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撤軍後德國經濟會怎麼樣

撤軍後德國經濟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04 03:45:32

❶ 戰斗結束後,那時候德國經濟近乎癱瘓,為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內實現復興

二戰後,雖然德國變成一片廢墟,但是,德國卻能夠浴火重生、涅槃再生迅速再次成為歐洲一大強國。這其中的原因可太多了,有來自德國內部的因素,也更有德國以外的因素,這些因素合在一起,便促進了德國的迅速恢復。

二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很快就開始了冷戰。當時,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國家幾乎損傷嚴重,美國為了壯大自己的小隊伍,便實施馬歇爾計劃,這給德國再一次帶來了空前的恢復機會。再加上德國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制度,更是將德國的發展推到更高的層次上。

再到後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來臨,德國再一次抓住了發展的大好機遇,不僅與周邊打好關系,更是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國家合作。

就這樣,德國在二十年內不僅恢復過來,並且成功變回歐洲一大國。

❷ 一戰後的德國是怎麼樣的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簽署停戰協定,德國投降。根據協定,德國在15天內從法、比、盧、阿爾薩斯——洛林及萊茵河左岸地區全部撤軍,同時從土、羅、奧匈帝國及非洲撤軍,並交出5千門大炮、2萬5千挺機槍、3千門迫擊炮、1千7百架飛機、5千台火車機車、15萬節車皮和5千輛卡車。六小時後停火生效。《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的簽訂,宣告德、奧、土、保同盟國集團的徹底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1914—1918年發生的一次國際沖突,使歐洲大部分國家以及俄國、美國、中東和其他地區捲入戰爭。交戰雙方為同盟國(主要為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與協約國(主要為法國、英國、俄國、義大利、日本,1917年起還有美國)。戰爭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至1910年,歐洲主要國家結成兩個潛在的敵對聯盟,以德國和奧地利為一方,法國、英國和俄國為另一方。1914年6月18日,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地利的斐迪南大公。隨即發生了一系列威脅、最後通碟和軍事動員,8月中旬終於在兩個聯盟間爆發了全面戰爭。
德國長期以來准備在兩條戰線上進行陸地戰,即西線反對法國,東線反對俄國。在西線,其軍隊迂迴繞過法國主要防禦部隊,向西穿過比利時南下,從而使英國由於烙守條約義務而參戰。德軍向南直撲巴黎。法國得到英國遠征軍增援,到11月才沿埃納河穩住防線,雖使巴黎倖免被佔領,但卻使這一戰爭在法國領土上進行。由於現代大炮和機槍的巨大大力,戰爭迅速轉為消耗戰,西線出現了僵局,1916年索姆河與凡爾登的多次戰役以及1918年初德國的大規模反攻均未能打破這一局面。
在東線,1914年俄國早期的反攻深入東普魯士、德屬波蘭和加利西亞,但至年底,俄軍被德奧部隊截祝1915年5月在德軍一次驚人的反擊中俄軍被趕回本國領土。雖然俄軍又發動幾次反攻,死傷慘重,卻無法突破德方防線或佔領德國領土。
其他戰場雖在主戰場邊緣,卻也戰斗劇烈。其中包括加利波利和達達尼爾;高加索和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里雅斯特西北的伊松佐河谷。
在海上,只有德國和英國擁有實力強大的艦隊。英國試圖封鎖德國,切斷它從海夕、運輸糧食與物資的海上通道。為了報復,德國使用它的最新武器——潛艇,以阻斷英倫三島的海上供應線。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最後促使美國於1917年參加對德戰爭。最主要的海上交鋒亦即世界海戰史上最大一次海戰,是1916年5月英德兩國艦隊間的日德蘭戰斗,但未分勝負。
俄國作戰不力,傷亡慘重,引起國內廣泛:不滿,導致俄帝國於1917年初垮台以及同年、11月間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得勝利。在列寧的命令下,俄國於11月26日單方面停戰。個月後同德國簽汀正式和約,退出戰爭。德、軍從東線撤往西線,企圖打破僵局,但因美軍、抵達法國,將其力量抵銷。
1918年秋,同盟國境況迅速惡化,奧匈帝國因軍事失利以及俄國革命所激發的民族起義的震撼,10月間實際上已解體。德國對西線的大反攻遭到失敗。協約國軍隊到1918年10月收復了德軍佔領的法國領土及比利時部分地區。德國軍隊士無鬥志,民心渙散,在廣泛的政治騷亂中,德皇威廉二世於11月9日退位。11月 11日,德國與協約國簽訂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8月開始的。1918年11月結束。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 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 (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 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局的主戰場。海上則以北海為主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導 致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發展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階段,各國政府代表本國壟斷資本集團為獲取最 大限度的壟斷利益,積極推行對外擴張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爭奪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國英、俄、法佔據了世界絕大部分殖民地,而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實力急劇膨 脹的德、日、美等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所擁有的殖民地卻相對很少,這種經濟發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 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 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在薩拉熱窩被刺,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 線。一個月後,奧匈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相繼投入戰爭。 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土耳其、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 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國。 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關系,加入協約國方面作戰。日本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宣戰,並迅速佔領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范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 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這不能從根本上改變 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英、法、比軍隊同德軍對抗的西線,俄 國軍隊同奧匈、德國軍隊對抗的東線,是主要戰線,其中西線的戰爭具有決定作用。這次大戰可分 為三個階段: 1914年為戰爭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年裡,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進攻。馬 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軍隊的抵抗和俄軍在東線的進攻,使德軍速決戰的計劃破產。西線的交戰 雙方接著就修築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 1915-1916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交戰雙方都把1916年看作決定性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出現了 三次大型戰役: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的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戰場,日德蘭海 戰後英國人牢牢控制著制海權。這一階段的末期大戰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 日德蘭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佔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1916年,德國企圖突破英國的海上封 鎖,出動了北海艦隊。5月底,英德艦隊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西北海面遭遇,發生激戰,雙方都受到 嚴重損失。結果,德國沒有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直到大戰結束,德國艦隊始終不敢再度冒險出 戰。 1917年-1918年為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 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牽扯到戰爭中,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 質和精神損害。它產生了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這次大戰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俄羅斯帝 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垮台;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國 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鏈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具有劃時代 的歷史意義;同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也出現了高漲

