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推廣普通話從政治經濟文化角度分析推廣普通話的意義。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民族共同語的普及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語言。它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於克服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推廣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利於促進人員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統一的市場。人們開始自覺地要求在經濟活動中使用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需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擁有統一、規范的語言,是關繫到國家獨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義的大事。
推廣普通話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國跨世紀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基本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剛剛結束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培養創新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素質,是知識、能力和良心修養的綜合反映。語言文字是思維表達的工具、文化知識的載體和交際能力的依託,因而是素質構成與發展的基礎,是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語言文字作為一種社會工具,記錄著科學技術發展的已有成果,傳遞著科技發展的最新信息。科學技術越發達,語言文字的應用就越廣泛,與社會的關系就越密切。
推廣普通話是各行各業自身建設的內在需求。對廣電系統來說,使用標准、規范的語言文字,不僅關繫到廣播、電影、電視的實際效果,而且對全社會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具有重大影響。對教育系統來說,「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是師范院校和職業中學學生的職業基本功」。對於黨政機關來說,以普通話作為工作用語是執法行為,它體現了機關工作的嚴肅性和規范性,有利於提高幹部素質和加強機關文明建設。對於企業和交通、郵電、金融、商貿、旅遊等服務行業來說,推廣普通話能夠提高員工隊伍的文化素質和整體修養,促進企業和行業的文化建設,幫助樹立良好形象,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企業和行業自身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的需要。
② 你覺得學國語家用語言文字有哪些好處
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好處有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逐步形成,迫切需要發揮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提高勞動力素質特別是民族地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素質、促進職業技能提升、增強就業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而提高脫貧致富能力。如果無法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交流,就難以獲取有效信息、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
2、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我國各民族交融發展的產物,各民族語言文字都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形成作出了貢獻,每一種方言和民族語言,都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珍貴資源。在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會保護民族語言和地方方言,努力形成良好互動,更好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傳播。
3、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是國家的重大決策,是大力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教材建設的迫切需要。全國人民攜手同行,發揮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最大作用,才能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③ 語言有什麼重要價值
語言除了傳承歷史的人文價值、觀察時代的窗口價值,語言在今天還具有極強的經濟價值。很多人或許想不到,語言中潛藏著巨大的經濟寶庫。
也許,語言最大的發展就是增加它的包容性,它不排斥任何一個平凡的個體,也不會遺漏時代前進的每一個腳步。讓人捧腹的最新「段子」,「斗圖」不休的個性車貼,成千上萬的影視劇彈幕……不經意間,你就是時代的見證者,一言一行也在推動這個時代進步。更好地使用語言,讓我們與歷史和時代相遇。
④ 語言在社會文化方面的功能是什麼
語言在社會文化方面的功能很多,主要的是交際功能、標志功能、文化錄傳功能等。
交際功能是語言最重要的社會功能。社會能夠成立和維持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需要有各種交際工具來使社會成員相互溝通、彼此協調。人類社會是這樣,就連群居的動物,如螞蟻、蜜蜂、獸群等,也是如此。
在一般情況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一個民族的不同地區有地域方言,一個民族的不同社團有社會方言。每一個人彷彿都隨身披戴著一枚語言徽章,標明他屬於某個民族、屬於民族的某個地區或社會階層。
文化是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它本身就是人類所擁有的最重要的一種文化,而且它還是文化的記錄者和傳播者。
⑤ 語言會影響不同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嗎
語言本身應該不會影響。但是由於我們這個世界的現代化是由某些國家領導的,所以說不說他們的語言就會有影響。例如說英語的國家,容易受到英國文化,制度,法律體系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就比不說英語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的要好。語言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降低貿易成本,這個很好理解。大量研究證明,是否使用同一種語言對雙邊貿易有些顯著的影響。
⑥ 語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
語言經濟學發展較晚,研究者還沒有給它一個很明確的定義。但是,由於其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學的影響。因此,Grin於1994年給語言經濟學下過這樣的定義:「語言經濟學屬於理論經濟學的範式,它把經濟學通常的概念和手段應用到研究存在語言變數的關繫上,尤其(但不是僅僅)對那些經濟變數傳統上也起作用的關系感興趣。」後來,他又指出,「下此定義是基於這樣一個原則,即經濟學的特點不在於它研究的話題,而在於研究那些話題採用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把經濟學的論證推理方法應用到語言問題上就成為語言經濟學的一部分」(Grin,1996)。可見,Grin是從所用的工具和分析方法來區別語言學和語言經濟學的。
我們可以在Grin給出的定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拓展它:語言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運用經濟學通常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及其工具,把語言作為變數,不僅研究語言本身產生、發展、演化和變遷的規律和路徑,而且考察語言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以及語言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內容大體應包括:用經濟學的方法和工具研究語言的產生、發展、變遷、傳播的機理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所用語言的異同及其根源;語言在人類活動中,特別是人類的經濟活動的運用規律;研究某個國家和民族或地區的語言政策與當地經濟活動的相互關系及其演變規律;經濟學語言自身的應用及其演變規律;而且還要包括一些語言哲學,語言經濟學和別的語言學科之間的關系,語言經濟學和別的經濟理論分支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特別是和制度經濟學之間的聯系。
