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的臨空優勢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由於航空運輸的巨大效應,促使航空港相鄰地區及空港走廊沿線地區出現成產、技術、資本、貿易、人口的聚集,從而形成多功能經濟區域。航空港作為區域經濟發動機,依託大型機場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在機場所在地周邊地區和更廣泛地區內,將形成與航運相關的產業集群,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機場所在地的臨空經濟產業群的發展又起著先導作用。據國際民航組織測算,每100萬航空旅客可為周邊區域創造11.3億美元的經濟效益,並且能夠帶來1000個直接和3700個間接工作崗位;每新增10萬噸航空貨物將直接創造出800個工作崗位;每新增一個航班將直接增加750個工作崗位。如上海的浦東地區、重慶的北碚新城、天津的濱海新區、成都的雙流國際新城等都是臨空經濟的最大受益者。蘭州空港產業基地可以充分利用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作為全省最大的機場和毗鄰省會城市的比較優勢,建設蘭州市的副城區和空港衛星城,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引擎。
空港產業基地位於蘭州1小時都市經濟圈,地處蘭州、白銀、西寧區域經濟和高速通道大三角中心位置,在西北五省區具有「坐中四連」的區位優勢,距蘭州市60公里、白銀市80公里、西寧市195公里,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連接點,可謂占盡地利。
B. 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正式獲批有何意義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批復設立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示範區位於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面積144.1平方公里。這是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也是西安又一國家級對外開放平台,對於增強大西安對外輻射能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的獲批,將進一步強化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整合放大「臨空+自貿+保稅」的疊加優勢,構建西安通達世界的「空中絲綢之路」,打造吸納全球要素資源的開放門戶。同時將進一步促進空港、陸港、高鐵港「三港聯動」,不斷提升西安的樞紐地位,增強在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源配置能力,為聚力發展「三個經濟」,加快追趕超越提供強勁動能。
C. 什麼是臨空經濟現象,為什麼臨空經濟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的注意
孝感臨空經濟區空間布局為「一環、兩廊、兩軸、三區三園」。「一環」為白水湖、府河、野豬湖組成的藍色水環。「兩廊」為連接白水湖和野豬湖生態綠廊、50萬伏高壓綠色走廊。「兩軸」為孝漢大道發展軸和漢孝城際鐵路(陳天大道)發展軸。「三區三園」為道興生活區、馬溪生活區、白水臨空綜合服務區和閔集臨空工業園、鳳凰臨空物流園、三聯教育科研園。道興生活區規劃用地面積7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1萬人,功能定位以生活居住為主,布置相配套的行政公、商業金融、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服務設施;馬溪生活區規劃用地面積4.6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6萬人,功能定位以居住為主,布置相配套的行政、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服務設施;白水臨空綜合服務區規劃用地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3萬人,功能定位總部經濟、商務公、會展、頂級休閑娛樂。閔集臨空工業園規劃用地面積8.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臨空型高科技產業、臨空型現代製造業;鳳凰臨空物流園規劃用地面積4.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現代物流業;三聯教育科研園規劃用地面積3.3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人才培育、科技研發。臨空經濟區重點發展六大產業。一是航空運輸基地配套產業。重點發展航空運輸代理、航空配套、酒店服務、購物中心、旅行社、汽車租賃、廣告、金融服務及物業管理等。二是航空物流產業。依託天河機場貨運區和航空物流區發展平台,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集聚發展航空物流業。三是臨空型高新技術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及新醫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四是臨空型現代製造業。按照成長性好、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和機電設備、品牌服裝等先進製造業。五是臨空型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商業服務、航空培訓、金融服務、中介服務、商務會獎、生態旅遊和房地產等臨空型服務業,配套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服務業。六是臨空型現代農業。過渡期積極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特種水產、苗木。花卉等適合航空運輸的外向型、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一、項目概況孝感臨空經濟區中央商務區位於城市核心區,規劃建設面積約880畝,以漢孝城際鐵路為界,分南、北二個片區。