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疫情過後國家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刺激經濟,主要採取了哪些宏觀經濟政策,分別
國家為了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刺激經濟的增長,採取了宏觀調控的措施,主要是一種財政和稅收的優惠,另外發放消費券,發展低碳經濟等等。
⑵ 你認為疫情過後的經濟發展政策應該側重在哪些方面
城市化,城鎮化方向必須有所調整,不宜盲目追求速度。大城市資源過多,醫療,教育,就業,養老,公共交通,工商企業等方面是其他中小城市遠遠無法比擬的,這樣就容易聚集過多的人口,一旦疫情發生,容易導致控制困難,也容易誘發各種社會恐慌,也更容易向外輻射傳染。
由此當前我國提倡的城市化率,特大城市發展規劃、人口城市化率等指標不宜人為求速,而是應該遵循自然增長規律,服從預防疫情,戰爭,城市污染等方面的需要,未來把資源向中小城市、尤其是農村中小城鎮的投入,讓全縣及以下的鄉鎮能留住人口,以免在疫情發生時帶來各種嚴重的社會損失。
(2)復工後如何發展經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實施消費減稅試點,引導生產企業發展潛力,沒有訂單,企業生產就失去意義,更談不上發展。省內外不少地方試點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費券,這種刺激消費擴大市場的辦法相對容易操作。但實施消費減稅,把刺激消費端放在恢復經濟發展舉措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將比通過減免稅收,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等措施直接扶持生產企業效果更好。
動態地階段性實行消費減稅試點,消費者發生消費行為即享受部分支付抵扣,將國家徵收的消費稅部分返還消費者。實施消費減稅,可以減輕消費者負擔,增強消費意願,引導消費指向;對商貿企業來說,可以帶動營業額度增長,增加經營利潤。
對生產企業來說,可以放大國內市場容量,消化企業產能,還可以提高電子支付比例,增強納稅意識。因此,把對生產端的減稅扶持調整為對消費端的減稅,可以激發消費潛力,產生消費乘數效應,增加內需,最終實現對供給端企業更有效的良性刺激。
⑶ 政府對復工復產有哪些支持措施
1、政府出台了哪些支持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影響的惠企政策?如何盡快知曉並享受政策支持?
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紛紛出台了一批支持產業領域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的惠企政策。這些政策有些更加適用於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沖擊影響,有些也適用於各種所有制和各種規模的企業。
上海市企業服務雲已推出開設「守』滬』戰『疫』」專欄(www.ssme.sh.gov.cn),對相關惠企政策作進一步動態匯總和梳理,並在上海市企業服務雲的「政策知識庫」專欄中及時發布和更新,助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2、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原材料或零部件供應緊缺、運輸倉儲服務不足等問題,將如何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後續上海市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深化支持復工復產企業的聯合聯動、鏈式保障,在行業、領域等方面進行拓展,包括物流、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鏈配套等企業。
3、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如何確保安全暢通?
4月30日,長三角地區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5家直屬海關發布聯合通告,全力保障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通告具體措施包括五方面。
一是在海關總署指導下,建立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參與的保通保暢協調工作機制。二是加速上海口岸貨物報關和提離。三是建立重點企業重點物資通關綠色通道,統籌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名單,實現「白名單」企業五關互認。四是加速長三角地區進出境貨物跨關區流轉。五是搭建長三角關企信息互通平台,在五個海關的「12360微信平台」共同開設長三角關企互通專欄。
4、單個企業復工復產之外,如何有效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上海不斷擴大復工復產企業范圍,滾動推進,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有序帶動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比如,汽車行業是以整車帶動關鍵零部件和倉儲物流企業復工復產。
5、隨著疫情的緩解,以及企業復工復產的需要,是否考慮過出台一些緩解人員跨國、跨省流動問題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將根據國家關於人員跨國、跨省流動的標准,及時完善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及規定,並及時向社會公布和實施。
6、滿足復工復產資金需求,哪些重點領域和企業將獲得信貸支持?
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投放,滿足復工復產資金需求,鼓勵銀行機構單列信貸計劃,主動對接民生保障、防疫建設、醫葯醫療、物資生產等企業需求;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文化娛樂、會展等行業,加強研判,做好對接,對於有發展前景、信譽良好但暫時流動資金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7、針對復工復產,保險業有哪些支持政策?保險產品有哪些創新?
鼓勵保險機構通過減費讓利、適度延後保費繳納時間、擴展新冠肺炎責任、贈送保單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響較重企業和人群渡過暫時難關。鼓勵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業、交通運輸業、工程建築業、餐飲業等,加大保險政策傾斜。
鼓勵保險機構針對企業特定保險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開發設計責任更廣、價格更低、覆蓋更全的責任保險、營業中斷險、復工復產復市疫情防護綜合保險等,不斷擴大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的覆蓋面,幫助緩解企業和群眾的後顧之憂。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履約保證保險、健康險、養老險等業務拓展力度,為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和相關人群提供更多保障。鼓勵針對駕駛員、郵政快遞人員、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公益志願者等定製專屬保險方案,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普惠性的保險保障。
支持在滬保險公司進一步豐富抗疫保險產品供給,擴展新冠肺炎保險保障責任,擴大因疫情導致營業中斷險等風險保障的覆蓋面,創新推出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履約保證保險。加強抗疫保險保障服務,研究推出適當延長保單期限、降低保險費率、延後保費繳納時間等措施,建立保險理賠綠色通道,提升理賠效率。
8、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對流動性困難企業有哪些延期還款支持?
