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從中國經濟增長中看到什麼

從中國經濟增長中看到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2 17:47:54

Ⅰ 從2014年我國經濟賬單中的一切都到了哪些信息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全年經濟數據,外界最為關注的GDP增長最終定格在7.4%這個數字上。對於這個數字,當日網路用得最多的標題是:GDP增速創下24年新低。
從當日公布的2014年一系列宏觀指標看,經濟整體下行的壓力貫穿全年,很多指標創下近年來最差表現。盡管如此,筆者認為,2014年全年GDP增長7.4%仍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數字,是一個一點都不差的數據。有些人之所以極力渲染這是「24年最差的數據」,完全是因為很多人的思維仍然停留在過去,拿過去的標准,拿過去30多年的快速增長周期作為參照系。
事實上,從大周期來看,中國經濟已經今非昔比,經濟總量、經濟增速、經濟增長的動力以及產業業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了63萬億元人民幣,是全球第二個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美元的大國。中國經濟從30多年前一個小的經濟體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短缺經濟體成為過剩經濟體,從工業小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從一個溫飽經濟體正在嬗變為小康經濟。
這一系列的變化意味著,中國經濟基本面不僅發生了量的巨變,更是發生了質的飛躍。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用過去的思維思考中國經濟,既不準確,也不現實。以經濟速度而言,中國經濟在經歷30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後,已經正式告別高速增長進入到「常態增長」階段,經濟增速將在7%左右運行。
而且,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能夠保持7%的增長,仍然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好的增長表現。從2014年全球經濟看,除了美國強勁復甦,無論是發達經濟體的歐盟、日本,還是新興市場的巴西、俄羅斯,經濟增長都遠遜於中國經濟的表現。2014年中國經濟有很多問題,但很顯然,問題不在於經濟增速慢。
必須承認,2014年的中國經濟在「三期疊加」效應下,經歷了極其困難的局面,但這種困難絕非經濟增速太慢,而是由於過去過度強調速度而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和風險的爆發:其一,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復雜性認識不足,導致對於美國經濟復甦對新興市場的沖擊缺乏必要的應對措施,因而受到各種沖擊;第二,由於過去10多年對房地產過度依賴,在房地產下滑的情況下,產生了一系列的連鎖效應;第三,金融改革的滯後導致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了普遍性問題;第四,金融危機以來的連續刺激,導致房地產泡沫、債務杠桿高企;第五,由於對中國人口紅利、資源和環境紅利的過度依賴,企業創新不足和核心競爭力缺失的問題愈加突出。這些問題,多年以來老生常談,但從來沒有真地痛下決心解決,因而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引發系統風險的概率大大提高。
因此,中國經濟的真正問題絕非速度出了問題,而是長期以來對速度的過度依賴。盡管高層一再強調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強調對速度保持平常心,但過去的慣性思維決定了很多人眼裡只有速度二字,速度障目,不見森林。在這種速度思維的定勢下,宏觀政策的正確選擇可能會受到影響,看不到經濟的真正問題和風險,而只是寄託於虎狼之葯,戕害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
筆者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給我們的最大啟迪是,要真正尊重經濟規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追求漂亮數字的我們正在為過去的刺激政策支付昂貴的賬單,選擇上的偏差,可以犯一次,但絕不能再犯第二次。2014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事實上又給了中國一次修正錯誤的機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忘記過去的「漂亮數字」,干一些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大力推動改革,痛下決心讓中國經濟去房地產化、去泡沫化,努力提高中國經濟的創新度和核心競爭力。
經濟周期、產業周期、紅利周期的興衰是鐵的規律,過去推動中國經濟高增長的行業,很多已經難以為繼,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需要新的思維、新的道路,需要對速度保持平常心,告別對量的圖騰崇拜,真正從「質」上提升中國經濟競爭力。一個已經快速增長了30多年的經濟體,如果經濟理想仍然停留在「數字」層面,維持已經很難,遑論什麼未來了。

