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出爐,有哪些重要信號和機遇趨勢提示
在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的當下,國內經濟其實已經實現了穩步向好的目標。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的出口,在此次對我國的經濟拉動能力較強,但是隨著國外疫情的轉好,以及國外產業的復甦,預計這架馬車在下半年也許就沒有對我國經濟那麼大的那動力了,所以加大我國的內需以及投資才是下半年拉動我國經濟的重要舉措。
人民的收入排除掉商品價格上漲的因素,國內人民的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速度是相互持平的,並且國內人民的收入應該會繼續增長,因為國家需要去增大人民的一個消費力。在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態勢中,其實疫情環境還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雖然現在各地都在強調要求人民注射疫苗,但是還是無法保證是否不會出現之前疫情突發在某地的情況,但是從我國的經濟政策和我國的一個宏觀經濟調控,以及目前我國的經濟態勢中都可以看出,我們應該對我國的經濟抱有極大的信心。
2. 開年成績單彰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疫情下,中國為何還能經濟穩定
開年中國經濟恢復好於預期!3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2月份,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新動能繼續成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越是面對挑戰,越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擔當盡責,激揚風雨無阻向前進的精氣神。畢力同心、勇毅前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巨輪就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3. 關於中國經濟走向是怎樣的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從外貿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型經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前外貿型經濟因為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了打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呈萎縮狀態,
並且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經濟轉型也會重振製造業,這對我國未來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
為了消化外貿出口的萎縮,和達到我國經濟長久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國經濟急需從外貿出口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轉變,也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實現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
(3)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走勢如何擴展閱讀:
2019年11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依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國家統計局對2018年GDP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
主要結果為2018年GDP為919281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18972億元,增幅為2.1%。
修訂後的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4745億元,比重為7.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64835億元,比重為39.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89701億元,比重為53.3%。
4. 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2.5%,我國經濟未來的走勢如何
今年兩會上公布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是5.5%,當時很多人質疑,但是我認為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從現在看來,我當初的看法除了沒有預料到上海疫情惡化,其它判斷可能是對的。
如果上海疫情處置得到,像深圳那樣果斷處理或者哪怕像北京這樣勉強應對,都可以讓上海和江蘇安徽上半年起碼有2.5%左右的增速,加上對全國的影響,這樣上海疫情等於全國GDP損失了大約一萬億(很粗略的估計,我也沒有細算),也就是說如果上海疫情處置得到,今年上半年起碼增速能有4.3%,下半年增速到達6.2%就可以實現全年增速5.5%。
如果下半年房地產和基建不比去年同期差太多(像上半年房地產產值負增長20%多,GDP少了一萬多億,GDP增速少了兩個百分點),零售業和服務業略微增長(由於防疫難度比去年下半年大,可能還是稍差,但是新畢業參加工作的1500萬左右年輕人也會帶來大量新增消費和各類服務需求),醫療服務可能帶來一點GDP增長,出口保持上半年10%以上的同比增長(除了機電產品,服務類產品包括游戲等也有望持續高增長),這大概就是1.5萬億左右的GDP增長,又有2%到2.5%的增長,當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和上面的高增速高科技產業產值增長有所重合。
總之如果基本順利,下半年依然有可能有7%甚至8%的增長,全年增速完全可以接近甚至超過5%,當然這前提是不要再發生上半年上海疫情這樣的重大破壞性事件,各級政府把保民生放到防疫同等的重要地位來認真執行。當然,今年不應再把達到5.5%的年度目標作為首要追求,而應著眼於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不過經濟增長多一點還是好事,畢竟GDP是民生和軍費與醫療教育科研這些重要開支的基礎。
5. 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如何中國的失業率如何
有人選擇轉行,也有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
打開網路,一大波由於失業即將離開工作城市的青年,將所有個人物品掛在網上拋售。
疫情導致裁員、收入降低,可是北漂滬漂深漂們房租照樣得交、花唄照樣得還。沒有充裕的生活收入,卻負擔了高昂的生活成本,他們只好決定離開。
一葉知秋。原先和疫情八桿子打不到的行業,現在都受到沖擊,那些受直接影響的行業就更不用說了。疫情的次生災害,這才剛剛顯現,嚴重的還在後頭。
2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這是有調查數據以來最高的失業率。
盡管這樣,有人認為真實的失業率並不止於此。
交銀國際研究主管洪灝追蹤的高頻經濟活動數據分析表明, 目前主要城市的平均地鐵客運量還不到去年的50%。
他由此推斷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人沒有回到工作崗位。目前還不確定這些工人是否已經失業,但他們的工作不確定性肯定已經上升。
進一步推斷,這些大城市以外的、低線城市的失業情況很可能更糟。
雖然以地鐵客流估測失業率的方法並不精確,但是其指出的大方向與我們不謀而合:中國真實的失業率要比公布出來的數字要高。
我們知道,就業情況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僅影響著收入和支出,還影響著投資和信心。
假如就業不穩,那麼一切刺激消費的措施都只是空談。
有人說,你別光盯著中國的失業率,現在外國的失業率比中國嚴重多了,你怎麼不談?