其中,北區先期啟動(四至為:北至橫1#路、東至縱2#路、南至陳天大道、西至縱16#路),佔地面積約355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項目用地性質為商業服務業用地。二、建設內容(一)航空港企業總部基地。滿足客戶對生態化、智能化優質寫字樓的需求,主要發展總部經濟。(二)航空港金融中心。包括財富中心,貿易中心,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租賃、期貨集中的金融服務中心,會計、審計、評估、法律、人才服務集中的中介服務中心等。(三)航空港商業中心。服務於CBD內從業人員及廣大市民的工作、生活,以高端的環境吸引高端的人才,促進高端產業發展。包括:超五星級酒店、SHOPPINGMALL、國際精品商業街、酒吧文化街、知名餐飲連鎖店、高級會所等。三、效益分析孝感臨空經濟區中央商務區北區投資總估算約30億元人民幣,包括建安成本、基礎設施及其配套建設等。規劃建設現代化的城市中心商務區不僅可滿足該區域高端產業、高端環境、高端人才的需求,而且隨著眾多商務智能寫字樓的崛起,CBD漸具規模,通過提供良好的商務設施和完善的配套服務,吸引金融、貿易、投資、保險、證券、中介等高層次的企業進駐,形成區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文化流的「集散地」,該區域必將成為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總部投資的「首選地」。一、項目概況該項目位於臨空新城核心區,佔地1233畝。其中:中央公園佔地853畝(含水域面積400餘畝),站前廣場佔地380畝。中央公園與站前廣場南北相連,組成城市核心區公共活動空間。其北側是行政中心,南面與白水湖相通,東、西兩側布局中央商務區。漢孝城際鐵路2014年建成,閔集站主體工程完成60%。陳天大道等項目即將開工。二、建設內容中央公園規劃定位為臨空經濟區最大的城市公園,建設集商務休閑、文化娛樂等一體化綜合型城市功能性項目。站前廣場規劃建成集城鐵、BRT大容量公交、長途、城市公交、計程車、停車場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地下空間與地面相結合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擬建4層,地上地下各2層。頂層為人流集散廣場,地面層為綜合交通樞紐,地下兩層為停車場。三、效益分析該項目總投資約8億人民幣。項目投資收益主要包括商業開發、賓館酒店、文化娛樂等經營性項目的開發等。
D. 臨空經濟區的建設,會為京津冀帶來什麼呢
政策支持是任何產業成功的關鍵,臨空產業經濟區的發展離不開有效的政策支持。這次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也是採用的是政府統一規劃,跳躍式發展模式。新機場周邊將打造150萬平公里臨空經濟區,其中北京地區50平方公里,河北地區100平方公里,共分為三個部分,包括位於新機場東北側80平方公里的航空物流區,位於新機場正南側50平方公里的科技創新區,位於機場正西側面積20平方公里的服務保障區。
E. 臨空經濟區是什麼意思
臨空經濟是指以航空運輸(人流、物流)為指向的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將形成具有自我增強機制的聚集效應。
不斷引致周邊產業的調整與趨同,這些產業在機場周邊形成的經濟發展走廊、臨空型製造業產業集群、以及各類與航空運輸相關的產業的集群,進而形成以臨空指向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這種以航空貨流和商務人流為支撐的經濟就稱之為臨空經濟。
從空間結構看,臨空經濟是一個多層次的圈層結構。由於臨空經濟是航空樞紐巨大影響力(包括吸引力和輻射力)的產物,按照航空樞紐的影響程度以及相應的空間布局變化特徵,可以將整個臨空經濟依次分為機場區、空港區、航空城、臨空經濟、臨空經濟經常影響區、臨空經濟偶發影響區等六個影響圈層。
當然,由於臨近空港地區的空間結構不僅取決於空港和航空服務的特徵,還取決於空港與中心城市的地面交通通達性、中心城市的經濟結構以及周邊區域環境等因素,現實中的臨空經濟空間結構並不會呈現規則的同心圓結構,而是會隨著地面自然條件和交通走廊以及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方向而發生一些不規則的變化。
F. 渝北那邊的臨空經濟區到底是什麼未來發展前景好嗎
臨空經濟區以發展臨空產業為核心,包括先導產業和相關產業。先導產業如:運輸業(客運、貨運)、民航綜合服務業;相關產業如:配套服務、傳統的製造業、物流配送、商務餐飲、住宅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等。最後,它具體指某一地理位置。臨空經濟區以機場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線向外發散式擴張,它具體存在於一定的地理范圍內(通常在以機場為中心,以10-15km為半徑的范圍內)。
重慶渝北的臨空經濟區,主要承載都市臨空區的商務功能以及發展現代化服務產業,將是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戰略高地。
綜上,那邊未來發展肯定是不錯的。目前那邊有重慶創意公園、西南國際汽貿城、聖名世貿城等等大型商業和廣告園區項目,而且還有很多商業+公寓的樓盤,就比如飛洋創拓·兩港中心那些,商業與公寓一體,離輕軌也近。想投資這塊的話可以實地來看看。
G. 現在渝北臨空經濟區的發展怎麼樣了,發展前景好嗎
——以下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臨空經濟不僅對城市發展結構優化、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城市合理開發景觀資源、調整機制關系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各省市紛紛出台政策,支持當地臨空經濟發展。目前全國提出臨空經濟區發展相關指導意見的省市有33個,全國已經明確規劃並進行建設的臨空經濟區達到67個。上海、北京、重慶、杭州等省市紛紛發布臨空經濟發展規劃,促進當地臨空經濟的發展。
H. 臨空經濟的聚集效應
是指由於航空運輸的巨大效應,促使航空港相鄰地區及空港走廊沿線地區出現生產、技術、資本、貿易、人口的聚集,從而形成的多功能經濟區域。
從國內外實踐看,臨空經濟區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圍6-20公里范圍內,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線15分鍾車程范圍內,以空港為核心,大力發展臨空產業,與空港形成相互關聯、相關依存、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