Ⅱ 中國經濟增速全球第一 專家分析中國經濟有哪些隱憂

要從全球變革的角度來分析中國經濟的此輪下行,國際環境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問題不可忽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內部動力主要在擴大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林毅夫認為,世界經濟整體下行是導致這輪中國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他列舉了金磚國家、東南亞國家、發達國家三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如中國2010年時GDP增長速度是10.6%,2015年時下降至6.9%。但巴西在2010年的時候增長速度是7.5%,2015年增長速度是-3.8%。俄羅斯2010年的時候增長速度是4.5%,2015年增長速度-3.7%。東南亞地區中,新加坡2010年的時候增長速度是15.2%,2015年的時候增長速度是2%。中國台灣2010年的時候增長速度是10.8%,2015年的增長速度只有0.7%。韓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6.5%,2015年的增長速度是2.6%。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經濟表現似乎比較好,但2015年的時候他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只有2.4%。林毅夫強調,「這些是所謂高收入高表現經濟體,我們一般講的內部存在的這些體制機制問題他們都沒有,但表現完全一樣,並且比我們還增。分析下來肯定是共同的外部性的因素,共同的周期性因素。」林毅夫表示,世界經濟的整體疲軟影響了中國的出口。「從1979年到2014年,我們的出口增長每年是達到16.4%,2015年的時候我們的出口不僅沒增長,而且還下滑了2.8%。今年上半年我們的出口增長下滑了7.7%。這種狀況下當然影響到我們的經濟增長。」林毅夫總結,中國經濟連續6年持續下滑,今年經濟從6.9%降到6.7%,有相當大的因素是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引起的。展望未來中國經濟能否復甦時,林毅夫強調要考察世界整體經濟是否復甦以及中國國內經濟內部的增長動力。「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總體來講外部環境會相當不好。」林毅夫說。林毅夫認為國內增長動力在於擴大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以及投資需求。「有了投資增長率就會創造就業,就業就會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就業好的狀況,家庭收入的增長也會比較快,有了比較快的收入增長就支撐消費增長會比較好。那麼投資跟消費都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我相信我們可以達到『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平均每年6.5%以上的增長。」以下為林毅夫演講全文:老師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夠作為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一員,參加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的首屆國家發展論壇,那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全球變革時代下的中國。作為經濟學家,我想跟各位談的是全球變革時代下的中國經濟發展。談中國經濟發展,那不管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大家最關心的一個題目是我們能不能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在2016年到2020年間,每年平均增長6.5%以上。那6.5%以上的增長對中國來講非常重要,這是關繫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的時候,我們國內生產總值能不能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我們的城鄉居民收入到2020年的時候能不能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那對世界來講也非常重要,因為從2008年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以後,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30%。那現在全球經濟還沒有完全復甦,中國是不是還可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6.5%這個指標非常關心的原因。那麼從2016年到2020年每年增長6.5%,跟我們改革開放以後,從1979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增長9.7%來比,已經向下調整了30%。那照理說這個調整的幅度也不小,應該餘地還是比較大,實現起來照理說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可是大家為什麼心裡還沒底。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經濟從2010年以後,每年逐年下滑。大家知道2015年的增長速度是6.9%,這是從1990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而且這也是從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次連續六年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過去講說平均每年9.7%的增長,當然每年之間都有波動,但是一般說經濟下滑兩年,最多三年,經濟增長就會回升。那麼從2010年到2015年已經連續下滑了六年,大家知道今年2016年前三季度的增長速度是6.7%,比6.9%又下滑了0.2個百分點。2016年現在看來增長的速度也就是在6.7%,還是繼續下滑。

Ⅲ 中國經濟半年報:GDP同比增長2.5%,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

中國經濟半年報:GDP同比增長2.5%,這一數據說明中國經濟承受住了下行的壓力,其次是中國的經濟正在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再者是中國的疫情控製得足夠好,另外就是中國人民迸發出了很強大的奮斗精神。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中國經濟半年報:GDP同比增長2.5%,這一數據說明這種問題。

一、中國經濟承受住了下行的壓力

首先是中國經濟承受住了下行的壓力,對於中國經濟而言之所以會頂住下行的壓力主要還是中國政府釋放了很多有利的政策惠及到對應的企業生產活動當中,並且使得企業有更加強大的發展活力來促進經濟的增長。

中國政府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下發更多的經濟政策的來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發展,主要時可以從正面的角度來促進經濟的長期發展,並且應該釋放更多的有利政策。