從上文可以看到,不同的研究者都在某個方面對語言經濟學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盡管有時候他們對語言經濟學的理解各異。但是,對於語言經濟學作為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還沒有一個人明確地提出一個完整的理論研究框架。在此,本文嘗試建立一個初步的理論框架,以就教於研究同仁。
和其他的經濟學理論或者其它學科的理論一樣,語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也應該包括理論假設,研究對象(研究領域),研究方法或者說是研究分析工具,實證研究(應用研究),提供政策建議等。 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某個地區、國家和民族語言的產生、發展、演變規律,這種規律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這又包括很多內容:一個國家和民族或者地區的語言產生、發展、演變問題,為何不同國家和民族語言會不同,產生不同的根源是什麼?為何演變路徑會差別如此之大,這種差別的根源何在?這種語言產生根源的不同以及演變路徑的不同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或者一個地區的文明走向、習俗和制度的選擇會造成何種影響?又對經濟的發展造成何種影響?這種受到影響的經濟又反過來對語言的演變從而制度的選擇、文明的走向產生怎麼樣的影響?這些問題涉及范圍很廣,而且也不僅是語言經濟學家想解決的問題。
2)語言政策的制定和運用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語言在經濟活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它更好地服務於經濟活動。這包括: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下,應當如何選擇語言政策使之符合或促進經濟的發展。在國際交流El益增加的大環境下,我們如何選擇外語政策,使之服務於本國的經濟發展。從而總結出語言在人類活動中,特別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運用規律。
3)研究一個國家和民族或地區的各種方言與當地經濟活動的相互關系及其演變規律。不同國家和民族所用的語言是不同的,就是在一個國家內部也會有很多種語言,同一個民族不同地區的人使用的語言也有區別。一個國家內部各種方言的產生、發展和演變,各種方言之間的相互融通、替代和消亡,各種語言的融合交流對各自經濟活動的影響及其之間的關系。
4)經濟學語言自身的演變規律。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一個理論體系才初步建立起來。而在此之前,人類也有過許多經濟思想。但不管是一個理論體系還是單一的經濟思想,都需要用一定的語言來加以表述。而用什麼樣的語言表述思想,才能夠比較真實地表達我們認知的本意,才能夠讓人們更好地理解,才能讓思想更好地交流和傳播,這是一個具有本源意義的問題。很多時候怎麼說,比說的內容更重要。從經濟學思想產生伊始,到今天經濟學理論林立,經濟學帝國的形成,表述經濟學思想的工具及其語言也經歷了演變和更替。我們要研究的是,這種經濟學語言的變化究竟符合什麼規律?其實,經濟學語言的選擇也符合經濟學理性,即符合經濟人的理性選擇。當然,這種理性又分為個體理性和整體理性。即單個經濟學家選擇經濟學語言的理性和做為一個研究群體經濟學家們選擇經濟學語言的理性。能否通過探究經濟學語言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以促進經濟學自身的發展呢?
5)語言經濟學家研究語言問題最終都不得不上升到哲學層面,因為,經濟理論都是反映現實的。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反映現實,什麼樣的方法能更好地、更真實的反映現實,就需要求助於哲學思考。這就需要討論諸如「本體論」、「認知論」、「方法論」等哲學層面的問題。因為,所採用的認識世界的方法的不同,就會影響到所看到的世界,所看到的世界的不同就會影響到選擇反映世界的語言,所選擇的反映世界的語言不同就會影響是否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世界,是否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世界就會影響到一個理論的正確與否或理論的解釋力和預測力,一個理論的正確與否或理論的解釋力和預測力又會影響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改造世界。所以,語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還應包括語言哲學方面的內容。 語言經濟學既像自然科學一樣是一門實證科學又像一般社會科學一樣是一門規范科學。由於語言問題的復雜性,實證研究有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由於計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而導致錯誤的結論。而規范研究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和觀念的不同,對同一經濟事物有迥然不同的意見和價值判斷,結果可能導致不同的學者對同一問題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因此,從總體上來說,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的結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統一,是研究語言經濟學的最好方法。當然,具體到某一問題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要根據自己面臨的問題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比如,當分析不同時期的語言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時,可以採用歷史分析方法,也可以運用比較靜態分析方法。如經濟學理論中運用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邊際分析方法,交易費用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等都可以運用到合適的語言問題上。關鍵是我們要運用得當。
⑦ 語言的經濟價值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劉朋建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取得一系列成就。語言文字依法治理水平明顯提升,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語言文字傳承發展成果豐碩,語言文字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發展面臨新形勢,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前所未有地延展了語言文字的功能和價值,為語言文字事業帶來機遇和挑戰。在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核心任務仍是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戰略任務是提升中文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發展國際中文教育,提高中文承載和傳播信息的能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語言產業可為一系列新經濟與新業態賦能。」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語言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艷認為,語言產品具有經濟、文化、社會價值,語言的生產力屬性通過語言產業得到集中體現。一方面,通過提升國民語言能力、優化城市語言環境,促進使用不同語言的群體之間的經貿活動、降低經濟活動中的溝通成本,間接產生經濟價值。另一方面,在由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構成的新動能中,以新經濟為特徵的語言產業為壯大新動能貢獻力量。
⑧ 統一語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給經濟發展的影響,直接給人們嗯,可以很好的溝通,對經濟發展起了呃更更加有利的發展前景。
⑨ 為什麼全世界不能用同一種語言這樣也方便溝通和交流呢
語言是人們進行人與人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也是通過語言來達到傳達文化和文明的工具。每一個不同的民族有著不一樣的語言,當然不同的國家也是有著不同的語言。漢語、英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六個官方語言。
第二個就是會阻礙語言自身的一種發展,於她相關的連接也是會被改變。語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著更好的發展,但是要是放棄了這種語言就是等同於阻礙了它的發展,阻礙文明的發展,你也不能明辨出這個是那裡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