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多久能恢復

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多久能恢復

發布時間:2022-08-03 09:12:58

Ⅰ 2021年經濟為什麼這么差好久能恢復

主要是受疫情影響,疫情沒有再次惡化的前提下,世界經濟復甦樂觀因素或更多一些。IMF表示,明年世界經濟有望迎來觸底反彈,實現約5.2%的增長。OECD則預測世界經濟將反彈約4.2%,明年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復甦。
1、2020年,無疑是世界經濟最糟糕的一年。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之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遇阻,各國經濟深陷衰退泥潭,廣泛實施的「封城令」更是使航空、零售、酒店、旅遊等行業面臨「至暗時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4%;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數據也不容樂觀,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銳減49%,預計全年將減少40%。
2、諸多國際觀察人士指出,此次疫情給世界經濟的生產端和需求端帶來了巨大創傷,世界經濟短期內很難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以全球航空業為例,多家國際知名航空公司業績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聯合國貿發會議指出,疫情之下倒閉的部分企業和就業崗位將難以恢復。同時,歐美等地區實施的經濟刺激政策或使全球債務高企,進而影響世界經濟中長期的發展。
拓展資料
1、中國經濟的表現令世人贊嘆。在各國經濟紛紛「亮起紅燈」之際,IMF稱中國今年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無疑給世界經濟的「至暗時刻」帶來了一抹亮色。盡管年初經濟出現短暫下滑,但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復甦態勢強勁,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了4.9%。目前,中國經濟已實現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發布經濟預測稱,明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更大范圍的復甦,但中國依然領跑全球,預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實現8%的增長,明顯高於其他經濟體的增速。「疫情的有效控制為中國經濟復甦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將引領世界經濟復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說。多名國際觀察人士也指出,從各大國際機構發布的預測數據看,明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發揮「火車頭」作用,為世界經濟復甦貢獻力量。

Ⅱ 全球經濟水平直線下降,何時才能恢復正常

今年的經濟衰退時間持續的十分長,如果疫情還在持續,那麼經濟衰退的時間會更加的長,根據有關人員的預測,這次疫情將會有可能影響幾代人。根據世界銀行的有關人員預測,全球的人均收入都有了很明顯的下降。這是按照全球人均收入來進行計算的,並沒有算上極端貧困的國家。

經濟的衰退可能會為了那些為國民提供了保障方面的國家陷入困境。由於疫情原因導致的失業無收入來源等情況,經濟危機的時間也會持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極端的貧困之中。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對於國家政治和安全都會有不小的影響。


我們需要世界,世界也同樣需要我們,每個國家都是全球的產業鏈中的一環,當我們幸災樂禍美國的時候,也會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影響。由於美國股市的動盪,致使我國的很多企業股票也相繼下跌。這樣公司不得不進行裁員,因此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沒有了工作就沒有了收入來源,就沒有辦法養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Ⅲ 疫情對世界有何深遠影響未來何時才能正真結束

疫情的流行導致全球人的生命都被剝奪,而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以及經濟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且新冠疫情也在不停的變異,會傷害更多人的性命,而且這種變異似乎也看不到結束的時間,所以新冠疫情對於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何時新冠疫情才能真正結束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病情不能及時清除,會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這是無法避免的問題,所以在平時我們要做好自我防範,在日常中公共場合中佩戴口罩,注意保持距離才能有效的防控新冠疫情。

Ⅳ 全球感染人數超過5億!如果疫情一直不結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新冠病毒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了不少災難,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5億。相信所有人都希望新冠病毒能早點消失,但依照現在的發展趨勢,病毒一直因為變異而沒有辦法被徹底消滅,大家只能採取「動態清零」的方法來對抗疫情。有人就提出了一個假設,倘若疫情一直不結束的話,那麼這個世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經濟會逐漸恢復過來

最後相信全世界的經濟會慢慢恢復過來,疫情期間雖然經濟下滑,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很多人都失業了。但是相信隨著人們對疫情的掌控越來越精準,經濟上會慢慢恢復元氣,並且不再受疫情的約束。疫情雖然對大家的生活造成了影響,但全世界人民也會越來越習慣,並且越來越有信心戰勝這種病毒,取得最終的勝利。

