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陽新區的規劃是什麼
南陽將集中建起一個規模190平方公里的南陽新區,打造為豫鄂陝接合部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漯河將集中建起一個規模148平方公里的漯河新區,打造為中國食品名城核心區、豫中南綜合交通樞紐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昨天,省政府公布南陽新區和漯河新區的建設總體方案並宣布開始實施,這意味著,河南中南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開始生成,並將成為中原經濟區的重要支撐。
□今報記者 王秋欣
【南陽新區】
規劃面積約190平方公里
省政府出具的報告顯示,南陽新區將在南陽中心城區東南部白河南岸地區集中布局,是體現城鄉統籌、產業協調、產城融合發展的復合型功能性區域,空間上涵蓋城市、農村和生態用地。規劃區空間范圍以南陽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為基礎,適度向外圍拓展,西北以白河為界,東至許平南高速,北至南水北調總乾渠,南至溧河鄉南邊界,遠期規劃面積約190平方公里。在行政區劃上,主要涉及宛城區白河、棗林辦事處和紅泥灣、茶庵等鄉鎮的相關區域。
目標實現期限暫定為10年
南陽新區功能定位為「三區一基地一中心」: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現代化復合型功能區、對外開放示範區、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豫鄂陝接合部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這一目標實現的期限,暫定為十年。
按副廳級架構兩級管理
據悉,南陽新區將和鄭州新區、洛陽新區一樣,規劃建設將在省委、省政府和南陽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實施,主要幹部任免由市委提名後報省委研究。在體制上,按照組織協調和實施兩個層面,成立南陽新區兩級組織管理機構。也就是說,南陽市委、市政府成立南陽新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同時,還要成立南陽新區工委和管委會,分別作為南陽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按副廳級架構設置。新區管委會是新區規劃建設的執行機構,具有統一規劃編制、人事管理、公共事務管理、財政管理等職權。
『貳』 南陽新區的功能定位
規劃建設南陽新區是省委、省政府統籌全省城鎮化建設、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實現「白河為軸、兩岸並舉、區塊突破、組團發展」的戰略舉措,是我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南陽新區核心班子與工作構架的搭建基本完成,新區的發展建設開始步入正常軌道。3月18日,南陽新區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今年重點工作。南陽新區的建設大幕徐徐拉開。
南陽新區功能定位為「三區一基地一中心」: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現代化復合型功能區、對外開放示範區、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豫鄂陝接合部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積極開展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推進農村產權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實現城鄉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示範。
現代化復合型功能區。發揮南陽白河沿岸生態環境優勢,按照復合型城市理念進行開發,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動組團式發展,成為既有城市又有農村,三次產業復合,經濟、人居、生態功能復合的現代復合型新區。
對外開放示範區。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先進裝備製造業為重點,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強與央企和國內外500強企業戰略合作,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基地,成為對外開放的樣板區。
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以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河南省生物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生物質能源示範區建設為契機,整合區域要素資源,創建纖維乙醇、多晶硅、新能源裝備等國家級研發中心,重點發展生物質能源、核用電動機、風力發電設備及電動汽車、專用汽車等產業,建設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和製造基地,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
豫鄂陝接合部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依託鄭渝鐵路和運十鐵路規劃建設、寧西鐵路擴建以及南陽機場改擴建,優化航空、鐵路、公路等交通組織,構建對外聯系快捷通暢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成為豫鄂陝接合部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和區域物流中心。
『叄』 河南省不是確定新蔡是地區性副中心城市么,為啥變成南陽了
河南中心城市從「一主一副」變為「一主二副」新格局。
「從城市經濟學的理論角度,副中心城市建設有利於發揮城市的規模效應,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協調發展的趨勢之一。對河南來說,只有鄭州這個中心和洛陽這個副中心還不夠,在豫南地區也要有一個副中心。」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俊傑表示,在我國經濟發達省份,一般都會有多個副中心城市與中心城市形成競合格局。例如,廣東省廣州、深圳之於汕頭、湛江,福建省福州之於廈門、泉州,湖北省武漢之於宜昌、襄陽,江蘇省南京之於蘇州、無錫、徐州等。
我國的城市等級,分為國家中心城市、省級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等。國家中心城市是在國家大的區域經濟規劃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城市,迄今為止共有9個,鄭州為其中之一。我國中部6省每個省都有自己的副中心城市,湖北確定襄陽、宜昌為副中心城市,湖南省確定岳陽、衡陽為副中心城市;安徽省確定蕪湖為副中心城市,江西確定贛州為副中心城市,山西確定大同、長治、臨汾3個城市為副中心城市。河南省在「十四五」規劃中,除鄭州是國家明確的中心城市外,確定了1個副中心城市——洛陽;3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南陽、安陽、商丘。當時是一主一副三區域的中心城市格局。
『肆』 河南省5個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哪幾個
它們是南陽 、安陽、 濮陽 、 鄭州、 固始(縣)。
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
南陽是國務院首批對外開放的歷史文化名城, 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 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當今的南陽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
