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會分手
為什麼情侶戀愛談久了會分手,90%都是出於這三個原因!
第一個、因為沒有未來
雖然深愛彼此,但是因為家庭,因為距離,因為父母,這段感情根本不可能走到結婚的地步,所以即便因為愛意能夠勉勵維持,享受一時的快樂但最終還是會走向分手,畢竟在這個世界上,真的能為了愛情付出所有的人,越來越少了。
第二個、因為相處模式
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問題,只有單方面的付出,而非雙向奔赴,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付出的那一方會越發心裡不平衡,而索取的那一方卻會習以為常,甚至於要求更多,終有一日平衡被打破,兩人面臨分手。
因為談戀愛本身就是需要雙方的付出和經營,只有兩個人深愛彼此,都願意付出,這段感情才能更加長久地經營下去。
第三個、因為感情變淡
畢竟熱戀期的激情只能維持一時,要想長久過日子,肯定還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對於經歷過熱戀期的情侶們,絕大多數都會難以接受那種平淡,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吵架次數的累積,忍不住的覺得這段感情已經破裂或者不愛,最後選擇分手。
但是說實話,其實情侶戀愛談越久感情並沒有越淡,也並沒有不愛對方,而是單純的不懂得經營和接受平淡罷了,等到失去之後,大多還是會忍不住的後悔!
② 用經濟學解析男女朋友從相戀到分手的過程
下面我們嘗試用帕累托最優來分析一下戀愛與分手。
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狀態,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帕累托改進是指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優是指沒有進行帕累托改進的餘地的狀態;另一方面,帕累托改進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帕累托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
假設A和B是一對戀人,兩個正處在熱戀當中,雙方都覺得很滿足,達到了帕累托最優。但是這時如果有個第三者C插了進來,並且A覺得與C在一起得到更加大的滿足,那麼A就很有可能提出與B分手,分手時B會很痛苦。因此,對於熱戀中的雙方,任何一方突然的變故都會對另外一方帶來傷害,因此可以認為熱戀中的雙方達到了帕累托最優。但是如果出現了C和D,A和C一起覺得更加幸福,B和D在一起覺得更加快樂,那麼A和B在分手時就會獲得更大的效益,A\B都覺得分手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分手的行為是帕累托改進。
也可以用以下理論來解析:
1.邊際效用遞減
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很容易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邊際效用遞減。什麼是邊際效用遞減呢?就是說一樣東西當你擁有得越多的時候,對你的效用就越小,比方說,你餓了,想吃狗不理包子,吃第一個包子特香,第二個很香,第三個還可以,第四個飽了,第五個吃不下,第六個看見都煩!也就是說第六個包子的效用為零甚至為負。邊際效用遞減,是經濟學的公理,是整個微觀經濟學的支柱之一。由於邊際效用遞減,從戀愛的角度看,由於你們長時間的親密接觸,朝夕相處,你的效用自然比不上那個他新交往的女孩(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你就是那第六個包子,而那個新交往女孩卻是第一個包子.)。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美貌如花如花似月的MM的男朋友會被那些或許什麼都不如自己的女子所搶去的經濟學理由。
2.成本收益
很多的MM肯定會很不服氣的問,既然邊際效用遞減是公理,那麼為什麼花心的女人卻比較少?
這並不是邊際效用遞減在MM身上不起作用。難道MM在內心深處沒有喜歡更英俊更年輕更多金的男人的念頭?在現實生活中,只是一般她們不會採取採花行動,這里的道理可以用經濟學的成本收益方法來分析。
在經濟學的假設中,人都是理性的,人們採取一項行動都要在心裡盤算值不值。假如說收益大於成本,這樣的才值得考慮去做;假如成本大於收益,那是無論如何不會去做的!從成本上來看,一般來說,MM花心一旦被發現,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對大部分男人(包括很花心的男人)來說,戴綠帽子是無論如何不能忍受的,那麼分手的概率是相當高的,至少比男的花心女的分手的要高,況且,MM的重置成本是非常高的,由於傳統和輿論的原因 ,如果一個女孩子比較花心的話,那麼對她的評價很可能大多是負面的.所以她的成本可能比男孩子大的多,從收益上說,女孩子由於自身的心理的和生理的原因,路徑依賴是相當嚴重的,就是她對下一任男朋友的評價總是建立在上一個男朋友基礎之上的,或者說是以上一個男朋友為標準的.所以從理性人的角度出發,女孩子一般雖然也會花心 ,但是採取行動的比較少.
