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色諾芬的經濟論標志著什麼

色諾芬的經濟論標志著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2 01:00:23

❶ 人類第一本經濟學著作的作者是誰

色諾芬的:《經濟論》或名《家政論》

《經濟論》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全書共分為兩大部分。在第1部分中,色諾芬借蘇格拉底之口闡述了農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認為農業是國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希臘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職業;然後又討論了人們應當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好自己的家產。
在第二部分中,色諾芬提出:主持家務是婦女的天職,家政訓練應該成為女子教育中的特別項目。總的看來,色諾芬擁護自然經濟,反對雅典所採取的發展商業和貨幣經濟的方針。
他根據奴隸制自然經濟的要求,確定了奴隸主的經濟任務,主張把奴隸主的家庭經濟管理辟為一門專門學問。

❷ 色諾芬在經濟和政治制度方面做了哪些研究

色諾芬把經濟作為一個重要領域加以研究。他的《經濟論》、《雅典的收入》直接把國家的強大與財力的雄厚聯系起來。雖然他的理論並不完善,但畢竟邁出了難能可貴的第一步。

最後他把政治制度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並注意到它與社會結構、經濟之間的關系;這是古希臘所有學者之中比較罕見的成就。

❸ 在希臘史學的發展史上,色諾芬有哪些開創性的貢獻

首先他首創了傳記寫作體例。他寫有《回憶蘇格拉底》和《阿格西勞傳》,兩者都是以單個人物為中心,前者不太系統,但盡可能地反映了蘇格拉底生活的各個側面;後者是關於斯巴達國王亞偈西勞的傳記,偏於記述其行政和軍事方面。自此以後,回憶錄和傳記成為希臘史學著作的兩種重要體裁,普魯塔克、阿利安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他的繼承者。

其次他把經濟作為一個重要領域加以研究。他的《經濟論》、《雅典的收入》直接把國家的強大與財力的雄厚聯系起來。雖然他的理論並不完善,但畢竟邁出了難能可貴的第一步。

最後他把政治制度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並注意到它與社會結構、經濟之間的關系;這是古希臘所有學者之中比較罕見的成就。

❹ 古希臘思想家色諾芬的經濟研究特點是什麼

色諾芬,也譯成希諾芬,古希臘人。在公元前370年,他調查研究了當時的社會生產活動,闡述了社會分工的概念及其優越性,比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的社會分工理論要早很多很多,亞當.斯密是18世紀才提出勞動分工理論的。一般人都認為,亞當斯密是社會分工理論創始人,其實,勞動分工理論的「鼻祖」是希諾芬。