南陽為豫陝鄂區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城市規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2014年南陽入選首批「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南陽連續三年蟬聯中原經濟區30省轄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僅次於鄭州、洛陽。
安陽,簡稱殷、鄴,是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西倚太行山,東連華北平原,北鄰邯鄲,南接鶴壁、新鄉。
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發現地,是早期中國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後有商朝以及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七朝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安陽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是農業部規劃的糧食、棉花、油料優勢種植區域。
安陽轄1個縣級市、3個縣、4個市轄區、1個省直管縣、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
濮陽,位於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游,北與河北省邯鄲市交界,西與安陽市、滑縣、湯陰縣接壤,西南與長垣縣毗鄰,東與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接壤,東北與山東省聊城市接壤,東南與山東省菏澤市接壤。
濮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棉油主產區之一。石油、天然氣、鹽、煤等地下資源豐富,是中原油田所在地,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機械裝備製造基地。
濮陽是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濮陽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盧、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源於此。濮陽是「中國雜技之鄉」,雜技源遠流長,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12年2月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
鄭州市,簡稱「鄭」,是河南省會,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在3600年前,成為中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全市各類文物古跡達10000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黃帝故里、商城遺址等歷史名勝。
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目前有汽車、裝備製造、煤電鋁、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優勢產業。氧化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擁有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大中型客車生產企業,冷凍食品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
固始,位於河南省東南端,豫皖兩省交界處,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屬華東與中原交融地帶,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分界線)穿境而過,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稱。
固始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縣,同時也是河南省首批五個重點擴權縣(市)、十個省直管縣(市)之一、五個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固始自古文風昌盛,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為「河南省十大文化強縣」之一。 固始書法群體備受國內外書法界關注,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
因歷史上有四次較大規模人口南遷,其後裔又逐漸播遷至閩、粵、台、港、澳、東南亞和歐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閩台祖地」和「中原第一僑鄉」之稱。 每年承辦由中國僑聯主辦的「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
『伍』 中部的重要城市
太原,中國華北地區最重要、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國22個特大城市之一,總人口420萬人(2010年)。地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帶的結合部,在全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布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雙向支撐作用。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綉太原城」的美譽。太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
太原在交通、通信、市政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已形成航空、鐵路、公路的立體交通網路。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國內干線機場和首都國際機場的備用機場,可起降世界最大的空中客車A380大型客機,已開通國際國內50多條航線。太原站是南北同蒲線、石太線、京原線等六條鐵路干線的中樞,有高速鐵路通往石家莊、北京、沈陽、西安等地,有華北最大的貨運樞紐——太原北站和山西最大的貨物集散地——太原東站。
太原是中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一五」時期,太原為全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與北京、天津同為華北地區「工業重鎮」。20世紀末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政策的出台,太原的經濟發展又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領頭羊」的重任。以不銹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葯、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加上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集中及商業物資供應中心的優勢,國民經濟實現了協調和快速地健康發展。 大同,是中國第九大古都,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華北地區九個特大城市之一,中部地區位置最偏北的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華北地區重要商阜、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國際較有影響力城市,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稱號。擁有大同雲岡機場,大西高鐵和大張高鐵均從大同南站始發,大同站為全國鐵路特等站之一。全市總人口(2013年)337.48萬人。
