。在有錢和有權的人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更有能力製造人為的分配環境。製造人為分配環境的目的是為了把某一種或某一類產品的價格炒上去,炒上相關產品價格的目的是可以佔有社會財富。
泡沫經濟的表現是某個行業的價格高估,在人為的分配環境里,某產品的價格高得離譜,可是它為什麼能夠讓價格高得離譜呢?這里既有貨幣的問題,也有人性的問題。從貨幣來講,貨幣是一般化的要求權。一般化的要求權打破了貨幣和產品的對應關系,使甲產品對應的貨幣可以投入到乙產品。比如種田的人把賣糧食得來的貨幣用來買房子,而做房子的人只需要用一點錢就足夠用來買糧食。做房子的人不要擔心你不買房子,因為他可以用房子抵押給銀行借來錢,種田的人就不一樣了,如果他賣不掉糧食,他就買不起農葯、化肥、種子,從而沒有辦法種田。房子是可以一年一年地存在,糧食時間長了會變質,這些因素決定了農民即使價格便宜,也必須把糧食賣掉。就人性而言,人們好象意志不是很堅定,當一些專家、業內人士在看好某類商品的價格時,只要投機商炒作一番,價格就真的能夠升上去。
❾ 經濟泡沫是怎麼形成的
泡沫經濟與經濟泡沫既有區別,又有一定聯系。經濟泡沫是市場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所謂經濟泡沫是指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地價和金融投機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中,對活躍市場經濟有利。只有當經濟泡沫過多,過度膨脹,嚴重脫離實體資本和實業發展需要的時候,才會演變成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可見,泡沫經濟是個貶義詞,而經濟泡沫則是個中性范疇。所以,不能把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簡單地劃等號,既要承認經濟泡沫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又要防止經濟泡沫過度膨脹演變成泡沫經濟。希望採納
❿ 泡沫經濟是怎麼形成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泡沫經濟的形成,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宏觀環境寬松,有炒作的資金來源。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根放得比較松,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面上逞現一片繁榮,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商品經濟具有周期性增長特點,每當經過一輪經濟蕭條之後,政府為啟動經濟增長,常降低利息,放鬆銀根,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一些手中獲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首先想到的是把這些資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潛力的資源上,這就是泡沫經濟成長的社會基礎。日本從1955-1985年,完成了經濟起飛,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手中有了錢的日本企業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話「,日本是一個島國,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為日本的稀缺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城市佔地不斷增加,同時,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等對土地投資的增加,地價特別是城市房地產價格具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然而,日本人將這種趨勢絕對化了,認為地價只會上升,不會下降,以至把房地產投資作為一種資產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們開始製造土地泡沫,從80年代後半期開始,日本地價飛漲,投機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從銀行取得更多的貸款,然後再去尋求新的投機機會,於是有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上升。日本的銀行業是「土地神話」的忠實信奉者。80年代後半期,由於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發展,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劇,銀行的籌資成本趨於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把房地產作為尋求高回報率的途徑,對房地產業的融資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為基期,到1991年3月,銀行業的貸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對房地產貸款的增加量卻高達150.6%。銀行對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由1985年3月17.1萬億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萬億日元,同期的房地產貸款在銀行全部貸款余額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進入90年代,「土地神話」同泡沫經濟一起破滅,以土地為抵押的貸款項目便成了難以消化的不良債權。 形成泡沫經濟的第二個原因是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缺乏約束機制。從歷次泡沫經濟的發展過程看,到目前為止,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缺乏一個有效的約束機制。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約束,關鍵是對促進經濟泡沫成長的各種投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但到目前為止,社會還缺乏這種監控的手段。這種投機活動發生在投機當事人之間,是兩 兩交易活動,沒有一個中介機構能去監控它。作為投機過程中的最關鍵的一步——貨款支付活動,更沒有一個監控機制。雖然貨款支付活動一般要通過銀行進行,但銀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據客戶指令付款,對付款的內容無力約束,加上銀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監控投機活動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於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之中。而且,政府還常常容易被投機交易所形成的經濟繁榮假象一時迷惑,覺察不到背後隱藏的投機活動,一直到問題積累到相當程度才得到發現。日本土地泡沫發生後,從80年代中後期開始,日本全國范圍內都出現了城市土地再開發熱潮,土地價格隨之猛漲,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經濟圈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6%,1990年則更比1980年上升了525.9%。這期間,日本全國平均土地價格也上漲了1倍以上。日本約有一半的人擁有土地,約20%的人擁有土地繼承權。因而,隨著土地價格的上升,大多數日本人感到自己的財產在這幾年內增值了1-2倍。這一時期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不到6%,而金融資產價格、不動產價格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虛假上漲,使經濟逞現出虛假繁榮景象。1991年10月22日,日本經濟企劃廳的官員還在內閣例會上津津樂道日本經濟處於景氣狀態之中,幾天之後經濟形勢就急轉直下,企業破產事件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