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計劃經濟到什麼時候結束的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18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思想成果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為標志。馬克思所闡述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具有以下特徵:在經濟結構方面實行純粹單一的全社會所有制(即100%公有制);商品經濟將消亡,一切勞動產品將成為社會統一分配的對象;經濟運行形式方面由一個社會中心用統一的國民經濟計劃來配置社會資源,組織整個社會的生產、分配和消費(即100%計劃經濟)。
科學社會主義首先在俄羅斯得到了運用。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接著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蘇聯。蘇聯經濟體制採用了高度的全民所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長期優先發展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依靠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高人力投入、粗放型發展,在蘇聯建國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並在二戰中依靠軍事工業取得了勝利。從此,馬列主義被奉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寶典。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同樣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奪取了政權。建國後,我國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解是完完全全的空白,基本上是全盤照搬蘇聯模式。在抗美援朝和國民經濟初步恢復後,毛澤東提出了「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即「社會主義工業化」、「改造農業」、「改造手工業」、「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到1957年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絕對統治地位的100%計劃經濟體制。
由於種種原因,毛澤東的左傾思想逐漸佔了上風,並先後發動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國經濟陷入徹底的混亂與倒退,但從本質上說,仍是一種完全的計劃經濟體制。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發,鄧小平和陳雲在1979年首次提到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不矛盾的概念。
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立了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現奮斗目標的關鍵之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自此,「計劃經濟體制」逐漸淡出歷史舞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深入人心,國家用宏觀調控的手段對市場經濟進行調節。
⑵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計劃經濟的然後什麼時候結束還是沒有結束謝謝!
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在1956年開始,1992年時結束。
我國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的提出是十四屆五中全會。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
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
從黨的十四大起,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取向確定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成為自覺、主動的歷史進程。
按照十四大的部署,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把黨的十四大決定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系統化、具體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乾重大原則、方針和內容做出決定。
《決定》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微觀基礎到宏觀管理,從城市改革到農村發展,從經濟運行機制到科技教育體制,從經濟手段運用到法律制度建設,從生產、分配到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和領域,規劃了上世紀90年代的改革任務,構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
《決定》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勾畫了科學、系統的宏偉藍圖,成為全黨、全國人民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圖大業的行動綱領。
實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這是從我國的具體實際出發的,同時借鑒了國際市場經濟的成熟經驗,在市場運行機制和法律准則等方面與國際社會基本一致。到本世紀初,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已經成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力量。
當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構建起來之後,市場化進程的重點則在於完善市場經濟秩序,或者說是市場經濟建設的「質量」方面。所以,黨的十六大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
⑶ 中國的經濟危機何時能結束拜託各位了 3Q
非常形象的解釋哈 首先,經濟是個整體概念. 公式:經濟=金融+財政 金融:貨幣和信貸的總和; 財政:國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機比經濟危機來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發生過一次經濟危機,你知道是哪一次嗎?) 解釋:國家收支: 國家的稅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國家收支出現問題,則人民生活意味破產) 所以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財政危機 (現在許多學者也認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但是我反對這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金融危機一般都會造成經濟危機.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確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危機.但我再次強調,世界經濟危機只發生過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機就發生過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國金融危機有多嚴重嗎? (我抄襲的,太妙了)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 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無度的信貸擴張引起的,比如信用卡可以大量透支,買房子不用付首付就可以.這點中國控制的比較好,最低也使20%. 結果從時間上來看,最少要10年才能恢復元氣,如美國1929的金融危機和歷次危機,最少要10年以上.再者就是危害實體經濟.比如對中國的影響就很大,美國歐洲是中國第一第二大出口國,他們沒錢進貨了,中國佔GDP1/3的出口會受很大影響,沿海的大量出口企業會倒閉,大量工人會失業.國內經濟會受很大影響. 亂世之中惟有黃金,在歷史上世界金融危機的災難中,都伴隨著通貨膨脹,什麼都貶值,比如石油,有色金屬,農業,橡膠等,只有黃金是穩步上升的 無度的信貸擴張引起的,比如信用卡可以大量透支,買房子不用付首付就可以.這點中國控制的比較好,最低也使20%. 結果從時間上來看,最少要10年才能恢復元氣,如美國1929的金融危機和歷次危機,最少要10年以上.再者就是危害實體經濟.比如對中國的影響就很大,美國歐洲是中國第一第二大出口國,他們沒錢進貨了,中國佔GDP1/3的出口會受很大影響,沿海的大量出口企業會倒閉,大量工人會失業.國內經濟會受很大影響. 亂世之中惟有黃金,在歷史上世界金融危機的災難中,都伴隨著通貨膨脹,什麼都貶值,比如石油,有色金屬,農業,橡膠等,只有黃金是穩步上升的
⑷ 中國自然經濟最終解體於何時
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於鴉片戰爭之後。
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商品輸出,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列強依賴奪取的特權,加緊對中國商品輸出,並打入內地市場,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進一步加快,逐漸地使中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附庸。
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
1、資本主義的入侵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憑借一系列政治經濟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使得中國自經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2、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出現是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條件。
3、本國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也給予了自然經濟一定的打擊。
4、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個體小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生產規模狹小,分工和協作不發達,生產的發展,成本的降低,質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終究抵擋不住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強有力的進攻。這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內部根源。
⑸ 媒體預言,到2030年左右,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越美國,屆時中國將提前結束初級階段。結合所學理論,談看法。
初級階段在2050年左右完成,完成現代化,與是不是超過美國沒有關系
⑹ 中國經濟危機什麼時候結束
2015年
⑺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的
開始1936年1月1日,結束1937年12月31日。1935年4月1日,在貴陽督剿紅軍的蔣介石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首次提出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並作了簡要解釋。 接著,宋子文和汪精衛分別於4月3日、7日發表公開談話,表示應當促成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成功。 南京政府立法委員會委員史維煥等發起組織國民經濟建設協會。各地名流學者紛紛發表文章、四處講演,響應此運動。. 南京中國社會問題研究會召集國民經濟建設座談會,遍邀各地名流、專家座談國民經濟建設有關事宜,並將這次會議的結果,在該會季刊《中國社會》第二卷第一期上集中發表。
拓展資料:
1,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是蔣介石於1935年4月1日發起的全國性經濟建設運動,蔣介石關於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一系列論述,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對戰時經濟建設的思考與基本政策,由此也可窺見他對中國經濟建設的全盤籌劃與理想。 學界此前對於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研究,主要是從南京國民政府的角度著眼,評述這一運動的開展過程、主要內容與實際效果。 本文則力圖以運動的發起者蔣介石為論述基點,探討他在運動開展過程中的諸多論述及相關思考,從而使我們對蔣介石經濟建設思想與政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並進而深化對蔣介石推動戰時經濟轉型獨特作用的理解。
2,這場經濟建設運動,是一場由政府號召並組織的、動員各界人士參加的群眾性的經濟建設運動。因此,它是一場較為全面、較為徹底的經濟建設運動。對中國近代化有著深遠影響。這一切符合中華民族利益和人民願望。
⑻ 中國計劃經濟的確立與結束時間
法律分析: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1953年開始,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在1992年時結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