Ⅳ 如何科學看待中國經濟增長態勢求答案

當前,關於中國的經濟增長態勢,存在著三種似是而非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必然下降;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必須下降;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依然可以用投資來拉動經濟高速增長。三種觀點迥異,但都反映了對於經濟發展的錯誤認識,都把中國經濟發展狹隘地理解為經濟增長速度的高或低,都違背了整體論、兩點論這樣認識客觀事物的科學方法論。那麼,怎樣科學地認識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呢?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並不必然下降中國所尋求的經濟增長根本不是保八的問題,而是如何動員盡可能多的人力以實現盡可能大的經濟增長率的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中國要解決人與人、人與物的關系問題(勞動、資本、技術等因素的最優使用問題)。它們之間的關系達到或接近達到最優比例是經濟建設這個事物整體接近於一個較為完美狀態的必要條件。而如果我們把對經濟建設的有利因素盡可能都找出來,並且使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都比較協調,則中國的經濟建設就會處於一種高速增長的較為均衡的狀態。從中國經濟發展各方面的基礎條件看,並沒有什麼因素構成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瓶頸。內需不足、環境污染、技術低下只是構成中國經濟增長的障礙,僅僅根據它們並不能得出中國經濟必然下降的結論,因為中國完全可以找到其他有利因素來改變或者抵消阻礙經濟發展的這些不利因素。所以,從整體論的角度看,只要中國能夠真正動用其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那些因素,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就不會下降。而一旦中國讓各種重要的比例關系都調適到最優或接近最優的狀態,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也就達到了接近科學發展觀所對應的狀態。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無需下降首先,從世界經驗看,高速經濟增長往往伴隨種種經濟問題。但這並非必然。由於種種原因,世界各國在追求高增長時,往往忽視增長手段的選擇。而這並不代表著當前中國就無法實現一種前所未有的優化的經濟增長方式。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必須下降的觀點就屬於一種基於狹隘經驗主義或靜態預期基礎上所形成的規范的判斷。其次,既然要讓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就要首先問其目的是否合適,再問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否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必要條件,然後問它是否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充分條件,還要問經濟增長速度要下降多少才能達到這一目的,還要問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手段。這也是一種整體論的思維。再從兩點論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或許能夠達到某種預期的目的,但同時它也會產生其他影響。當一個學者試圖主張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必須下降時,必須使用綜合衡量這種影響和那種影響的整體論、方法論,而不能使用僅僅關注一種影響的形而上學看待事物、問題的片面方法論。第三,整體論不僅把一個事物分解成相互聯系的若幹部分,不僅注意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而且允許一個事物對其他因素開放,即允許其他因素對該事物產生影響,而不是僅僅限於原有的因素。比如,一個國家獲得了重大的技術進步,就是一個新的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這個因素是原來事物中所沒有的,但卻是在原來事物中所產生的。世界現代社會科學非常重視新事物的出現。中國有世界最龐大的人口,生產和製造能力也在世界上屈指可數,卻與世界前沿的技術水平尚有較大差距。這種差距是否無法縮小呢?中國今天縮小這種差距的各種條件相比幾十年前是小還是大呢?如果中國本來可以縮小這種差距,並且可以通過在短時間內縮小這種差距實現經濟增長,那麼,中國是否還需要用降低增長速度的辦法來實現那些學者所設想的目的呢?三、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不是優化性政策選擇首先,上述分析表明,從投資的效應性看,如果中國的勞動力發揮了高度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得中國技術創新明顯提高,中國以更少的投資就會實現同樣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不言而喻的。在保證技術創新的前提下,投資於技術創新的利益是極大的,而投資於重復建設的危害是極大的。其次,從手段與目的的匹配程度看,投資於技術進步相比當前那種投資拉動就業的觀點更具有政策科學性。如果技術進步能夠使用更少的資源獲得更大的產出,這種更大的產出不就可以拿出來在社會中進行分配嗎?那些強調就業的人的目的難道不就是維護社會穩定嗎?如果社會中的分配比較均等,同時那些本來已經極為辛苦地工作的人們由於技術進步而降低了勞動強度、勞動時間,維護社會穩定的目的不就可以更好地達到了嗎?從這個角度看,對於中國經濟增長而言,對於維護社會穩定而言,沒有技術進步的純粹的物質資本投資就根本不是一個可行的手段了。四、如何科學看待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率從兩點論看,任何經濟增長都是有兩面性的,即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中國經濟增長不好的一面加強了,而中國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增長,那麼可以說,這種增長沒有避免它本來可以避免的成本,沒有得到它本來可以得到的利益。那種以為只要經濟增長了問題就解決了的觀點不是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科學觀點。特別是,如果可避免卻沒有避免的成本隨著經濟增長速度增大而極大地上升,當可以得到卻沒有得到的收益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上升而極大地增加,那麼,不能認為這種增長速度越高越好,也不能認為中國只能維持這樣的增長速度。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經濟增長率可以降低。在巨大技術進步一時無法取得的情況下,降低一些經濟增長率,就可以少一些難以消除的污染,少一些資源的支出,從而減少未來必須支付的成本。而由於中國的生產能力已經足夠高,經濟增長率下降一些,只要採取適當的、強大的社會政策,就不會產生什麼惡果。五、結論從整體論來看經濟增長,就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無法永遠地達到、處於均衡狀態、最優狀態,它所處的水平取決於中國的勞動力狀況、資本投資狀況和技術水平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從兩點論來看經濟增長,就可以知道,並不是增長率越高越好(不管目的是否是要保就業)。對於經濟增長率具有函數作用的任何一個變數或任何一個變數的任何一個重要方面的畸高畸低都將使得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增長率無法取得社會大眾所能認可的效用。作者單位:王今朝,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姚堯,華中師范大學附中留美部;姚彬,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回到頁頂關閉此頁