Ⅳ 全球疫情多久能結束全球何時可以徹底恢復到疫情前生活

發生新冠疫情以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全球疫情多久能結束?全球何時可以徹底恢復到疫情前生活?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各專家教授紛紛給出預判!
全球疫情多久能結束
世衛組織官員:2022年年初。「新冠大流行將於2022年年初結束。」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給出新冠肺炎疫情結束時間。
2月24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漢斯?克魯格表示,新冠大流行將於2022年年初結束。不過他同時強調,這只是一個預測,因為沒有人能確切地說出情況會如何發展。
克魯格補充說,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比起2020年新冠病毒剛開始傳播時,世界對新冠病毒的了解更全面。

Ⅵ 世界經濟在復甦過程中出現什麼慢於需求恢復的形式

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加快,分化明顯

2021年初以來,全球經濟復甦形勢改善,但結構、區域、階層和市場分化嚴重,突出表現為供給端復甦快於需求端、美國快於歐日、亞太快於非洲拉美、金融快於實體。展望二季度,全球經濟復甦有望進一步加快,但分化與波動仍將持續。特別是在後疫情階段,須重點關注美國通脹超預期和貨幣政策緊縮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的風險。
復甦呈現高度不均衡、不匹配

疫情變化是影響經濟收縮和擴張的重要因素。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全過程可以用動態總供給-總需求模型來模擬。簡單的動態總供給-總需求(DAD)模型可以用圖形來表示:在橫軸為產出或收入、縱軸為通貨膨脹率的坐標系中,動態總需求曲線向右下傾斜,短期動態總供給曲線向右上傾斜。總供給是產出缺口和預期通脹率的函數,反映了企業的行為。

Ⅶ 外國專家:全球經濟正走向衰退,這種糟糕情況會持續多久

這個情況可能會持續一年左右,也可能會持續10年時間。

如果是以樂觀的角度來看待全球經濟發展問題的話,有些專家認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問題是供應鏈斷裂的問題。如果能夠有效恢復已經被破壞的供應鏈的話,普通商品的生產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大宗商品的價格也會有所下降,這會進一步緩解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問題。與此同時,有些人也會認為全球經濟問題屬於系統性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可能會持續5年甚至10年時間。如果情況確實如此的話,很多國家和地區可能需要做好長期應對經濟問題的准備。

總的來說,沒有任何人可以精準預測全球經濟今後的走向問題,更沒有辦法預測全球經濟衰退的具體時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我們需要提前做好各種應對措施,同時也需要適當增加自己的儲蓄,通過這種方式來應對今後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

Ⅷ 中國將比其他國家更快更早的從全球衰退的影響中恢復過來嗎

隨著全球疫情帶來的影響,經濟也是得到了很大的退步,從全球的經濟來看,都是處於一個蕭條的狀態,而且隨著疫情帶來的持續性影響,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出現了一定的虧損和負增長。有一個國家斯里蘭卡此前就已經破產了,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但是一個國家的破產,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國在對於疫情的防控上,一直都是世界領先的水平,控制的是非常到位,很多地區在爆發了疫情之後,都能夠在短時間內完全給他控制住,最多半個月就能夠完全清零。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將比其他國家更快且更早的從全球衰退的影響當中恢復過來呢?

Ⅸ 疫情還在反復,地產行業還在下行,全球通貨膨脹嚴重!經濟恢復了多少

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特別是對於國外地區來說,很多國家的失業率可能會進一步上升,通貨膨脹的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重。

在新冠疫情爆發以後,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影響非常大。雖然很多國家和地區並沒有有效防控住新冠疫情,但為了給經濟發展讓路,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全面放開了疫情的防控措施,這也意味著新冠疫情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被徹底遏制。在這種情況之下,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受到了一系列的影響,這也進一步導致各類大宗商品的價格相繼上升,全球范圍內的通貨膨脹的問題在不斷加劇,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而受到了影響。

與此同時,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我們需要盡可能增加自己的儲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生活提供相應的抗風險能力。

Ⅹ 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旅遊產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特別是國內幾乎所有的旅遊景點和遊玩項目都關閉,交通暫停,旅遊業百分百的停止運轉,對於旅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那麼疫情過後,旅遊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徹底恢復呢?