在歷史上大同曾為三代京華、兩朝重鎮,在清代以前無不派名將鎮守,既防外來侵略又保京師安危,被譽為「北方鎖鑰」。大同秦置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於此定都長達96年·, 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為雲內縣, 遼重熙十七年置大同縣,為遼陪都,稱西京, 元二年雲中縣並入大同縣。明、清兩代皆設大同府。 一九四九年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管轄,一九五二年劃歸山西省。距今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著名景點:雲岡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善化寺、華嚴寺、法華寺、九龍壁、純陽宮、清真寺、大同古城牆、平型關大捷遺址、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文瀛湖景區。 鄭州地處我國中原地區中心,是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級戰略「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未來鄭州將成為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時經濟圈」、中原經濟區「1小時經濟圈」和全國「3小時經濟圈」。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中心,一個半小時航程內覆蓋全國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其中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大全國性期貨交易所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是中部地區第一家綜合保稅區。
中原城市群是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地區性城市為節點構成的緊密聯系圈。中原城市群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之一,並將成為參與國內外競爭、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中原經濟區(CPER)是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處中國中心地帶,全國主體功能區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發達、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1年國慶前夕,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范圍包括河南28個省轄市(18個地級市、10個省直管縣市)及山東、河北、安徽、山西12個地級市3個縣區,總面積約28.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5億人,經濟總量僅次於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國第四位。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按照「一城五區」的規劃,由核心區、主體區和帶動輻射區三大部分組成。這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它是在國家支持下以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國際機場附近的新鄭綜合保稅區(即鄭州航空港區)為核心的航空經濟體和航空都市區,是鄭州市朝著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際化陸港城市、國際性的綜合物流區、高端製造業基地和服務業基地方向發展的主要載體,已於2014年9月25日實現自貿區功能。 洛陽,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隋唐大運河中心城市,是中國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較多的千年帝都。洛陽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黃河沿岸中心城市,中國最佳休閑城市,是一座無愧於國色天香之美譽的牡丹花都。洛陽也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之一。
洛陽有著數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從夏朝開始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陽指點江山。洛陽是我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 南陽簡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南陽有「南都」、「帝鄉」之稱。歷史上,南陽是古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漢代時期,南陽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現有宛城冶鐵遺址;東漢時期南陽曾作陪都為中國第二大城市。南陽自古人傑地靈「商聖」范蠡、「科聖」張衡、「智聖」諸葛亮、「醫聖」張仲景、「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多是出自或發跡於這里;因此地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發跡之所,故南陽又有「南都」、「帝鄉」之稱。
2013年南陽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50平方公里。南陽為豫陝鄂三省交界處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原經濟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教育、交通中心。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南陽再次位居中原經濟區30省轄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僅次於鄭州、洛陽。
2014年11月16日,南陽卧龍綜合保稅區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位於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北部。這是繼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後,河南省設立的第二個綜合保稅區,成為國家級戰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延展區。其獲批設立,標志著該市經濟從此擁有了接軌世界的大平台,標志著南陽在中原崛起進程中站在了新的制高點上,也標志著該市的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北緯31度52分、東經117度17分。北與淮南市接壤,南與蕪湖市相連,東與滁州市、馬鞍山市毗鄰,西與六安市、安慶市交界。