3.風險和收益
或許有的人又問,為什麼有的男孩子比較花心,有的又不是那麼花心那?
這里就有個風險和收益的原則.一般來說,收益越高的事情,就意味著風險也越大。假定你找個跑三輪的的,風險基本沒有,他不會花心鬧著和你分手,甚至對你百依百順,但是收益也很小,比如說或許一個月只能給你買個大寶SOD蜜,而不是什麼DHC或者SKII之類的什麼東東,你帶他出去參加個同學見面會也會覺得很沒面子;假定你找了李澤楷,人稱至尊王老五,收益肯定會很高,比如說給你一筆十輩子也用不完的錢或者一場絕對盛大空前的世紀婚禮,但是花心分手的可能性也許是百分百!因為像李澤楷這樣的罕見的稀缺資源是每個女人都喜歡的,或許你都要與全世界的女人為敵.
4.幸福=效用/期望值
可能有的又要問了那麼為什麼好象分手的傷心的都是女孩子那?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其實也是符合經濟學道理的。經濟學有一個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薩繆爾森)一般來說,同樣的事物總效用大致是相當的,但是你對它的期望值越高,則它帶給你的幸福感越少。舉個例子:假定我和乞丐都撿到了1元錢,1元錢的作用對兩人來說是一樣的,比方說可以買一碗白米飯。但是,我現在的期望是要買個房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家,也要需要10萬元,1除以10萬,結果我的幸福感是十萬分之一;而乞丐的期望值是今天能夠吃碗白米飯,1除以1,結果他的幸福感是100%。通常MM把全部的或者大部分的希望都寄託在男朋友的身上,,對於MM來說,男朋友不是一切差不多也是四分之三了,也就是期望值近似無窮大,而現在他卻要和你吹,要和你說拜拜了,效用接近於零,分母無窮大,分子接近零,那幸福感當然就沒有了。所以,同樣的道理,一開始對男友期望值不高的MM,分手時痛苦也就少得多。
5.跨時抉擇、懊悔理論
很多人都遇到過很痛苦的選擇,就是要不要分手那,那對與要分手的是不是值得挽救那?
依我看,是很值得的.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的錢比未來的錢更值錢,那麼同樣的道理,現在的痛苦就比未來的痛苦更痛苦。因為,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也許如果你運氣好的話沒有了痛苦,也許比現在的痛苦要輕,但現在的痛苦卻是實實在在的。再退一步說,就算你不與他在一起,你又能肯定能找到一個對你絕對真心的人?你們倆畢竟有很深的感情基礎,就這樣放棄了也實在可惜,也許以後在一起了,特別是有了婚姻和未來,兩個人隨著年齡和歲月的增長,效用函數和目標是會發生變化的,比如說到那時候,他或許不在追求的是年輕漂亮和激情,而是穩定溫馨家庭和事業,你們也許能夠過上幸福生活的!我們看很多電視電影中都有相似的情節,當初的戀人都後悔一時氣惱而斷絕了關系,以至分手後又後悔莫及,舊情重續.