近日,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發布了全球旅遊業危機研究報告, 稱疫病影響旅遊業的恢復期平均 19.4個月

去年,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與美國全球救援公司(GlobalRescue)合作,重點對2001年至2018年期間國際上90次危機對各國與城市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全球旅遊業面臨的風險,提出了應對危機的建議,並匯集了政府、非公有部門、目的地機構、國際組織與協會、學者的廣泛意見,歷時8個月完成了這份《危機准備、管理和復甦》研究報告。

報告稱,隨著全球化連通性、旅行便利性和富裕人群的崛起,國際旅遊業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從1950年至2018年,國際入境人數增長了5500%。同時,旅遊業給目的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創造了數百萬工作機會,保護了自然與文化財富,促進了繁榮,減少了貧困,改善了教育。但是,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緊張局勢到恐怖主義,再到不斷變化的健康威脅和升級的環境威脅,世界風險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新的風險不斷重塑全球生態體系。

報告將旅遊業常見危機分為四類:恐怖主義、社會動亂、自然災害、流行性疫病暴發。其中提到,在90次危機中,有12起是流行性疫病暴發。

報告稱,流行病暴發已成為新常態,類似H1N1的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估計在450億-550億美元之間。疫病的平均恢復期為19.4個月,時間跨度為10個月到34.9個月。恐怖主義也是許多國際旅行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但實際上,成為恐怖主義受害者的機率較低,因此,旅行業反彈較快,受恐怖襲擊影響的地區旅遊業恢復時間最短,平均為11.5個月,范圍從2個月到42個月。而政治動盪或社會動亂對一個國家旅遊業的損害遠遠大於恐怖襲擊,政治不穩定性和內亂事件的平均恢復時間最長,為22.2個月,恢復期從10個月至44.9個月不等。

近些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程度都急劇增加,1970年至2016年間自然災害數量翻了4倍,而恢復的時間范圍跨度最大,從1個月至93個月,平均為16.2個月。

報告建議,識別和理解各類風險僅僅是第一步,旅遊業必須建立多樣化、動態與分散的防風險布局,並實施分類施策與操作的整體機制。

旅遊業恢復至少需要1年時間

南方日報:您預計影響時間會持續多久?

保繼剛: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已經遠遠超過非典。非典期間,全球29個國家報告臨床診斷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而截至3月3日零時,全國確診80151例,死亡2943例,海外確診12010例,死亡184例。它目前是非典時期的10.9倍。目前看來,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的新增確診人數穩步下降,廣東自2月16日以後新增確診都低於10人,3月2日新增確診0人,全國多個省市也都出現了新增確診0人的現象,但對於湖北來說,總體確診的量還是很大。

從政府管制的角度來講,旅遊業全面開業的時間還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盡管有些地方旅遊景區開業了,但實際真正的遊客不多,遊客的信心恢復會有所滯後。同時,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不是生活最必需的行業,所以旅遊業開業的時間要滯後一些。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下,如果疫情在上半年結束,我們可以粗略地作出以下判斷:從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周期以及旅遊市場自然發展規律來看,2020年下半年國內旅遊會恢復性增長, 到2021下半年恢復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規模水平, 旅遊業的恢復時間大體需要1年左右時間

核心觀點:全球發展旅遊速度將會趨緩

南方日報: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對國際旅遊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保繼剛:從國際上來講,新冠肺炎疫情相比起2003年的非典,影響是更大的。有兩個數據可以看出,WTTC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統計得出,2003年非典全球旅遊業的損失是300到500億美元。2003年中國人出國旅遊佔全球總量1.5%。到了2018年,中國有1.77億人次出境旅遊,佔全球旅遊消費16%。美國華人趙金林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將會使得以依靠中國出國旅遊為主要客源的東南亞國家短期旅遊收入將減少30%。比如說泰國,中國是泰國的第一大客源國,中國遊客的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2.7%。2019年,中國遊客為泰國貢獻了180億美元的收入,而2020年1月24日到31日,中國遊客下降60%,一周損失2.94億美元,預計泰國1月到6月的收入會減少97億美元。2019年中國遊客佔美國旅遊人數7%,中國遊客在美國的花費是340億美元。由於疫情爆發,美國將減少103億美元的旅遊經濟收入。

對於世界旅遊來說,由於我國是世界旅遊主要客源國,對世界旅遊貢獻率在12%以上,本次疫情對世界旅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就其總量影響而言,今年的全球旅遊發展速度將會趨緩,增長速度會形成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的發展態勢。

核心觀點:一時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發展

南方日報: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旅遊產業長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在您看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旅遊產業是否還能夠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旅遊產業的基本面是否會發生變化?

