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成果和水平的重要綜合性指標
現在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成果和水平不能單單靠一個指標來進行
一般需要多個指標,在這些指標中
GDP(國內生產總值) GNP(國民生產總值)CPI(商品價格指數)通貨膨脹率等指標來實現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其中應用最廣的事GDP國內生產總值!
如果有選項就是A.綜合國力
GDP是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貳』 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有哪些
1、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通常是一年)所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規模最重要的指標。
2、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是一個宏觀經濟指標,反映家庭通常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化。它是衡量一組具有代表性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在一定時期內價格水平隨時間變化的相對數,用來反映居民家庭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化情況。
3、P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一種衡量的趨勢和程度的指數變化的工業企業的出廠價格,價格變化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反映了在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內,並制定相關的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基礎和國家經濟賬戶。其主要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總成本。
4、BOP:國際收支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從國外獲得的全部貨幣資金與在國外支付的全部貨幣資金之間的比較關系。國際收支叫做國際收支,收入大於支出叫做國際收支順差,支出大於收入叫做國際收支逆差。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是其經濟穩定的標志。
5、就業率
是反映勞動力就業程度的指標。指就業人數占就業人數與失業人數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在可能參與社會勞動的全部勞動力中實際受雇的人的比例。在一定時期內,就業人數的多或少,就業率就會更高,反之亦然。測算和研究就業率,本質上是為了提高就業的經濟效益。
『叄』 請問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主要都有哪些指標
衡量一個國家宏觀經濟指標,主要包括國內生產總值、消費、金融、財政指標等。宏觀經濟指標對於宏觀經濟調控起著重要的分析和參考作用。
1、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段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規模的最重要指標。GDP增速越快表明經濟發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經濟發展越慢,GDP負增長表明經濟陷入衰退。
『肆』 什麼是衡量一國經濟增長的基本指標
GDP,國內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總值。二者的定義和主要區別: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其計算口徑不同,二者又有所區別。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三次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它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等)總和價值。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前者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它是「生產」的概念,後者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講,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相差數額不大,但如果某國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於國內生產總值。
『伍』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總量指標是什麼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新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GNP是按國民原則核算的,只要是本國(或地區)居民,無論是否在本國境內(或地區內)居住,其生產和經營活動新創造的增加值都應該計算在內。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當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貨幣所得增加,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就業率指就業人口與16歲以上總人口的百分比。凡在指定時期內屆滿一定下限年齡,有工作並取得報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職位而暫時沒有工作(如生病、工傷、勞資糾紛、假期等)的人。
國際收支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或BP=NX-F。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還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國民生產總量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
『陸』 什麼是gdp怎樣認識gdp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6)什麼叫衡量國家經濟擴展閱讀:
GDP的指標意義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 心指標。它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抑或衰退階段,從這個數字的變化便可以觀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兩種,以總額和百分比率為計算單位。
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的總量乘以「貨幣價格」或「市價」而得到的數字,即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
因此,即使總產量沒有增加,僅價格水平上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是會上升的。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的上升只是一種假象,有實質性影響的還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
所以使用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時,還必須通過GDP縮減指數,對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做出調整,從而精確地反映產出的實際變動。
因此,一個季度GDP縮減指數的增加,便足以表明當季的通貨膨脹狀況。如果GDP縮減指數大幅度地增加,便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是貨幣供給緊縮、利率上升、進而外匯匯率上升的先兆。
(二)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
經濟領土是指由一國政府控制或擁有的地理領土,也就是在本國的地理范圍基礎上,還應包括該國駐外使領館、科研站和援助機構等,並相應地扣除外國駐本國的上述機構(國際機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常住單位,但其雇員則屬於所在國家的常住居民)。
經濟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單位或個人在一國經濟領土內擁有一定活動場所,從事一定的生產和消費活動,並持續經營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單位或個人,一個機構或個人只能有一個經濟利益中心。
一般就機構(單位)而言,不論其資產和管理歸屬哪個國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機構在所在國就具有了經濟利益中心。就個人而言,不論其國籍屬於哪個國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居民在所在國就具有經濟利益中心。
因為常住單位的概念嚴格地規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主體范圍,所以其對於確定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口徑,明確國內與國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種交易量的范圍都具有重要意義。
『柒』 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有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
GDP/GNP總值、人均值和變化率:是衡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據聯合國和經濟學的資料,當人均GDP/GNP值超過3000美元/年時,經濟發展趨向穩定上升,即可持續發展。
(2)科技在GNP/GNP中的貢獻率:是判別是否屬於高投入、低產出的落後經濟或生產發展方式。凡是科技貢獻率越高的,經濟越可持續發展,是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指標。
(7)什麼叫衡量國家經濟擴展閱讀:
把國民生產總值作為綜合經濟指標的主要優點在於:第一,它只計算了最終產品的價值,而沒有計算中間產品的價值,因而不包括重復計算的部分。
第二,它不僅計入了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而且也計入了所有服務部門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現代產業結構的變化,反映了教育、科學技術、金融等第三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國民收入是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人均國民收入則是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國民收入作為綜合指標,它可以反映社會再生產及其最終結果;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國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