所以珍惜現在和眼前是最重要的
我不是經濟學學生,你自己整理一下啦,一家之言,望採納。
③ 講一個人認識一個人開始的時候會很熱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失去原有的激情。是經濟學中什麼效應
在經濟學中,是刺激衰退的原理。
刺激經濟,一開始效果會很好,隨著時間的流逝,效果會越來越差,直到一點效果都沒有。
④ 為什麼感情淡了
相信戀愛過的朋友都知道,
一旦熱戀期過了,
感情肯定變淡。
不管是男生女生都會有以下這類的念頭:
【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了?】
【是不是他/她不愛我了?】
【是不是他/她別有新歡?】
【是不是外面有小三了?】
等等負面的想法跟情緒,
也會導致不斷吵架爭執不和,
而最後面臨【分手】的危機也很大。
如果你打算和他結婚,這時候最好充一點電,多看下書,比較權威的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奧克婚前關系測試量表》,思索一下他提到的婚姻質量八要素,從親友關系、性生活、分享與溝通、性格相容性、解決沖突的方式、財務管理、子女教育八個因素來判斷你們的婚後質量,哪些方面需要提升?這些都是非常有利於你們的婚姻和戀情的!!
⑤ 情侶相處久了以後,難免會有倦怠期,要怎麼樣才能讓彼此保持「新鮮感」
剛和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你們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聊上三天三夜都覺得不夠。對方就像是一個魔術帽,把手伸進去總有無數的驚喜等著你。
然而時間久了,對對方越是熟悉,未知的部分越少,彼此的新鮮感會隨著時間遞減。你們漸漸變得無話可說,以前恨不得一天24小時黏在一起,現在即便同處一個房間,也是各做各的。
2、把取悅對方當成每天的任務
當伴侶感受到你的取悅,根據互惠原理,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對你更加體貼,以回報你的付出。取悅會製造親密關系中的良性循環。
3、營造浪漫的氛圍,提升個人形象
愛情其實不是持續不斷的,相反愛情是無數個感受到的心動的瞬間加日常的瑣碎組成的。當我們覺得日子越過越無聊時,其實是心動很久沒有出現,能感受到的只剩下瑣碎的生活。愛情需要一個個心動的瞬間,這個心動的瞬間才是愛情持久的催化劑。
⑥ 為什麼談戀愛久了雙方都感覺對方不想在一起
任何一段感情的存在,一段婚姻的存續,都是因為兩個人兩情相悅、心甘情願!無論是感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兩個人的事。這就像一場需要兩個人配合的雙打比賽,如果其中的一方放棄了,那麼另一方即使再付出怎樣的努力,也無法贏得比賽!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無法挽回一個決定離開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有決定在一起的兩個人,同時,也有決定分開的兩個人。那麼,面對分手的時候,你是如何做的呢?
曾經跟很多人聊過,每個人面對分手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段時間的糾纏。這糾纏,是愛,是不舍,更多的,應該是不甘心吧!
「我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分手。雖然我們偶爾也會有爭吵,但是,當她給我發微信說要分手的時候,我還是沒有辦法接受。於是她換了,每天去她上班的地方等她,每天給她打電話、發微信,直到,她把我的電話拉黑微信也拉黑。即使她把分手的理由跟我說得很清楚了,但是,我仍然每天去單位等她。一直到,她換了工作換了手機號和微信號,徹底消失在我的世界裡。現在想想,那會是太年輕了吧!所以,接受不了分手帶來的傷害。」這是不太成熟的表現,不成熟的感情,最終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我和他曾經幻想過婚禮的樣子,也曾經討論過要生幾個孩子,甚至連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異地戀三年,存的火車票連起來都有好幾米了。但是,我們的感情終究還是敗給了異地戀。他說,身邊有一個女孩追了他三年,他實在不忍心傷害她!所以,選擇了傷害我!我無法相信一切是真的,所以,一直糾纏著!我不停地給他打電話,我給他發大篇的微信,期待著能用過去的美好喚回他對我的愛。每個周末,我都會坐著火車去找他,甚至在他宿舍樓下大聲罵他。可是,我所做的這一切,並沒有喚回他的心。而是親眼見證了,他和那個她更堅定地走在了一起。我對他太好了,所以,分手後的糾纏,其實也不過是自己的不甘心而已!現在回想起這一切,只覺得自己當初太傻了!能夠說出分手的人,他的心早就留不住了!」不由得嘆息,這樣的姑娘真的太傻了。
分手了,就不要再去糾纏了!任何形式的糾纏其實都是要不得的!因為,捨得跟你說出分手二字的人,他/她的心早就不在你身邊了!分手後的糾纏,在自己看來是丟掉自尊的挽回,而在別人眼中,不過是讓人厭惡的行為和舉動!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同時,每個人也有放棄愛的權利!也許,他曾經視你如珠如寶,也許,他曾經和你海誓山盟,也許,他曾經為你遮風擋雨!但是,分手後,不要再去糾纏!因為,一切都不值得