❺ 什麼是色諾芬經濟

色諾芬(Xenephon,約430~354BC.)是古希臘著名的經濟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色諾芬是最早使用「經濟」這個詞的人,他寫過許多經濟學著作,如《經濟論》、《雅典的收入》、《論稅收》等。其豐富的學術著作和經濟思想是給後人對經濟領域進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文是本人對色諾芬經濟思想中主要的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最後是對其經濟思想的整體概括以及對他的一點評價。
【關鍵詞】色諾芬 財富 勞動分工 商品價格
一、 色諾芬的對財富的認識
由於財富與人類生存相聯,古代社會人們為了生存就要求開始研究最初的經濟問題,古代希臘流傳下來較早研究經濟問題的著作是色諾芬寫的《經濟論》一書,在色諾芬的著作里「財富」與「經濟」是同一詞,什麼是財富?色諾芬寫道:財富就是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他舉例說:「一支笛子對於會吹它的人來說是財富,而對於不會吹它的人,則無異於毫無有處的石頭"」,不過「對於不會使用笛子的人們來說,一支笛子只有在他們賣掉它時是財富,而在保存著不賣時就不是財富。」色諾芬認為物品有兩種用途,一是使用,二是交換財富就是有用的東西,而對於財富的源泉,色諾芬認為:「最好的職業和最好的學問,就是人們從中取得生活必需品的農業」。使用價值即是財富,農業是財富的源泉,這是色諾芬的觀點。
色諾芬也有關於財富來源問題的探討。他強調農業是財富最重要的來源,「最富足的人也不能離開農業」,因為農業「是一個自由民所能做的增加財產」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開采白銀,從事商貿活動,出租房屋、土地、船隻和奴隸等,也可以增加財富。他曾提出在市場附近、港口和城市「為零售商人建造一些房屋和店鋪,那它們不但對雅典是一種裝飾品,而且也可以由此獲得大量的收入」。國家還可以出租公共船隻,「從這個泉源也可以獲得大量的收入」。不過色諾芬較為輕視手工業生產,將手工業歸屬「粗俗的技藝」之列,他主張希臘的自由民不應該從事手工業,而應該讓外邦人或奴隸去做這些工作。
二、色諾芬關於勞動分工的思想
色諾芬在《經濟論》一書中提到了勞動分工問題。他說:「很難找到精通一切技藝的工人,而且也不可能變成一個精通一切技藝的專家」。這種觀點在他的另一書《居魯士的教育》中闡發得更加明白:在小市鎮上,一個工人要製造床、門、犁和桌子,甚至要造房子,即使這樣,也還不易謀生。一個人做這樣多的工作,要想做好,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在大城市中,一個人只要從事一種手工業,就可以維持生活了,有時甚至還不用做一種手工業的全部。只做一種最簡單工作的人,當然會把工作做得很好。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引證了這段話,並作了這樣的評述:「色諾芬在此只注意使用價值的品質,雖然他已經知道分工的程度是依存於市場范圍」。
三、色諾芬關於商品價格的理論
在商品價格受供求影響的這個問題上,色諾芬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商品具有使用和交換兩種用途,並根據市場上經常出現的現象和生活經驗,認識到商品價格的波動是依存於市場供求的變化。他說:「當農產品價格低廉時,農業就無利可圖,許多農民就會放棄耕耘而從事商業、旅店業或借貸業。」同樣,他還認為,當銅器或鐵器生產過多,價格就會變得低廉,工人就會因此破產失業。這說明色諾芬已經意識到供求變化對價格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由供求變動而產生的價格變動會影響到社會勞動的分配。
色諾芬揭示了市場流通的客觀現象: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而經常發生上下波動,這標志著當時中、西方學者對商品價格與市場供求關系的認識均已達到了相當高的階段。但是,們的思想認識也存在一個缺陷,這就是只認識了市場供求狀況會影響商品的價格,而忽視了商品的價值決定價格,不能從生產商品自身所消耗的勞動量大小來說明對價格高低的決定,從而也就不能自覺地去認識價值規律及其自發作用,導致了「流通領域中的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價格」的錯誤結論。
通過對色諾芬這幾點的經濟思想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他重視農業而輕視手工業,稱「農業是其他技藝的母親和保姆」。他認為,奴隸主的任務在於管好自己的庄園、財產,使財富不斷增加。他發現財物有兩種用途,一是使用,二是交換。他還看到了商品供求關系發生變化時,價格會上下波動。此外,他還論述了勞動分工的必要性,一個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藝,而且專門從事一種技藝會造得更多更好,這也是他的一大貢獻。他對貨幣也有獨到的見解,這為以後的學者研究貨幣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但其學說畢竟有很大的局限性。當然,這種局限性也是當時歷史經濟條件所決定的,我們不能苛求於作者。他在經濟、史學等領域做的深入研究使之成為偉大的經濟、史學和思想巨人。

❻ 求色諾芬的經濟論雅典的收入論文或者讀後感急急急。

色諾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換兩種功用。他根據奴隸制自然經濟的要求,確定財富是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他所規定的奴隸主的經濟任務,是更有效地剝削奴隸,以增加由奴隸剩餘勞動所創造的剩餘產品的收入。

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問題。他認為農業是其他技藝的母親和保姆,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的職業。農業繁榮,百業興旺;土地荒蕪,則百業凋零。農業是奴隸制自然經濟的物質基礎。但他對手工業抱著鄙視的態度。

色諾芬從使用價值角度考察了社會分工問題,他認為一個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藝,所以勞動分工是必要的。社會分工能使產品製作更加精美,更加提高產品的質量。

色諾芬依據市場上出現的現象和生活經驗,了解到商品價格的波動依存於供給和需求的變化,也意識到由供求變動而產生的價格變動會影響到社會勞動的分配,但他不可能對這些問題作出科學的解釋。