❸ 為什麼二戰德國戰敗後國家一片廢墟,幾乎沒有男丁了還會取得飛速發展

二戰後德國經濟發展迅速,應該糾正。德國應該改成聯邦德國,因為發展迅速的是西德。


據說俄羅斯是一個戰斗民族。其實真正的戰斗民族應該是德國和日本,他們比俄羅斯更有侵略性。不同的是二戰後兩國損失慘重。他們吸取了痛苦的教訓,學得很好,不再那麼咄咄逼人。




在人口方面,德國損失更大。走在歐洲各國的前列。


經過德國人的努力和美國的援助,德國經濟開始復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50年代開始,西德GDP增長率達到7.5%,工業產值高達9.2%,一直持續到70年代,開始放緩。


德國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當然與德國人的堅韌、毅力、聰明和勤奮以及美國的慷慨援助密切相關。

❹ 一戰後德國怎樣在經濟上成為戰勝國而崛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於1924年制定的德國賠款支付計劃。由於德國財力枯竭,加上戰勝國爭奪德國賠款的矛盾,德國按《凡爾賽和約》(見巴黎和會)支付賠款問題成為20年代資本主義國際經濟與政治中難以解決的糾紛 。根據英國提議,協約國賠款委員會於1923年11月增設兩個專門委員會,一個研究平衡德國預算和穩定德國金融之方法 ,一個調查德國資本外流情況並設計引回的方法。兩個專門委員會以美國銀行家C.G.道威斯為主席 。12 月由法、比 、意、英 、美5國代表組成的國際專家委員會赴德調查 ,研究德國賠款問題。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擬定一項解決賠款問題的計劃,史稱道威斯計劃。該計劃經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倫敦會議 (英、法、意、日、比、希、葡、羅、南、美參加)討論並通過,同年9月1日生效。該計劃企圖用恢復德國經濟的辦法來保證德國償付賠款。主要內容是:由協約國監督改組德意志銀行,實行貨幣改革,並由協約國貸款 8億金馬克(摺合1.9 億美元)以穩定其幣制,在賠款總數尚未最後確定的情況下,規定德國賠款年度限額,即由第一年(1924~1925) 10 億金馬克開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 ( 1928 ~1929 )增至年付25億金馬克;德國支付賠款的財源來自關稅、煙酒糖專賣稅、鐵路收入及工商企業稅;發行110 億金馬克鐵路公債、50億金馬克工業公債;德國的金融外匯、鐵路運營以及稅捐徵收事務受國際監管。德國以法、比兩國從魯爾撤軍作為接受賠款計劃的條件 。1924年8月16日,計劃被雙方接受。道威斯計劃的執行,對20年代後半期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國支付賠款110億金馬克,獲得外國各種貸款約210億金馬克。1928 年德國聲稱財政瀕於破產,無力執行該計劃。1930年為揚格計劃所取代。