保繼剛:從歷史上歷次「災難」(一戰、經濟大蕭條、二戰、地震海嘯、金融危機、「非典」)後的情況來看,旅遊業都沒有消亡,不僅沒有消亡,旅遊業在全球的經濟比重中佔比越來越大。旅遊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體現。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旅遊是一個永遠的朝陽產業,一時的危機阻擋不了旅遊業的發展。這也是旅遊業界同仁應該取得的共識。

從旅遊業恢復的角度判斷:國內旅遊特別是短程旅遊率先恢復,出境旅遊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出境旅遊還可能受到我國外匯收入的影響,與其呈正相關,入境旅遊的恢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與此同時,度假旅遊、自然康養旅遊將會有一個大的增長;城市旅遊消費會更加活躍,都市周邊的鄉村旅遊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自然地理尺度大的地區和疫情不嚴重的地區,旅遊會有較大的恢復;團隊旅遊特別是長線團隊旅遊恢復尚需要一定的時間,散客特別以自駕為主的家庭出遊方式會有一個大的恢復,長線的旅遊包車、旅遊專列恢復將較為緩慢。

產業發展思考

核心觀點:不應片面誇大旅遊業損失

南方日報:現在很多媒體都在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旅遊業損失或達萬億,您怎麼看待這個判斷?

保繼剛:對於國內的影響來說,我認為目前有一些媒體或者專家的計算是偏大的。他們的依據是根據2019年全國旅遊收入的總量是6.5萬億人民幣來計算,而問題在於,6.5萬億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呢?另一個是攜程公布的數據,攜程發布了一個消息,預計2020年春節期間全國會有4.5億人次出行,旅遊業收益不低於5500億。但是在這4.5億人次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是回鄉,雖然都在「流動」,但是否也算在「旅遊人」當中呢?

核心觀點:「報復性增長」是偽概念

南方日報:很多媒體和智庫都預測,疫情過後旅遊消費市場大概率會出現2003年非典過後的報復性增長,你怎麼看?

保繼剛:會不會出現所謂「報復性增長」,要看以哪個階段的指標做參照,跟現在相比還是和去年同階段指標相比。跟現在比,它一定是報復性增長,因為現在是零。但是若你說跟去年相比,那就不一定,而且兩位數的增長就算是報復性增長嗎?我們應該更實事求是地來對待統計數據,來認識旅遊業。各大旅遊研究智庫也應該實事求是地做好深入調研,而不是人雲亦雲或者採用嘩眾取寵的說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這是我們智庫應該做的。

核心觀點:借機擠掉旅遊統計的「泡沫」

南方日報:如果說當前媒體對旅遊業的損失預測是不科學的,我們應當怎樣更科學地了解統計數據?

保繼剛:疫情後,我們應當借用這次旅遊業「歸零」的機會,把統計數字的泡沫擠掉,實事求是地認識旅遊業,引入地理尺度來進行統計,即按省、市、縣三級地理尺度來進行遊客統計。當前的弊端是把眾多數據疊加在一起,一位湖南遊客到了廣州、佛山、珠海,三地都將他算到遊客數量里,最後匯總遊客量,1個人變成了3個人,這將會產生疊加效應,從而導致數據與現實不符。引入地理尺度後,根據軌跡來統計外省到廣東的人數,我們可以更加准確地計算出外省遊客的數據。

數據也可能是泡沫。以學生為例,中山大學旅遊學院一年級本科生中,80%的人有超過兩個手機號碼,家鄉一個讀書地一個,這樣的雙卡雙待,使得用電訊數據來計算的遊客數量變相增加。另外乘高鐵和高速公路自駕的人,比如從廣州到昆明,途徑廣西和貴州被記錄為廣西和貴州遊客,但實際上並沒有在廣西和貴州進行消費。以春節為例,返鄉人員被統計在遊客數量上,但是其住宿和餐飲的消費會比正常的旅遊者要低。因此,疫情之後對於旅遊的研究以及決策來講,我們有機會從零開始,得到一個更加科學准確的數據。

核心觀點:重新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南方日報:很多人都說旅遊是朝陽產業,但又是很脆弱的產業,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旅遊業的脆弱性?

