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江經濟帶的歷史背景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長河,幹流流經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九省二市,幹流全長6300km,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5。它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長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眾多。
經過幾千年的開發建設,長江流域已成為我國農業、工業、商業、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等方面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沿江九省市(青、藏除外,下文同)的43個地市。該經濟帶是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高密度的經濟走廊之一。該經濟帶國土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2億多,GDP總計1.4萬億元,分別占沿江九省市的27%、44%、62%和全國的4%、18%、25%,其人口密度、經濟密度和人均GDP分別為沿江九省市的1.6倍、2.3倍、1.4倍以及全國平均水平的4.5倍、6.2倍和1.4倍,在沿江九省市和全國的經濟地位及作用日益突出。
❷ 長江經濟帶的介紹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戰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長江經濟帶覆蓋省份: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近年來,長江經濟帶首尾兩大戰略金融核心區:江北嘴、陸家嘴已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並和國際經濟關聯密切的金融中心。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
❸ 洱海怎麼會是長江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市。
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在長江沿岸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11個省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著力建設沿江綠色生態廊道和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優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推動上中下游協調發展,構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戰略作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戰略,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
❹ 長江經濟帶的含義
他也是長江沿線一屆經濟發達的城市的一個總稱。
❺ 國家開發長江經濟帶包括哪些省市區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
長江經濟帶(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5)長江經濟帶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❻ 長江經濟帶是什麼在國內主要交匯地帶
長江經濟帶(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注入東海。長江幹流全長6300餘公里,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宜昌至湖口段為中游,長955公里;湖口以下為下游,長938公里。長江支流眾多,其中,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5條,8萬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沅江、漢江、贛江等8條,重要湖泊有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陽湖等。
長江流域,是指長江幹流和支流流經的廣大區域,共涉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流展延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浙江、廣西、廣東、福建等8個省(自治區)。長江流域土地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8.8%。
❼ 長江經濟帶包括哪些省市和城市
長江經濟帶(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應答時間:2020-10-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❽ 許多人都說長江經濟帶是一條金腰帶,為何會這么說
以長江為依託的長江經濟帶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11個沿江省市。2016年,國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0%;長江流域人口約6億,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記憶和情感。
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和三峽工程的建設將產生數千億元的投資需求。而且,該地區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較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十分可觀,對國內外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為了刺激經濟,實現預期的通脹和增長目標,我們將繼續在宏觀政策中實施超寬松的量化貨幣政策。面對資本外流和通貨膨脹,這些建設需要大量投資。黃金水道和高效鐵路系統的建設將連接周邊中小城市;上游以重慶、成都為中心的城市群形成後,將形成更有效的城市經濟發展圈。
❾ 為什麼說長江經濟帶是一條「金腰帶」
新腰帶一點都不誇張,畢竟他從是中國最長的一條河流長江,而且他穿過了多個省,還穿過了中國最重要的兩個直轄市,重慶和上海。內對生生存的重要根本就是水經濟的重要,根本命脈也是水,而且水銀的成本相當低,保護好了長江就是就成了金腰帶,所以它很重要!
因為在長江那個地方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源頭,可以說在江南一帶發展經濟是最迅猛的,什麼廣東啊,那些珠三角的地方都還要落後於長江一帶,為什麼呢?你想江蘇上海武漢那麼多一二線城市在那邊呢,
而廣東一帶的話,其實廣州發展我不得不承認也很迅猛,但是他們也只能是最多打一個平手,但總體上來說長江一帶的城市更迅猛。他從是中國最長的一條河流長江,而且他穿過了多個省,還穿過了中國最重要的兩個直轄市,重慶和上海生存的重要根本就是水經濟的重要,根本命脈也是水,而且水運的成本相當低,保護好了長江就是就成了金腰帶,所以它很重要。
長江經濟帶是一條金腰帶,這個非常簡單呀,因為常常經濟帶本來就是非常經濟發達的地區啊。凝固行這一條線兒,長三角地區特別富裕,再加上武漢,長沙。都是非常經濟,算是比較發達的地區,所以說長江經濟帶就是一條金腰帶。比黃河經濟帶要強的多了。
❿ 為什麼要建設長江經濟帶
為什麼要建設長江經濟帶
●表明在提升東部沿海發展質量的同時,重視內陸開發開放
●經濟發展格局或由目前的「沿海一豎」轉變為「T」型結構
●將以上海帶動全流域、以武漢帶動中游、以重慶帶動上游
據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為什麼要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長江經濟帶對中國經濟穩增長、區域協調發展和轉型升級有怎樣的意義?
「中國經濟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必須尋找新引擎,長江經濟帶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如是說。
侯永志說,當前中國正處於發展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建設長江經濟帶表明我國在提升東部沿海發展質量的同時,重視做好內陸開發開放。中西部沿長江區域要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加大力度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大力推進城鎮化。
據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介紹,長江經濟帶上有三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中國重要的發展軸線。
會議上傳遞的信息顯示,建設長江經濟帶,就是要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的強大發展新動力。
侯永志說:「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於發揮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作用,通過產業、資本、技術向中西部轉移,推進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從而構建東、中、西聯動發展的經濟增長新格局。 」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說,「長江經濟帶」成為國家戰略,使我國經濟發展形成「T」型結構:30多年來「沿海一豎」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國經濟發展支撐格局,而現在「沿江一橫」長江橫向經濟帶,貫穿東、中、西部三大地帶,將打造成中國經濟新支撐帶。
他認為,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要以上海帶動全流域、以武漢帶動中游、以重慶帶動上游地區發展。
「長江經濟帶和別的經濟區域最大的不同是把東、中、西部天然連接在一起,可以加快正在推進的產業梯度轉移,有利於經濟轉型升級,還可以繼續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形成開放新局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
王軍指出,目前東部地區的很多產業正在向中部地區轉移,比如安徽正在發展的皖江經濟帶。而成渝地區現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等新產業,還打通了開往歐洲的鐵路線。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可以加速這一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侯永志認為,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於發揮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沿江城市科技、人力資源豐富和製造業發達的優勢,做大、更重要的是做強我國的製造業,改變中國製造大而不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