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經濟學消費支出怎麼算
西方經濟學消費支出計算:用支出法計算的GDP,支出法。
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其中政府購買少了100億,所以GDP少了100億。設非稅條件下均衡價格為p,產量為Q則稅下有Ps+t=Pd,也就是在供給價格Ps和需求價格Pd之間打入稅收楔子t。此時均衡條件仍有Qd'=Qs',根據需求與供給方程聯立解。
定義
凡是購買的商品和勞務是由集體共同享受的,屬於公共消費,如機關辦公用品、城市公共設施;凡是購買的商品和勞務是由個人單獨享受的,屬於個人消費,如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個人的日常生活消費。一般來說,由財政支付工資的行政事業單位人員,他們的收入是財政的支出,他們的購買實質上是一種政府購買,是政府的消費性支出。
② 求解釋宏觀經濟學里的 支出,產出,收入,需求,供給 的含義和關系,直白點最好,謝謝。
我們很直觀地來講,不涉及復雜的理論。
一、在宏觀經濟學中,有3個重要的模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模型);總收入-總支出模型(NI-AE模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模型(IS-LM模型)。
可以這樣理解:AD與AS,NI與AE是固定的搭配,不能相互混淆。
二、概念上的區別
總供給是在可使用的資源和技術水平已知的情況下,該經濟可能的產出量。
總需求是對消費品、新投資、政府采購以及凈出口的總和。(多恩布希)
總支出:購買產品,就需要支出。全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支出就是總支出 。
總收入:工人參加勞動獲得工資,資本家投入資本獲得利息,企業家貢獻才能獲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投入土地獲得租金。整個社會的要素所有者獲得的全部收入就是總收入 。
總產出可以理解為當年的GDP。
三、總需求和總支出
這2個概念最為接近。在眾多的教科書中,基本上是把總需求和總支出混用,它們被認為是一樣的。總需求是理論分析的概念,總支出則是統計的概念,是用於說明和計算總需求量到底是多少,所以是等價的。
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著非意願存貨——生產者生產出來的東西有時會積壓下來,賣不出去,這樣,總需求就不會等同於總支出。
但是,我們來看看國民收入和GNP的概念,國民收入=GNP-折舊-間接稅。在現實中,二者存在著不小的數據差距,但是在眾多的西方經濟學著作中,依然把國民收入=GNP作為理論分析的前提,因為那些經濟學家認為,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分析過程和所得到的結論。
四、總供給和總產出
這兩個概念也非常接近,在經濟分析過程中,一般也混用,可以把它們看做等價。
五、在宏觀經濟學中,有個重要的恆等式:總產出==總收入,總產出=總支出
以企業為例,1個企業所有的銷售所得必須要用以支付,給工人工資、資本家利息、企業家利潤、土地所有者地租,還要給政府支付稅收,因此產出與由此而產生的收入是一致的,即任何一個企業的產出必然等於收入,因此一個經濟社會的總產出也必然等於總收入。
再來理解一下產出=支出
總支出是全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金額,如果總產出=總支出,那就是說該經濟社會並不存在總量過剩(生產出來多少產品就賣出多少產品),也不存在總量短缺,這是不可能的。原因在於會計處理方法,如果存在過剩,會記作「庫存投資增加」;存在短缺,會記作「庫存投資減少」, 所以在會計賬面上是平的。
比如國際收支平衡表,它的經常項目、資本項目、統計誤差及遺漏,所有的數字加起來是0,但是這種平衡只是會計上的平衡,經常項目、資本項目照樣存在赤字或盈餘。
也許這樣理解,會覺得更合理。
不知道對不對,請多指教!宏觀經濟學,很多東西本來就很復雜,也很模糊。
③ 在宏觀經濟學中,支出代表需求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收入代表供給呢
你好,的確支出代表需求好理解,因為支出總是表示有人要買東西,為什麼要買東西?就是因為有需要才買東西。而收入代表供給准確的說是當宏觀經濟處於均衡狀態時,國民收入才代表供給,其原因是在供給者將產品和勞務供給市場時,如果市場需求不足,那麼產品和勞務就不能全部銷售出去,宏觀經濟學上稱沒有賣出去的產品和勞務為非自願存貨投資。所以經濟處於均衡狀態時,產皮全部銷售出去,那麼自然的就是生產者的供給都能轉變成生產者的收入(特別是貨幣收入);
不過宏觀經濟學還有個說法是,即使存在非自願存貨投資,即經濟不均衡時,收入也代表供給。這種看法的原因在於,此時沒有銷售出去的產品在廣義上被當做生產者的投資部分,也即收入的一部分(只是現在不是貨幣形態,而是產品形態)。
④ 在宏觀經濟學中,支出=收入的含義
在宏觀經濟學中,
總產出——整個社會生產的全部產品。
總收入——整個社會的人民創造財富,包括稅收。
總支出——整個社會生產的全部產品被整個社會的人民創造財富所購買,形成了總支出
這是整個社會的大生產所反映的平衡關系
⑤ 經濟學實際名義支出
國際上規定的一個概念,類似好像中國的虛歲、實歲一樣。
1、例如:2000年名義支出1x10,實際支出2x10(數量x基準年的價格,這里只有這兩年比較,應該把另外一年看做基準年)