我只想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外國不景氣,中國還能得好?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罷了。
目前全球的失業率已出現暴漲趨勢。
美國勞工部4月2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升至664.8萬,再創歷史新高。
這也是為什麼,在全球央行的「大放水」的背景下,有人反而擔憂經濟會陷入通貨通縮。
在本輪危機當中,由於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雙雙受到疫情沖擊,經濟的供給和需求(尤其是需求)側面均出現大幅度下滑。
居民企業部門雙雙自發收縮資產負債表,那麼銀行派生的信用就會大幅萎縮,這就直接導致經濟體出現通縮的效果。
我們擔憂的是: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上漲的情況持續下去,全球經濟有可能會陷入大蕭條。
3
這並非危言聳聽。
美國聯邦儲備局(Fed)預測美國將有4700萬人因此失業,失業率高達32.1%,超過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24.9.%。
此前,美國周初請失業金的最高記錄是1982年的69.5萬人,今天的初請失業金數據已經達到紀錄高位的5倍,是美國歷史上失業人數最多的一周!
因為失業嚴重,購買力下降,美國已經出現了牛奶過剩,威斯康星州的奶農們被迫傾倒了數十萬加侖的牛奶。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對,我們中學政治課本上教過的,當時我們以為,這是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一個重要表現。
據新聞報道,疫情期間,美國出現了牛奶過剩,威斯康星州奶農被迫倒掉數十萬加侖牛奶。
傾倒牛奶這樣的事情,在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中就出現過。
如今危機劇情正在重演,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導致此情景出現的導火索是疫情,但目前看來,全球疫情蔓延的態勢並沒有放緩跡象。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4月3日,全球病例數達到100萬,死亡人數超過了5萬。
新病例數量的近乎指數級增長,幾乎遍及每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最新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4萬,拐點尚未到來。
世界地震,中國當然也不能倖免。
目前中國外貿企業已經出現「倒閉潮」。
天眼查顯示,從2月1日至4月1日兩個月間,全國范圍內注銷/吊銷的進出口外貿企業已經達到12396家。
外貿業務向來發達的廣東、江蘇、浙江三省受沖擊都比較嚴重。廣東東莞外貿製造工廠停業、倒閉等消息接連不斷傳出,有一大波失業人士就來源於此。
雖然許多外貿企業正在開始自救(轉做賣口罩),但這並不能解決訂單驟減、暫停出貨、外匯管制等問題。
只有世界經濟恢復正常,中國才能正常。
4
之所以說這么多,是由於有些人對於目前經濟過於盲目樂觀,認為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經濟會出現「V型」反轉。
這個想法有些過於天真,政策只能改善,但並不能完全逆轉經濟下滑的走勢。
如果非要「比爛」,我國經濟的基本面確實是比國外要稍好一些。但泥沙俱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外貿企業出現「倒閉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唱衰經濟,只是為了警醒人們,這一次的危機的影響,遠比大家想像中的要大。
雖然各國政府已經採取很多相關措施,但對於失業率的持續上升,其實是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的。
6. 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數據,我國的GDP有何變化
一、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發展基礎更加鞏固
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8402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07154億元,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
二、生產形勢不斷向好,發展動力持續激發
二季度,夏糧夏油再獲豐收,生豬生產快速恢復,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5%。工業生產持續較快增長,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拉動經濟增長2.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4%,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佔GDP的比重為28.3%,比一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佔比回升態勢已延續三個季度。
上半年,工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較快,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5.9%、17.0%、21.0%、29.1%、13.6%和20.3%,合計拉動經濟增長9.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6.6%。
三、消費拉動作用明顯,投資凈出口協同發力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顯著。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1.7%,拉動經濟增長7.8個百分點。