⑦ 大學生談戀愛的經濟學分析
大學生談戀愛的經濟學分析
愛情作為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已經被無數前人吟詠過,留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諸多的慨嘆。在大學里,戀愛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在操場上,在圖書館里,在教學樓里,在食堂里,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對的情侶。現在呢,我們想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大學生的談戀愛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大學生談戀愛的問題,我們必須遵循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一、經濟個體是理性的 二、經濟資源是稀缺的。
一,大學生談戀愛的現狀分析
1.供求分析
如果把愛情必做產品的話,我們每個人既是供給方,又是需求方,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當男生的供給=女生的需求,女生的供給=男生的需求,這時候供求平衡,即雙方相互滿意,這里的供求平衡不是指數量上的平衡,而是指男生(女生)的人品,外貌,學習等的供給滿足一個女生(男生)對這方面的需求,於是兩人開始戀愛,他們都實現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雙方因為戀愛而實現了一個帕累托最優。這就是某些大學生戀愛的一個原因。
2.稀缺性分析
在華科那樣的工科學校和我們財大這樣的財經類學校,男女比例大大失調,戀愛需求的無限性和男生或女生資源的有限性,使得有的人想戀愛卻沒有相應的資源,或者為了獲得這種資源,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從而有的人還是單身。這就是有的大學生還沒有戀愛的一個原因。
3.信息不對稱和博弈分析
當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有好感,但不知道那個女生是否也同樣喜歡自己,這是一個比較難於解決的一個信息不對稱問題,男生可能會是很痛苦的,因為他不知道是否該表白,該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表達,同樣對於女生也是如此。這個時候需要第三方的信息傳遞,無論是通過第三方,抑或是直接交流,誰先表白都要冒一定的風險,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如果對方不接受,那是一件很傷自尊心而且極沒面子的事,為了避免這種窘境的發生,雙方都容易選擇的自己的占優策略——互不表白,認為這是自己的最優狀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博弈的圖,這個一個男生在猶豫要不要向一個女生表白,如果他表白的話,女生接受他,他的效用是2,如果女生不接受他,他的效用是-3,;如果他不表白的話,但是那個女生喜歡他,他的效用就是-2,如果那個女生不喜歡他,他的效用就是-3,由於信息不對稱,他不知道那個女生喜不喜歡他,所以他表白的總效用是-1,不表白的總效用是1,於是他會選擇不表白,對於女生要不要向男生表白也是這樣。這也是有些大學生還是單身的一個原因,但倘若對方都有意願,這種狀態實在讓人惋惜啊。
4.邊際效用遞減分析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指在單位時間內,隨著消費同一商品的數量的增加,消費者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遞減的。如果把戀人也看做某種程度上的商品的話,我們會發現這個規律會很好的解釋大學生戀愛中的感情越來越淡或者得到後不在珍惜的現象。戀人們相處,實際上是一種彼此持續消費的過程,當他們在一起越久後,邊際效用自然就逐級遞減了。當這種效用遞減到再也不怎麼想跟對方在一起的時候,離分手也就不遠了。不過這里要強調「持續」的重要性,在不持續的時候這個規律是未必適用的。這是大學生戀愛中遇到的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這樣說的話,也許會有同學提問這樣的問題:再美好的愛情豈不是都要煙消雲散么?不過,倒也不用太擔憂。首先,現實中的愛情有著諸多的影響,不僅僅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那麼簡單。其次,即便僅從經濟學角度來講,也並非束手無策:對於邊際效用遞減可以通過生活多樣性來沖淡,也就是說生活不僅僅是愛情,不用一直泡在愛情里不能自拔,應盡量避免對其過度依賴及持續消費)
二. 大學生談戀愛帶來的費用(壞處)
對於戀愛雙方(私人費用)
1,機會成本就是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而所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如果我們四年不戀愛,我們的最大收益是什麼?