2、實際支出數也可是指各基層用款單位從銀行支取預算資金後的實際使用數。是核算單位預算支出的數字基礎。可結合預算單位的工作實績來考核資金使用效果、預算管理的水平,因而不僅是單位預算進行支出核算的重要依據,也是藉以發現薄弱環節,加強預算管理和監督的重要資料。但是,由於實際支出數未包括銀行支取未報數,不能完整反映總預算支出,所以不能用作總預算支出的數字核算基礎。
拓展資料
總收入、總產出和總支出是國民收入核算的概念
是國民收入(或曰GDP)的三個等價說法。總收入≡總產出≡總支出,統一用Y表示。 我們可以從收入、產出和支出三個角度加總計算一年的國民收入的多少。
①總產出:一個經濟體生產出的最終商品、服務數量乘以價格的貨幣總值。(不同的商品和服務×與之對應的價格)
②總支出:為購買該經濟體產出而支付的貨幣總值+存貨投資。注意存貨投資這一項,它相當於沒有賣出去的商品的總值,它也被當作支出,因此總產出=總支出——總產出中,有的賣出去了,有的沒賣出去(存貨投資),賣出與存貨的總值就是總支出。
支出法核算GDP=C+I+G+(X-M),其中I包含存貨投資。C+I+G-M代表的是本國消費者用於購買本國產出的支出;X代表外國消費者購買本國產出的支出。
③總收入:整個經濟體從出售商品和服務中獲得的貨幣收入總值。收入法核算GDP時,公式是一國的雇員報酬+業主收入+租金收入+企業利潤+凈利息+間接企業稅。
⑥ 宏觀經濟學中的自發性支出是指什麼
誘導支出,又稱誘發性支出,指的是當收入發生變動時,支出也會發生變動的那一部分。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
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6)什麼是經濟學支出擴展閱讀:
兩者聯系: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經濟活動和經濟運行的兩個不同層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的良好狀況是微觀經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社會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宏觀與微觀之間,生產、流通、分配、交換的各個環節之間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調節手段。在現代社會化商品經濟條件下。
只有合理運用計劃與市場這兩種配置資源的經濟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計劃與市場兩者,市場處在更基礎的位置,計劃則是在市場作用下發揮宏觀調節功能和微觀指導功能。只有將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
能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國家特別需要用宏觀經濟法律手段進行調控。
⑦ 宏觀經濟學 支出和收入的關系
宏觀經濟學中收入法和支出法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從支出來講,國民經濟有GDP=C+I+G+(X-M),這種觀點認為GDP→支出,代表觀點是亞當斯密的三階級三分配理論,以及薩伊的生產三要素理論,指出國民經濟就是用於支付各個階層的報酬
從收入來講,國民經濟的主要來源包括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這種觀點認為收入→國民經濟,即市場具有自動調節經濟使其趨向或達到充分就業均衡的機制和功能,利息率是貨幣市場的調節手段,工資是調節勞動力市場的有效機制。代表觀點是薩伊的「供給決定需求理論」
事實上在均衡市場上,支出和收入應當是完全相等的,即總需求等於總供給。
在不均衡的市場上,存在總支出不足和總收入過剩等問題
到底是誰決定誰,在經濟學說中還沒有定論,當然形成了不同的學派觀點,只能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而不是決定和包含關系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⑧ 宏觀經濟學中什麼是總產出什麼是總支出請詳細解釋一下,謝謝
總產出指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的總和,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總成果,即社會總產品。包括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出。
一國經濟在購買最終產品上的支出總額叫總支出。
比如,一家企業生產冰箱,算在總產出里。消費者購買的商品,算在總支出里。
⑨ 什麼是誘導支出,宏觀經濟學
誘導支出,又稱誘發性支出,指的是當收入發生變動時,支出也會發生變動的那一部分。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⑩ 宏觀經濟學中,支出包括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嗎
包括
宏觀經濟學中四大支出的凈出口NX
凈出口NX=出口EX-進口IM,是宏觀經濟四大支出(私人消費C、私人投資I、政府購買GP、凈出口NX)中的一部分,前三大支出還比較好理解,可是這個NX明明就是國貿中的順差逆差問題,怎麼會算在支出中呢?就算把它算在宏觀經濟學的范圍內也不應該是支出啊,因為「出口-進口」如果為負,那說明進口>出口,那麼把它說成是支出還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出口-進口」為正,說明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