Ⅳ 中國正處於新一輪經濟增長期中,意味著什麼

1. 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的,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總是會帶到經濟的增長,但發達國家的發展過程已經經歷過,所以他們所求的新的發展模式不是迅猛的工業發展,而是強調平穩經濟上升,人與自然的協調和諧和享受生活,急功近利的想法並不在發達國家多見,而對凡展中國家來所說,就需要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加快經濟迅猛增長,近乎不計代價的快速發展。所以說)「從世界范圍來看,是不是世界都處於經濟增長?」這句話,總體來說是對的,但要遇到具體事例,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2. 2006前外國公司和外資銀行在國內雖是某些方面享受的優惠政策,這是出於招商引資的考慮,等歸根結底來說,在恆多方面受到限制,2006年之後,中國在WTO保護期終止,同時中國在外資企業和銀行放寬限制,可以放開手在中國市場上競爭,這樣以後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同投入到市場去。另一方面,國家要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把經濟過熱的現象要減緩,將經濟勢頭調整為平穩發展,力求穩健,同時多方位地開始考慮能源危機和貧富差距。這些就是對於中國來說新的一輪經濟增長,新的一次考驗。

3. 國家發展經濟也都是有所計劃的,不是隨意性的,如:十一五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等。當一定時間到了之後,或早些時候設定的發展目標達到,任務完成,我們就可以說一輪經濟增長結束了。

4. 物價上漲的時候,我們的購買力也在漲,像我們的工資就會相應的增長,如果不就會引發通貨膨脹,引起諸多社會問題甚至是動亂。而這些是一種趨勢,人無法逆轉的,就如同面值的紙幣,放在你小時候和現在就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購買力,通俗來講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這個放在哪個國家都是適用的,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使自己產業保值的最佳方法當然不會是放在銀行,因為銀行的那點利息,是不肯能跟上經濟快速發展,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下跌的,所以投資才是最佳升值方式,通過你的投資資本的不斷流通,增長,投入,才會最終擴大原有價值,這就如同生命在於運動一樣,但又充滿了各種風險。具體要投資什麼,我勸您靜觀其變,先養成敏銳的洞察力,然後才投身於股市基金房地。

Ⅵ 看了中國成今年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一事,你有啥感想

隨著國內疫情被基本控制,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也逐步回歸正常。各行各業也也開始重新復甦。而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這是全國人民付出巨大的犧牲和代價換來的結果,充分的展現了我國經濟的活力,也表明了中國抗疫的偉大成果。是足以令我們每個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

對於中國成為世界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首先,表明了我國的抗疫成就。中國人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將疫情成功控制住,使得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得以恢復,經濟逐步復甦,這是中國抗疫的巨大成就;其次,國內經濟充滿活力。在疫情被控制住以後,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我國國內的經濟就實現了由負轉正。這充分表明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活力和潛力;最後,為世界做出了表率。中國的抗疫成果和經濟由負轉正為全世界所有國家樹立了一個典範,並成為了很多國家的榜樣。也再一次讓世界對中國贊嘆不已。

三、世界表率。

在全球疫情形勢依然非常嚴峻的情況下,中國已經成功控制住疫情,並且實現了經濟的由負轉正。這就為世界其他國家樹立了一個典範,中國也成為了很多國家學習的榜樣。

你覺得我國經濟能夠由負轉正的與原因有哪些?

閱讀全文

與從中國經濟增長中看到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團委事業編如何置換行政編 瀏覽:374
笨狼的故事讀書手抄報怎麼做 瀏覽:887
宜昌地區婚姻律師有哪些 瀏覽:787
故事比賽有哪些形式 瀏覽:791
不要談什麼友情愛情 瀏覽:711
幸福悅城怎麼樣 瀏覽:911
經濟有限怎麼旅遊 瀏覽:376
離婚女人怎麼追求自己的愛情 瀏覽:604
婚姻中的智慧跟膽量是什麼 瀏覽:465
健康的飲食減肥一個月減多少最好 瀏覽:323
有誰知道什麼是幸福呢 瀏覽:376
別人要想幸福怎麼誇獎 瀏覽:364
鹿看美女成語有什麼 瀏覽:727
怎麼利用經濟學理性消費 瀏覽:125
怎麼樣引出另一個故事 瀏覽:335
怎麼在群里讓女朋友最幸福 瀏覽:836
幸福生活表現在哪裡 瀏覽:468
80年屬狗女婚姻怎麼樣 瀏覽:418
什麼是生涯幸福 瀏覽:346
怎麼和不愛的婚姻說再見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