「道威斯計劃」是道威斯高超的經濟、政治才華的結晶之一,也是一戰後美國邁向「獨立的世界主義」政策的重要一步。1921年3月4日,共和黨人沃倫·G·哈定就任美國29任總統,並宣誓美國決不捲入外國的紛爭。4月12日,哈定又在國會聯席會議上說,美國「將不參加國際聯盟」。但同時,這位總統又保證,他的政府將與那些想組成一個他認為非政治的國家聯合體,以及想使慘遭蹂躪的歐洲國家復興的外國政府合作。這就是說,哈定政府的所謂「不捲入」和「不參加」,不過是要以美國的方式對歐洲施加影響罷了。因為他們知道當時美國還不具備控制「國際聯盟」的「能力」,但也清楚美國已具有的影響力,不參與歐洲事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是「道威斯計劃」產生的美國大背景。

作為解決德國賠償問題的方案,「道威斯計劃」的產生及其得以實施還有更具體的背景。眾所周知,「計劃」不僅結束了德國經濟的混亂狀態,解決了德國繼續賠償的一系列技術性問題,而且也使美、法等圍繞德國賠款問題的矛盾、斗爭以及相持狀態得到了大大緩解。再一個問題就是20年代德國對協約國的戰爭賠償問題和戰後協約各國對美國的戰債償還問題聯系在了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歐洲各國欠美國的戰債共達103億4千萬美元。其中英國為43億,法國為34億,義大利為16.5億美元。雖然《凡爾賽和約》規定英、法等可以從德國得到戰爭賠償,但同時要償還美國的債務。所以主張將賠款和戰債問題聯系起來討論。1920年5月,英、法兩國政府首腦發表聲明,主張同時一筆勾銷對美國的戰債和對德國的賠償要求。當德國財政、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已無力償還協約國的賠款,英、法等在德賠款問題的矛盾也日趨尖銳之時,1922年8月1日,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向法、意等六個協約國發出照會——即著名的「貝爾福照會」,提出英國「准備放棄對德國賠償的一切未來權利和對戰債償付的一切要求。只要這一放棄成為一項使此重大問題能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的……總計劃的一部分。」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國一同作廢棄戰債要求的努力。12月26日,法國操縱的巴黎會議決定對德國實施制裁之時,29日美國方面發出了「參與」的信號。這一天,美國務卿查爾斯·艾文斯·休斯在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對美國歷史學會發表重要演說,指出應由一個「公正的」國際專家委員會來研究德國的賠償問題,包括對德國的償付能力作出新的估計。並且表示,美國公民將會參加這個委員會的工作。1923年1月11日法,比軍隊佔領魯爾後,英、法在德國問題上的矛盾更加尖銳,德國也停止了對英、法等國的賠償。乘此機會,10月11日美國總統柯立芝對報界聲明,休斯的紐黑文演說所表述的立場仍然有效,同時也反對將戰債與賠款聯系起來討論。英國贊同組成專家委員會重新討論德國的賠償問題。為了迫使法國就範,英國聯合美國對法國施加各方面的壓力,致使賠委會於1923年10月15日在巴黎宣布C·G·道威斯和歐文·D·楊格為調查德國財政情況的美國專家,後組成了道威斯領導的專家委員會。

❺ 在一戰結束後,德國面臨的處境是個什麼樣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面臨著一系列的協定條約需要簽訂的境地,經過戰爭以後德國的實力被極大的削弱不僅僅在人口上,德國的經濟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問題。所以德國不僅僅是在國內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在和戰勝國的條約簽署上,德國還有著很多的麻煩。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簽訂了很多的條約,簽訂了很多的協議。和進行了很多的賠款雖然賠款的多,但是德國還是憑借多年的工業基礎迅速恢復了工業生產和經濟建設