投資需求拉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上半年,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9.2%,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4.4%。
凈出口需求延續增長勢頭。穩外貿成效繼續顯現,進出口增勢良好。上半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9.1%,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
四、新動能助推經濟恢復,新業態釋放市場活力
新動能發展勢頭良好,新興產業表現活躍。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6%和22.8%,分別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7和6.9個百分點。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營業收入保持快速增長,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7.6%和28.3%。
夏糧生產再獲豐收 生豬產能持續釋放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 李鎖強
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農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毫不鬆懈抓緊抓實糧食生產,夏糧再獲豐收,為實現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生豬生產快速恢復;主要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農產品價格總體平穩。農業經濟形勢總體保持穩中向好態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增產59億斤
202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916億斤,比2020年增加59.3億斤,增長2.1%;其中小麥產量2687億斤,增加52億斤,增長2.0%。
夏糧播種面積恢復性增長,扭轉了連續五年下滑勢頭。2021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3.97億畝,比上年增加398.2萬畝,增長1.0%;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44億畝,增加300.4萬畝,增長0.9%。
夏糧單產穩步提高,連續三年保持增長。2021年全國夏糧單產367.7公斤/畝,比上年增加3.8公斤/畝,增長1.1%;其中小麥單產390.9公斤/畝,增加4.2公斤/畝,增長1.1%。
二、畜牧業保持穩定增長,生豬生產快速恢復
上半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4291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802萬噸,增長23.0%。豬肉產量快速增長,牛羊禽肉產量穩定增長,禽蛋產量有所下降,牛奶產量保持較快增長。
生豬產能持續釋放,存出欄同比大幅增長。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3911萬頭,同比增加9915萬頭,增長29.2%,比一季度末增長5.6%;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同比增加934萬頭,增長25.7%,比一季度末增長5.7%。上半年,生豬出欄33742萬頭,比上年同期增加8639萬頭,增長34.4%;豬肉產量2715萬噸,增加717萬噸,增長35.9%。
三、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體平穩,部分品種價格漲幅較大
二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1%,受生豬價格下降影響,漲幅比一季度回落7.7個百分點。
分類別看,二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呈「三升一降」的特點。其中,農業產品價格上漲11.3%,漲幅比一季度回落6.6個百分點;林業產品價格上漲4.7%,漲幅比一季度擴大3.2個百分點;漁業產品價格上漲17.3%,漲幅比一季度擴大12.9個百分點;飼養動物及其產品價格下降15.6%,降幅比一季度擴大14.5個百分點。
工業升級態勢明顯 企業利潤較快增長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 江 源
2021年上半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持續鞏固,工業經濟繼續穩定恢復,產能利用率處於近年較高水平,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企業效益改善。
一、工業生產穩定增長,產能利用率水平較高
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增速高於疫情前水平。1月份至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增速較一季度回落8.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為7.0%(以2019年相應同期數為基數,採用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較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增速略高於疫情前水平。產能利用率處於近年來較高水平。1月份至6月份,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9%,較去年同期提高6.8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為近年來較高水平。
二、工業升級態勢明顯,新動能成長壯大