合肥市,安徽省省會,因淝、施二水交匯而得名,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中國特大城市之一。合肥位於安徽省正中部,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是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城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合肥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稱,曾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德勝軍、淮南西路治所,歷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合肥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城市之一,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和四座重大科學裝置。
按照規劃,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的經濟規模將持續提高,佔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45%以上。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國內生產總值預期15000億,年均增長14%以上,其中,合肥7000億、六安3000億、巢湖3000億、淮南1400億、桐城600億。按照規劃,合肥都市圈將形成1小時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層實施「公交化」發展策略。同時,合肥都市圈將率先在全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區域統籌,推進五市間社保制度協調配合和社保關系無縫轉移、接續。未來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區通達運輸通道的平均時間控制在20分鍾以內,全力打造合肥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和「1小時生活圈」。 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中),華中地區的經濟、金融、商業、通信樞紐、科技和文化中心,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港口城市,全國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國家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城市,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武漢有著3500餘年的建城史,分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漢口曾是中國第二大城市,被譽為「東方芝加哥」,而漢陽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武昌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如今武漢正以「復興大武漢」為目標,重返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
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工業、商業城市之一,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清末及民國時期,武漢經濟位居亞洲前列。新中國成立後,武鋼、武重、武鍋、武船、肉聯等一大批企業陸續建成,極大地提升了武漢的經濟地位和城市實力。1959年到改革開放初期,武漢的工業總產值位居中國第四。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沿海地區拋在了身後,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轉變。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東西湖的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 長沙,古時稱為「潭州」,是著名的楚漢名城、山水洲城和快樂之都,中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沙作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年燦爛的古城文明史,是楚漢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世界考古奇跡「馬王堆西漢陵墓」出土於此。長沙現為湖南省省會,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亦是環長株潭城市群龍頭城市。長沙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九、中西部地區第一。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化和長株潭融城,長沙(長株潭)作為國家級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肩負著引領全國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歷史使命並為之榜樣。同時,長沙致力於打造內陸最開放、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名城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長株潭城市群位於湖南省中東部,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兩兩相距不足40公里,結構緊湊。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在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域不協調之下,通過項目推動經濟一體化,長株潭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樣。不與中部六省爭龍頭,致力打造成為中部崛起的「引擎」。 株洲古稱建寧,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家老工業基地,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素有「火車拉來的城市」之稱,享有「中國電力機車之都」的美譽。
株洲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是我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之一。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現轄天元、蘆淞、荷塘、石峰、雲龍五區和縣級醴陵市、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5縣市,以及113個鄉鎮。株洲正朝著中南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與中部地區非省會第一目標奮勇前進。 南昌,江南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簡稱「洪」,原中華民國軍事首都,現為江西省省會,中國特大城市之一,具有2200多年城史。城市分五橫三縱、總體五環,現建成三環。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之一,有東方愛丁堡之美譽。東城區的瑤湖新城正在逐漸形成眾人所目的東方西雅圖。南昌作為國家創新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之一,有著她獨特的魅力。城中主要有十湖一江,有跨湖、跨江大橋29座,主要跨江跨湖型大橋及隧道就有:八一大橋、南昌大橋、贛江大橋、英雄大橋、生米大橋、朝陽洲大橋、艾溪湖大橋、瑤湖大橋、鳳凰大橋、經航大橋,青山湖隧道、象湖隧道、艾溪湖隧道,紅谷灘過江隧道等。
南昌為長、珠三角及閩東南經濟發達地區之共同腹地,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重要製造業基地乃省外大型產業及總部轉移對接的基地。2006年被美國《新聞周刊》雜(Newsweek)選為世界十大動感都會之一,全球著名摩天輪城市(南昌之星摩天輪),擁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被譽為「未來都會,綠色之都」。