學習方面,因為我們不必花時間精力戀愛,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考證考研。
人際交往方面,在大學里看到很多的同學和戀人們出雙入對,除了在宿舍的時間,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一起,一旦戀情破裂,就發現自己變得孤單一人,由於長時間的疏遠,已經和室友同學有了隔閡。對自己的人際交流有不利的影響。
鍛煉能力方面,如果不戀愛,我們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參加一些社團,社會實踐等活動,能夠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等。
2.顯性成本是指廠商生產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各種,這類成本通常與資金的實際流動相聯系。
金錢成本(一起出去吃飯,一起出去玩 女生和男生的打扮 節日送的禮物 )
時間成本(男生陪女生逛街 女生要看男生打籃球 出去玩的時間 )
精力成本(男生和女生都竭盡全力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花精力想一些辦法給對方驚喜)
減和博弈是指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損害。比如戀愛中很可能出現兩個人一起逃課去逛街,或者拌嘴吵架等等,對雙方的利益都有損害,這也就是很明顯的減和博弈。
3.沉沒成本是已經發生而無法收回的費用。一旦人們做出選擇就會投入精力、時間和物資,如果發現選擇錯誤,就會使得以往投入變得一文不值。昨天喝下的牛奶不能解決今天的飢餓,更不要為面前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卡耐基。所以當我們發現這段戀情不是正確的選擇是,應該絕對理性,不要因為沉沒成本而捨不得放棄。
4.交易成本:我們可以將男女雙方戀愛關系的建立看作是男方擁有對女方的產權(雖然產權是指經濟所有制關系的法律表現形式,但在這里作一個抽象性比喻)。而產權的建立和維護不是免費的,而是需要雙方付出交易成本的,上述所說的機會成本,顯性成本等都可以算是為了建立產權和維護產權所付出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取決於信息的不確定性,如果把了解對方的信息看成是一項交易的話, 隨著戀愛關系的深入,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對方的信息,所需的交易成本越來越大。(因為一開始不了解花一點的金錢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隨著了解的深入,越來越難獲取到信息)
對於其他人(負外部性)
負外部效應是指某經濟主體從事經濟活動時,給其他主體帶來危害,但他們並未為此支付相應成本。例如我們有一對情侶在圖書館一直聊天或者討論題目,對於他們來說有收獲(這種收獲可以是戀愛關系進步的滿足感或者是討論題目收獲的知識),可是對周圍同學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晚上情侶們煲電話粥也會影響室友們得休息,另外在其他公共場合做一些親密舉動也是對社會風氣的一種不良影響,這些都是戀愛的負外部性。
二. 大學生談戀愛帶來的收益
對於戀愛雙方(私人受益)
1. 正和博弈是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生活充實:談戀愛的人的業余活動增多,每逢節假日他們總是會計劃一起出去玩,就不會宅在宿舍,宅在學校
精神滿足:他們不用背著沉重的書包獨闖圖書館,而是有人替他們排除孤獨,甜蜜的愛情使他們在形單影只的同學面前無比驕傲,變得自信。
提升自我:戀愛中男生會很注意自己的能力展現,女生也會更加註重自己的氣質培養,這就會給自己提升魅力與信心。他們在學習方面可以相互請教,相互鼓勵,一起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2. 正外部效應是某經濟主體從事經濟活動時,給其他主體帶來利益,但他們並未為此得到相應的報酬。
別人欣賞到美:情侶們在交往時,都會盡量展現自己好的一面,會盡量打扮自己,可以給旁人美的享受。
