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
法律分析:農村集體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原始取得;二是加入取得。原始取得是指通過人口的自然繁衍,祖祖輩輩生活在特定農村集體組織所在地,而自然取得集體組織成員資格,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出生。加入取得是指原非本集體組織成員的自然人,基於一定事由取得本集體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婚姻、收養以及國防建設或者其他政策性遷入。基於婚姻或者收養,在本集體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並將戶籍遷入本集體組織所在地的人,應當具有該集體組織成員資格。此外,因國防建設或者其他政策性原因,通過移民進入本集體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並依法登記本集體組織所在地常住戶籍的人,也應當認定為取得了該集體組織成員資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十二條 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 村民選舉委員會由主任和委員組成,由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 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被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 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或者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選結果依次遞補,也可以另行推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十九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出缺,可以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補選。補選程序參照本法第十五條的規定辦理。補選的村民委員會成員的任期到本屆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時止。
⑵ 集體組織經濟成員認定條件
法律分析:1、與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結婚的嫁入、贅入的婚嫁人員,自領取結婚證之日起一年內將戶籍遷入本集體的,當然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超出一年將戶籍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必須自遷入之日算起滿七年方可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但戶籍遷入前已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群團組織、民主團體在職在編人員的除外;
2、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喪偶後再婚,其配偶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按照上條執行;
3、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離婚後再婚,婚姻關系維系滿七年及以上的,其配偶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婚姻關系維系不滿七年,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死亡、依法宣告死亡的,其配偶自願留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生活並履行居民義務的,自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死亡之日即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但離婚後,原配偶已將戶口遷出或確定喪失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除外。
4、再婚後,配偶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由其直接撫養的隨遷子女(戶口遷入本集體時不滿十八周歲)同時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但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原有子女為二人的或存在其他特殊情況,隨遷子女是否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應通過本辦法的認定程序確定;
5、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合法婚姻關系嫁出、贅出的,戶籍未遷出本集體經濟組織,未取得配偶方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應當認定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6、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合法婚姻嫁出、贅出,離異或喪偶後將戶籍遷回本集體居住生活,依據本辦法規定的認定程序確定是否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7、根據第5項認定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如果其婚姻關系是本辦法實施前已經形成的,其配偶及子女如將戶籍遷入本集體且符合認定條件的,須自遷入之日起滿七年方可啟動認定程序確認是否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六十四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章程、村規民約向本集體成員公布集體財產的狀況。集體成員有權查閱、復制相關資料。
第二百六十五條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其負責人作出的決定侵害集體成員合法權益的,受侵害的集體成員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⑶ 農村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如何認定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01
⑷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
法律分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是具有很強的身份性質的;它可以依如出生等法定事件而取得,也可以因婚姻遷入等依合法行為而取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八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參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經營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業和飼養自留畜。城鎮中的手工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
⑸ 集體經濟成員資格是由誰認定的
法律分析:一般是由集體經濟組織集體確定,未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由村民委員會代行所有權,當然包括資格認定,有異議時,訴訟中法院也可以裁判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第七條 明確集體資產所有權。在清產核資基礎上,把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確權到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並依法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未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由村民委員會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未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由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有集體統一經營資產的村(組),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經濟發達村等,應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並在村黨組織的領導和村民委員會的支持下,按照法律法規行使集體資產所有權。集體資產所有權確權要嚴格按照產權歸屬進行,不能打亂原集體所有的界限。《2011年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十三條 在界定征地補償費用分配等糾紛中涉及集體成員資格時,要在現行法律規定框架內,綜合考慮當事人生產、生活狀況、戶口登記狀況、農村土地對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等因素予以認定,並以其是否獲得其他替代性基本生活保障為實質性要件,慎重、從嚴認定集體成員資格的喪失,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特別是婦女、兒童以及農民工等群體的合法權益。
⑹ 如何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包括普通成員和特殊成員。
下列人員確定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普通成員:由集體經濟組織普通成員繁衍,並在該集體經濟組織共有的土地上生產、生活的後代;與集體經濟組織普通成員形成法定初次婚姻關系的;父母或一方具有集體經濟普通成員資格的子女,符合承包經營條件,但未承包到集體土地的;普通成員家庭經過合法程序收養的子女;因國家政策性遷入或經法定程序加入的。
下列人員確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殊成員:原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普通成員,因不同原因依法喪失或自願放棄土地共有權、保留型土地使用權、土地承包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完整權利中的一項及其以上的;與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形成非初次婚娶(招)關系的;通過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捐交公積公益金的形式加入的;與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成員形成產權轉讓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