南昌是聞名全球的世界動感都會,也是一座現代與古老兼並的著名城市。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南昌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擁有異常豐富的水資源。全市總面積7402.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達2204.37平方公里,佔29.78%,居全國前三甲,在全國省會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南昌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城市因水而發,緣水而興,南昌古民諺就有「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之稱。南昌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有著美麗的贛江江景,巧妙地利用其地理條件,充分展示江南水城的優勢,把偌大的城市打造成文明花園城市。 九江,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正在打造的「雙核」城市之一(九江、南昌)。該市有2200多年的歷史,有江西北大門之稱。是江西唯一通江達海、位於長江,京九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的城市。交通便利、七省通衢,是滬、漢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po,第二聲)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位其境內。
九江是中國內陸重點開放城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長江中下游重要城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舟車輻輳,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處贛、鄂、湘、皖四省交界處,襟江帶湖,背倚廬山,山擁千嶂,江環九派,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條件,九江很早就開始成為輕工業城市,並發展成為臨江工業城市,如今,它的汽車、鋼鐵、傢具、玻璃等工業非常發達。九江是在金融、文化、情報通訊、教育研究及交通等方面取得飛躍發展的充滿活力的城市。
『陸』 如何把一個城市建成區域經濟中心
在中國,主要還是靠中央政府的政策(如直轄市,副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光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幾乎不行!因為地方財政逐級上交至中央!中央的政策向你所在的地區傾斜,想不成為區域中心都難!但是一切前提還是需要你所在的地區交通便利(主要靠海或者邊境貿易{陸上港口},如港口城市)世界上幾乎所以的大城市不是靠近大河就是靠近大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柒』 11月26日是誰提出建立南陽副中心城市
摘要 10月2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在省人民會堂隆重開幕。省委書記樓陽生在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支持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成為我市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大家紛紛表示,要凝聚起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落實「兩個確保」,奮勇爭先、實干出彩,加快高水平建設新興區域經濟中心,奮力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南陽而拼搏奮斗。
『捌』 南陽為什麼成為最受歡迎的城市
我個人比較喜歡南陽的點,就是當地的美食非常多,而且後來南陽的交通發展的比較便利,要去哪裡都非常方便,所以住在南陽的區域中心體驗是不錯的,外來遊客來到南陽也不會因為當地的消費水平而感到困頓,所以南陽才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城市吧。
南陽機遇大,人人都愛它
屆時無論是來自哪裡的遊客,都可以到南陽來看一看,目前南陽是河南的副中心城市,它的地理位置僅次於洛陽,未來隨著鄭州城市的建設逐漸飽和,未來的南洋將會迎來更多的關注,而且當地低廉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也會為南洋吸引來更多的投資建設,從獨特的地理位置上來看,南陽正處於中心位置,還在經濟上的合作,必然會越來越多良機,也是不容錯失的。所以,優越的地理位置也就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投資商將目光轉移到南陽這座城市來。
我覺得南陽之所以會逐漸成為人們眼中最喜愛的城市也和它的發展前景是脫不開關系的,未來的20年南陽勢必會處於發展的關鍵期,只要可以抓住這個機遇,我相信南陽的未來是非常璀璨的。
『玖』 南陽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區域規劃
201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印發南陽新區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豫政(2010)88號,要求南陽市和河南省有關部門要強力推進《總體方案》,爭取經過10年左右努力,把南陽新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示範區,進一步鞏固提升南陽市豫鄂陝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南陽市位於豫鄂陝三省交界處,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012年全市GDP達到2380億元,穩居河南省第三位。南陽中心城市與鄭州、武漢、西安三大省會距離均在300公里左右,是密切區域經濟聯系的重要節點城市發展潛力巨大。 南陽新區西北以白河為界,東至許平南高速,北至南水北調總乾渠,南至宛城區溧河鄉南邊界,規劃面積約190平方公里。《總體方案》中,對南陽新區功能定位為「三區一基地一中心」: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現代化復合型功能區、對外開放示範區、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豫鄂陝結合部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全面推進南陽新區建設,有利於拓展南陽市產業發展空間,實現產業與城市互動發展、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推進,鞏固提升南陽市豫鄂陝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構築河南省在豫鄂陝毗鄰地區的競爭優勢。
同時,南陽新區按照組織協調和實施兩個層面,成立南陽新區兩級組織管理機構。南陽市委、市政府成立南陽新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南陽新區成立工委和管委會,分別作為南陽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按副廳級架構設置。新區管委會是新區規劃建設的執行機構,具有統一規劃編制、人事管理、公共事務管理、財政管理等職權。
『拾』 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陽市主要向哪個方向發展
摘要 南陽經濟社會發展以全力打造新興區域經濟中心、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創新驅動能力再邁大台階、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