裝備和高技術製造業引領作用凸顯。1月份至6月份,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8%、22.6%,明顯高於其他行業板塊;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1.0%、13.2%,增速較一季度回升。電子和新興產品快速增長。受新建投產、價格上漲、國產化替代效應拉動,1月份至6月份,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電子元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8.1%、41.7%、39.9%,部分電子器件產品生產增速達到近五年最高水平。另外,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電子計算機整機分別增長69.8%、52.6%、40.6%,兩年平均增速均在20%以上。
三、原材料生產基本恢復,消費品生產繼續改善
原材料行業平穩增長。1月份至6月份,原材料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兩年平均增長6.0%,接近疫情前水平。消費品行業持續恢復。1月份至6月份,消費品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兩年平均增長4.8%。
四、工業出口快速增長,重點商品出口強勁
工業出口交貨值快速增長。1月份至6月份,我國工業出口交貨值實現同比增長22.9%,兩年平均增速為8.1%。十大主要出口行業均實現15%以上的較快增長,其中汽車、專用設備、電氣機械、電子行業出口分別增長46.4%、33.7%、29.9%、17.6%,兩年平均增速均在10%以上。抗疫相關物資出口大幅增長。醫葯製造業出口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增長勢頭,1月份至6月份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53.5%;防疫用品所需原料海外需求旺盛,拉動化纖製造業出口交貨值增長51.8%。
五、工業企業盈利增加,經營狀況繼續改善
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3.4%。營業收入利潤率有所提升,1月份至5月份為7.11%,同比提高2.05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持續縮小,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29.6%。
能源供需穩定恢復 清潔能源佔比提高
7. 國家統計局如何看待明年中國經濟走勢
國家統計局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前10個月的國民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態勢。目前支持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因素在累積增多,主要表現在供給、需求和預期三方面。
對於明年中國經濟的走勢,劉愛華認為,不管是從供給方面、短期需求方面來看,還是市場預期方面,明年完全有可能保持平穩增長。
專家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明年經濟的判斷也不能就增速談增速,從經濟發展的更大邏輯來講,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前景和潛力都有非常堅實的基礎。明年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是完全有可能、有條件的。
8. 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中國經濟情況究竟如何
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發布,引起了不少民眾的熱烈討論,而且也引起了不少媒體的注意,其中關於GDP的增長最吸引大家的話題,於是乎有人提出疑問,中國的經濟情況到底是怎麼樣呢?
目前我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是百分之4.8,可以說在疫情期間各國都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整體的經濟表現是非常不錯的,對於2022年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開局,要知道,在克服了因為疫情導致的消費大幅度下降以及進出口因為疫情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可以說在其他方位拉高了經濟的發展,這點是非常值得贊揚的。這表現了我國經濟的硬實力是非常優秀的,不僅僅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波動,還可以在整體全球經濟呈現劣勢的情況下,帶動全球經濟稍微增長,可以說是穩中向好。
中國經濟整體穩中向好,希望有著更加強勁的第二季度表現!
9. 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8.1%,GDP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引言:這些地方增長的速度不一樣,那麼對於大多數地方是不同的。在2021年中國的GDP比同行的增長了8.1%,那麼GDP增長的原因也是各有所需。其實在一些地方大家的收入其實都在一些穩定的工資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影響,也是因為大家的經濟變得越來越好,才有了如此的情況,像一些地方投資的,如果比較大的話也是帶來了一些流動性。
大部分的人在擔心銷量的問題,其實像這種穩定的情況是不會有些什麼的。經濟的運行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可能的因素,像一些比較熱門的,那麼也是會有積極的影響,這也不會讓大家出現不好的情況。家居智能的話,在這一方面也是能夠看出來的,一些市場上的銷售也在不斷的改變政策。
10. 中國5月經濟數據公布,各項數據的勢頭如何
在國際嚴峻環境的影響下,中國的經濟數據已經公布,大多數行業的經濟都出現了穩定向上的態勢,各項數據的勢頭都向較好的一方面發展。
社會銷售的基本生活用品都呈現著增長趨勢,在消費總額達到了3萬多億元的時候雖然下降了6%左右,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以後,很多消費額都已經突破了本身的生產數量,一些鄉村的消費產品額已經達到了4000多億,增長了大約6%左右,餐飲行業收入了3000多億,增長了大約2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