色諾芬注意到貨幣有著不同的作用。貨幣可以成為財富的積累手段,他描繪人們對白銀是不厭其多,人們之所以喜歡儲藏白銀是因為白銀可以隨時購買到有用的物品。馬克思曾指出色諾芬把貨幣在其作為貨幣和貯藏貨幣的特殊形式規定性上作了論述。色諾芬也注意到商業問題。在他看來,商業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它使人們獲得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他對商品貨幣問題的論述立足在維護奴隸制自然經濟的基礎上。

❼ 家庭管理又稱經濟論是誰寫的

家庭管理又稱經濟論是色諾芬寫的。

經濟論是古希臘哲學家、歷史學家色諾芬創作的經濟學著作,約寫於公元前387至公元前371年。

《經濟論》是一部語錄體著作,這部書共分為兩個部分。其中在第一部分里,作為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的色諾芬,以蘇格拉底的口吻講述了自己對經濟的認識。色諾芬在第二部分中表示,婦女的本職工作就是做好家務,並且應該在女子的學習中加入家務訓練。在書中,色諾芬借用別人之口介紹了農業技術和改進,以及耕耘、播種、收獲、磨谷等方法。色諾芬認為合理地經營農業可以增加收入,提高土地價格。此外,《經濟論》還諷刺了當時盛行的糧食投機。

《經濟論》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奴隸主經濟理論,是古希臘流傳下來專門論述經濟的第一部著作。

家庭管理是指以提高家庭物質、精神生活質量為中心的一種特殊的家庭組織和建設活動。包括組織、決策、指導、協調、研究和實施等家庭生活的一切方面。

在我國,主要有家庭經濟管理、家務勞動管理、家庭飲食管理、家庭投資管理、家庭環境衛生管理、家庭安全管理和家庭娛樂管理等。它遵循家庭生活管理科學化的原則,合理組織、調配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遵循家庭管理現代化的原則,採用現代技術方式和工具進行管理,提高家庭管理效率,減輕勞務負擔;遵循家庭管理制度化的原則,使每個家庭成員自覺遵守家庭生活原則,使家庭生活規范化,具備高尚品質和美好的情操。

❽ 經濟概念是什麼

一、工具書解釋

1.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經濟就是國家或企業、個人的收支狀況,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企業的產量與效益、個人的收入與支出等;
3.經濟就是經邦濟世、經國濟世或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如「識局經濟」(《晉書紀瞻》)、「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說》卷六)。它的含義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各種經濟活動,如何處理政治、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即治理國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經濟就是家庭管理(見[古希臘]色諾芬著:《經濟論》);
5.經濟就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
第1、2個解釋反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用法;第3個解釋是我國古代對經濟一詞的用法;第4、5個解釋是古希臘對經濟一詞的用法。
二、傳統政治經濟學著作解釋
6.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依建立起來的基礎;
7.經濟是指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包括物質資料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由它決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其內容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但主要是指生產力;
8.經濟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總稱。包括一國全部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和部分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我們通常講不同國家的經濟狀況,就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上講的(這一定義犯了邏輯錯誤,即循環定義)。
三、俄羅斯經濟學家解釋
9.經濟就是遵循一定經濟原則,在任何情況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費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動;
10.經濟就是人類以外部自然界為對象,為了創造滿足我們需要所必須的物質環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採取的行為的總和(以上見參考文獻[俄]M.N.杜岡—巴拉諾夫斯基著:《政治經濟學原理》)。
西方經濟學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他們對經濟學的定義也處於混亂狀態。我們只能從其對經濟學的定義中推測出經濟的「定義」。
11.經濟是指財富;
12.經濟是人類和社會選擇使用自然界和前輩所提供的稀缺資源;
13.經濟是指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14.經濟是指人類生活事務;
15.經濟是指把稀缺資源配置到各種不同的和相互競爭的需要上,並使它們得到最大滿足;
16.經濟是指將稀缺的資源有效的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
17.經濟是指個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決定社會性稀缺性資源的使用;
18.經濟指社會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19.經濟是指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決定社會資源被利用;
20.經濟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確定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以及運用這些價格配置資源;
21.經濟是指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市場將資本配置到其他經濟部門;
22.經濟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損害經濟運行的前提下對人給予幫助;
23.經濟是指政府支出、稅收、預算、赤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4.經濟是指經濟周期中失業與生產的波動,並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
25.經濟是指各國貿易模式貿易壁壘的影響;
26.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經濟是指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
28.經濟是指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運用;
29.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影響資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❾ 什麼是經濟學人們面臨的什麼問題促使了經濟學的誕生