對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但有還款意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支持銀行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雙方自主協商確定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紓困解難,原則上做到能續盡續、應續盡續,盡力支持市場主體復工復產。
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可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延長還款期限或當期、實施徵信保護等方式減輕客戶還款壓力,對於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或辦理贖當、續當的客戶適當暫緩催收,確保不因疫情導致的辦理不便而增加客戶額外融資息費,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盲目做逾期絕當處理。
9、針對產業鏈復工復產有哪些金融紓困支持措施?
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後,以適當方式減少對上下游企業的資金佔用,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緊張等問題。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支持全球產業鏈協同發展。
10、疫情期間,企業如果面臨一些生產許可證到期怎麼辦?
以食品生產企業為例,如果食品生產許可證到期,因疫情影響無法辦理許可證延續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順延至本市疫情解除後1個月。
同時,食品生產企業應加強員工健康管理,禁止安排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對於食品從業人員因疫情影響暫時無法重新進行健康檢查的,其健康證明在2022年3月1日後到期的,視為繼續有效,相關從業人員應在本市疫情解除後1個月內辦理健康證明。
11、環評如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於4月30日出台了《關於疫情期間優化環評與排污許可管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從優化環評和排污許可手續辦理方式,統籌銜接環評與排污許可試點改革政策,轉變事中事後監管方式,強化政府服務與技術支持等方面出台13條支持政策。
比如,豁免抗疫保供類項目的環評和排污許可手續。對醫療機構改擴建、集中隔離點或方艙醫院新改擴建、抗疫保供物資生產、研究實驗等臨時性抗疫保供項目的環評及排污許可手續予以豁免。
適當延長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期限。原計劃於2022年上半年完成竣工環保驗收的建設項目,因疫情防控導致無法按期完成的,驗收工作可順延至本輪疫情社會面解控後的3個月內完成。延長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因受疫情影響,無法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完成到期排污許可證的延續或換發手續的排污單位,可在本輪疫情社會面解控後的3個月內辦理手續,期間排污許可證仍然有效。
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及支柱產業發展。對列入市、區重大項目清單的建設項目以及本市支柱產業的部分建設項目,實施技術評估提前介入,專人跟蹤指導,定期調度進度等保障措施,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
12、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實現信用修復?
為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助力各類市場主體穩定發展,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市信用辦)制定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助力市場主體穩定發展的實施方案》。
目前,上海建立了疫情期間信用修復快速辦理機制。對企業通過「一網通辦」提交的信用修復申請,當日轉辦至行業主管部門。已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經營企業和生活物資保障企業,可憑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等部門出具的相關證明,通過上海法院網上訴訟平台等途徑向執行法院申請修復,執行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意見,經審核認定可恢復信用的,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中心在收到修復通知後1個工作日內撤下信息。建立稅務「快速辦」信用工作機制,對防疫重點企業,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信用補評、信用復評、信用修復等相關流程辦理,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完成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用修復的企業,因融資、招投標等需要提供信用修復證明的,執行法院應當收到申請後3個工作日內出具相關證明文件。進一步優化信用修復標准,除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不予修復的信息,對涉及交通、城管執法等領域的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申請,在履罰後及時予以修復。
在「一網通辦」網站、「隨申辦」APP、「信用中國(上海)」網站上等為企業開設信用修復申請專欄。通過線上查詢、手機簡訊提示等多樣化方式供企業了解辦理進度、獲取修復證明文件。優化信用修復申請流程、縮減申請材料,加快上線電子簽章功能,對能夠通過數據共享核實的身份證明、信用報告等材料,不再要求企業提交。
13、用人單位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致生產經營困難的,是否可緩發勞動者工資?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系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的有關指導意見以及《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第十條的規定,企業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致生產經營困難,暫時無法按時支付工資的,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同意後,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但延期支付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個月。
14、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用人單位因停工停產、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以此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如何處理?