一個產業是否具有明顯的航空樞紐指向性,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第一是便捷的航線連接性,臨空經濟的產業發展需要利用航空樞紐豐富的航線資源和方便達到多個目的地的優勢;第二是運輸的快速性和時效性,臨空經濟產業的從業人員和貨物運輸對於時間的要求高,需要利用航空運輸的快速性優勢;第三是所運輸產品的高價值性,由於航空運輸的高成本,臨空經濟產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單位體積或者單位重量必須具有高價值。
如果用一個簡潔的公式表示,即為:y=f(t,p,v),?其中y表示產業的臨空經濟指向性或者依賴航空樞紐的程度;t表示產品或服務要求送達或提供的時間;p表示單位產業品或者服務的價格;v表示單位產品或者服務所佔用的運輸艙位數量。當t和v越小,p越大時,該產業的臨空經濟指向性越強,對航空樞紐的依賴程度越高。
臨空經濟的產業具有特定的航空樞紐指向性,按照與航空運輸業務聯系的緊密程度看。 一類是服務於航空樞紐的產業,包括直接為機場設施、航空公司及其他駐機場機構(海關、檢疫檢驗等)提供服務的配套和後勤產業等。
二類是航空運輸和物流服務產業。航空運輸的貨物一般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技術精、價值高、鮮活和事急等特點(如航空快件、黃金寶石、鮮活產品、高級冷凍食品、花卉、貴重葯品、精密機械和高檔電子產品及零部件、以及救援性航空運輸服務等)。也包括為航空客運服務的航空旅館業。
三類是具有明顯航空運輸指向性的加工製造業和有關服務業。包括:航空物流輔助加工業,航空工具與用品的製造業,航空運輸指向性較強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國際商務服務業、會展業和航空競技業等。
四類是以研發和管理為主的公司地區總部經濟。伴隨著臨空經濟的成熟,在臨空經濟區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流和信息,為公司管理總部管理人員捕捉市場需求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時由於高檔辦公設施的完善,增強了臨空經濟區對公司總部的吸引力,公司地區總部不斷地向臨空經濟區的集中,從而在臨空經濟區形成總部經濟。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任何交通運輸方式的革命性變化都將對人類的經濟增長、社會變遷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我國的歷史上,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導致一個地區或者城市興衰的例子並不鮮見。國際上臨空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臨空經濟是伴隨著航空運輸方式的變化和技術進步尤其是新技術革命的浪潮而興起的。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新技術革命的興起,突破了資源分布對生產力布局的嚴重限制,帶動了大規模集成電路、微電腦、生物工程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的涌現。這類產業的產品一般都具有體積小、運量少、附加值大、單位產品承擔運費的能力較高等優勢,特別適合航空運輸。尤其是高技術產品的發展速度快,變化頻繁,產品生命周期短,競爭也非常激烈,如果新技術沒有及時投入生產,沒有及時將產品投放市場,佔領市場,技術創新的效益就不能得到發揮,因此,對產品和原料的運輸時間要求很高,從而對航空運輸的依賴很強,導致西方國家由此出現了臨空工業布局模式,形成了眾多的臨空工業區。
從經濟發展的邏輯上講,臨空經濟的出現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達到了一定水平,是國家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現象是產業形態演變和運輸方式變革的共同產物。一個經濟貧窮的國家可能有航空現象,但很難有臨空產業。例如,25年前,航空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到了21世紀中國卻正面臨著發展臨空經濟的良好機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臨空經濟發展過程必然要經過從無到有、從萌芽到成熟的過程,在這一演變過程中,臨空經濟會呈現不同的特徵。在臨空經濟發展的初期起步階段,航空港或者機場的功能與區域經濟的結合比較弱,臨空產業除為機場服務的航空服務業外,以傳統的製造業為主,航空樞紐指向性弱;在臨空經濟發展的快速成長階段,航空網路覆蓋面擴大,機場綜合型增強,臨空經濟區內的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迅速上升,產業的航空樞紐指向明顯強化,機場功能與所在區域的融合性加強,臨空經濟的外向型產業逐步占據主導地位;在臨空經濟發展的成熟階段,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共同成為臨空經濟區的主要產業,航空製造業和航空服務業結合成為航空產業集群,復合型的航空樞紐功能與區域經濟完全融合,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點。 通過對臨空經濟發展的產業構成、空間布局、演進路徑以及動力機制的分析,臨空經濟的成功發展需要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素和條件,只有當這些條件具備之後,臨空經濟才會很好地發展。
(一)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協調
臨空經濟的發展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而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也將影響臨空經濟的空間布局和產業構成,臨空經濟的產業選擇必須與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階段和重要產業相協調,否則也會出現在臨空經濟圈內部分產業的發展不盡如人意的現象(例如韓國的仁川機場,其在航空客貨運輸特別是航空物流業的發展方面很成功,但是在機場附近設立的製造業園區的發展卻碰到了很多的困難,製造型企業的入駐數量並不是很多,這與韓國包括其首都-首爾地區的製造業向外轉移,例如向中國的環渤海地區轉移現象有關。)。