體現愛心,參加公益活動:在一起時為了體現自己的愛心,也許會一起參加很多公益活動,雖然自己未得到相應的報酬,但給其他主體帶來了利益。
拉動消費: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個人節制消費、增加儲蓄,可以使個人財富增加。從整個經濟來看,個人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經濟蕭條,因而對整個經濟來說是壞事。相反,個人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減少個人財富,但卻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對整個經濟來說則是好事。節儉所導致的這種相互矛盾的結果被稱為「節儉悖論」。
大學生戀愛可以拉動內需,大家的普遍觀點都是省什麼不能省愛情!如果戀愛成功,每次約會起碼會找吃飯、看電影這樣的基本節目,這樣說起來,中國電影的票房每年創新高,應該多多感謝愛情的魔力把那些熱戀的情侶帶進了電影院。再說開去,女為悅己者容,沒了愛情,時裝、首飾、化妝品、美容美發這些產業立馬要枯萎;通宵煲電話、發簡訊、不遺餘力地為通訊事業做出貢獻的,絕大多數都是情侶。大學生戀愛,原本吃學校食堂的就要去周圍的飯館,這可以促進飲食業的發展,大學生要到學校附近租房,這也可以帶動學校周邊的房地產業,大學生要去娛樂唱卡拉OK,也可以帶動第三產業,總之只要大學生戀愛,他的開支要比不戀愛的時候大許多,這樣大學生消費的基數就會得到很大增加,這並不是一個小的數目,打個比方一個學校有10000名學生,每個學生戀愛前每月消費700元,戀愛後這個數字就可以達到1000,這就意味著這個學校學生一月要增加300萬的支出,這些錢就會用在各行業促進了消費。
我們的觀點
權衡戀愛的利弊,大學生該不該談戀愛呢?我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們小組的觀點是支持大學生談戀愛。
1, 大學是我們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間,如果我們不在這美好的時間里談一場戀愛,人生不免有些遺憾。
2, 也許我們因為戀愛放棄一部分學習時間等一些機會成本,但是如果放棄戀愛去干其他的事,戀愛不也就成為了一種機會成本嗎?而且大學戀愛這種機會成本也並不低,因為大學時代大家思想已趨於成熟,心靈也比較單純,沒有太多的物質要求,相對日後繽紛復雜的社會更容易找到一份純潔的愛情。所以我們在考慮機會成本而選擇不戀愛的時候,也要想一想不戀愛帶來的機會成本是不是會更大一些。
3,雖然戀愛的交易成本很高,但是我們在此時贏得了產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然也不可能有沒有成本唾手可得的戀人,大學生沒有那麼多的錢來保護自己的愛情產權時,處於這種壓力下,便不得不想辦法,比如出去做家教,找兼職,來承擔自己的經濟壓力,這樣也有利於鍛煉自己的社會能力,讓自己提早適應社會。
4,雖然大學生談戀愛會花費金錢時間精力,但退一步說,現在不戀愛將來還是要戀愛的,你怎麼會知道將來的費用不會比現在的大,也許你覺得你將來能有更好的條件來戀愛,其實現在你也可以具有戀愛的條件的。現在不拿出時間來談戀愛,以後就得拿出時間來相親」時間成本也都是會付出的,現在我們需要時間學習,以後就不需要時間來工作嗎?
5,追求異性的道路就是一場與別的同性的博弈,資源是稀缺的,所以要想得到自己的愛情,博弈雙方都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魅力,這樣對博弈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在男女雙方的博弈中,雙方都會去試著習慣對方的習慣,學會忍耐和包容。比如男生喜歡看足球賽,女生喜歡看偶像劇,他們想在一起過周末的話,就必須商量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心態會更加成熟,更會為他人著想,而不是一味的一自我為中心。
6,大學生戀愛能有效促進消費,個人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減少個人財富,但卻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