對於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響導致停工停產或暫時生產經營困難的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或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等引發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糾紛的,應注重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著力化解矛盾,促成雙方恢復勞動關系,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勞動者堅持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相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堅持審慎處理的原則,一般不予支持。
⑷ 中國經濟正在穩步恢復,有哪些原因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根據國內財經部門的相關新聞報道,中國的經濟正在穩步的恢復中,其中有以下幾個原因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交通運輸行業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從全球各個國家的經濟規模來看,凡是交通運輸行業發達的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比較好,例如美國的航空運輸產業非常發達,這給美國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而中國的高速公路和高鐵火車等交通也比較發達,從根源上也可以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將會進一步完善中國的鐵路規劃。
⑸ 在如今的後疫情時代,如何發展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相關統計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中央企業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萬億元,同比下降11.8%,超過8成企業營業收入下滑;實現凈利潤1304億元,同比下降58.8%,57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26家企業經營凈虧損,雖然3月份月度凈利潤比2月份明顯回升,但與上年同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國內外需求驟然萎縮、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部分能源類央企執行國家政策向全社會讓利,在市場和政策的疊加影響下,石油石化、航空、汽車、電網等企業收入效益都出現深度下滑。從整體上看,雖然多數中央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效益恢復增長面臨巨大壓力,但各企業都在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困難,千方百計挽回損失,總體運行還是保持平穩狀態。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向媒體表示,在快速推進復工復產方面,石油石化、電網電力、鋼鐵、機械裝備製造和航空運輸等企業在春節、疫情期間不停工,全力穩定生產經營。中央企業2月底復工復產率超過90%,目前已達到99.4%。受疫情沖擊較大的建築、汽車、旅遊等企業克服困難在同行業率先復工。承擔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中央企業全力保重點保進度。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的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多數企業盈利狀況已明顯轉好,中央企業3月份當月實現營業收入2.2萬億元,已恢復至1月份水平;有11家企業一季度已經實現同比增利;有43家企業3月份當月盈利水平恢復至上年月均水平;有37家企業效益降幅比1-2月收窄10個百分點以上。
彭華崗介紹,受疫情期間部分停工停產影響,我國一季度中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47.6億元,同比下降4.5%,但3月份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1%,月度投資規模已恢復至正常水平。從重點行業看,一季度石油石化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4%,電力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月份電信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3%。
疫情重災區重啟發展動車
據記者了解,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國資國企系統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引領作用,幫助帶動產業鏈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積極推動中小微企業發展。
目前湖北省國有企業已基本實現全面復工復產。20家省出資企業復工率92.98%,返崗率87.41%;17個市州國資所屬企業復工率99.57%,返崗率92.79%。湖北省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4個長江大橋、10條高速公路,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工程項目等重點投資項目已全面復工復產。
⑹ 疫情後的經濟恢復措施
疫情後通過從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出台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應急措施、做好基建項目復工和儲備這幾方面恢復經濟。
主要有如下幾點:
1、主要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文旅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引導這些領域的投資,為實現產業長線投資、規模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2、由於中小微企業應對突發和短期風險能力較差,涉及就業面廣,要實施精準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因疫情帶來的突發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
3、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
隨著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漸顯現,一系列已經出台的階段性應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別是後續還將適時推動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企業活力和市場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國家經濟運行必將回歸常態,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工作的日常經費。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傳染病流行趨勢,確定全國傳染病預防、控制、救治、監測、預測、預警、監督檢查等項目。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治項目給予補助。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流行趨勢,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項目范圍內,確定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等項目,並保障項目的實施經費。
⑺ 中國經濟「開門穩」來之不易,疫情下,我們是如何發展經濟的
改變經營方式,改變發展模式,進行創新,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會提高我們的發展勁頭
⑻ 上海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產「白名單」制,如何加速經濟的恢復和重振
想要加速經濟的恢復和重振的話,一定要從供給和需求這兩個方面入手,只有兩頭抓起,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家會發現近些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整個市場的情緒相對來說都是比較的低迷,商家的東西賣不出去,消費者的購物慾望變得極低,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也在逐漸的降低。相對於前些年來的購物狂潮來講,這幾年來大家的消費熱情確實是到達了低谷。
那麼如何刺激大家的消費情緒,就成為了一個關鍵的節點。很多的地方通過發放消費資金的方式去吸引大家購物,但實際意義上這樣的方法只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起到作用。從長期的角度來看,一定要保證市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工資收入增加,這樣的話大家才敢大膽放心的去消費,放肆的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⑼ 疫情過後,湖北武漢該如何發展自身經濟
從沒發生疫情之前來看,武漢儼然已經成為二線城市,不少大廠都在那裡有園區,這就直接帶動了武漢的發展以及就業人數,從目前來看,個人認為武漢應從以下幾方面發展自身經濟
1.發展旅遊業
眾所周知,武漢現在從默默無聞的城市,現在已經變成了網紅城市,著名經典有,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中有中西方結合建築,歷史氛圍濃厚,還有黃鶴樓,黃鶴樓擁有著天下第一樓的稱號,還有東湖生態風景區,還有武漢大橋,在武漢大橋上,展看武漢三鎮風光,還有著曇華林,其中有咖啡館、創意館、漢綉館穿插在50多處百年以上的近代歷史建築中 ,現代與古代相結合,別有著一番韻味,除了這些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如:楚河大街,漢口江灘,漢口路步行街,武漢海昌極地海洋館,還有這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等等
⑽ 疫情過後國家為幫住企業復工復產,刺激經濟主要採取了哪些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的,比如減費降稅,允許中小企緩交一年的各種稅費,還有社會保險;
允許開放地攤經濟,發放消費券,甚至直接發錢,這都是國家為了恢復經濟,刺激經濟採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