❻ 二戰結束後,做為戰敗國的德國到底有多慘

1.德國是一個面積不是很大的國家,它的人口不是很多。在二戰期間,德國的人口損失非常嚴重,約800萬左右,男人就約700萬,可想而知德國當時的經過二戰之後國家的人口所剩也沒有多少,在人口的急劇下滑之下,首當其沖的就是國內的經濟,有數據表示在1945年德國經濟總量只有二戰前1937年的四成左右。
2.就是德國的重建工作由於戰後德國男性青壯年損失約三分之一左右勞動力齊全,物資匱乏。

❼ 二戰後的德國,人民生活是怎麼樣的

二戰後的德國人民生活是水深火熱的,不僅僅要面對經濟蕭條,還要面對生活必需品缺乏的情況,在後面有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才恢復了一些。

三、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援助幫助了民眾生活恢復正常了一些。

其實除了德國,還有很多歐洲國家面對著同樣的狀況,而美國怕蘇聯因此侵佔歐洲,便退出了馬歇爾計劃,向歐洲國家發動經濟援助,並且大部分都是無償的,只有小部分的才是貸款。這一計劃直接是讓德國等歐洲國家恢復了生機,畢竟有了一定的資本便能夠慢慢帶動國內經濟的復甦,也讓本國人民的生存有了保障。

❽ 美國撤軍德國,對歐洲影響幾何呢

一、美國撤軍德國的目的是什麼?

特朗普是個商人,他以美國利益至上。特朗普提出部分撤軍德國是有兩手准備的。1、特朗普提出部分撤軍,並說出了不撤軍的要求。如果德國願意為駐德美軍的支出分攤更多軍費,那麼美國就繼續駐軍德國,否則就部分撤軍。沒想到德國不同意,美國就索性撤軍。

美軍部分撤軍德國,只是其撤軍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已經決定從阿富汗部分軍隊;從伊拉克撤部分軍隊;從敘利亞撤軍。美國為何在這些地方收縮駐軍,就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應對大國競爭。

❾ 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都是戰敗國,戰後的德國經濟是什麼狀況

二戰後戰敗的德國不僅面臨著因戰爭遭受的嚴重經濟衰敗局面,而且因美蘇冷戰而導致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致使統一的經濟被割裂。但戰後,聯邦德國經濟高速發展,並在20世紀60年代初,經濟發展再次超過英法。聯邦德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呢?又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呢?一、經濟發展的原因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

❿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其戰後經濟是怎樣一點點恢復的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主要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進行戰後經濟恢復的,國內採取的措施包括:推行民主政治、發展科技和教育、採取比較寬松的人口政策;國際方麵包括:倡導積極的外交政策、爭取國際援助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結束於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據史料調查統計,戰爭中共傷亡9000萬餘人,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各國經濟百廢待興。其中德國和日本是戰敗國。他們是怎樣恢復國民經濟的呢?具體如下:

閱讀全文

與撤軍後德國經濟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里買菜哪裡最便宜 瀏覽:14
健康之首是什麼 瀏覽:478
事業單位和科長不合怎麼換 瀏覽:722
馬跟豬相配婚姻怎麼樣 瀏覽:477
如何處理故事 瀏覽:605
怎麼教育嗯哼愛情觀 瀏覽:935
數字1423表達愛情什麼意思 瀏覽:44
什麼叫愛情真實內涵 瀏覽:657
龍男狗女婚姻怎麼樣 瀏覽:690
黃驊港買海鮮哪裡經濟實惠 瀏覽:596
婚姻的委身是什麼意思 瀏覽:176
愛情觀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41
王羲之寫書法故事有哪些 瀏覽:178
美女怎麼拍背影好看 瀏覽:921
雷影兄弟和水門有什麼故事 瀏覽:315
美國故事書有什麼 瀏覽:432
現代說祝你幸福古代怎麼說 瀏覽:296
愛情和彩禮哪個劃算 瀏覽:715
台北和上海哪個地方美女多 瀏覽:47
如何把健康app添加到蘋果手錶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