保繼剛:旅遊行業有它非常脆弱的一面,任何突發事件對旅遊業的影響非常直接且嚴重,行業風險很高。旅遊產品不能儲存,不像汽車或者糧食,今天賣不了可明天賣,一個地方賣不了換個地方賣,這就是旅遊業與其它行業相比脆弱的地方。因此,旅遊需求是敏感的,旅遊行業是脆弱的,但是行業脆弱不等於沒有生命力,不等於沒有未來發展的潛力。

核心觀點:當前旅遊投資方式過重

南方日報:近年來,旅遊業呈現出投資大、周期長的特點,但是脆弱性使得旅遊企業的風險過高,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保繼剛:在談脆弱性的同時,學界最近談的比較多的是恢復力,也就是旅遊地或產品在遭到危機之後的恢復能力。實際上,我們以往常說的旅遊業特徵——投資少、見效快、成本低,恰好與現在相反。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實際上呈現了共享經濟特徵。以陽朔為例,旅遊業開始是用自家的門面賣啤酒和美食,騰空兩個房間做住宿,這就是投資少。後來經濟發展好了,追求五星級酒店甚至是國際品牌的酒店,變成了投資大,周期長,這樣一來,風險就大了,我們應該藉此機會反思。

因此,在對脆弱性和恢復能力的認知下,我們應該考慮旅遊企業的不同方式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現在的民宿是越來越高端化,在面對疫情的時候,它的脆弱性就表現出來了。我們是不是更多的要考慮最早提出來的說旅遊業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靈活模式,也就是說,我們從學術上回到那種替代性發展、包容性發展思路上,而不一味地去追求投資額的多大?

核心觀點: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疫情過後,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更應該從哪些方面制定和出台有關政策,有效激發需求側市場,助力旅遊業恢復產業活力?

保繼剛:我更關注的是會不會有大規模裁員,會不會有很多人失業。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如果穩定了旅遊業的就業,就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的就業基本面,使社會更加穩定。

至於如何恢復產業活力,我覺得不需要政府太多激勵,只要經濟穩定了發展了,旅遊業是會起來的。還有去年國家提到議事日程的「消費稅立法」,估計今年人大會通過並實施,這會激發地方政府從實質上重視旅遊業發展,因為旅遊消費可以直接體現在地方稅收。因此政府最重要的還是在控制好疫情之後,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務,因為不管這次出現什麼狀況,旅遊的需求依然會存在的。同時,從產業的發展來看,要調整旅遊供給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以「+旅遊」而不是「旅遊+」的方式推進旅遊供給體系的建設。

閱讀全文

與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多久能恢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村經濟適用房拆遷怎麼賠償 瀏覽:599
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哪些人 瀏覽:909
幸福里買菜哪裡最便宜 瀏覽:14
健康之首是什麼 瀏覽:478
事業單位和科長不合怎麼換 瀏覽:722
馬跟豬相配婚姻怎麼樣 瀏覽:477
如何處理故事 瀏覽:605
怎麼教育嗯哼愛情觀 瀏覽:935
數字1423表達愛情什麼意思 瀏覽:44
什麼叫愛情真實內涵 瀏覽:657
龍男狗女婚姻怎麼樣 瀏覽:690
黃驊港買海鮮哪裡經濟實惠 瀏覽:596
婚姻的委身是什麼意思 瀏覽:176
愛情觀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41
王羲之寫書法故事有哪些 瀏覽:178
美女怎麼拍背影好看 瀏覽:921
雷影兄弟和水門有什麼故事 瀏覽:315
美國故事書有什麼 瀏覽:432
現代說祝你幸福古代怎麼說 瀏覽:296
愛情和彩禮哪個劃算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