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奠基,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眾多專業方向,並應用於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

歷史起源
古希臘在經濟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中,有色諾芬的《經濟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商品交換與貨幣的學說。色諾芬的《經濟論》,論述奴隸主如何管理家庭農庄,如何使具有使用價值的財富得以增加。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職業,這對古羅馬的經濟思想和以後法國重農學派都有影響。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從人性論、從國家組織原理,以及從使用價值的生產三個方面考察社會分工的必要性,認為分工是出於人性和經濟生活所必需的一種自然現象。這個社會分工學說,縱然旨在為他設想的奴隸主理想國提供理論根據,但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結構提出了一個理論分析。這種分析與中國古代管仲的「四民分業」論和孟軻的農耕與百業、勞心與勞力的「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的理論,基本上是一致的。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與《倫理學》兩書中有關經濟思想方面的貢獻,不僅在於他指出了每種物品都有兩種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與其他物品相交換,而且說明了商品交換的歷史發展和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職能,指出貨幣對一切商品起著一種等同關系即等價關系的作用,從而成為最早分析商品價值形態和貨幣性質的學者。但是他對追求貨幣財富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都從公正原則出發持否定態度。

古羅馬的經濟思想,部分見於幾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圖(公元前234~前149)、瓦羅(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紀末期,隨著資產階級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演變,即更傾向於對經濟現象的論證,而不注重國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經濟學家改變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英國經濟學家W.S.傑文斯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確提出應當用「經濟學」代替「政治經濟學」,認為單一詞比雙合詞更為簡單明確;去掉「政治」一詞,也更符合於學科研究的對象和主旨。1890年A.馬歇爾出版了他的《經濟學原理》,從書名上改變了長期使用的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名稱。到20世紀,在西方國家,經濟學這一名稱就逐漸代替了政治經濟學。

經濟學的誕生之初,可能並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一些有知識有思想的人,把人類生活中的某些經濟行為概括總結出來,尋找其中的規律,從而改善人們的經濟行為中不好的方面,尋求最好的一面。

❿ 色諾芬對經濟學思想發展的貢獻是什麼

色諾芬比當時的任何一個史學家都要重視人們的經濟生活以及經濟因素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2部經濟專著中,最早使用了「經濟」這個詞彙,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奴隸主經濟理論,詳細地記述了古希臘城邦的經濟事務,為後人研究和了解古希臘的社會歷史提供了方便。馬克思在《資本論》的第1卷中,為了說明古希臘的社會分工情況,就大量地引用過色諾芬的著作。

閱讀全文

與色諾芬的經濟論標志著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經濟困難怎麼辦 瀏覽:583
事業編沒有崗位怎麼評職稱 瀏覽:802
濮陽縣什麼時候考事業編報名時間 瀏覽:697
事業在計劃表裡怎麼安排 瀏覽:699
愛情公寓邀請了多少明星 瀏覽:857
吸血鬼是怎麼變成美女的 瀏覽:505
事業心的表現是什麼 瀏覽:656
南歐各國經濟怎麼樣 瀏覽:483
從未懂得幸福是什麼意思 瀏覽:419
法國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664
愛情的意義是什麼歌曲 瀏覽:903
事業編聯考考試考多久 瀏覽:812
美女怎麼護膚光滑 瀏覽:435
尊重你的伴侶怎麼收獲更多幸福 瀏覽:999
如何選擇幸福的理論 瀏覽:999
如何讓重組家庭過得幸福 瀏覽:840
幸福是用來追求的快樂是什麼 瀏覽:598
抖音上為什麼那麼多美女吃東西 瀏覽:740
生肖牛婚姻女正月出生如何 瀏覽:982
幸福二人世界怎麼打造 瀏覽:982