(二)設施完備的機場
機場是臨空經濟發展的基礎,機場的大小以及機場的輻射范圍決定了臨空經濟的影響范圍,機場的客貨運量直接影響臨空經濟的總量和增長速度,機場的發展規劃、定位與臨空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機場的設施完備有軟硬環境兩個方面,硬體條件包括機場的跑道、候機樓、維修後勤等設施,軟體條件包括機場的航線資源和發達的航空運輸網路、服務質量和政府的執行能力等,只有這兩個方面的條件具備之後,臨空經濟的發展才有基礎。
(三)便捷的地面交通和商務設施
便捷的地面交通是機場客流和貨流暢通流動的關鍵性條件,這種能夠提供順暢流通環境的能力是企業選址所考慮的重要因素。直觀地講,地面交通越暢通,機場的輻射能力越強,臨空經濟發展越有條件。此外,與機場功能緊密結合的地面商務設施,包括休閑、辦公等設施,也是臨空經濟尤其是成熟階段臨空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四)相對配套的文化教育科研機構
成熟的臨空經濟的發展,將吸引很多的公司地區總部以及研發機構的集聚,這就需要相應的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配套,為臨空經濟區提供知識密集型高技術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促進生產力與科技的結合,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教育文化科研機構促進臨空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美國北卡的研究三角地區。
(五)良好的自然環境
公司地區總部集聚的臨空經濟區要求有較多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這些人員對於居住和生活環境有很高的要求,例如空氣清新、綠化率高、氣候溫和,風光優美等等。同時,積聚在臨空經濟區的高科技企業出於生產和管理的需要,對環境的要求也比較高。
(六)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協調
臨空經濟的發展涉及的利益主體多,體制問題復雜,需要協調的事情也比較多,這一點即使在發達國家也不例外。其特殊性表現在航空運輸的安全性、航空運輸的管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機場建設的投資巨大,回收期長,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基礎性;機場周邊地區的開發利用必須與機場功能相符合等等,這些因素間的復雜關系是任何一個企業很難解決的,因此,臨空經濟的發展必然需要中央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和詳細規劃的支持。 臨空經濟區的概念包含了三個層次:首先,它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由於機場對周邊地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影響,出現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的聚集,從而產生了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的新經濟現象。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關產業。臨空經濟區以發展臨空產業為核心,包括先導產業和相關產業。先導產業如:運輸業(客運、貨運)、民航綜合服務業;相關產業如:配套服務、傳統的製造業、物流配送、商務餐飲、住宅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等。最後,它具體指某一地理位置。臨空經濟區以機場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線向外發散式擴張,它具體存在於一定的地理范圍內(通常在以機場為中心,以10-15km為半徑的范圍內)。
I. 臨空經濟區是什麼意思
臨空經濟區以發展臨空產業為核心,包括先導產業和相關產業。先導產業如:運輸業(客運、貨運)、民航綜合服務業;相關產業如:配套服務、傳統的製造業、物流配送、商務餐飲、住宅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等。
臨空經濟區以機場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線向外發散式擴張,它具體存在於一定的地理范圍內。
臨空經濟區的概念包含了三個層次:首先,它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由於機場對周邊地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影響,出現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的聚集,從而產生了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的新經濟現象。
J. 重慶臨空經濟區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投資前景嗎
2017年5月,重慶市政府印發《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提出,提升江北國際機場樞紐集散功能,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並劃定了總面積147.48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示範區。其中,江北機場總體規劃區36.68平方公里。
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按照核心引領、區域聯動的發展思路,以十二個功能平台為支撐,著力構建「一核五區」的產業空間格局。
圖: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臨空經濟示範區要成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落地實施的重要載體平台和集中展示區,成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引領示範,在航空、低碳人文、高端製造業、國際貿易、創新等方面都要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